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经典,曾经荣获中国图书匀、上海市优秀图书奖一等奖。直至今日,它仍然是中国近代史领域的最好的导论性著作。
本书博大精深,思辨深邃,凝聚了著名史学家陈百麓先生数十年心血。本书不仅考察了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变革,而且考察了城乡基层组织的演变,以及不平等条约激起的社会变化;不仅研究了中国近代社会变化的内部因素,而且寻找出外部冲击引起的社会习尚的改变;不仅论述了政治思想、哲学、文学等方面的变革,而且分析了欧风美雨影响下的社会心态的变化。全书充满激情而又思辨的论述、勾画出中国近代社会百年的新陈代谢和急遽变革。
作者简介 · · · · · ·
陈旭麓(1918--1988),湖南双峰人。1943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文学院历史社会学系。曾任大夏大学副教授。建国后,历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研究生处处长、副教务长、教授,《辞海》编委会委员及分科主编,中国现代史研究会第一、二届副会长。曾发表科研论文一百余篇,著有《辛亥革命》、《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合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主编《中国近代史丛书》、《中国近代史词典》,著有《陈旭麓文集》。
目录 · · · · · ·
第二章 东方与西方
第三章 由盛转衰的清王朝
第四章 炮口下的震撼
第五章 天国的悲喜剧
第六章 十二年之后
第七章 近代化一小步
第八章 城乡社会在演变
第九章 日本冲来了
第十章 变与不变的哲学
第十一章 庚子与辛丑
第十二章 欧风美雨驰而东
第十三章 假维新中的真改革
第十四章 “中等社会”
第十五章 变革中的两大动力
第十六章 民变与革命
第十七章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第十八章 山重水复
第十九章 新文化运动
第二十章 历史的选择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的人也喜欢 · · · · · ·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1 条 )



中国近代史的正确打开方式

历史的新陈代谢——我读《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花了近半月的时间,终于把这本近代史的大部头啃完,遂与大家分享。此书洋洋四十万言,内容精深,思辨独到,文采优美。颇得太史公“春秋笔法”之真传,又遵从史学研究之严谨;视野开阔,不拘泥于旧有成果和官方表述,另辟蹊径,透过现象寻找更符合逻辑的真由。通过阅读... (展开)
> 更多书评 71篇
-
蛍 (雨夜见星光,细观乃流萤。)
古已有之的大同思想并不等于近代社会主义。但它画出了一种没有争斗、互爱互助的境界。由这种境界产生的理想主义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也正是这种境界,使那个时候的中国人面对着社会主义思潮因似曾相识而心向往之。 有类似想法,我记得是在读李泽厚的《美学三书》时突然想到的。2011-05-12 00:59
-
蛍 (雨夜见星光,细观乃流萤。)
以白话取代文言,并不仅仅是一场反对文言文的文化运动,而且还是一场深刻的双重意义上的语言革命: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书面语,使书面语与口语统一起来,从而克服了传统语言的内在分裂;另一方面重建了全新的文学语言,使文学内容与形式之间获得了内在的和谐与统一。语言的变革并不仅仅是形式的变革,它与思维相联系,因而又是一种思维层次上的变革。以清晰、精确的白话取代言约义丰的的文言,其实质乃是以精确性、严密性为特征...2011-05-12 00:42
-
蛍 (雨夜见星光,细观乃流萤。)
儒学的政治内容,归结起来,可以列为三点: (一)天道观念。儒家言天,往往有不同含义。有的时候是指自然之天;而更多时候是指主宰之天。这种主宰并不象基督教的上帝,有一个具体形象。但是它在冥冥之中祸恶福善、安排人世间的一切,它的意志谓之天命。这种人格化了的天带有相当大的神秘性。在这一观念之下,借助于天的权威又竖起了皇帝的权威。 (二)大一统思想。儒家的大一统理论,曾经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成为凝固力。反对...2011-04-11 15:54
儒学的政治内容,归结起来,可以列为三点: (一)天道观念。儒家言天,往往有不同含义。有的时候是指自然之天;而更多时候是指主宰之天。这种主宰并不象基督教的上帝,有一个具体形象。但是它在冥冥之中祸恶福善、安排人世间的一切,它的意志谓之天命。这种人格化了的天带有相当大的神秘性。在这一观念之下,借助于天的权威又竖起了皇帝的权威。 (二)大一统思想。儒家的大一统理论,曾经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成为凝固力。反对和制止了可能出现的分裂倾向。但是,大一统总是维护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的,它又排斥了一些不应当排斥的东西,并由此而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三)纲常理论。自两汉以来这就是维系封建制度的精神力量,而经宋明理学激扬之后,纲常理论遂等同于“天理”,尤愈膨胀而愈严苛。 引自第18页 回应 2011-04-11 15:54 -
蛍 (雨夜见星光,细观乃流萤。)
芽蘖初生的资本主义正在渴求原始积累,并因此而推动一批一批的人走向世界,寻找财富。在航海者的背后有着生产力的要求和经济的动力。 但郑和出使西洋却是宣扬国威,使域外人得以一睹泱泱大国的汉官威仪。如果要说寻找,那么他所寻的不是财富,而是下落不明的建文帝。他的船队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并没有必然的联系。2011-04-11 16:09
-
蛍 (雨夜见星光,细观乃流萤。)
天朝尊严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体制。著名的广东十三行就是从这里派生出的一种特产。在那个时代,政府不会让对外贸易脱出统制,但为了天朝的体面,政府的官员又不能与夷商往来交际。这种矛盾,不能不借助于以官制商,以商制夷的办法来解决。十三行的出现维护了天朝的规制,却遮断了西方商人同中国民间和官方的联系。虽然这种做法常常引起西方人的愤懑,但在冲突没有激化之前,中国的君主和官、绅、商都不会觉察到其中的毛病。 从...2011-04-11 16:13
