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變 短评

热门 最新
  • 7 lcsun 2016-03-04 08:05:59

    年初看《他们在岛屿写作》后索骥来读。已远不止父权的塌毁,而是一代人的礼崩乐坏。用词、结构惊奇倒是和故事之扭曲统一,作者讲语句不仅达意,也要讲究音韵。受这部作品影响很深。

  • 7 anchor.m 2012-08-29 22:31:46

    每日清晨在晃荡拥挤的地铁车厢看上两到三页,半月有余,终于阅毕。心里难受,淤塞难解。芸芸众生,有哪个不是可怜又可恨的。一个家字,怎是薄薄几万字可以道尽。

  • 3 清茶藏秋[已死] 2013-08-25 11:19:10

    洪範1978年出版,2012年再版,購於香港誠品。此書的文字很有意思,我也算讀過不少繁體字的書(包括小時練字用的毛筆字帖),頭一次看到這種書——雖說港臺與大陸繁體字的用法確有明顯區別吧——這本書有些同一個字的印刷甚至沒統一,不知道是否印錯了,不過對閱讀的影響不算大,基本不影響理解。作者的語言也很有意思,很有民國人說話行文的感覺,頗有些古典范。其中也不乏大量方言,口語感很強,雖說寫的是家庭尤其是父子矛盾,但不致產生瑣碎、婆媽、厭煩感,反而覺得就是發生在身邊或者自己身上的事,很有情境體驗的意味。故事內容及主題耐人尋味,父子相處之道沒有標準範本,其中的問題只有本人才知道,兒子小時和成年後對父親態度的巨大轉變,兒子對親子、家庭關係的思考都值得深思,適合超大齡還打算生養孩子的人一讀,生兒可否防老?

  • 1 没安排的圣诞 2010-10-19 10:05:58

    原来范晔也是景涛同好会成员。

  • 2 mate 2017-02-08 19:15:02

    五四“全盘性反传统主义”的完成——从巴金式的半绝望地逃离父亲,转变为胜利地赶走父亲,建立新的文化霸权。

  • 1 大椿山 2017-02-08 15:08:56

    非常高级。父亲可以变成甲虫,可以变成螃蟹,在现在,小说人物可以无障碍地变成任何东西了,变形啦荒诞啦在后来者的使用中也就显出贫乏。对照之下感觉这本书特别好——感官丰富的写实、节奏感。

  • 1 Floranie 2013-02-12 01:56:19

    和人类任何一种情感一样,亲情的两边何尝总是奶与蜜。孩子对父母的期望,对家庭境遇的敏感,企望父母是完人......作家只是将我们心里最最阴暗,最最转瞬即逝的势利刻薄冷酷拎了出来。谁说孩子生下来,我就会无条件的爱他。谁说母亲怀胎十月,父亲奔波半生,我就要一刻不停地崇拜、爱戴他们。天下可能找到这样一个家庭!人终究是最黑暗、复杂、自私的动物。

  • 2 果樹 2020-11-03 08:58:47

    平地惊雷的家变与渐进式图景断章交替进行,语言十分精巧且有力,形式与内容都臻完美高度,很厉害。

  • 0 我台灣來的 2013-03-15 18:09:15

    一個不肖子逼迫年老父親離家出走的故事

  • 0 乔小囧 2018-09-11 03:44:52

    父权的崩毁,对中国式(甚至所有式)家庭人伦关系的全盘否定。驱逐了父亲,他成了新的父权。

  • 1 大包子吃小包子 2020-02-12 12:08:10

    读的台版,比几年前下的电子版清晰不少,作者这本书中,主角的成长,似乎和俄狄浦斯王相似,也是反抗父权,最吸引人之处,似乎在于主角反抗父权的经历,也可以看做Taiwan民主化的经历,当存在一个宰制者时,他的继任者如何对他进行反抗,也可以看做是文化上的一次认识变异,文中的变,是写作上亦下文,当存在一种不同与以往的叙述时,以往的叙述就失去了它的权威性。

  • 1 cl. 2019-09-29 22:40:43

    这才是汉语写作的正道,语言文学的正道。一小时一千字的速度没有错。多抓鱼突然有货的时候买到的,感谢🙏

  • 0 食菠萝 2020-08-08 16:46:48

    语言诘屈,七年的文字雕刻,但读起来就很有隔膜,好不容易才翻完。家的“变”细想起来很惊心,从前高大的遮风避雨的成了老的丑的不堪的,也埋藏在日常生活绵密细琐的桩桩小事里。社会学和精神分析都太容易用概念解释掉这些细节。

  • 1 静志~ 2020-06-15 11:31:49

    现代主义的经典之作,不可贪快。

  • 1 hahahalea 2013-12-20 15:31:47

    完全是驚悚小說無誤!看得心驚膽跳。雖然這個故事,其實只是日常生活的濃縮耳。 看到很多人說很想暴打男主角,但我卻是完全能理解主角的想法 = =,怎麼辦?/2017年2月:翻開第一頁那種被雷打中定在書前的感覺,至今難忘。

  • 0 本多 2007-05-20 18:14:11

    父的走失...文法之变=家族之变? 七年之痒...词句的搔痒

  • 0 迪普.沃特 2017-08-30 22:25:50

    读来文字上的组合确实让人很奇怪不适应,这应该是作家刻意为之,“家的羁绊”这个主题很深刻,结尾处迎来高能,虽不如预期中的那般“离经叛道”,但并不妨碍它是一部杰出的作品,里面的一些关于成长的经历(经验),曾经走过那个年代的人应该多少会感同身受。

  • 0 hassan 2012-03-14 23:01:47

    一个个充满了恨意的家庭琐事。bold, not good.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