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原作名: The Gadfly
译者: 李俍民
出版年: 1953-7
页数: 342
定价: 1.10元
装帧: 平装
统一书号: 10009-304
内容简介 · · · · · ·
十九世纪的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曾产生了很多的爱国志士,这本小说就是拿那些志士的故事做题材的。作者通过小说的主角“牛虻”这个形象,把当时那些志士的爱国精神和革命热情深刻地表现了出来,使这部作品浸透着革命的英雄主义。其中描写牛虻为意大利人民忍受苦难和英勇牺牲的部分,可说是这部小说最优秀也最动人的篇幅。牛虻的刚强和无畏,他那钢铁般的坚忍力量,他对敌人的憎恨和轻蔑,以及他那不为任何拷打凌虐所屈的坚贞品质,曾使很多青年受到教育和鼓励。
牛虻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艾捷尔·丽莲·伏尼契(Ethel Lilian Voynich 1864-1960)
1864年生于爱尔兰科克市。原姓蒲尔,父亲乔治·蒲尔是个数学家。她早年丧父,随母由爱尔兰迁居伦敦。1882年,她得到亲友的一笔遗赠,只身前往德国求学;1885年毕业于柏林音乐学院; 其间还曾在柏林大学听讲斯拉夫学课程。1887年蒲尔学成归国,在伦敦结识了流亡在此的各国革命者。其中俄国民粹派作家克拉甫钦斯基(笔名为斯吉普涅雅克)对她影响最大。在他的鼓励下,她曾前往俄国旅游了两年,和彼得堡的革命团体有过联系。
1892年,她和一个受过她帮助、后来从流放地逃到伦敦的波兰革命者米哈依·伏尼契结婚。夫妇一起积极参与俄国流亡者的活动。伏尼契担任了流亡者办的《自由俄罗斯》杂志的编辑,她还出版了《俄罗斯幽默文集》,其中翻译介绍了果戈理和亚·尼·奥斯特罗夫斯基的作品。伏尼契还结识了普...
艾捷尔·丽莲·伏尼契(Ethel Lilian Voynich 1864-1960)
1864年生于爱尔兰科克市。原姓蒲尔,父亲乔治·蒲尔是个数学家。她早年丧父,随母由爱尔兰迁居伦敦。1882年,她得到亲友的一笔遗赠,只身前往德国求学;1885年毕业于柏林音乐学院; 其间还曾在柏林大学听讲斯拉夫学课程。1887年蒲尔学成归国,在伦敦结识了流亡在此的各国革命者。其中俄国民粹派作家克拉甫钦斯基(笔名为斯吉普涅雅克)对她影响最大。在他的鼓励下,她曾前往俄国旅游了两年,和彼得堡的革命团体有过联系。
1892年,她和一个受过她帮助、后来从流放地逃到伦敦的波兰革命者米哈依·伏尼契结婚。夫妇一起积极参与俄国流亡者的活动。伏尼契担任了流亡者办的《自由俄罗斯》杂志的编辑,她还出版了《俄罗斯幽默文集》,其中翻译介绍了果戈理和亚·尼·奥斯特罗夫斯基的作品。伏尼契还结识了普列汉诺夫、札苏里奇,并曾到恩格斯家里作客。
1897年,伏尼契的著名小说《牛虻》出版。苏联作家尼·阿·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他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曾对牛虻有过高度评价。在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大陆,牛虻这个人物曾影响了许多当时的青年(参见刘小枫文)。
伏尼契还创作了其他一些作品。其中有小说《杰克·雷蒙》(1901),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奥利芙·雷瑟姆》(1904),叙述“牛虻”离家出走后13年的经历的小说《中断了的友谊》(1910)。
伏尼契晚年迁居美国纽约,苏联文学界人士曾到她纽约的寓所访问,并为她放映根据小说《牛虻》改编的电影。1960年7月27日伏尼契在纽约寓所去世。
喜欢读"牛虻"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牛虻"的人也喜欢 · · · · · ·
牛虻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53 条 )
和老书一起回忆——牛虻
论坛 · · · · · ·
牛虻的一个另类用途 | 来自豆友1158543 | 5 回应 | 2023-12-22 12:20:26 |
