内容简介 · · · · · ·
《齐如山回忆录》内容简介:齐如山先生晚年羁旅台湾的追怀之作。极为平易的白话,让我们同作者不再隔山隔水;极为翔实的故事,让我们同历史不再隔世隔代。拓下那些珍贵的史料,清末科举、同文馆、义和拳、军阀割据、以及旅欧游美等等,读者可以身临其境。读这本书,不但阅尽齐如山一个人的一生,领悟造就一代宗师的一个传奇;而且可以透视那个社会的万象。作为学者、作家、戏剧家、戏曲理论家,齐如山广博的学识、清澈的见解也在书中层出不穷,读来获益匪浅。
作者简介 · · · · · ·
齐如山(1875-1962)是昆弋腔发源地河北高阳县人,童年时代就养成看戏习惯,后毕业于同文书馆,曾两次去过欧洲,一九一三年回到北京后,开始研究戏剧,著有《说戏》一书,为汪伯唐(时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所赏识,并在"正乐育化会"为京剧艺人做过演讲,引起会长谭鑫培、田际云(艺名几霄),以及梨园中人的注意。他原是梅兰芳的观众,看了梅的演出惊为天才,他说梅嗓音圆润,身段优美,扮相俊秀擅长做戏,既有天赋又能发挥,"确是一块好材料"(当时谭鑫培赞美梅兰芳的话),由此而产生扶植梅兰芳的动机。齐梅二人的结识并没有介绍人,而是通过书信往来而论交的。一九一三年梅兰芳在天乐茶园演《汾河湾》,齐如山坐在台下看戏,看到薛仁贵在窑外唱"家住绛州县龙门"那一大段时,饰杨迎春的梅兰芳面向内坐,竟自休息了。(老先生都是这么教的)这一大段唱词正是薛仁贵在叙述当年与柳迎春结合的经过,柳迎...
齐如山(1875-1962)是昆弋腔发源地河北高阳县人,童年时代就养成看戏习惯,后毕业于同文书馆,曾两次去过欧洲,一九一三年回到北京后,开始研究戏剧,著有《说戏》一书,为汪伯唐(时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所赏识,并在"正乐育化会"为京剧艺人做过演讲,引起会长谭鑫培、田际云(艺名几霄),以及梨园中人的注意。他原是梅兰芳的观众,看了梅的演出惊为天才,他说梅嗓音圆润,身段优美,扮相俊秀擅长做戏,既有天赋又能发挥,"确是一块好材料"(当时谭鑫培赞美梅兰芳的话),由此而产生扶植梅兰芳的动机。齐梅二人的结识并没有介绍人,而是通过书信往来而论交的。一九一三年梅兰芳在天乐茶园演《汾河湾》,齐如山坐在台下看戏,看到薛仁贵在窑外唱"家住绛州县龙门"那一大段时,饰杨迎春的梅兰芳面向内坐,竟自休息了。(老先生都是这么教的)这一大段唱词正是薛仁贵在叙述当年与柳迎春结合的经过,柳迎春怎么可以丝毫没有反应呢?于是他便写了一封长信给梅兰芳,阐明他的看法:"假使有一个人说他是自己分别十八年的丈夫回来了,自己不相信、叫他叙述身世,这是对他的考核。岂能对方在滔滔不绝地叙说着,自己却漠不关心呢?虽说老先生是这样教的,但是损坏了剧情,戏剧是永远不允许演员在台上歇着的,何况这一段是全剧的关健,妻子听了丈夫叙述旧情,决不会无动于衷的,如果要想成为一个大演员,非有改革之心不可。"齐如山还在信中,把他设想的动作,按照薛仁贵的唱段,逐句具体写了出来,供梅参考。旬日后,梅兰芳又演《汾河湾》,齐如山再去看戏时,梅已完全按照他的设想作了艺术上的加工、修改,并且获得了一阵阵喝彩声。据说散戏后,演薛仁贵的谭鑫培对人说,他很纳闷,他并没有耍腔何来众多喝彩声,留神一看,原来梅兰芳在做戏。由此可见,梅在青年时代(当时不满二十岁),就能虚心接受意见,从善如流。不久,梅兰芳就叫跟包的送一封信给这位台下看戏的老观众,请他见面叙谈,从此两人订交。
