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在瑞士风景如画的阿尔卑斯山,有一所名闻遐尔的国际疗养院,年轻的主人公去探望生病的表兄,不料却身不由己,一住七年。须知,那是一座魔山!在魔山中,他不仅遇见了许多不寻常的人和事,尝到了爱情与生离死别的酸甜苦辣,还跟游荡在山中的叔本华、尼采等的精神幽灵对过话……七年后,当他终于冲出魔山时,已判若两人。“魔山”实际上是本世纪初动荡不安的欧洲的缩影。
长篇小说《魔山》是192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马斯·曼(1875-1955)的主要代表作,堪称这位大文豪创作生涯乃至德语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是最早将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手法相结合的现代经典。
作者简介 · · · · · ·
托马斯·曼(Thomas Mann,1875-1955),德国作家,192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894年发表处女作《堕落》。1901年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问世,奠定他在文坛的地位。以后发表《特里斯坦》(1903)、《托尼奥·克勒格尔》(1903)和《威尼斯之死》(1912)等。1924年因表长篇小说《魔山》闻名全球。1930年发表中篇《马奥与魔术师》。1939年发长篇《约瑟夫和他的兄弟们》的前三部以及《绿蒂魏玛》等。1947年长篇小说《浮士德博士》问世。1955年8月12日,在80寿辰后,结束了他“史诗性的,而非戏剧性的生命”。
1929年,由于他在文学艺术领域的杰出贡献“主要是由于伟大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它作为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的地位一年比一年巩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进步如果存在,就该归功于疾病,也就是说归功于天才——天才正是疾病,而不是任何别的什么东西。在所有时代,健康人都是靠着病人取得的成果活着的。有那么一些人,他们自觉自愿地生病和发疯,以便为人类获取知识;……这真正是伟大的献身,就像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60页 -
空虚和单调无聊固然会使每一分钟、每一小时延长,令人有”度日如年“的感觉,但它们也能将巨大和极大的时间单位缩小或使它飞逝,甚至化为乌有。反之,一个充实而有趣的时间内容,能使一小时,甚至是一天的光阴缩短或轻松地逝去。可是在度量方面,它却赋予时间进程以宽度、重量和坚实性,因而多事之秋与那些平淡无奇、风平浪静的年代相比,前者的流逝进程慢得多。 因此,我们所说的寂寞无聊,其实只是一种由单调引起的,时间上一种反常的缩短感觉。生活老是千篇一律,漫长的时间似乎就会缩短做一团,令人不寒而栗。倘若一天的情况和其他各天一模一样,那么它们也就不分彼此。每天生活一个样儿,会使寿命极长的人感到日子短促,似乎时光不知不觉地消逝了。所谓习惯于生活,其实就是对时间有一种木然甚至麻痹的感觉;年轻时日子过得慢,而晚年的岁月却消逝得越来越快,也必然是这种”习惯于生活“造城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7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丛书(共101册),
这套丛书还有
《特雷庇姑娘》《孤独与沉思》《哲学·数学·文学》《爱的荒漠》《我弥留之际》
等
。
魔山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72 条 )




托马斯·曼的“坦诚”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第一遍看《魔山》没能完全看懂,于是特意去知网看了几篇论文,终于明白了一些。 最开始,托马斯·曼本打算把《魔山》写成《死于威尼斯》(发表于1911年)的姐妹篇,但是《魔山》的写作始于1913年,完成于1924年,在这期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且以德国惨败告终... (展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5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8.3分 3713人读过
-
Vintage (1996)9.3分 65人读过
-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4)8.6分 1180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8.6分 796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所有时代最佳百部文学书籍名单 (RMR)
- 漓江版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丛书(完整版) (大不了)
- 小蠹啃烂的外国文学书箱【已满】 (小米=qdmimi)
- 世纪之书:20世纪最重要的175本书 (东方快车)
- The New Lifetime Reading Plan by Clifton Fadiman (slowsnow)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魔山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已注销] 2011-10-22 21:19:11
别了——多保重!
0 有用 露丝玛 2014-02-17 19:58:25
其实在寻找自我意识探索意义的过程里,思想最丰盛的时候反而是作为人对于世界的存在是最虚弱的时候,在行动和思考间找平衡一失足就会跌进重置的时间概念里耗尽生命…另,我觉得这书像是脑洞记录一样…创造角色让自己的思维生长辩论消亡是个挺梦幻的事情呀。(喜欢那些突然的趣味点写得也好但真是好长啊……
0 有用 小糖果 2016-07-13 09:47:20
我真的读完了!!!!!
1 有用 olaf 2011-05-20 14:03:09
文学
0 有用 H·今天·你·H·了沒? 2008-11-28 18:49:06
托马斯·曼-魔山·长到七天,短至一年。
0 有用 乔耳 2023-01-07 22:31:33 江西
从夏天读到冬天,简直就是马拉松式的阅读(其实是中间忘记带去学校了),最后在疫情发烧的时候测体温的时候,突然一下子感受到了汉斯拿出体温计观察体温变化,“成为病人”的那种死亡和疾病的流动感。 而其中人物抽象化成为时代,国家的思想,政治,宗教,民主,大段大段的讨论开来。可惜这样的写法我一向不感冒。倒是里面的空间和时间的哲学讨论让我读的津津有味。
0 有用 Jason19900218 2022-12-17 14:04:41 广东
读起来像读项狄传
0 有用 纸鸢 2022-06-23 17:34:13
过于深奥
1 有用 Blue Casket 2020-05-15 17:27:16
因为不想看杨武能老师的全译本——这位实干型的歌德译者太爱用语气词代替标点符号了。可除这以外,他的底子又是毋庸置疑的最佳......这版出彩的是译得最完美的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则完全无法阅读,只能换杨的译本。
0 有用 Фрэйя 2020-03-22 07:10:18
文明是一种漫长、复杂多变的疾病,而医学长在黑夜中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