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 · · · ·
考琳·麦卡洛(Colleen McCullough, 1937- ),澳大利亚当代女作家。1977年,她以自己全部的生活积累,创作出版了呕心沥血之作《荆棘鸟》。作品一出版便引起轰动,不但拍成电影广为流传,而且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成为当代世界最畅销的小说之一。
除《荆棘鸟》外,麦卡洛还创作十二部长篇小说,一部传记。她与丈夫居住在澳大利亚南太平洋的诺福克岛。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们各自的心中都有某些不愿摒弃的东西,即使这东西使我们痛苦的要死。我们就是我们,就是这样。就像古老的凯尔特传说中那胸前带着棘刺的鸟,泣血而啼,呕出了血淋淋的心而死去。因为它不得不如此,它是被迫的。有些事明知道行不通,可是咱们还是要做。但是,有自知之明并不能影响或改变事情的结局,对吗?咱们制造了自己的荆棘丛,而且从不停下来计算其代价。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忍受痛苦的煎熬,并且告诉自己,这是非常值得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93页 -
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荆棘鸟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荆棘鸟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37 条 )




-
第四部(1933-1938)卢克 土地愈复的速度之快真叫人吃惊:没出一个星期,绿色的小草芽便钻出了粘乎乎的泥淖;不到两个月,被炙烤一干的树木便逐渐长出了叶子。如果说这里的人们坚韧不拔,恢复力强的话,那是因为在这片土地上他们不这样的话就别无出路;那些心脏虚弱或缺一股坚韧的忍耐力的人在大西北是呆不久的。但要使这累累伤痕逐渐消失,尚需数年的时间。疮痍斑驳的树干必须长满树皮才能再呈现出白色、红色或灰色,而一部分...
2020-03-18 17:46
第四部(1933-1938)卢克
土地愈复的速度之快真叫人吃惊:没出一个星期,绿色的小草芽便钻出了粘乎乎的泥淖;不到两个月,被炙烤一干的树木便逐渐长出了叶子。如果说这里的人们坚韧不拔,恢复力强的话,那是因为在这片土地上他们不这样的话就别无出路;那些心脏虚弱或缺一股坚韧的忍耐力的人在大西北是呆不久的。但要使这累累伤痕逐渐消失,尚需数年的时间。疮痍斑驳的树干必须长满树皮才能再呈现出白色、红色或灰色,而一部分树木则再也不能新生了,只留下灰暗和焦黑。几年之后,朽解的残骨剩骸就像易逝的露水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逐渐被掩盖在尘土和来往的细碎的蹄印下面。....
在这场大火中。德罗海达大概有五分之一的土地受到了损失,并且损失了两万五干只绵羊,对一个由于近几年年景好而在临近地区储存着十二万五干只绵羊的牧场来说,这个损失微不足道。抱怨命运的刻薄,或上帝的天罚是毫无意义的,那些受害者愿意把它当作一场自然灾害。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减少亏损,重新开始。这种情况并不是第一次,谁也无法断定它就是最后一次(P271-272)
几个星期过去了,梅吉见到了新来的牧工, 他骑在马上,“你好,太太!”当他们碰头的时候,他摘下了那顶灰色的旧毡帽,又像个浪子似地扣在了后脑勺上,喊道。梅吉退到了一边。他那双含笑的眼睛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望着她。“哦,你肯定不是女主人,那你一定是这家的女儿啰”他说道“我是卢克・奥尼尔。”梅吉含含糊糊地应付了几句,不愿意再看他了。她又慌乱,又生气,以至于想不出什么恰如其分的、轻松的对话。哦,这太不公平了!怎么还有其他人的眼睛和脸庞竟然和拉尔夫神父一样!不过,他看她时的那样子和拉尔夫神父不一样:那笑容是他自己所特有的,没有燃烧着对她的爱。她头一眼看见拉尔夫神父蹲在基里车站广场的尘土中时,梅吉就在他的眼中看到了爱。她窥视到了他的眼睛,而不是他!这真是一个无卜情的玩笑,一种惩罚。...卢克・奥尼尔没有发觉他同伴的种种思绪。....自然,他被她那宛如落日一样金红的头发和柔媚的眼睛迷住了;....他咧嘴一笑,露出了和拉尔夫神父一样的又大又白的牙齿;但是那微笑和拉尔夫神父不一样。他说道:“我使你想起了谁”?她说:“不是个什么了不起的人。只不过看到某个人这样的熟悉,又不是这样的不熟悉,感到奇怪罢了。”他又问:“你叫什么名字,年轻的克利里小姐”?她答道:“梅吉”。....哦,这太不公平了!就连他两腿站在那里的样子都像拉尔夫神父;一样高的个子,一样宽的双肩,一样窄的髋部,而且,那股潇酒劲也多少有些相同,尽管从事的职业不同。拉尔夫神父走起路来像个舞蹈家,而卢克・奥尼尔像个运动员。他的卷发也是那样浓密,那样黑,他的眼晴也是湛蓝湛蓝的,他的鼻子也是那样优美而笔直,他的嘴型也是那样完美无瑕。然而,只有一点他和拉尔夫神父不一样:拉尔夫神父像一棵魔鬼桉,是那样高大,那样雪白,那样气派堂皇。而他则像一颗南桉,也是那样高大,那样雪白,那样气派堂皇。(P276-279)
