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以后》的原文摘录

  • “你呢,只知道思索。正因为光思索,所以头脑里的世界同现实中的世界各自存在着。你忍受着这种极不调和的现象,无形中已是你的一大失败了,对不对?若问何以见得,你可以想想,我把那种不调和的现象披露出来,你却把它压在里面。正因为我把它披露在外,所以我真正失败的次数会减少些。但是现在我是受你笑话,我却不能笑你,哦,不,尽管我很想笑你,但社会一定认为我是不能笑你的吧。”p.75 “换句话来说就是:为吃饭活命而干的职业,很难有什么诚实可言。” “这同我的想法完全相反哪。我认为,正是吃饭活命这一动力在使人竭力地干活。” “竭力地干活也许不难,诚实地干活却不容易哪。若说为吃饭活命而干活,那么,吃饭活命同干活这二者中,哪一个是目的呢?” “当然是吃饭活命呀。” “按照这一逻辑,吃饭活命是目的,可见干活乃是一种手段,那么,势必造成去追求容易吃饱肚子的活儿干。这样的话,干什么活以及怎么干就都不在乎了,一句话,只要能获得面包就行。你看是不是这么一回事?既然劳动在内容、方向以至顺序上无一不受到其他因素的牵制,这种劳动就是堕落的劳动。” “又来谈理论了,你也真是。不过,那又有什么不好呢?” “那么,我举例来说明吧。这是件脍炙人口的旧事,我记得是在某本书上读到的。说织田信长拥有一位名厨师,起初,他尝了这位厨师做的菜,很不满意,把厨师大骂一通。厨师见自己拿出看家的好菜,竟受到主人申斥,后来便改做二三流的菜给主人吃,结果一直受到嘉奖。你瞧这位厨师能够周全地为了自己吃饭活命而干活。要是从烹调技艺的本身来看问题,那么,他这样干活不是相当不诚实吗?他不是一个堕落的厨师吗?” “不过,他不这么干就有被解雇的危险,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吧。” “所以呀,凡是不愁吃穿的人,若不是遇上个人感兴趣的事情,肯定不会认认真真地去干的。” “照这么说来,不是你那一类的人,就不可能有神圣的劳动可言啦。那你更是责无旁贷了。”p.79 (查看原文)
    ! 5赞 2013-05-29 21:00:27
    —— 引自第75页
  • 干活当然是好事,不过说起干活,只有超然于生活这个目的的,才算的是光荣。一切神圣的劳力,都不是为了面包。 (查看原文)
    Chinese Psycho 2赞 2013-12-17 20:47:33
    —— 引自第86页
  • 代助是这么想的:人不是为某种目的而降临人世的;与此相反,是人出生后才产生某种目的的;如果一开始就把某种客观性的目的安到人的身上,这不啻是在人出生后就夺取了他的自由;所以一个人的目的必须由降临人世者本人自己来确立,不过这位本人——不管是谁——绝不能随意确立自己的目的,因为一个人存在于人世的目的,就同他存在于人世的过程一样,实际上是等于向天下公开了的。 (查看原文)
    九月 2赞 2012-03-17 14:39:56
    —— 引自第135页
  • 这广濑中校在日俄战争时参加敢死队而死于非命,当时被人们视为偶像,后来被尊为军神。但是,到了四五年之后的今天一看,几乎没有人再提到军神广濑中校的名字了。英雄的兴亡,犹如过眼云烟。因为所谓英雄,很多场合是指那一时期的显赫人物,虽说一时名震遐迩,毕竟不过是个现实的人。因此,过了那个特定的时期,社会就渐渐地取消了他的英雄资格。在同俄国打仗的重要时刻,敢死队是了不起的,但是一进入和平修整时期,纵有一百个广濑中校也只能全算作十足的凡夫了。这就好比世人莫不互相讲现钱交往一样,社会对英雄也是讲现钱买卖的。所以这种偶像也经常在进行新陈代谢和生存竞争。有鉴于此,代助就没有一点儿要拜倒在英雄脚下的观念。如若其中有人欲成为不可一世的霸气凌人的好汉,看来,与其去凭借一时性的武力,倒不如以不烂的笔力去当英雄要稳妥得多,而报刊乃是这一事业中的典型代表。 (查看原文)
    九月 1赞 2012-03-17 14:40:37
    —— 引自第189页
  • 代助是这么想的:人不是为某种目的而降临人世的;与此相反,是人出生后才产生某种目的的;如果一开始就把某种客观性的目的安到人的身上,这不啻是在人出生后就夺取了他的自由;所以一个人的目的必须由降临人世者本人自己来确立,不过这位本人——不管是谁——绝不能随意确立自己的目的,因为一个人存在于人世的目的,就同他存在于人世的过程一样,实际上是等于向天下公开了的。 代助从这一条根本道理出发,把自己本来的活动看作自己本来的目的。……凡是抱着某种属于自己的活动之外的目的来活动的,就是堕落的活动。由此可见,凡是以权宜之计的态度来统制自己的整个活动的,不啻是自己在毁坏自己存在于世的目的。 所以一直到现在,代助每次在脑子里产生嗜望时,他就把获得这些嗜望看作自己生存的目的。……一言蔽之,代助是把通常所谓无目的性的行为作为目的来活动的。而代助觉得,从不虚伪这一点上来衡量,自己的这种做法是最有道德的。 (查看原文)
