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斗室中的天下》是著名学者资中筠近年来所写随笔、杂文的结集。这些文章都是作者在专业研究之余的所思、所感,信笔写成;还有一些演讲稿和采访录,思考和心得就是在讲话和对话中形成。眼界开阔,题材广泛,都是近年作者来心之所系,萦绕于怀的几个领域,有一以贯之之道,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吾土吾民的挚爱、对民族命运的忧思、对文明和正义的呼唤,彰显了一位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胸怀。文笔优美,感情真挚,是一部不可多的优秀读物。
作者简介 · · · · · ·
资中筠,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国文学系。国际政治及美国研究专家、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参与创办《美国研究》杂志与中华美国学会,曾任杂志主编与学会常务理事。创办中美关系史研究会并任第一、二届会长。
主要学术著作:《追根溯源:战后 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与发展,1945—1950》、《战后美国外交史:从杜鲁门到里根》、《财富的归宿——美国现代公益基金会述评》、《资中筠集》(学术论文集)等。随笔集:《斗室中的天下》、《锦瑟无端》、《读书人的出世与入世》、《学海岸边》等。译著:《公务员》、《浪荡王孙》、《农民》(法文)、《啊!拓荒者!》、《哲学的慰藉》(英文)等。
目录 · · · · · ·
说中1
重建精神的家园——还是要接着“五四”精神的茬走下去3
君王杀人知多少—— 从“以人为本”角度看历史19
中国现代化的后发困境33
为实现“为民喉舌”的神圣职责而努力——作为受众对我国新闻媒体的企盼50
· · · · · · (更多)
说中1
重建精神的家园——还是要接着“五四”精神的茬走下去3
君王杀人知多少—— 从“以人为本”角度看历史19
中国现代化的后发困境33
为实现“为民喉舌”的神圣职责而努力——作为受众对我国新闻媒体的企盼50
从“社会达尔文主义”说起,兼及中国国情55
如何估量中国在世界的位置63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兼及“西化”问题66
中国人在国际关系中的世界观——兼论“中国例外说”73
2003年中国与世界——借压力促改革78
学与文83
大学文科向何处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十周年庆祝会上的演讲85
中国人还是应先学好中文91
忠实第一,力求神似——《啊,拓荒者!》中英对照本译者言95
深入浅出为文章之上乘——《哲学的慰藉》译序99
学术繁荣与翻译质量的悖论106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也谈学术腐败110
人物·风情119
悼父文——五周年祭121
但开风气不为师125
在胡志明家作客132
发明家查尔斯·凯特林的故事及其启示138
关于雷海宗先生二三事153
目录斗室中的天下特殊年代的童趣几则157
在国外“吃请”记164
访旧得旧的惊喜——重游维也纳之一169
体验“音乐之都”——重游维也纳之二177
关于阿瑟·米勒的点滴回忆184
杂说189
“非典”与“五四”精神191
痛定思痛话“非典”:再反思197
一定要“团圆”到皇帝身边吗?201
诺贝尔奖与孔子何干206
什么人“经骂”,什么人“不经骂”213
“小骂大帮忙”新解218
孔子之用,大矣哉!——游曲阜的遐想221
财富的归宿231
先富起来以后做甚么?——《财富的福音》一文的启示233
一种值得推崇的散财之道
——写在《散财之道: 美国现代公益基金会述评》
出版之时240
观念的更新248
扫清公益捐赠的法律障碍253
逐步从防范向鼓励转移
——评新《基金会管理条例》263
道西265
实现舆论监督的奋斗史——《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
读后267
从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看美国内政外交的演变276
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
——美国总统的个人作用288
美国关于取消遗产税之争的含义293
恐怖主义及其启示298
“和”还是“战”——对伊拉克问题的思考302
从变化中思考大国关系307
关于国际关系理论与当前新问题313
美国向何处去——有待进一步观察的问题318
修辞立其诚——答《中华读书报》采访(代跋)327
· · · · · · (收起)
喜欢读"斗室中的天下"的人也喜欢 · · · · · ·