然而,她正在豆蔻年华,...她需要爱情、丈夫和孩子。苦苦追求一个她永远得不到的男人有什么用呢?他不想得到她,永远也不会想得到她。他说过,他爱她,但不会像一个丈夫那样地爱她。因为,他已经将身许给了教会。(P283)
从那次邂逅相逢之后,卢克有意无意的对梅吉展开攻势。卢克·奥尼尔聪明、自负,极能吃苦耐劳,并且能勒紧肚皮攒线。他出生在恰好处于南回归线上的南昆士兰州郎里奇城外的个肮脏的、篱笆条围成的板棚里。从小对苦活累活干得生龙活虎。稍大些时便从涂油小工熬成了毛棚工。卢克决心想办到:当个趾高气扬的工头,当个小企业主,当个牧场主,当个拥有牲畜的人。为了实现他的朝思暮想的愿望就在大约27岁时,他发现自己对女人很有吸引力,他初试身手是在格讷兰当牧工时,那个牧场的继承人是个女人,非常年轻,十分漂亮。那次尝试把他撞了个头破血流。
他年已三十,可是他生财的机运还是没有丝毫头绪。每个人都听说过德罗海达,只是当卢克发现那里有一个独生女的时候,他的耳朵才竖起来的。他已经从吉米·斯特朗那里打探到了有关德罗海达的其他传闻轶事,吉米是AML公司牧工牧场代理人,头一天开车送他的就是吉米,当他发现天主教会拥有德罗海达的时候,这不啻是给他当头棒。但是,他知道能够继承遗产的女继承人为数甚少;所以,当吉米接着说道,这位独生女自己有一笔数目相当可观的现款和许多溺爱他的哥哥时,他决定按计划行事。尽管卢克长期以来将自己一生的目标盯在金南那或温顿附近的十万公顷土地上,并且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狂热地干着活儿,但事实上在他内心深处,对实实在在的现款的热爱远胜于对这些钱最终会给他买来的东西的热爱。他关心的既不是土地的拥有权,也不是它的继承权,而是巴望在他的存款折上,在他的名下,累积起一行行整齐的数目,他梦寐以求的不是格纳兰加或宾吉里,而是与之等价的硬通货。一个真正想要成为小老板的男子汉决不会满足于没有土地的梅吉・克利里的,也决不会热爱像卢克・奥尼尔所干的那种艰苦的体力活儿的。(P294)
在卢克的强烈攻势下,梅吉答应同他结婚,“这就是说,你想让我们在北昆士兰安家了,卢克?”她越过他的肩头,穿过那排巨大的窗户,凝望着德罗海达:那些魔鬼桉,那家内圈地,那远方绵延不断的树林。不住在德罗海达!到某个拉尔夫主教永远也找不到她的地方去,从此再也见不到他,无可改变地紧随着坐在她对面的这个陌生人,可能永远无法回来了……她那双灰眼睛町着卢克那生气勃勃、不耐烦的脸。她的那双眼睛变得更漂亮了,但却明明白白地充满了凄怆。他只是感觉到了这一点;她没有流泪,嘴唇或嘴角也没有拉下来。可是,不管梅吉为什么而悲伤,他并不在乎,因为他不打算让她在他的生活中变成举足轻重的人,以至于他还得为她担忧发愁。(P303)
新婚燕尔之夜,卢克单刀直人告诉梅吉女方所有的财产都应归男方所有。就这样,梅吉的财产在梅吉认为理所当然应归卢克所有的情况下都记在卢克的名下,卢克告诉梅吉他们应该把挣下的每一文钱都节省下来,准备将来购买牧场之用。卢克对金钱的狂热渐渐地暴露得沸漓尽致。首先表现在回北昆士兰的那段火车路程。卢克订了两张二等车的硬板座,这使从未出过门的梅吉大受其害,而后梅吉睡了两天才算弥补了路途的疲惫。第二,梅吉刚到邓洛伊镇,卢克便给梅吉找了一份做女管家的差事,卢克将梅吉身上的钱一文不剩地全部拿走,与他自已的钱储存在一起,梅吉没有一分钱去买凉爽一点的衣服、只好借穿女主人安妮的衣服,第三,当言日益厌倦邓洛伊镇的生活,打算回到德罗海达时,卢克一想到要失去一年2000英镑的进项,这笔钱从此不再挂在他的名下,他就心急如焚地许诺梅吉在夏天时带去悉尼度假。
卢克为了达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他偷偷地进行避孕,孩子是梅吉从小的时候梦寐以求得到的。在无奈的情况下,梅吉耍个手腕,怀孕了・在怀孕期间和生下了朱丝婷之后,卢克从未主动来来看梅吉,只是在梅吉去特萝克岛休养时,产克オ了了草草地看了看孩子,在卢克的心中“女孩子一点用处都没有,女人和孩子只不过是一种累赞罢了,只会消耗他积累的金钱数字”梅吉在决定离开卢克时,她给卢克下了个精辟的总结,“卢克,你崇拜金钱,就像崇拜金牛一样”。
卢克对金钱的这种狂热,不仅淹没了卢克的正常人性,也淹没了人类所具有的l崇高爱情和对子女的亲情。为了金钱卢克“甘愿飞蛾扑火,达到心中的理想”,金钱使卢克成为一个活着的躯売,妻子、儿女和温謦的家成为目标追求中的一种累赘,一种附属品。卢克对金的狂热使梅吉成为他生活中的一朵昙花,迅速消失而不再拥有任何的意义。
回应 2020-03-18 17:46 -
第三部(1929-1932)帕迪 澳大利亚的移民史是一部复杂的历史,从 16世纪开始,英联邦将很多违反律法的人、顽固的异教徒,甚至奴隶送到澳洲。因此,在澳洲的土地上,阶层和信仰一直是多元化的。无论是天主教徒,还是新教徒,贵族还是草根和土著,都很有可能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小说中的克里利家庭就是—个奇妙的组合,梅吉的父亲帕迪是爱尔兰天主教的移民,梅吉的母亲菲则出身于英国新教的移民贵族世家。因此克里利一家在新西兰...
2020-03-13 00:23
第三部(1929-1932)帕迪
澳大利亚的移民史是一部复杂的历史,从 16世纪开始,英联邦将很多违反律法的人、顽固的异教徒,甚至奴隶送到澳洲。因此,在澳洲的土地上,阶层和信仰一直是多元化的。无论是天主教徒,还是新教徒,贵族还是草根和土著,都很有可能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小说中的克里利家庭就是—个奇妙的组合,梅吉的父亲帕迪是爱尔兰天主教的移民,梅吉的母亲菲则出身于英国新教的移民贵族世家。因此克里利一家在新西兰时的牧民式生活中,英格兰—爱尔兰文化中的各种因素,爱尔兰天主教-英国新教、爱尔兰民族传统和英国中上层社会的教养和习俗,都能从这个家庭的生活中体现出来。