辛亥前后,梅已崭露头角,例如一次为"正乐育化会"办的小学校筹备经费义演,谭鑫培压台,杨小楼唱倒第二,倒第三是梅兰芳和王惠芳的《樊江关》,那天梅有三处堂会,赶不过来。谭、杨自信有他们坐镇,少梅一人无足轻重,不料杨小楼刚一出场,台下就人声嘈杂哄了起来,说是非要看梅兰芳的戏,否则退票,主持人只好派人催梅赶来参加,台下才告平息,害得杨小楼草草终场,大为不快,当时梅兰芳风头之健,可见一斑。但是曾几何时,第一舞台约来了南派名旦林颦卿,大演海派新戏,使人耳目一新,座无虚席。而在东城吉祥戏院演出的梅兰芳,却大受影响。齐、梅合作之处女作是《牢狱鸳鸯》,这个故事是吴震修从前人笔记中找来的,执笔人是齐如山,演出后,大为轰动。
齐如山又从古画中为梅设计了古装打扮,并把古代各种不同的舞姿,帮助他安放到戏中去。首先是《嫦娥奔月》,继之又有《红线盗盒》、《天女散花》、《廉锦枫》等等,这些戏李释戡、罗瘿公也曾出谋献策,但总其成者是齐如山。
二十年代,是京剧鼎盛时期,当时都中名角荟萃,各张一军,杨、梅、余称"三鼎甲"最为突出,俟"四大名旦"形成,各自编排新戏为号召,竞争尤烈。当时程有罗瘿公、金晦庐,荀有陈墨香,尚有金菊隐,而梅之新戏皆多半出于齐如山之手笔,尤以当时齐为梅从古装剧而神话剧而言情剧,排演了脍炙人口的《俊袭人》、《洛神》和连续上演的四本《太真外传》,使梅派新戏别具一格,立于不败之地
一九二八年《晨报》(北平出版)附刊的《星期画报》第一二九期上,刊有顺德罗瘿公所作(俳歌调齐如山)一诗,抄录之下:
齐郎国四十未为老,歌曲并能穷奥妙;结想常为古美人,赋容恨不工颦笑。可怜齐郎好身段,垂手回身斗轻软。自惜临风杨柳腰,终惭映日芙蓉面。颏下蒹蒹颇有须,难为天女与麻姑。恰借梅郎好颜色,尽将舞态上氍毹;梅郎妙舞人争羡,苦心指授无人见。他年法乳看传衣,弟子程郎天下艳。北方已再得倾城,晚有芬芳播玉京;舞衣又藉齐郎授,共道前贤畏后生,双秀门前好桃李,曹穇善才那有此?奇福真堪骄傲世人,封万户侯宁足比;潜光必发待我诗,送尔声名日千里。
目录 · · · · · ·
敬祝如山先生八十寿词
第一章
家世
儿童时代
考试情形
第二章
学洋文时期
第三章
义和拳进京
洋兵进京
做生意时代
第四章
学警察
谈考试
往欧洲
助革命
看兵变
办俭学会
第五章
看戏的由来
研究国剧
名脚谈话
著述
第六章
编戏
第七章
国剧发扬到国外
宜用哪种方式出国
宜用什么样的脚色
宜先往哪一国
宜演何种戏
应该怎样演法
舞台如何布置法
与司徒雷登先生谈话
与李石曾先生谈话
议国剧出国
第八章
创立国剧学会
研究国剧的原理
搜罗国剧的材料
出版月刊画报
办国剧传习所
编纂《国剧辞典》
第九章
从事著作
《中国剧之组织》
《京剧之变迁》
《戏剧脚色名词考》
《国剧身段谱》
《上下场》
《脸谱》
《国剧脸谱图解》
《戏班》
《行头盔头》
《国剧简要图案》
《梅兰芳游美记》
《梅兰芳艺术一斑》
《国戏浅释》
《故都市乐图考》
《皮簧音韵》
《戏台楹联辑》
《馆子》
《戏中之建筑物》
《戏中桌椅摆设法》
《剧词谚语录》
《歌场趣谈》
《剧学獭祭编》
第十章
征购戏剧物品的工作
整理的工作
剧本戏单等归纳分类
清官剧本
剧本
堂会戏单
各种脸谱
各种提纲
各地戏台
全国乐器
整理工作中的著作
《戏班题名录》
《承应戏的研究》
《故都百戏图考》
《小说勾陈》
齐氏百舍斋收目
第十一章
避难经过
闭户著述
《烹饪述要》
《北京零食》
《北京三百六十行》
《故都琐述》
《谚语录》
《北平土语》
第十二章
日本投降前后
第十三章
谈家常
逃出北平
逗留上海
第十四章
到台湾
答客问
漫谈国剧工作
第十五章
继续编剧
写回忆录
我的愿望
研究话剧的人应该研究国剧
票友最应该研究国剧
戏界的人员更应研究戏剧
舞蹈家须研究国剧
音乐家应该研究国剧
敬告研究国剧的诸公
编后记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齐如山回忆录"的人也喜欢 · · · · · ·