斗室中的天下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斗室中的天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 条 )
> 更多书评 3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刊谬补缺 (人生还是要做一点点有意义的事)
我实在无知得很,最近才从广西师大理想国小站中才知道资先生,那是她的新书发布会,很多名流,大谈启蒙。我的一个强烈感受是,诸如我现在坚持读书的一切,都是对的;没人对我启蒙,何妨当个好学生呢。当然,我也有种很可怕的倾向,当我认定我坚持的是必要的、对的、好的,这个时候,我便容易肆意否定别人的生活方式。 看这书的时候,我同时在看西方哲学史(我发现我真正的思考是从看哲学开始的),不免对资先生的话有些疑问,我...2012-05-12 20:12 1人喜欢
我实在无知得很,最近才从广西师大理想国小站中才知道资先生,那是她的新书发布会,很多名流,大谈启蒙。我的一个强烈感受是,诸如我现在坚持读书的一切,都是对的;没人对我启蒙,何妨当个好学生呢。当然,我也有种很可怕的倾向,当我认定我坚持的是必要的、对的、好的,这个时候,我便容易肆意否定别人的生活方式。 看这书的时候,我同时在看西方哲学史(我发现我真正的思考是从看哲学开始的),不免对资先生的话有些疑问,我不是指大方向上,而是对某些细节的说法言之。 读了第一篇文章,文章中谈科学背后的精神,感觉有些空?似乎光谈所谓精神,总给人无法把握的感觉。
这种纯粹出于兴趣的探索精神与阿基米德对数学、物理的着迷是一脉相承的。原创性的科学发明和理论的创造依赖的是这种精神。 引自 重建精神的家园 西方人的科学精神依然有其文化上的土壤。对数学的钟爱,始于毕达哥拉斯学派,而毕派却是同宗教的、神秘主义的理念从发的;科学精神毫无疑问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但科学与宗教、哲学的关系一直深埋在西方文化发展之中,虽然现代以来科学似乎占了上风,但依然没有脱离它的土壤,最顶尖的科学家同时必须有哲学层面的支撑或说对抗;今天的哲学理论依然爱引证科学上的发现,如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之争,就常常引入现代物理学的新发现,如量子力学等。 但说来说去,好像也不是资先生的说法出了问题,而是提科学精神必然不是同科学精神的文化土壤脱离的,实际操作层面很不简单。 —————————————— 注音: 枵[xiāo]:1.空虚:~腹。~腹从公。2.布的丝缕稀而薄:~薄。 鬻[yù]:1【动】本义:粥。引申为“卖”,明告鬻梅者。——清·龚自珍《病梅馆记》2【形】幼小。如:鬻子(稚子) 鬲[gé]:1【名】~津河,古水名,即今漳卫新河。2【动】通“隔”,阻隔。鬲闭门户,毋得擅上。——《汉书·五行志中》 鬲[ lì]:【名】象形,本义:古代炊器。古鼎中有三足皆空,中可容物者,所谓鬲也。——宋· 沈括《梦溪笔谈》
回应 2012-05-12 20:12
-
刊谬补缺 (人生还是要做一点点有意义的事)
我实在无知得很,最近才从广西师大理想国小站中才知道资先生,那是她的新书发布会,很多名流,大谈启蒙。我的一个强烈感受是,诸如我现在坚持读书的一切,都是对的;没人对我启蒙,何妨当个好学生呢。当然,我也有种很可怕的倾向,当我认定我坚持的是必要的、对的、好的,这个时候,我便容易肆意否定别人的生活方式。 看这书的时候,我同时在看西方哲学史(我发现我真正的思考是从看哲学开始的),不免对资先生的话有些疑问,我...2012-05-12 20:12 1人喜欢
我实在无知得很,最近才从广西师大理想国小站中才知道资先生,那是她的新书发布会,很多名流,大谈启蒙。我的一个强烈感受是,诸如我现在坚持读书的一切,都是对的;没人对我启蒙,何妨当个好学生呢。当然,我也有种很可怕的倾向,当我认定我坚持的是必要的、对的、好的,这个时候,我便容易肆意否定别人的生活方式。 看这书的时候,我同时在看西方哲学史(我发现我真正的思考是从看哲学开始的),不免对资先生的话有些疑问,我不是指大方向上,而是对某些细节的说法言之。 读了第一篇文章,文章中谈科学背后的精神,感觉有些空?似乎光谈所谓精神,总给人无法把握的感觉。
这种纯粹出于兴趣的探索精神与阿基米德对数学、物理的着迷是一脉相承的。原创性的科学发明和理论的创造依赖的是这种精神。 引自 重建精神的家园 西方人的科学精神依然有其文化上的土壤。对数学的钟爱,始于毕达哥拉斯学派,而毕派却是同宗教的、神秘主义的理念从发的;科学精神毫无疑问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但科学与宗教、哲学的关系一直深埋在西方文化发展之中,虽然现代以来科学似乎占了上风,但依然没有脱离它的土壤,最顶尖的科学家同时必须有哲学层面的支撑或说对抗;今天的哲学理论依然爱引证科学上的发现,如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之争,就常常引入现代物理学的新发现,如量子力学等。 但说来说去,好像也不是资先生的说法出了问题,而是提科学精神必然不是同科学精神的文化土壤脱离的,实际操作层面很不简单。 —————————————— 注音: 枵[xiāo]:1.空虚:~腹。~腹从公。2.布的丝缕稀而薄:~薄。 鬻[yù]:1【动】本义:粥。引申为“卖”,明告鬻梅者。——清·龚自珍《病梅馆记》2【形】幼小。如:鬻子(稚子) 鬲[gé]:1【名】~津河,古水名,即今漳卫新河。2【动】通“隔”,阻隔。鬲闭门户,毋得擅上。——《汉书·五行志中》 鬲[ lì]:【名】象形,本义:古代炊器。古鼎中有三足皆空,中可容物者,所谓鬲也。——宋· 沈括《梦溪笔谈》