帕迪非常爱他的妻子,“他有一头火红剌眼的卷发,他是一个矮小又结实的人,長着一身铁骨钢筋,一辈子与马打交道使他的腿罗圈了,多年的剪羊毛生涯使他的手臂变得很长。...他的眼晴是浅蓝色的,总是眯缝着,他的脸色是愉快的,挂着一种古怪的微笑,使别人一看就喜欢他。他的鼻子很有气派,是一个地道的罗马人的鼻子,...他说话的时候仍然带着柔和、快捷而含糊不清的高尔韦的爱尔兰腔...不过,在地球的另一面的近20年的生活经历,已经使他的口音变得有些南腔北调了。...他是一个乐观的人,他设法使自己比大多数人更愉快地来度过他那艰难沉闷的岁月,尽管他是一个动不动就用大皮靴踢人的严厉的循规蹈矩的人,但在他的孩子中除了一个孩子以外,都对他敬慕备至。如果面包分不过来,他自已就饿着不吃:如果可以在给自己添置新衣和给某个孩子添新衣之间进行选择的话,他自己就不要了。这比无数次廉价的亲吻更能可靠地表明他对他们的爱。他的脾气极为暴躁,曾经杀过一个人那时他还算幸运;那人是个英国人,敦.劳海尔港停泊着一条准备顺海潮开往新西兰的船。(P14)
帕迪带着孩子们移民到澳大利亚的德罗海达后,大家(除弗兰克外)都喜欢这里,谁也不怀念新西兰。帕迪经常被姐姐颐指气使整天,他只能唯命是从,他依然不喜欢姐姐,就像他在爱尔兰童年时代那样,他从来就不喜欢她。一次帕迪在姐姐那里受了气后,看到弗兰克被人揍肿后贴上膏药的脸,他担心妻子看到弗兰克受伤后会很伤心。于是无名之火一下子全撒在了弗兰克身上。他俩吵了起来,气急之后说出了弗兰克不是他的亲生骨肉后,弗兰克出走了。帕迪又担心妻子知道后不会原谅他,因此弗兰克出走的真正原因菲一直不知道。
“七年来,帕迪和他的家人住在牧场工头的房子里,狂热地为玛丽・卡森干活儿,帕迪的儿子们拿着打杂工的工钱干着收羊工的活儿从不抱怨。
“帕迪,我希望你起诉,”律师哈里・高夫用生硬的、愤怒的声音念完了那份令人惊愕的文件之后,说道。...帕迪却摇了摇头。“不,哈里!我不能那样做。这笔财产是她的,对吧?她愿意怎样处理,完全有权利。要是她希望让教会得到它的话,那就按她希望让教会得到它吧。我不否认;这有点儿叫人失望,可是,我不过是个普普通通的小人物,所以,这也许是最好的作法。...律师说:“帕迪!你还不明白吗?钱财是会自己关照自己的!你根本用不着去下种或收割,只不过雇上几百个人为你照管它就行了对这份遗属起诉吧,帕迪,求求你我会为你聘请国内最好的律师,必要的话,我会为你在枢密院奋斗到底的,”帕迪突然想到,他的家人一定和他一样关心此事,他便转向了迷惑不解地坐在一条佛罗伦萨大理石凳子上的鲍勃和杰克。“孩子们,你们怎么看,你们想要追回玛丽姑妈的一千三百万镑吗?如果你们想的话,我就打官司,没啥可说的。”可是,不管怎么样,咱们都可以住在德罗海达,遗嘱上不是这么说的吗?”鲍勃问道。哈里律师答道:“只要你父亲的孙子中有一个人活着,谁也不能把你们从德罗海达赶走。”杰克“咱们将住在这儿的大宅里,有史密斯太太和姑娘们照顾咱们,还能挣上一笔优厚的工钱。挺中意的”...梅吉说:“我才不想要她的一千三百万镑呢!”...帕迪说“那就这样吧,我们不想对这份遗嘱起诉。让教会把玛丽的钱财拿去吧,欢迎拿去”。帕迪最后温和地说:我为我的命运而感谢玛丽,耍不是她我还在新西兰勉强混日子呢”。(P202-P204)
1932年八月的一天,当一场大风暴平地而起的时候,只有帕迪一个人远在野外。...风暴来得十分可怕,它积蓄着猛烈异常力量,直到大旋风的中心直逼到头上才开始发威。帕迪用手指堵住了耳朵,紧闭着双眼,默默地祈祷着在他坐着的地方。...透过帕迪紧闭的眼皮灼疼了他的眼睛,使他倏地跳了起来,紧接又像个小玩偶似地被一声巨大的爆炸声震倒在地上。他从地上抬起脸来,看见最后一下壮观的闪电在那棵枯桉树的顶端四周跳闪着,发出耀眼的蓝紫色的光晕;随后,还没容他明白出了什么事,所有的东西刹那间都被烧着了。...帕迪连走到他的马前的时间都没有了。...大火乘风,比任何长眼生翅的东西都要快。席卷而来的大火刹那间就把他的头发烧焦了。他低头一看,只见脚下一大片美冠鹦鹉被烤得吱吱作响。帕迪蓦地悟到,这就是末日了。在这个地狱里、他和他的马都没有出路。...帕迪胳臂上的皮肤已经在皱缩、变黑,头上的头发终于在其他更明亮的东西之下变得模糊不清了。这样的死法是难以形容的,因为火是从外往里烧的。最后死去的是大脑和心脏,它们终将会被烧得失去作用的。衣服冒火的帕迪在这片火的大屠杀中跳着,不停地尖叫着,而那可怕的声声惨号都是在呼唤着他妻子的名字。(P239)
大火连续烧了好几天。德罗海达损失惨重。帕迪和斯图相继被无情的大火夺去了生命,五分之一的土地被烧焦了。损失了几万只羊。然而.这片黑土地是如此的顽强,恢复的速度之快让人吃惊:没出一个星期。绿色的小草芽便钻出了黏糊糊的泥淖。不到两个月,被炙烤一千的树木便逐渐长出了叶子。
回应 2020-03-13 00:23 -
第二部(1921-1928)拉尔夫 拉尔夫是澳大利亚东南的新南威尔士州的乡镇基兰博教区的神父,由于他的机智、聪明和温文尔雅的处事方式,获得了基兰博人民的拥戴。第二部开篇描述拉尔夫到他教区所属的德罗海达这个澳大利亚最大最富足的牧场主玛丽.卡森府邸进行拜访。富有头脑的玛丽.卡森拥有德罗海达的所有权此外,她还在铜、铁、锌、银等多种领域都有投资。那时拉尔夫28岁,他在玛丽.卡森眼里“高高的身材和匀称的体魄英俊的富于贵...