齐如山回忆录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 条 )

挺好的,感觉跟白先勇给我的感觉都差不多
> 更多书评 13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朝歌 (十年的风景就像下午的云)
齐先生是一代名儒,在晚清民国,关乎民族命运的重大时刻他都赶上了,一生学儒,经商,研究国剧,他的笔下是我们历史书上看不到的历史,是可看可听可触摸的历史。 齐如山幼读村塾私塾,赴过科考,后入同文馆学德文,他笔下底层教育之良莠不齐,八股科考之陈旧荒唐,同文馆极大的腐败读起来都极为可笑,却在那个年代那么正常的发生着。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之后齐家做起了生意,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农工商贾都成了他的交往对象,日占...2021-08-15 17:41:26
齐先生是一代名儒,在晚清民国,关乎民族命运的重大时刻他都赶上了,一生学儒,经商,研究国剧,他的笔下是我们历史书上看不到的历史,是可看可听可触摸的历史。
齐如山幼读村塾私塾,赴过科考,后入同文馆学德文,他笔下底层教育之良莠不齐,八股科考之陈旧荒唐,同文馆极大的腐败读起来都极为可笑,却在那个年代那么正常的发生着。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之后齐家做起了生意,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农工商贾都成了他的交往对象,日占期间,他躲在北京的家里写出了很多北京地区风土人情的书,比如关于北京饭馆子的《烹饪述要》、关于手艺人的《北京三百六十行》、关于街头小吃的《北京零食》。闭关八年却可以说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而让齐彪炳史册的是他对国剧的研究,“无声不歌,无动不舞”是他对国剧特点凝练的表达。在国剧发扬到国外一章里,齐做了详尽的前期调查和准备,写了《中国剧之组织》还配了两百多幅插图并翻译成外文,并在后期总结成败复盘整个过程,是一份完整的活动运营策划流程。
参见标题:
- 宜用那种方式出国
- 宜用什么样的脚色
- 宜先往哪一国
- 宜演何种戏
- 应该怎样演法
- 舞台如何布置法
- 与司徒雷登先生谈话
- 与李石曾先生谈话
- 议国剧出国
齐的名声可以说是梅兰芳给的,凡知道梅的没有不知道齐如山先生的,但梅兰芳从一个流量小生成长为艺术家也是齐如山和他的智囊团队打造的。齐为梅编戏呕心沥血,甚至戴上水袖亲自示范,有诗为证“结想常为古美人,赋容恨不工颦笑。可怜齐郎好身段,垂手回身斗轻软。自惜临风杨柳腰,终惭映日芙蓉面。颏下蒹蒹颇有须,难为天女与麻姑。恰借梅郎好颜色,尽将舞态上氍毹;梅郎妙舞人争羡,苦心指授无人见。“
齐对梅的态度,从他的言语里是极客观的,但也是极严厉的,缺乏他一贯的那种通融,一点恭维也没有。“因为我深知他除了演戏外,别无所长。关于演戏,你同他说一点,他就可以做到,且做的很好;关于处世,则只忠厚和蔼外,自己一点判决力也没有,就说此次来台湾,倘若左右有稍能明了之人,他也必能出来了。”即便是逃难到上海,窘迫到换用的衣服都是梅兰芳接济的,也不会有丝毫委婉,“评脚的言语,总是恭维该脚一顿,然后再挑几处错,言外是他懂。这种戏评,不必说一定是错,但千篇一律,词句也差不了多少。再者就是仰慕您的声名,喜欢你的面貌。再者就是想认识了你,借以自豪。再则想靠你吃饭的。您在上海所认识的人,以这几类的人为多,他们都不能帮助你,使你知识有进步,所以我干断定你只有退化而没有进境。“齐对粉丝群体的分析也颇为透彻,当然他之所以这么说也是确信自己有充分理由的。