我的这本书是9毛钱的!! | 来自ferry | 6 回应 | 2023-01-27 11:46:04 |
这个版本有删减吗? | 来自SimpleMe | 1 回应 | 2019-07-15 07:06:03 |
神父终于献祭了自己的儿子 | 来自Keke | 2017-10-06 21:44:47 | |
一直希望这个版本能再版 | 来自anonymous | 6 回应 | 2017-08-16 18:41:21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97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8.7分 12646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8.8分 883人读过
-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3)8.3分 34672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11)8.8分 2808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五颗星经典系列|图书|小说类| (蜜蜂)
- 最佳名著译本 (海鹰)
- 看之前以为很枯燥,结果一看却欲罢不能的书 (苏珊酱)
- 我的书目-文学部分(译著) (忆未名)
- 谁说爱尔兰没文学?扁他! (鱷魚飛行曹亞瑟)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牛虻的评论:
feed: rss 2.0
91 有用 六十六个猴 2012-08-05 10:45:23
我小时候第一次读就觉得这就是一个相爱相杀的乱伦基情故事啊……
10 有用 黒幕組 2021-01-20 21:59:43
我们好像两个在黑暗里失散的小孩,彼此都把对方误认是鬼。
10 有用 石独步∆ 2015-08-06 23:49:36
大家都说看到的是爱情不是革命,可我看到的除了革命还是革命。牛虻后来的样貌让我想到笑面人,想到罗切斯特等类似的形象。里面提到的宗教和革命之类的,也无法打动我。文化大革命时候可能书本身被禁,从而导致这本书在年轻人心里很特别。
41 有用 獨孤島主 2010-07-11 15:27:54
纵然不同的时代不同人对之有基于不同目的的胡乱解读,俺始终认为,这是对山雨欲来革命风暴的提前反思,而各色人等理应占据与牛虻同等重要地位,这才是小说者所想言说,至于硬要把牛虻跟保尔放在一起,简直是对前者的侮辱
111 有用 垃圾回收站 2015-09-07 21:28:35
在庸俗的我看来,革命不过是两人矛盾的点缀,父子bl才是贯穿全文的核心!!历经苦难的傲娇受X外在优雅得体内心苦苦挣扎的主教攻……每次两人对话 我整个腐魂都在熊熊燃烧着……
0 有用 桐桐 2024-12-04 21:31:03 广东
🟥🟥……🟥🟥🟥🟥……🟥🟥🟥🟥?
0 有用 一筷子鲫鱼 2024-12-04 17:05:20 江苏
太好看了…
0 有用 GibberisH 2024-12-01 11:48:46 广西
《牛虻》是一部充满激情与悲剧的革命小说,展现了主人公亚瑟(牛虻)坚定的革命信念。他不畏艰险,为理想献身的精神令人钦佩。然而,父子间的爱恨纠葛贯穿始终,亚瑟对神父蒙泰尼里的既崇敬又怨恨,让人感受到亲情和信仰冲突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他与琼玛的爱情令人扼腕叹息。亚瑟深情而隐忍,最终却因革命使命而牺牲了两人走到一起的机会。全书充满悲壮色彩,既描绘了革命者的伟大与孤独,也让人反思理想与人性之间的张力。
0 有用 不止夏日 2024-11-30 22:54:11 河南
读到亚瑟和神父牢中的片段想大哭……读到亚瑟最后写给琼玛的信想大哭……这两段感情都太伟大了……亚瑟 希望你做一只快乐的飞虻
0 有用 琦霁 2024-11-29 20:06:14 江苏
骨科。好爽。。。我怀疑,亚瑟一开始在不知道神父是他爹是时候就朦胧地尊敬、爱慕他,在知道是爹又遭到背叛后才怒而疯,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