2020-03-10 14:42
第二部(1921-1928)拉尔夫
拉尔夫是澳大利亚东南的新南威尔士州的乡镇基兰博教区的神父,由于他的机智、聪明和温文尔雅的处事方式,获得了基兰博人民的拥戴。第二部开篇描述拉尔夫到他教区所属的德罗海达这个澳大利亚最大最富足的牧场主玛丽.卡森府邸进行拜访。富有头脑的玛丽.卡森拥有德罗海达的所有权此外,她还在铜、铁、锌、银等多种领域都有投资。那时拉尔夫28岁,他在玛丽.卡森眼里“高高的身材和匀称的体魄英俊的富于贵族气派的容貌,身体的各个部分搭配得极其和谐。他是上帝得意之作,在上帝创造万物中,如此慷慨的赐予是寥若晨星的。从他头上那蓬松乌黑的卷发和那令人惊讶的湛蓝的眼晴,到他那小而纤细的手脚,都是美不胜言。”(P65)。
65岁的玛丽.卡森已经孀居33年。拉尔夫初衷是觊觎玛丽·卡森的巨额财富,并以此作为自己在教会权势中的晋升阶梯。他得到了德罗海达女主人玛丽 ·卡森的垂青。虽然他也明白自己不过是玛丽.卡森的老年刺激物,但他还是巴望着能得到玛丽的巨额遗产。
老谋深算的玛丽.卡森年龄越大越感到力不从心,在她手下没有得力的工头情况下,此时想到了远在新西兰的唯一亲人,小她11岁的胞弟帕迪·克利里是个在经营土地方面很有经验的人。她立即发出电报希望他们全家人移居澳大利亚,并在她死后继承她庞大的遗产。接到电报后帕迪·克利里全家开始了远赴澳大利亚的行程。
梅吉是一位美丽、漂亮的女性。拉尔夫在见到梅吉第一眼时就曾描述到,“她是他有生以来所见到最甜美、最可爱的小姑娘了。她头发的颜色令人难以描绘,既不是红色的,又不是金色的,而是集两种色彩之大成。她那双仰望他的银灰色的眼睛像熔融的宝石,闪烁着柔和纯洁的光芒。”(P86)“你女儿长得真俊俏啊。你知道,我喜欢金红色的头发。她的头发会使威尼斯画家蒂齐阿诺.维赛里奥迫不及待地去操笔作画的。我以前确实从未见过这种顔色。”(P89)。这时的梅吉仅仅只有九岁,她的漂亮就深深地吸引了拉尔夫的眼球。在后来,拉尔夫又这样描述道“梅吉使他无法遏制地深为动心,他真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她头发的颜色使他心旷神怡,她眼睛的色彩和样子像她母亲,非常美丽,但却更加可爱,更加传神,至于她的性格,他认为那是完美无暇的女性性格,温良内向而又极其坚强。”(P105).从拉尔夫的描述中,我们可见梅吉外貌的漂亮及内在的魅力。
梅吉从九岁来到德罗海达时,碰到的第一个人就是拉尔夫。在见面的第一刻,他们彼此就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拉尔夫穿过众人,将梅吉抱起。而九岁的梅吉也对这个陌生人一点恐惧也没有,而是像亲人一样用双手环绕着拉尔夫的脖子。从此,她把他当作知己,把自己所有的心理话告诉他,苦与乐、酸与甜都与他一同分享。就连第一次来例假,她也是第一个告诉拉尔夫的,是拉尔夫告诉了她其中的奥秘,她已经长成大姑娘了。当她长大之后,她渐渐的明白,她对拉尔夫的感情是一种爱。于是,她便为了自己的爱情去大胆追求。显然拉尔夫也爱着梅吉,他们这段感情被阅历丰富的玛丽·卡森发现。出于女性特有的嫉妒,玛丽.卡森在临终之时重写遗书,让拉尔夫陷入她的“陷阱”之中。拉尔夫更想做红衣主教。在权力与爱情之间,他放弃了爱情。他继承了玛丽卡森留下的一千三百万磅财产,也用这笔遗产埋葬了他们的爱情。拉尔夫为了自己的贪欲与野心,他义无反顾的离开了梅吉,离开了德罗海达。 第二部关于梅吉的父母及哥哥们的细节不再敖述。
回应 2020-03-10 14:42 -
《荆棘鸟》这本书放在家中书柜已经有20年,虽然保护很好,书页还是泛黄了,载书钉已经开始锈蚀,中间些许书页掉落下来。我又重新把它装钉好。全国面临疫情防控期,我有了难得的空闲重温此书,有了写读书笔记的冲动。 《荆棘鸟》是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一部长篇小说。由曾胡翻译,1995年北京第3次印刷。 内容简介:《荆棘鸟》是一部澳大利亚的家世小说,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克利里一家三...
2020-03-09 21:47
《荆棘鸟》这本书放在家中书柜已经有20年,虽然保护很好,书页还是泛黄了,载书钉已经开始锈蚀,中间些许书页掉落下来。我又重新把它装钉好。全国面临疫情防控期,我有了难得的空闲重温此书,有了写读书笔记的冲动。
《荆棘鸟》是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一部长篇小说。由曾胡翻译,1995年北京第3次印刷。
内容简介:《荆棘鸟》是一部澳大利亚的家世小说,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时间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之久。年富力强的神父拉尔夫一心向往罗马教廷的权力,但他爱上了牧主克利里的女儿,美艳绝伦的少女梅吉,内心处于权力与爱情的深刻的矛盾之中,从而引发出一连串感人至深的故事。本书以两位主人公为中心,展开了克利里家族十余名成员各自的人生悲欢离合。尤其是小说的时间跨度恰好横越了二次大战,因而两代人之间截然不同的人生观所产生的冲突,更是引人注目。
这部小说情节曲折生动,结构严密精巧,文笔清新婉丽。在描写荒蛮广漠的澳大利亚风光时颇有苍凉悲壮之美,而作为一位女作家,对女人爱情心态的探索,又十分细腻感人,故本书有澳大利亚的《飘》之誉。被《时代》杂志列为十大现代经典作品。
作者题记:“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反正那个传说是这么讲的。”
全篇共分七部。
第一部(1921-1928)梅吉
故事开始于十九世纪新西兰南部一个普通牧农克利里家庭的生活细节,详细描述了1915年12月8日刚满四岁的小梅吉在这次生日中得到了她所渴望的“艾格尼丝”布娃娃,然而还没来及高兴,艾格尼丝便被调皮的哥哥们给抢了过去,很快便“四分五裂”了。此时梅吉同母异父的大哥弗兰克15岁、二哥鲍勃11岁、三哥杰克10岁、四哥休吉9岁、五哥斯图尔特5岁。小梅吉与大哥弗兰克平时最为亲近。经常被小哥哥们捉弄时,总是大哥弗兰克前去保护安慰她。很多细节的描述感受到小梅吉善良、纯真可爱的天性。从她上学饱受修女阿加莎嬷嬷的藤条与欺辱、及“虱子事件”中的粗暴处理、和父亲与哥哥弗兰克隐隐约约的矛盾冲突,还有母亲过度劳累的内敛给了她一个过于单纯甚至单调的成长环境,使得梅吉的童年严重缺少来自家庭的爱,进而过早的成熟。为下文的不平静的移民澳大利亚的生活埋下了伏笔。
第一部关于梅吉的父母及哥哥们的细节不再敖述。
回应 2020-03-09 21:47
-
相反,他让自己的双眼和脑子去看、去想这夜色。那孤零零地挺立在闪着微光的草地上的死树,幽灵般地闪着银白色。他要去看、去想那一堆堆的木材投下的黑魆魆的阴影,和那在天空中浮动着的、缥缈的一轮满月。有一次,他把汽车停下,走了下来,走到了一段铁丝栅栏旁,靠在绷紧的铁丝上,在桉树和野花的醉人芳香中呼吸着。这片土地如此美丽,如此纯洁,对擅自控制它的人们的命运是如此的冷漠。他们也许能攫取它,但是在漫漫的岁月中...
2014-12-30 16:32
-
“任何一个女人都会想到这一点吗?什么是一个女儿?她只能使你回想起痛苦。她只是一个人年轻时的变体,将丝毫不差地蹈另一个人的覆辙,同样会泪流满面地哭泣的。不,神父。我竭力忘掉我有一个女儿——倘若我真的想到她,也是把她当作我的一个儿子。作母亲的只记得她的儿子。”
2013-08-22 23:29
-
第四部(1933-1938)卢克 土地愈复的速度之快真叫人吃惊:没出一个星期,绿色的小草芽便钻出了粘乎乎的泥淖;不到两个月,被炙烤一干的树木便逐渐长出了叶子。如果说这里的人们坚韧不拔,恢复力强的话,那是因为在这片土地上他们不这样的话就别无出路;那些心脏虚弱或缺一股坚韧的忍耐力的人在大西北是呆不久的。但要使这累累伤痕逐渐消失,尚需数年的时间。疮痍斑驳的树干必须长满树皮才能再呈现出白色、红色或灰色,而一部分...
