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都是数字,表格,看样子我还要继续学好数学
在那个时代,对数据的处理以及对资料的运用,都是令人敬仰的。
体质
比较有意思,中国文化,中国历史,真是复杂哦,呵呵。
准备复试ing……
体质人类学、考古学与历史研究的结合,给出了民族在迁移中形成的基本线索
体质分析的
书中定有种超前时代的实验,才能得到罗素的赏识,但细细读来是把 灵机一动的“小”想法落实并处理得让人看得懂,才之所以为杰作。 此外,不得不感叹那个时代垂青的机遇,中学的宝藏尚待挖掘,西学的机器已经能利用,这也是大家辈出的峰值期的原因吧。而此作,一方面浓浓的中国历史地理之风直抵本人兴趣酸痒点,另一面西学基础尚未扎实的我也看得痛苦不堪。
附录三未读。虽然有些材料及处理略显粗糙臆断,但是整体还是很有说服力,大刀开拓,一气呵成,叹服不已…居然还能这么运用材料,居然还能这么做研究!
祖籍,不一定是你的先人到你这一代一直生活的地方;姓氏,也不一定是你的先人到你这一代一直秉承的符号;寻找一个作为一成不变的体质单位的中国人的类型,更是痴人说梦的希冀。书里面,李济先生兼顾体质人类学、历史学、民族学,追溯我群和你群在「汉地十八省」的体质、筑城、姓氏的数千年变迁图景,用满篇量化的统计表格直观呈现。李济先生想要传达的:万物皆流动,中国民族是无时不刻都在流变的共同体,迁徙和融合是中国民族史的主线,这是对民初「驱除鞑虏」的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的辩驳,对之后列强借此妄图分裂边疆领土的宣战。92年前的著作直到现在仍有现实意义。那位在《徙戎论》里鼓吹「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夷狄乱华」的晋臣江统,想想那个时候或者更早时代的族群流动,他的先人恐怕也是其笔下的「蛮夷戎狄」吧!
博士论文能写成这样的深度和量化程度,还是1926年,那真是太厉害了!
一半是数据分析,受限当年条件,数据样本有限,变量控制也有限,搁现在用分子人类学都能论证了。
近一个世纪前的博士论文,没有计算机,那些扎实、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啊,,,,
其实我对于这里的材料运用是存疑的。
考古学第一人,体质人类学的老前辈。这可是人家的博士论文,反正读完觉得很好玩,也可以猜测自己的姓氏是怎么一个来源。不是流行基因测组源么,这本书还可以看历史溯源
用非常系统的考古学知识渗透到民族学研究中,对于中国民族的形成从内部和外部进行阐述。通过使用大量的数据来支撑观点,涉及统计学的诸多方法,在以前所看过的民族学作品中令人耳目一新。但由于自身对于文字的驾驭能力不足,所以在理解上有所欠缺,本书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算是一本工具书。
中国考古人类学开山鼻祖,当时看这本书时全程懵逼的,人类学还能这样做!?
> 中国民族的形成
1 有用 [已注销] 2010-04-18 18:35:11
都是数字,表格,看样子我还要继续学好数学
0 有用 纵你寻 2016-03-05 22:03:27
在那个时代,对数据的处理以及对资料的运用,都是令人敬仰的。
0 有用 林中空地 2013-06-28 11:53:03
体质
0 有用 Mr. 囧 2008-03-01 13:18:12
比较有意思,中国文化,中国历史,真是复杂哦,呵呵。
0 有用 恶夫 2013-03-30 15:56:40
准备复试ing……
0 有用 子不语 2022-05-18 17:46:38
体质人类学、考古学与历史研究的结合,给出了民族在迁移中形成的基本线索
0 有用 海边的哆啦A梦 2024-11-05 15:34:04 山西
体质分析的
1 有用 爱弥儿 2020-12-21 09:41:36
书中定有种超前时代的实验,才能得到罗素的赏识,但细细读来是把 灵机一动的“小”想法落实并处理得让人看得懂,才之所以为杰作。 此外,不得不感叹那个时代垂青的机遇,中学的宝藏尚待挖掘,西学的机器已经能利用,这也是大家辈出的峰值期的原因吧。而此作,一方面浓浓的中国历史地理之风直抵本人兴趣酸痒点,另一面西学基础尚未扎实的我也看得痛苦不堪。
1 有用 氷見檸檬 2018-09-07 01:16:29
附录三未读。虽然有些材料及处理略显粗糙臆断,但是整体还是很有说服力,大刀开拓,一气呵成,叹服不已…居然还能这么运用材料,居然还能这么做研究!
0 有用 油头虚翁 2019-12-19 20:25:30
祖籍,不一定是你的先人到你这一代一直生活的地方;姓氏,也不一定是你的先人到你这一代一直秉承的符号;寻找一个作为一成不变的体质单位的中国人的类型,更是痴人说梦的希冀。书里面,李济先生兼顾体质人类学、历史学、民族学,追溯我群和你群在「汉地十八省」的体质、筑城、姓氏的数千年变迁图景,用满篇量化的统计表格直观呈现。李济先生想要传达的:万物皆流动,中国民族是无时不刻都在流变的共同体,迁徙和融合是中国民族史的主线,这是对民初「驱除鞑虏」的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的辩驳,对之后列强借此妄图分裂边疆领土的宣战。92年前的著作直到现在仍有现实意义。那位在《徙戎论》里鼓吹「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夷狄乱华」的晋臣江统,想想那个时候或者更早时代的族群流动,他的先人恐怕也是其笔下的「蛮夷戎狄」吧!
0 有用 云端上的风景 2024-11-03 23:40:31 福建
博士论文能写成这样的深度和量化程度,还是1926年,那真是太厉害了!
0 有用 盐海 2025-01-09 13:13:05 湖北
一半是数据分析,受限当年条件,数据样本有限,变量控制也有限,搁现在用分子人类学都能论证了。
0 有用 金牌皇冠店 2012-05-11 10:40:05
近一个世纪前的博士论文,没有计算机,那些扎实、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啊,,,,
0 有用 替替No.4 2017-06-03 00:16:54
其实我对于这里的材料运用是存疑的。
0 有用 Aluoadada 2018-12-09 11:41:30
考古学第一人,体质人类学的老前辈。这可是人家的博士论文,反正读完觉得很好玩,也可以猜测自己的姓氏是怎么一个来源。不是流行基因测组源么,这本书还可以看历史溯源
0 有用 铥铥铥铥手绢 2017-09-20 09:49:48
用非常系统的考古学知识渗透到民族学研究中,对于中国民族的形成从内部和外部进行阐述。通过使用大量的数据来支撑观点,涉及统计学的诸多方法,在以前所看过的民族学作品中令人耳目一新。但由于自身对于文字的驾驭能力不足,所以在理解上有所欠缺,本书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算是一本工具书。
0 有用 空空如也 2018-05-12 18:51:47
中国考古人类学开山鼻祖,当时看这本书时全程懵逼的,人类学还能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