天朝尊严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体制。著名的广东十三行就是从这里派生出的一种特产。在那个时代,政府不会让对外贸易脱出统制,但为了天朝的体面,政府的官员又不能与夷商往来交际。这种矛盾,不能不借助于以官制商,以商制夷的办法来解决。十三行的出现维护了天朝的规制,却遮断了西方商人同中国民间和官方的联系。虽然这种做法常常引起西方人的愤懑,但在冲突没有激化之前,中国的君主和官、绅、商都不会觉察到其中的毛病。 从本质上来说,用虚骄来维护天朝尊严同保守防范的意识总是内在联系在一起的。“夷”与“狄”是蔑视鄙薄之称,但它又包含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惕惕戒惧。因此,天朝人物虽然不屑接触夷商,但又用一连串防范外夷条规,对西方商人的来、往、住、行都作了严格苛细的限制。 引自第35页 回应 2011-04-11 16:13
-
蛍 (雨夜见星光,细观乃流萤。)
古已有之的大同思想并不等于近代社会主义。但它画出了一种没有争斗、互爱互助的境界。由这种境界产生的理想主义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也正是这种境界,使那个时候的中国人面对着社会主义思潮因似曾相识而心向往之。 有类似想法,我记得是在读李泽厚的《美学三书》时突然想到的。2011-05-12 00:59
-
蛍 (雨夜见星光,细观乃流萤。)
以白话取代文言,并不仅仅是一场反对文言文的文化运动,而且还是一场深刻的双重意义上的语言革命: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书面语,使书面语与口语统一起来,从而克服了传统语言的内在分裂;另一方面重建了全新的文学语言,使文学内容与形式之间获得了内在的和谐与统一。语言的变革并不仅仅是形式的变革,它与思维相联系,因而又是一种思维层次上的变革。以清晰、精确的白话取代言约义丰的的文言,其实质乃是以精确性、严密性为特征...2011-05-12 00:42
论坛 · · · · · ·
转:永远的副教授陈旭麓 | 来自lookout | 2012-11-10 | |
刚在淘宝上购得,价格合理 | 来自重返甲级 | 1 回应 | 2011-07-21 |
经典中的经典 | 来自梦回唐朝 | 4 回应 | 2009-08-27 |
最近在当当网上买了,准备看 | 来自小米 | 4 回应 | 2007-11-12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6)8.9分 2167人读过
-
暂时无货, 5天前曾上架
-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8.6分 1385人读过
-
暂时无货, 1天前曾上架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9.0分 1144人读过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8.4分 47人读过
-
暂时无货, 2天前曾上架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推荐给你的大学读书单:那些值得关注的观念 (jiaon)
- 幸运我读过 (jiaon)
- 茅海建“中国近代史专题研究课”讨论书目 (子明)
- 杨奎松的新生推荐书目 (范同学)
- 别样中国史 (jiaon)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狂而无依 2012-03-08
底蕴深厚之作,但是历史哲学的思辨现在似乎不大流行了。
1 有用 健仔 2013-01-29
创见、平实用语、清晰呈现复杂~
0 有用 Rosalia 2013-05-10
虽说母校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镇之一,这本算是认真读过的为数不多的近代史研究著作之一。
1 有用 Elact 2013-12-23
豆瓣阅读花了6元钱买的,这本书成书于1980年代末,在当时绝对是一本令人惊艳的好书,但是放到2013年本书内容已经成为了common sense,堙没于诸多同类中国近代史书籍中,不再让人激动了。花了6元也不后悔,就当用版税的方式向陈先生致敬吧。
0 有用 大哉问 2011-08-28
还是旧版纸质看的习惯
0 有用 吕六一 2020-08-18
教科书都写成这样就好了。大体不脱马克思主义史观的范畴,但持论相当公正,偶尔会显出一点老辣,如“在一种腐败的体制下移植一部分新事物,并不会使腐败的事物新生,而只会使新鲜的事物腐败”,评论袁世凯得势,“打人、整人是一宗政治资本,被打、被整也是一宗政治资本”,均耐人寻味。
0 有用 好运来呀哈运来 2020-04-30
经典著作 不用言之
0 有用 Rowe 2020-04-26
实事求是的说这应该是近代史论著中的一部封神之作!
0 有用 17号元素 2019-12-19
文笔真的好,思路也很清晰,堪称几乎完美的国人历史学研究巅峰之作,扣一星是因最后一章的内容似乎与整体意境不相匹配。
0 有用 哭之笑之 2019-10-14
【藏书阁打卡】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强大的前结构的传统(陈旭麓也从古代讲起)决定了天朝对英国的合法偏见。以至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这种偏见依然延续,因为要有一定的时间距离,才能有较正确的判断,所以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才开始松动,期待视野终于被枪炮强行打开了,让中国陌生、惊奇甚至恐惧,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纲开始漫长的视域融合。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等结点中,后人对此前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 【藏书阁打卡】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强大的前结构的传统(陈旭麓也从古代讲起)决定了天朝对英国的合法偏见。以至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这种偏见依然延续,因为要有一定的时间距离,才能有较正确的判断,所以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才开始松动,期待视野终于被枪炮强行打开了,让中国陌生、惊奇甚至恐惧,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纲开始漫长的视域融合。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等结点中,后人对此前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事件的理解总是在效果历史中不断理解西方、理解中国,在类似解释学循环“理论-实践”中不断走向新中国…… 归根结底,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是因为中国传统对西方现代性的不断接受、理解、改造,所以可套用解释学、接受美学的模式来看,而且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继承自海德格尔也是强调历史性的解释学,是一套历史哲学!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