2020-03-18 17:46
第四部(1933-1938)卢克
土地愈复的速度之快真叫人吃惊:没出一个星期,绿色的小草芽便钻出了粘乎乎的泥淖;不到两个月,被炙烤一干的树木便逐渐长出了叶子。如果说这里的人们坚韧不拔,恢复力强的话,那是因为在这片土地上他们不这样的话就别无出路;那些心脏虚弱或缺一股坚韧的忍耐力的人在大西北是呆不久的。但要使这累累伤痕逐渐消失,尚需数年的时间。疮痍斑驳的树干必须长满树皮才能再呈现出白色、红色或灰色,而一部分树木则再也不能新生了,只留下灰暗和焦黑。几年之后,朽解的残骨剩骸就像易逝的露水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逐渐被掩盖在尘土和来往的细碎的蹄印下面。....
在这场大火中。德罗海达大概有五分之一的土地受到了损失,并且损失了两万五干只绵羊,对一个由于近几年年景好而在临近地区储存着十二万五干只绵羊的牧场来说,这个损失微不足道。抱怨命运的刻薄,或上帝的天罚是毫无意义的,那些受害者愿意把它当作一场自然灾害。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减少亏损,重新开始。这种情况并不是第一次,谁也无法断定它就是最后一次(P271-272)
几个星期过去了,梅吉见到了新来的牧工, 他骑在马上,“你好,太太!”当他们碰头的时候,他摘下了那顶灰色的旧毡帽,又像个浪子似地扣在了后脑勺上,喊道。梅吉退到了一边。他那双含笑的眼睛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望着她。“哦,你肯定不是女主人,那你一定是这家的女儿啰”他说道“我是卢克・奥尼尔。”梅吉含含糊糊地应付了几句,不愿意再看他了。她又慌乱,又生气,以至于想不出什么恰如其分的、轻松的对话。哦,这太不公平了!怎么还有其他人的眼睛和脸庞竟然和拉尔夫神父一样!不过,他看她时的那样子和拉尔夫神父不一样:那笑容是他自己所特有的,没有燃烧着对她的爱。她头一眼看见拉尔夫神父蹲在基里车站广场的尘土中时,梅吉就在他的眼中看到了爱。她窥视到了他的眼睛,而不是他!这真是一个无卜情的玩笑,一种惩罚。...卢克・奥尼尔没有发觉他同伴的种种思绪。....自然,他被她那宛如落日一样金红的头发和柔媚的眼睛迷住了;....他咧嘴一笑,露出了和拉尔夫神父一样的又大又白的牙齿;但是那微笑和拉尔夫神父不一样。他说道:“我使你想起了谁”?她说:“不是个什么了不起的人。只不过看到某个人这样的熟悉,又不是这样的不熟悉,感到奇怪罢了。”他又问:“你叫什么名字,年轻的克利里小姐”?她答道:“梅吉”。....哦,这太不公平了!就连他两腿站在那里的样子都像拉尔夫神父;一样高的个子,一样宽的双肩,一样窄的髋部,而且,那股潇酒劲也多少有些相同,尽管从事的职业不同。拉尔夫神父走起路来像个舞蹈家,而卢克・奥尼尔像个运动员。他的卷发也是那样浓密,那样黑,他的眼晴也是湛蓝湛蓝的,他的鼻子也是那样优美而笔直,他的嘴型也是那样完美无瑕。然而,只有一点他和拉尔夫神父不一样:拉尔夫神父像一棵魔鬼桉,是那样高大,那样雪白,那样气派堂皇。而他则像一颗南桉,也是那样高大,那样雪白,那样气派堂皇。(P276-279)
然而,她正在豆蔻年华,...她需要爱情、丈夫和孩子。苦苦追求一个她永远得不到的男人有什么用呢?他不想得到她,永远也不会想得到她。他说过,他爱她,但不会像一个丈夫那样地爱她。因为,他已经将身许给了教会。(P283)
从那次邂逅相逢之后,卢克有意无意的对梅吉展开攻势。卢克·奥尼尔聪明、自负,极能吃苦耐劳,并且能勒紧肚皮攒线。他出生在恰好处于南回归线上的南昆士兰州郎里奇城外的个肮脏的、篱笆条围成的板棚里。从小对苦活累活干得生龙活虎。稍大些时便从涂油小工熬成了毛棚工。卢克决心想办到:当个趾高气扬的工头,当个小企业主,当个牧场主,当个拥有牲畜的人。为了实现他的朝思暮想的愿望就在大约27岁时,他发现自己对女人很有吸引力,他初试身手是在格讷兰当牧工时,那个牧场的继承人是个女人,非常年轻,十分漂亮。那次尝试把他撞了个头破血流。
他年已三十,可是他生财的机运还是没有丝毫头绪。每个人都听说过德罗海达,只是当卢克发现那里有一个独生女的时候,他的耳朵才竖起来的。他已经从吉米·斯特朗那里打探到了有关德罗海达的其他传闻轶事,吉米是AML公司牧工牧场代理人,头一天开车送他的就是吉米,当他发现天主教会拥有德罗海达的时候,这不啻是给他当头棒。但是,他知道能够继承遗产的女继承人为数甚少;所以,当吉米接着说道,这位独生女自己有一笔数目相当可观的现款和许多溺爱他的哥哥时,他决定按计划行事。尽管卢克长期以来将自己一生的目标盯在金南那或温顿附近的十万公顷土地上,并且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狂热地干着活儿,但事实上在他内心深处,对实实在在的现款的热爱远胜于对这些钱最终会给他买来的东西的热爱。他关心的既不是土地的拥有权,也不是它的继承权,而是巴望在他的存款折上,在他的名下,累积起一行行整齐的数目,他梦寐以求的不是格纳兰加或宾吉里,而是与之等价的硬通货。一个真正想要成为小老板的男子汉决不会满足于没有土地的梅吉・克利里的,也决不会热爱像卢克・奥尼尔所干的那种艰苦的体力活儿的。(P294)
在卢克的强烈攻势下,梅吉答应同他结婚,“这就是说,你想让我们在北昆士兰安家了,卢克?”她越过他的肩头,穿过那排巨大的窗户,凝望着德罗海达:那些魔鬼桉,那家内圈地,那远方绵延不断的树林。不住在德罗海达!到某个拉尔夫主教永远也找不到她的地方去,从此再也见不到他,无可改变地紧随着坐在她对面的这个陌生人,可能永远无法回来了……她那双灰眼睛町着卢克那生气勃勃、不耐烦的脸。她的那双眼睛变得更漂亮了,但却明明白白地充满了凄怆。他只是感觉到了这一点;她没有流泪,嘴唇或嘴角也没有拉下来。可是,不管梅吉为什么而悲伤,他并不在乎,因为他不打算让她在他的生活中变成举足轻重的人,以至于他还得为她担忧发愁。(P303)