    Summer_夏没mò 1赞 2012-03-29 17:26:40
    —— 引自第135页
  • “没有办法,豁上了吧。” 代助听了不寒而栗,仿佛背上被浇了水似的。这两个理应会遭到社会谴责的魂魄,只是相对而坐,互相注视着对方。而那种来自同仇敌忾、逆潮流而行的力量,又使他们感到战栗。 过了一会儿,三千代像是突然遭到了袭击似的,用手掩住脸哭了起来。代助不忍看着三千代哭泣,遂支着手臂,把额部躲到五个手指的后面。两个人就这么保持着自己的姿态一动不动,仿佛一尊以爱情为题的塑像。 两个人在这种茫然失神中,精神上产生了极度的紧张感,像是把半辈子的事情浓缩起来,摆在了眼前。而在这种紧张感出现的同时,两个人也没有忘记眼前的互相并存的状态。他俩切切实实同时尝到了爱的惩罚和爱的赏赐。 傍晚时分,雨停了。到了晚间,云不停滴飘拂而过。这时,晶莹如洗的明月出来了。代助从廊庑上久久地眺望着被水淋湿而沐浴在月光中的庭树的树叶,最后他穿上了木屐走下了庭除。本来就不算大的庭园里栽上了过多的树木,使代助简直无法迈步了。代助站在庭园中间仰望着太空。不一会儿,他到起居室里去拿来了白天买的百合花,撒在自身的周围。白色的花瓣在月光下发出了点点银光,有的花瓣落在树荫里,仍依稀可见。代助毫无目的地在其间蹲下来。 直到该睡觉的时候,代助才再次走进起居室,室内的花香还没有完全消散。 (查看原文)
    七七|烂柯人bot 1回复 1赞 2012-12-17 19:15:16
    —— 引自第236页
  • “嗳,我说你知不知道那是真的讨厌校长而要赶走他呢,还是另有别的利害关系而要赶走他呢?” “真是不知道哪。先生您了解那是怎么回事吗?” “我也不了解呀。尽管不了解其中的情由,但我想,当今的人们不见好处是不会那么闹事的。看来背后有文章。” (查看原文)
    洛荀 2011-02-23 23:55:26
    —— 引自第4页
  • 谁从门前匆匆跑过的脚步声,使代助感到有一双厚板大木屐从空中掉入自己的脑袋。 看看枕旁,有一朵重瓣山茶花掉落在席子上。代助昨天夜里是的确听见这朵花掉下来的。他觉得那声音就同一只橡皮球从天花板上掷下来一样响。 (查看原文)
    Esperanza 1回复 2011-05-01 15:31:12
    —— 引自第1页
  • 两个理应会遭到社会谴责的魂魄,只是相对而坐,互相注视着对方。而那种来自同仇敌忾、逆潮流而行的力量,又使他们感到战栗。 (查看原文)
    arppez 2011-07-17 17:07:08
    —— 引自第217页
  • 代助认为,俄国文学中出现的不安气氛,是天时和政治压迫的结果。而法国文学中德不安则因为通奸的事过多。以邓南遮为代表的意大利文学中德不安,又在于彻底堕落导致了自暴自弃。所以日本作家偏爱从不安这个角度来反映社会面貌的写作方法,其实一种舶来品。 (查看原文)
    dodo 2011-09-05 14:07:13
    —— 引自第66页
  • 代助现在的情绪,就同他平时常有的情绪一样,基本上带着一种悒郁的调子。所以一旦接触调子过分明亮的东西,会感到不胜矛盾。长时间瞅着紫萼的叶子,旋即就会感到腻烦了。 另外,代助还感受到现代日本向他袭来的一种特有的不安。这种不安是一种渊源于人和人之间互不信赖的野蛮现象。这种心理现象,使他感到极大的震撼。他这个人不爱把信仰寄托于神。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人,他也不能把信仰寄托于神。代助相信,相互信赖的人就无须去靠什么神。他认为,只因为人们想摆脱相互猜疑而造成的苦痛,神才有存在的权利。所以,凡是信神的地区,人们一定是说假话的。但是代助发现,今天的日本普遍地既不信神也不信人,而他把这一现象的产生归于日本的经济状况。 (查看原文)
    dodo 2011-09-07 15:17:27
    —— 引自第119页
  • 大凡为人者,总不能使那种应该保持热诚的高尚、真挚、淳朴的动机和行为持久。人所能保持的,只是远远等而下之的东西。以一腔热诚去看待这种等而下之的动机和行为的人,不是良莠不辨、头脑幼稚,就是用热诚标榜自己、抬高自己的投机分子。所以代助的这种冷漠,虽然不能说是个人的进步,却是不折不扣地剖析人而得出的结果。代助仔细咀嚼了自己平时的动机和行为,深感内中的狡狯和玩世不恭,明白其中大抵是一些虚伪的东西,所以就不会有兴趣以热诚的气势来身体力行了。 (查看原文)