但齐为梅的考虑也是深远的,就拿美国两所大学授予梅兰芳博士学位这件事来讲,由于性格谦和也受了周围人影响,梅想要谢绝,但齐说“中国人的博士的也不少,但多数人都没有人知道,其出名者还是在他的学问,并不在博士二字。而且您得此,必招致国中学者嫉妒,我所以主张使您接收者,另有其意,说来不值一文,更是可笑。因为政学界人,向来都鄙视唱戏的,平时只管有多好的交情,到了文字,他们就很斟酌了,他绝对不肯兄弟相称。如今您有博士衔,又自然又大方。“不管如何这个头衔把京剧艺术家的地位也拔高了。
齐还希望除了国剧的从业人员和爱好者应该研究国剧外,研究话剧、舞蹈家、音乐家都应该研究国剧,其原因以及如何研究都有现在看来都很有说服力的理论和方法,如有需要可以细读。
回应 2021-08-15 17:41:26
-
朝歌 (十年的风景就像下午的云)
齐先生是一代名儒,在晚清民国,关乎民族命运的重大时刻他都赶上了,一生学儒,经商,研究国剧,他的笔下是我们历史书上看不到的历史,是可看可听可触摸的历史。 齐如山幼读村塾私塾,赴过科考,后入同文馆学德文,他笔下底层教育之良莠不齐,八股科考之陈旧荒唐,同文馆极大的腐败读起来都极为可笑,却在那个年代那么正常的发生着。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之后齐家做起了生意,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农工商贾都成了他的交往对象,日占...2021-08-15 17:41:26
齐先生是一代名儒,在晚清民国,关乎民族命运的重大时刻他都赶上了,一生学儒,经商,研究国剧,他的笔下是我们历史书上看不到的历史,是可看可听可触摸的历史。
齐如山幼读村塾私塾,赴过科考,后入同文馆学德文,他笔下底层教育之良莠不齐,八股科考之陈旧荒唐,同文馆极大的腐败读起来都极为可笑,却在那个年代那么正常的发生着。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之后齐家做起了生意,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农工商贾都成了他的交往对象,日占期间,他躲在北京的家里写出了很多北京地区风土人情的书,比如关于北京饭馆子的《烹饪述要》、关于手艺人的《北京三百六十行》、关于街头小吃的《北京零食》。闭关八年却可以说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而让齐彪炳史册的是他对国剧的研究,“无声不歌,无动不舞”是他对国剧特点凝练的表达。在国剧发扬到国外一章里,齐做了详尽的前期调查和准备,写了《中国剧之组织》还配了两百多幅插图并翻译成外文,并在后期总结成败复盘整个过程,是一份完整的活动运营策划流程。
参见标题:
- 宜用那种方式出国
- 宜用什么样的脚色
- 宜先往哪一国
- 宜演何种戏
- 应该怎样演法
- 舞台如何布置法
- 与司徒雷登先生谈话
- 与李石曾先生谈话
- 议国剧出国
齐的名声可以说是梅兰芳给的,凡知道梅的没有不知道齐如山先生的,但梅兰芳从一个流量小生成长为艺术家也是齐如山和他的智囊团队打造的。齐为梅编戏呕心沥血,甚至戴上水袖亲自示范,有诗为证“结想常为古美人,赋容恨不工颦笑。可怜齐郎好身段,垂手回身斗轻软。自惜临风杨柳腰,终惭映日芙蓉面。颏下蒹蒹颇有须,难为天女与麻姑。恰借梅郎好颜色,尽将舞态上氍毹;梅郎妙舞人争羡,苦心指授无人见。“