新婚燕尔之夜,卢克单刀直人告诉梅吉女方所有的财产都应归男方所有。就这样,梅吉的财产在梅吉认为理所当然应归卢克所有的情况下都记在卢克的名下,卢克告诉梅吉他们应该把挣下的每一文钱都节省下来,准备将来购买牧场之用。卢克对金钱的狂热渐渐地暴露得沸漓尽致。首先表现在回北昆士兰的那段火车路程。卢克订了两张二等车的硬板座,这使从未出过门的梅吉大受其害,而后梅吉睡了两天才算弥补了路途的疲惫。第二,梅吉刚到邓洛伊镇,卢克便给梅吉找了一份做女管家的差事,卢克将梅吉身上的钱一文不剩地全部拿走,与他自已的钱储存在一起,梅吉没有一分钱去买凉爽一点的衣服、只好借穿女主人安妮的衣服,第三,当言日益厌倦邓洛伊镇的生活,打算回到德罗海达时,卢克一想到要失去一年2000英镑的进项,这笔钱从此不再挂在他的名下,他就心急如焚地许诺梅吉在夏天时带去悉尼度假。
卢克为了达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他偷偷地进行避孕,孩子是梅吉从小的时候梦寐以求得到的。在无奈的情况下,梅吉耍个手腕,怀孕了・在怀孕期间和生下了朱丝婷之后,卢克从未主动来来看梅吉,只是在梅吉去特萝克岛休养时,产克オ了了草草地看了看孩子,在卢克的心中“女孩子一点用处都没有,女人和孩子只不过是一种累赞罢了,只会消耗他积累的金钱数字”梅吉在决定离开卢克时,她给卢克下了个精辟的总结,“卢克,你崇拜金钱,就像崇拜金牛一样”。
卢克对金钱的这种狂热,不仅淹没了卢克的正常人性,也淹没了人类所具有的l崇高爱情和对子女的亲情。为了金钱卢克“甘愿飞蛾扑火,达到心中的理想”,金钱使卢克成为一个活着的躯売,妻子、儿女和温謦的家成为目标追求中的一种累赘,一种附属品。卢克对金的狂热使梅吉成为他生活中的一朵昙花,迅速消失而不再拥有任何的意义。
回应 2020-03-18 17:46 -
第三部(1929-1932)帕迪 澳大利亚的移民史是一部复杂的历史,从 16世纪开始,英联邦将很多违反律法的人、顽固的异教徒,甚至奴隶送到澳洲。因此,在澳洲的土地上,阶层和信仰一直是多元化的。无论是天主教徒,还是新教徒,贵族还是草根和土著,都很有可能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小说中的克里利家庭就是—个奇妙的组合,梅吉的父亲帕迪是爱尔兰天主教的移民,梅吉的母亲菲则出身于英国新教的移民贵族世家。因此克里利一家在新西兰...
2020-03-13 00:23
第三部(1929-1932)帕迪
澳大利亚的移民史是一部复杂的历史,从 16世纪开始,英联邦将很多违反律法的人、顽固的异教徒,甚至奴隶送到澳洲。因此,在澳洲的土地上,阶层和信仰一直是多元化的。无论是天主教徒,还是新教徒,贵族还是草根和土著,都很有可能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小说中的克里利家庭就是—个奇妙的组合,梅吉的父亲帕迪是爱尔兰天主教的移民,梅吉的母亲菲则出身于英国新教的移民贵族世家。因此克里利一家在新西兰时的牧民式生活中,英格兰—爱尔兰文化中的各种因素,爱尔兰天主教-英国新教、爱尔兰民族传统和英国中上层社会的教养和习俗,都能从这个家庭的生活中体现出来。
帕迪非常爱他的妻子,“他有一头火红剌眼的卷发,他是一个矮小又结实的人,長着一身铁骨钢筋,一辈子与马打交道使他的腿罗圈了,多年的剪羊毛生涯使他的手臂变得很长。...他的眼晴是浅蓝色的,总是眯缝着,他的脸色是愉快的,挂着一种古怪的微笑,使别人一看就喜欢他。他的鼻子很有气派,是一个地道的罗马人的鼻子,...他说话的时候仍然带着柔和、快捷而含糊不清的高尔韦的爱尔兰腔...不过,在地球的另一面的近20年的生活经历,已经使他的口音变得有些南腔北调了。...他是一个乐观的人,他设法使自己比大多数人更愉快地来度过他那艰难沉闷的岁月,尽管他是一个动不动就用大皮靴踢人的严厉的循规蹈矩的人,但在他的孩子中除了一个孩子以外,都对他敬慕备至。如果面包分不过来,他自已就饿着不吃:如果可以在给自己添置新衣和给某个孩子添新衣之间进行选择的话,他自己就不要了。这比无数次廉价的亲吻更能可靠地表明他对他们的爱。他的脾气极为暴躁,曾经杀过一个人那时他还算幸运;那人是个英国人,敦.劳海尔港停泊着一条准备顺海潮开往新西兰的船。(P14)
帕迪带着孩子们移民到澳大利亚的德罗海达后,大家(除弗兰克外)都喜欢这里,谁也不怀念新西兰。帕迪经常被姐姐颐指气使整天,他只能唯命是从,他依然不喜欢姐姐,就像他在爱尔兰童年时代那样,他从来就不喜欢她。一次帕迪在姐姐那里受了气后,看到弗兰克被人揍肿后贴上膏药的脸,他担心妻子看到弗兰克受伤后会很伤心。于是无名之火一下子全撒在了弗兰克身上。他俩吵了起来,气急之后说出了弗兰克不是他的亲生骨肉后,弗兰克出走了。帕迪又担心妻子知道后不会原谅他,因此弗兰克出走的真正原因菲一直不知道。
“七年来,帕迪和他的家人住在牧场工头的房子里,狂热地为玛丽・卡森干活儿,帕迪的儿子们拿着打杂工的工钱干着收羊工的活儿从不抱怨。
“帕迪,我希望你起诉,”律师哈里・高夫用生硬的、愤怒的声音念完了那份令人惊愕的文件之后,说道。...帕迪却摇了摇头。“不,哈里!我不能那样做。这笔财产是她的,对吧?她愿意怎样处理,完全有权利。要是她希望让教会得到它的话,那就按她希望让教会得到它吧。我不否认;这有点儿叫人失望,可是,我不过是个普普通通的小人物,所以,这也许是最好的作法。...律师说:“帕迪!你还不明白吗?钱财是会自己关照自己的!你根本用不着去下种或收割,只不过雇上几百个人为你照管它就行了对这份遗属起诉吧,帕迪,求求你我会为你聘请国内最好的律师,必要的话,我会为你在枢密院奋斗到底的,”帕迪突然想到,他的家人一定和他一样关心此事,他便转向了迷惑不解地坐在一条佛罗伦萨大理石凳子上的鲍勃和杰克。“孩子们,你们怎么看,你们想要追回玛丽姑妈的一千三百万镑吗?如果你们想的话,我就打官司,没啥可说的。”可是,不管怎么样,咱们都可以住在德罗海达,遗嘱上不是这么说的吗?”鲍勃问道。哈里律师答道:“只要你父亲的孙子中有一个人活着,谁也不能把你们从德罗海达赶走。”杰克“咱们将住在这儿的大宅里,有史密斯太太和姑娘们照顾咱们,还能挣上一笔优厚的工钱。挺中意的”...梅吉说:“我才不想要她的一千三百万镑呢!”...帕迪说“那就这样吧,我们不想对这份遗嘱起诉。让教会把玛丽的钱财拿去吧,欢迎拿去”。帕迪最后温和地说:我为我的命运而感谢玛丽,耍不是她我还在新西兰勉强混日子呢”。(P202-P204)