回应 2012-05-12 20:12
-
刊谬补缺 (人生还是要做一点点有意义的事)
我实在无知得很,最近才从广西师大理想国小站中才知道资先生,那是她的新书发布会,很多名流,大谈启蒙。我的一个强烈感受是,诸如我现在坚持读书的一切,都是对的;没人对我启蒙,何妨当个好学生呢。当然,我也有种很可怕的倾向,当我认定我坚持的是必要的、对的、好的,这个时候,我便容易肆意否定别人的生活方式。 看这书的时候,我同时在看西方哲学史(我发现我真正的思考是从看哲学开始的),不免对资先生的话有些疑问,我...2012-05-12 20:12 1人喜欢
我实在无知得很,最近才从广西师大理想国小站中才知道资先生,那是她的新书发布会,很多名流,大谈启蒙。我的一个强烈感受是,诸如我现在坚持读书的一切,都是对的;没人对我启蒙,何妨当个好学生呢。当然,我也有种很可怕的倾向,当我认定我坚持的是必要的、对的、好的,这个时候,我便容易肆意否定别人的生活方式。 看这书的时候,我同时在看西方哲学史(我发现我真正的思考是从看哲学开始的),不免对资先生的话有些疑问,我不是指大方向上,而是对某些细节的说法言之。 读了第一篇文章,文章中谈科学背后的精神,感觉有些空?似乎光谈所谓精神,总给人无法把握的感觉。
这种纯粹出于兴趣的探索精神与阿基米德对数学、物理的着迷是一脉相承的。原创性的科学发明和理论的创造依赖的是这种精神。 引自 重建精神的家园 西方人的科学精神依然有其文化上的土壤。对数学的钟爱,始于毕达哥拉斯学派,而毕派却是同宗教的、神秘主义的理念从发的;科学精神毫无疑问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但科学与宗教、哲学的关系一直深埋在西方文化发展之中,虽然现代以来科学似乎占了上风,但依然没有脱离它的土壤,最顶尖的科学家同时必须有哲学层面的支撑或说对抗;今天的哲学理论依然爱引证科学上的发现,如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之争,就常常引入现代物理学的新发现,如量子力学等。 但说来说去,好像也不是资先生的说法出了问题,而是提科学精神必然不是同科学精神的文化土壤脱离的,实际操作层面很不简单。 —————————————— 注音: 枵[xiāo]:1.空虚:~腹。~腹从公。2.布的丝缕稀而薄:~薄。 鬻[yù]:1【动】本义:粥。引申为“卖”,明告鬻梅者。——清·龚自珍《病梅馆记》2【形】幼小。如:鬻子(稚子) 鬲[gé]:1【名】~津河,古水名,即今漳卫新河。2【动】通“隔”,阻隔。鬲闭门户,毋得擅上。——《汉书·五行志中》 鬲[ lì]:【名】象形,本义:古代炊器。古鼎中有三足皆空,中可容物者,所谓鬲也。——宋· 沈括《梦溪笔谈》
回应 2012-05-12 20:12
3 有用 魔角之声 2010-08-28
语言和悦,思想丰盈——资先生的一贯风格
1 有用 yogi 2010-11-06
nb的人就是写个字都有底气。
0 有用 浮生千山路 2007-07-04
脚踏实地的做事,改变能改变的
0 有用 子骏 2009-10-07
流畅之极,毫无老气横秋之感。
0 有用 gaopangzi 2013-05-15
I267.1/811 1348947 本馆:三楼中图社科室 在架可借
0 有用 羽觴 2019-08-06
“一般人认为涵养与城府应该随年龄与阅历俱增,但据我观察,并不尽然。方今颇有几位耄耋老人以忧国忧民、敢于直言名于世。我的胆识和经验自不敢与他们相比,只是本性难移,永远修行不到某种城府和人情练达,有所思则不吐不快,不能全吐,姑留待他日,惟坚守“修辞立其诚”耳。”
0 有用 和头发过不去 2019-07-18
一篇前言就解决了对高中历史近现代史的所有疑惑
0 有用 顽石 2019-02-16
看了《重建精神的家园》一篇,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点评一针见血,不留情面。对中国现代人文精神的缺失又有椎心之痛。对中国人文精神的重建发自肺腑。现代大儒!引经据典,功力深厚,文章值得反复品读!
1 有用 海阔天空祝沽笙 2018-08-31
收入的多是资先生十几年前的文章,然而毫不过时——这个时代究竟在飞速进步还是原地踏步?其实是你想多了。
0 有用 宵闇紫 2016-10-29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