齐对梅的态度,从他的言语里是极客观的,但也是极严厉的,缺乏他一贯的那种通融,一点恭维也没有。“因为我深知他除了演戏外,别无所长。关于演戏,你同他说一点,他就可以做到,且做的很好;关于处世,则只忠厚和蔼外,自己一点判决力也没有,就说此次来台湾,倘若左右有稍能明了之人,他也必能出来了。”即便是逃难到上海,窘迫到换用的衣服都是梅兰芳接济的,也不会有丝毫委婉,“评脚的言语,总是恭维该脚一顿,然后再挑几处错,言外是他懂。这种戏评,不必说一定是错,但千篇一律,词句也差不了多少。再者就是仰慕您的声名,喜欢你的面貌。再者就是想认识了你,借以自豪。再则想靠你吃饭的。您在上海所认识的人,以这几类的人为多,他们都不能帮助你,使你知识有进步,所以我干断定你只有退化而没有进境。“齐对粉丝群体的分析也颇为透彻,当然他之所以这么说也是确信自己有充分理由的。
但齐为梅的考虑也是深远的,就拿美国两所大学授予梅兰芳博士学位这件事来讲,由于性格谦和也受了周围人影响,梅想要谢绝,但齐说“中国人的博士的也不少,但多数人都没有人知道,其出名者还是在他的学问,并不在博士二字。而且您得此,必招致国中学者嫉妒,我所以主张使您接收者,另有其意,说来不值一文,更是可笑。因为政学界人,向来都鄙视唱戏的,平时只管有多好的交情,到了文字,他们就很斟酌了,他绝对不肯兄弟相称。如今您有博士衔,又自然又大方。“不管如何这个头衔把京剧艺术家的地位也拔高了。
齐还希望除了国剧的从业人员和爱好者应该研究国剧外,研究话剧、舞蹈家、音乐家都应该研究国剧,其原因以及如何研究都有现在看来都很有说服力的理论和方法,如有需要可以细读。
回应 2021-08-15 17:41:26
-
朝歌 (十年的风景就像下午的云)
齐先生是一代名儒,在晚清民国,关乎民族命运的重大时刻他都赶上了,一生学儒,经商,研究国剧,他的笔下是我们历史书上看不到的历史,是可看可听可触摸的历史。 齐如山幼读村塾私塾,赴过科考,后入同文馆学德文,他笔下底层教育之良莠不齐,八股科考之陈旧荒唐,同文馆极大的腐败读起来都极为可笑,却在那个年代那么正常的发生着。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之后齐家做起了生意,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农工商贾都成了他的交往对象,日占...2021-08-15 17:41:26
齐先生是一代名儒,在晚清民国,关乎民族命运的重大时刻他都赶上了,一生学儒,经商,研究国剧,他的笔下是我们历史书上看不到的历史,是可看可听可触摸的历史。
齐如山幼读村塾私塾,赴过科考,后入同文馆学德文,他笔下底层教育之良莠不齐,八股科考之陈旧荒唐,同文馆极大的腐败读起来都极为可笑,却在那个年代那么正常的发生着。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之后齐家做起了生意,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农工商贾都成了他的交往对象,日占期间,他躲在北京的家里写出了很多北京地区风土人情的书,比如关于北京饭馆子的《烹饪述要》、关于手艺人的《北京三百六十行》、关于街头小吃的《北京零食》。闭关八年却可以说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而让齐彪炳史册的是他对国剧的研究,“无声不歌,无动不舞”是他对国剧特点凝练的表达。在国剧发扬到国外一章里,齐做了详尽的前期调查和准备,写了《中国剧之组织》还配了两百多幅插图并翻译成外文,并在后期总结成败复盘整个过程,是一份完整的活动运营策划流程。