1932年八月的一天,当一场大风暴平地而起的时候,只有帕迪一个人远在野外。...风暴来得十分可怕,它积蓄着猛烈异常力量,直到大旋风的中心直逼到头上才开始发威。帕迪用手指堵住了耳朵,紧闭着双眼,默默地祈祷着在他坐着的地方。...透过帕迪紧闭的眼皮灼疼了他的眼睛,使他倏地跳了起来,紧接又像个小玩偶似地被一声巨大的爆炸声震倒在地上。他从地上抬起脸来,看见最后一下壮观的闪电在那棵枯桉树的顶端四周跳闪着,发出耀眼的蓝紫色的光晕;随后,还没容他明白出了什么事,所有的东西刹那间都被烧着了。...帕迪连走到他的马前的时间都没有了。...大火乘风,比任何长眼生翅的东西都要快。席卷而来的大火刹那间就把他的头发烧焦了。他低头一看,只见脚下一大片美冠鹦鹉被烤得吱吱作响。帕迪蓦地悟到,这就是末日了。在这个地狱里、他和他的马都没有出路。...帕迪胳臂上的皮肤已经在皱缩、变黑,头上的头发终于在其他更明亮的东西之下变得模糊不清了。这样的死法是难以形容的,因为火是从外往里烧的。最后死去的是大脑和心脏,它们终将会被烧得失去作用的。衣服冒火的帕迪在这片火的大屠杀中跳着,不停地尖叫着,而那可怕的声声惨号都是在呼唤着他妻子的名字。(P239)
大火连续烧了好几天。德罗海达损失惨重。帕迪和斯图相继被无情的大火夺去了生命,五分之一的土地被烧焦了。损失了几万只羊。然而.这片黑土地是如此的顽强,恢复的速度之快让人吃惊:没出一个星期。绿色的小草芽便钻出了黏糊糊的泥淖。不到两个月,被炙烤一千的树木便逐渐长出了叶子。
回应 2020-03-13 00:23 -
第二部(1921-1928)拉尔夫 拉尔夫是澳大利亚东南的新南威尔士州的乡镇基兰博教区的神父,由于他的机智、聪明和温文尔雅的处事方式,获得了基兰博人民的拥戴。第二部开篇描述拉尔夫到他教区所属的德罗海达这个澳大利亚最大最富足的牧场主玛丽.卡森府邸进行拜访。富有头脑的玛丽.卡森拥有德罗海达的所有权此外,她还在铜、铁、锌、银等多种领域都有投资。那时拉尔夫28岁,他在玛丽.卡森眼里“高高的身材和匀称的体魄英俊的富于贵...
2020-03-10 14:42
第二部(1921-1928)拉尔夫
拉尔夫是澳大利亚东南的新南威尔士州的乡镇基兰博教区的神父,由于他的机智、聪明和温文尔雅的处事方式,获得了基兰博人民的拥戴。第二部开篇描述拉尔夫到他教区所属的德罗海达这个澳大利亚最大最富足的牧场主玛丽.卡森府邸进行拜访。富有头脑的玛丽.卡森拥有德罗海达的所有权此外,她还在铜、铁、锌、银等多种领域都有投资。那时拉尔夫28岁,他在玛丽.卡森眼里“高高的身材和匀称的体魄英俊的富于贵族气派的容貌,身体的各个部分搭配得极其和谐。他是上帝得意之作,在上帝创造万物中,如此慷慨的赐予是寥若晨星的。从他头上那蓬松乌黑的卷发和那令人惊讶的湛蓝的眼晴,到他那小而纤细的手脚,都是美不胜言。”(P65)。
65岁的玛丽.卡森已经孀居33年。拉尔夫初衷是觊觎玛丽·卡森的巨额财富,并以此作为自己在教会权势中的晋升阶梯。他得到了德罗海达女主人玛丽 ·卡森的垂青。虽然他也明白自己不过是玛丽.卡森的老年刺激物,但他还是巴望着能得到玛丽的巨额遗产。
老谋深算的玛丽.卡森年龄越大越感到力不从心,在她手下没有得力的工头情况下,此时想到了远在新西兰的唯一亲人,小她11岁的胞弟帕迪·克利里是个在经营土地方面很有经验的人。她立即发出电报希望他们全家人移居澳大利亚,并在她死后继承她庞大的遗产。接到电报后帕迪·克利里全家开始了远赴澳大利亚的行程。
梅吉是一位美丽、漂亮的女性。拉尔夫在见到梅吉第一眼时就曾描述到,“她是他有生以来所见到最甜美、最可爱的小姑娘了。她头发的颜色令人难以描绘,既不是红色的,又不是金色的,而是集两种色彩之大成。她那双仰望他的银灰色的眼睛像熔融的宝石,闪烁着柔和纯洁的光芒。”(P86)“你女儿长得真俊俏啊。你知道,我喜欢金红色的头发。她的头发会使威尼斯画家蒂齐阿诺.维赛里奥迫不及待地去操笔作画的。我以前确实从未见过这种顔色。”(P89)。这时的梅吉仅仅只有九岁,她的漂亮就深深地吸引了拉尔夫的眼球。在后来,拉尔夫又这样描述道“梅吉使他无法遏制地深为动心,他真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她头发的颜色使他心旷神怡,她眼睛的色彩和样子像她母亲,非常美丽,但却更加可爱,更加传神,至于她的性格,他认为那是完美无暇的女性性格,温良内向而又极其坚强。”(P105).从拉尔夫的描述中,我们可见梅吉外貌的漂亮及内在的魅力。
梅吉从九岁来到德罗海达时,碰到的第一个人就是拉尔夫。在见面的第一刻,他们彼此就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拉尔夫穿过众人,将梅吉抱起。而九岁的梅吉也对这个陌生人一点恐惧也没有,而是像亲人一样用双手环绕着拉尔夫的脖子。从此,她把他当作知己,把自己所有的心理话告诉他,苦与乐、酸与甜都与他一同分享。就连第一次来例假,她也是第一个告诉拉尔夫的,是拉尔夫告诉了她其中的奥秘,她已经长成大姑娘了。当她长大之后,她渐渐的明白,她对拉尔夫的感情是一种爱。于是,她便为了自己的爱情去大胆追求。显然拉尔夫也爱着梅吉,他们这段感情被阅历丰富的玛丽·卡森发现。出于女性特有的嫉妒,玛丽.卡森在临终之时重写遗书,让拉尔夫陷入她的“陷阱”之中。拉尔夫更想做红衣主教。在权力与爱情之间,他放弃了爱情。他继承了玛丽卡森留下的一千三百万磅财产,也用这笔遗产埋葬了他们的爱情。拉尔夫为了自己的贪欲与野心,他义无反顾的离开了梅吉,离开了德罗海达。 第二部关于梅吉的父母及哥哥们的细节不再敖述。
回应 2020-03-10 14:42 -
《荆棘鸟》这本书放在家中书柜已经有20年,虽然保护很好,书页还是泛黄了,载书钉已经开始锈蚀,中间些许书页掉落下来。我又重新把它装钉好。全国面临疫情防控期,我有了难得的空闲重温此书,有了写读书笔记的冲动。 《荆棘鸟》是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一部长篇小说。由曾胡翻译,1995年北京第3次印刷。 内容简介:《荆棘鸟》是一部澳大利亚的家世小说,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克利里一家三...