    november1-2 1赞 2011-10-01 21:24:41
    —— 引自第191页
  • 是当“自然”的孺子还是做有意志的人呢? (查看原文)
    november1-2 1赞 2011-10-01 21:24:41
    —— 引自第191页
  • 不一会儿,一只红色的邮筒映入眼帘,那红色又立即蹿进了代助的脑袋,开始打转。伞店门前的招牌上高高地挂着四柄扎在一起的红色布伞,伞的颜色又蹿进代助的脑海里,一刻不停地翻着漩涡。交叉路口有人在卖血红颜色的大气球。电车在路口急速拐弯时,气球追赶上来窜进代助的脑海里。载着小邮包的红色车子同电车擦肩而过时,又映进了代助的脑海里。香烟店的布帘是红色的,揭示商品“大减价”的旗子也是红色的,电线杆子又是红色的,涂着红漆的招牌一块连着一块……最后,人世间变成了一片大红的火海,火舌围绕着代助的脑袋不停地喷吐。代助下定决心乘着这辆电车前进,直到自己的脑袋烧化为止。 (查看原文)
    九月 1回复 2012-03-17 14:48:31
    —— 引自第263页
  • 代助有这样一个夙愿:如果死神要来临,希望发生在自己极端发作的那一瞬间。但是代助绝不是那种容易发作的人,他时常会手发抖,腿哆嗦,声音颤动,心脏剧烈地猛跳,但是他近来几乎不曾激动过。心理上的激动状态乃是接近死亡的自然阶段,每激动一次,就向死亡靠近一些,这是他看到过的现象,所以他有时怀着好奇的心理,希望至少能向那种阶段接近一些,但是完全枉抛心力。代助每次对自己的现状作自我解剖,就不得不感到吃惊——同五六年前相比,自己简直成了另一个人。 (查看原文)
    Summer_夏没mò 2012-03-29 17:22:15
    —— 引自第42页
  • 代助觉得诚吾就如同一只没有把柄的水壶,简直不知从哪儿着手。不过这也使代助感到饶有趣味。 (查看原文)
    Summer_夏没mò 2012-03-29 17:22:32
    —— 引自第61页
  • “干活当然是好事,不过说起干活,只有超然于生活这个目的的,才算的是光荣。一切神圣的劳力,都不是为了面包。” ……“因为为了生活而劳动,就不是为了劳动而劳动。” ……“换句话来说就是:为吃饭活命而干的职业,很难有什么诚实可言。” (查看原文)
    Summer_夏没mò 2012-03-29 17:24:08
    —— 引自第79页
  • 另外,代助还感觉到现代日本向他袭来的一种特有的不安。这种不安是一种渊源于人和人之间互不信赖的野蛮现象。这种心理现象,使他感到极大的震撼。他这个人不爱把信仰寄托于神。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人,他也不能把信仰寄托于神。代助相信,相互信赖的人就无须去靠什么神。他认为,只因为人们想摆脱相互猜疑而造成的苦痛,神才有存在的权利。所以,凡是信神的地区,人们一定是说假话的。但是代助发现,今天的日本人普遍地既不信神也不信人,而他把这一现象的产生归于日本的经济状况。 (查看原文)
    Summer_夏没mò 2012-03-29 17:25:20
    —— 引自第119页
  • 过了一会儿,代助在心里喊道:“我今天才算是回到‘自然’的过去了啊。”今天能说出这话,代助觉得全身都沉浸在多年不曾有过的慰藉中了。代助又想:自己为什么不能早点儿回到这“自然”中去呢?为什么一开始就同这“自然”相对抗呢?代助在雨中、在百合花香中、在重现的昔日情景中,找到了纯真无邪的和平的生命。这生命的里里外外不存在欲念、不存在得失、不存在压抑自身的道德成见,这生命像行云流水那样自由自在。一切都是幸福的,所以一切都是美好的。 (查看原文)
    Summer_夏没mò 2012-03-29 17:27:04
    —— 引自第207页
  • “我需要你,非常地需要你。今天,我就是为了要对你说出这个意思才特意把你找来的。” 代助的话中没有一般情人们爱用的甜言蜜语。他的语调同措词都是朴实无华的,毋宁说是近于严肃的。不过,光是为了说出这个意思就十万火急地特意把三千代找来,这倒颇像一首天真的儿诗。不过三千代当然能够理解代助在这种意义上的、没有庸俗味的急事,她原本就是一个对大众小说中描绘青春时期的词藻没有多大兴趣的人。代助的用词没有使三千代的官能获得任何华美的感受,这是事实。而三千代并不渴望这种感受,这也是事实。代助的话语透过了三千代的官能感觉,径直刺进了三千代的心田。三千代的脸颊上流着泪水,这是从她那抖动的眼睫毛间淌下来的。 (查看原文)
    Summer_夏没mò 2012-03-29 17:28:16
    —— 引自第213页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