参见标题:
- 宜用那种方式出国
- 宜用什么样的脚色
- 宜先往哪一国
- 宜演何种戏
- 应该怎样演法
- 舞台如何布置法
- 与司徒雷登先生谈话
- 与李石曾先生谈话
- 议国剧出国
齐的名声可以说是梅兰芳给的,凡知道梅的没有不知道齐如山先生的,但梅兰芳从一个流量小生成长为艺术家也是齐如山和他的智囊团队打造的。齐为梅编戏呕心沥血,甚至戴上水袖亲自示范,有诗为证“结想常为古美人,赋容恨不工颦笑。可怜齐郎好身段,垂手回身斗轻软。自惜临风杨柳腰,终惭映日芙蓉面。颏下蒹蒹颇有须,难为天女与麻姑。恰借梅郎好颜色,尽将舞态上氍毹;梅郎妙舞人争羡,苦心指授无人见。“
齐对梅的态度,从他的言语里是极客观的,但也是极严厉的,缺乏他一贯的那种通融,一点恭维也没有。“因为我深知他除了演戏外,别无所长。关于演戏,你同他说一点,他就可以做到,且做的很好;关于处世,则只忠厚和蔼外,自己一点判决力也没有,就说此次来台湾,倘若左右有稍能明了之人,他也必能出来了。”即便是逃难到上海,窘迫到换用的衣服都是梅兰芳接济的,也不会有丝毫委婉,“评脚的言语,总是恭维该脚一顿,然后再挑几处错,言外是他懂。这种戏评,不必说一定是错,但千篇一律,词句也差不了多少。再者就是仰慕您的声名,喜欢你的面貌。再者就是想认识了你,借以自豪。再则想靠你吃饭的。您在上海所认识的人,以这几类的人为多,他们都不能帮助你,使你知识有进步,所以我干断定你只有退化而没有进境。“齐对粉丝群体的分析也颇为透彻,当然他之所以这么说也是确信自己有充分理由的。
但齐为梅的考虑也是深远的,就拿美国两所大学授予梅兰芳博士学位这件事来讲,由于性格谦和也受了周围人影响,梅想要谢绝,但齐说“中国人的博士的也不少,但多数人都没有人知道,其出名者还是在他的学问,并不在博士二字。而且您得此,必招致国中学者嫉妒,我所以主张使您接收者,另有其意,说来不值一文,更是可笑。因为政学界人,向来都鄙视唱戏的,平时只管有多好的交情,到了文字,他们就很斟酌了,他绝对不肯兄弟相称。如今您有博士衔,又自然又大方。“不管如何这个头衔把京剧艺术家的地位也拔高了。
齐还希望除了国剧的从业人员和爱好者应该研究国剧外,研究话剧、舞蹈家、音乐家都应该研究国剧,其原因以及如何研究都有现在看来都很有说服力的理论和方法,如有需要可以细读。
回应 2021-08-15 17:41:26
论坛 · · · · · ·
我间接认识齐先生的孙子之一呢,呵呵。 | 来自jamesdavid | 2 回应 | 2021-10-30 10:58:33 |
谁有台版? | 来自SUE∮ | 2 回应 | 2021-10-27 17:15:49 |
如烟往事,娓娓道来 | 来自喜多郎 | 2 回应 | 2009-01-05 14:14:20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98)8.5分 108人读过
-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4)9.1分 33人读过
-
龙门书局 (2013)暂无评分 10人读过
-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20)暂无评分 9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寻找牛人与智者清单 (欧阳)
- 清末民初的老先生们 (丰无涯)
- 民国回忆录 (Sab)
- 37°暖书单(二) (37°暖)