2020-03-09 21:47
《荆棘鸟》这本书放在家中书柜已经有20年,虽然保护很好,书页还是泛黄了,载书钉已经开始锈蚀,中间些许书页掉落下来。我又重新把它装钉好。全国面临疫情防控期,我有了难得的空闲重温此书,有了写读书笔记的冲动。
《荆棘鸟》是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一部长篇小说。由曾胡翻译,1995年北京第3次印刷。
内容简介:《荆棘鸟》是一部澳大利亚的家世小说,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时间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之久。年富力强的神父拉尔夫一心向往罗马教廷的权力,但他爱上了牧主克利里的女儿,美艳绝伦的少女梅吉,内心处于权力与爱情的深刻的矛盾之中,从而引发出一连串感人至深的故事。本书以两位主人公为中心,展开了克利里家族十余名成员各自的人生悲欢离合。尤其是小说的时间跨度恰好横越了二次大战,因而两代人之间截然不同的人生观所产生的冲突,更是引人注目。
这部小说情节曲折生动,结构严密精巧,文笔清新婉丽。在描写荒蛮广漠的澳大利亚风光时颇有苍凉悲壮之美,而作为一位女作家,对女人爱情心态的探索,又十分细腻感人,故本书有澳大利亚的《飘》之誉。被《时代》杂志列为十大现代经典作品。
作者题记:“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反正那个传说是这么讲的。”
全篇共分七部。
第一部(1921-1928)梅吉
故事开始于十九世纪新西兰南部一个普通牧农克利里家庭的生活细节,详细描述了1915年12月8日刚满四岁的小梅吉在这次生日中得到了她所渴望的“艾格尼丝”布娃娃,然而还没来及高兴,艾格尼丝便被调皮的哥哥们给抢了过去,很快便“四分五裂”了。此时梅吉同母异父的大哥弗兰克15岁、二哥鲍勃11岁、三哥杰克10岁、四哥休吉9岁、五哥斯图尔特5岁。小梅吉与大哥弗兰克平时最为亲近。经常被小哥哥们捉弄时,总是大哥弗兰克前去保护安慰她。很多细节的描述感受到小梅吉善良、纯真可爱的天性。从她上学饱受修女阿加莎嬷嬷的藤条与欺辱、及“虱子事件”中的粗暴处理、和父亲与哥哥弗兰克隐隐约约的矛盾冲突,还有母亲过度劳累的内敛给了她一个过于单纯甚至单调的成长环境,使得梅吉的童年严重缺少来自家庭的爱,进而过早的成熟。为下文的不平静的移民澳大利亚的生活埋下了伏笔。
第一部关于梅吉的父母及哥哥们的细节不再敖述。
回应 2020-03-09 21:47
论坛 · · · · · ·
青春的记忆 | 来自好奇乖乖小猫咪 | 2020-11-30 | |
少年时的感觉 | 来自华洪超 | 2019-04-10 | |
看荆棘鸟——理解女人的宿命 | 来自琉璃 | 3 回应 | 2014-12-17 |
想不到是中学母校的馆藏书。 | 来自左琴科 | 2012-05-18 | |
卢克真的有错么? | 来自Summer | 2009-07-02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5 )
-
译林出版社 (1998)8.6分 79140人读过
-
Virago Press Ltd (2007)8.9分 662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08)8.7分 11256人读过
-
暂时无货,预计2天到货
-
译林出版社 (2010)8.8分 2891人读过
-
暂时无货,预计2天到货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荆棘鸟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Wingsu 2010-08-25
生命的另一种诠释。
0 有用 夏阳 2007-10-03
费凡的书 准备好还吧
0 有用 oceanheart 2008-10-16
初中
0 有用 雾港 2013-09-16
没劲,只记得第一章
0 有用 昆仑奴 2006-05-07
借杰文的书读,喜欢梅杰
0 有用 AWU 2021-02-09
贪婪的上帝,把优秀的人聚集在身边,把世界留给我们这些剩下的人,我们这样堕落的人。 所以找一早夭才是美好的,为什么要哀痛?那是幸运的,这样快就从令人疲惫的生活中逃遁而去了。也许地狱就是长期的被束缚在红尘之中,也许我们是活着遭受地狱之苦,
0 有用 雪松者 2021-02-01
偷偷翻阅母亲的旧书,找到落尽灰尘的荆棘鸟。在三位女性的人生轨迹中感触最深的是,女人生活的目的不是男人也不是别人,自己作为一个个体应该为了自己喜欢的舒适的状态而活。梅吉与拉尔夫的爱情总还是令人动容,但即便如此,他们也可以带着共同的回忆在不同的大陆上各自为生。
0 有用 taroro 2021-01-12
小时候最爱的一本小说 但现在看不进去了。觉得只是一本言情小说
0 有用 [已注销] 2020-06-28
0 有用 joy 2020-05-02
地理历史知识丰富后再看书,有太多一样的关注点。人类的生存环境都是从自然界其他生物那里一点点儿侵占、改造而成越来越适于人的生活。对那时候人可以几年几十年不见面感情依然不变的状态,太不能想象。在恶劣条件下还能讲求家居干净,女性付出多大的劳动。人物一根筋的多,有个观念后很难改变,因为周围的人都一成不变年复一年的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