- 想读的书-近代文学/学界/往事/传记 (bu6gu)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齐如山回忆录的评论:
feed: rss 2.0
24 有用 Jeff 2016-12-16 12:01:20
他对梅老板讲:那帮人的判断断不可取,能收拾上海人的还就是共产党。国民党的贪污腐败,当然不可取,可是,国民党你批评它,它还不能把你怎么样。而共产党则不同,是连说也说不得的,所以还是走了罢。最后,梅老板还是决定留下来。为这事,齐先生到台湾后,还仍然感叹:说梅兰芳到底只是个戏子,但凡有点眼力,是绝不会继续留在大陆的。这话讲的是梅老板,不过,推而广之的话,对不少人也都是适用的吧。
1 有用 小二 2011-03-25 10:38:37
本书最该看的是齐如老发牢骚的地方~
0 有用 Lin 2009-06-28 23:15:14
民國梨園八卦實錄。
5 有用 野蔷薇 2008-10-27 16:40:58
这哥们人不是个坏人,实在是够自恋自大的,内心深处不可动摇的等级观念,对梅及其他戏界众人的轻视也很明显。而且此人的价值观与新时代有着天堑一般的鸿沟且固执无比,最终跑路终老孤岛,算是于己于人两便,其虽不变通又不愿违心,比大多数抱投机心态留下的人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7 有用 海上花开 2011-07-27 22:22:20
“他们还说,听说大家要凑一千五百万美金,交与共产党,请使上海独立。” “我有一句话告诉你,就是什么人也收拾不了上海人,唯独共产党可以 收拾上海人。”
0 有用 nomad 2022-01-28 17:25:44
释书便觉心无着
0 有用 Angelababy 2022-01-15 01:38:02
无论哪个时代,哪个民族都有明白人。清末民初的齐如山兄弟三个下面有十三个子女,全部留学欧美,北京解放前他坐飞机经上海去台湾寻找从德国博士毕业大儿子生活。
0 有用 Vermouth 2021-12-16 18:00:16
齐如山的文字我是非常喜欢的,既朴实亲民,也充满逻辑和道理。(但也确实有些絮叨???)看完这本书对戏曲有了更多认识,也在这一面了解了齐如山和梅兰芳的关系,也想着以后和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对比着看。着实佩服齐二爷在轻蔑戏曲的大环境下冷静思考、下苦功、做出一番学问,在许多事上却有先见之明,但不得不承认是精英化的资产阶级思想。
0 有用 简不易 2021-10-31 09:32:08
补记:见多识广,清末同文馆和八国联军进北京城等回忆很有趣。
0 有用 funny_vee 2021-09-29 06:55:23
明朝初年山西洪洞大槐树的移民分到很多地,作者一族三户分到两千五百余顷。 清末第一所外语学校同文馆因招不到学生,管吃管住还发零用,最多每月发十五两比翰林进士的收入高一倍。 巴黎豆腐公司发起勤工俭学,(周恩来和邓小平在这里学会了做豆腐)。 清朝官员和学者不同戏界人来往也不看戏,京剧研究在作者之前都是空白。 民国初年梁启超是头一个办... 明朝初年山西洪洞大槐树的移民分到很多地,作者一族三户分到两千五百余顷。 清末第一所外语学校同文馆因招不到学生,管吃管住还发零用,最多每月发十五两比翰林进士的收入高一倍。 巴黎豆腐公司发起勤工俭学,(周恩来和邓小平在这里学会了做豆腐)。 清朝官员和学者不同戏界人来往也不看戏,京剧研究在作者之前都是空白。 民国初年梁启超是头一个办堂会的,花了四百多元,连袁世凯都说了一句“好阔”。 作者指导梅兰芳跳舞,B站上有《洛神》。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