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的书评 (2117)

钱可乐 2024-04-16 23:41:35 中信出版社2015版

媒介改变思维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句话书评:《1984》和《美丽新世界》的大型书评。 现在已经11点了。每次出来培训好像都会写到很晚(在单位加班,回家精力槽已空),正好看这本书的时候(包括后面那本《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深深感受到“虽然内容很多但讲述的道理很简单”,那就试着速战速决,快速把...  (展开)
雅是贝壳 2024-04-16 09:45:35 中信出版社2015版

一点浅浅的自我见解

书中阐述的是发出的如同赫胥黎的警示那般,想要我们不会被温水煮青蛙,沉浸于娱乐之中,被泛娱乐化。媒介和技术意识形态的改变,促使了信息传播的形式和发展,从远古时期发明文字,到印刷术的出现,然后电报横空出世,贝尔电话的发明,到电视机进入全世界每个人的家中,以及现...  (展开)
fNQi 2024-04-06 09:33:35 中信出版社2015版

拥抱娱乐,娱乐至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尼尔波茨曼身上有我非常喜欢的一种知识分子类型的一些特质,风趣幽默,擅长类比,精于挖苦,观点特立独行却又发人深省,不盲从高雅也不附和庸俗。这些特质也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他的作品中,使得这本书成为了盛极一时且经久不衰的畅销书。 他通过闲庭信步的笔触,旁征博引妙语连珠...  (展开)
萧牧梵 2024-04-05 09:21:00 中信出版社2015版

《娱乐至死》:电视时代的文化危机

在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中,我们见证了一个文化的转折点。这本书不仅是对电视时代的深刻剖析,更是对现代社会文化精神的一次警钟。波兹曼以其犀利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被娱乐淹没的世界,让我们不禁思考:我们是如何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娱乐的附庸? 波兹曼的论点直指电视...  (展开)
2024-04-03 21:44:19 中信出版社2015版

熵减

在《一九八四》中,人们受制于痛苦,而在《美丽新世界》中,人们由于享乐失去了自由。简而言之,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这本书想告诉大家的是,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而不是奥威尔的预言。 从印刷时代...  (展开)
不爱社交爱潜水 2024-04-02 19:07:37 中信出版社2015版

泛娱乐的时代,枯燥是一种原罪。

每当我沉迷于电子产品不可自拔时,总会想起《娱乐至死》里的这句话: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恶的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这本在1985年出版的书,提到的观点在四十年后仍旧发人深省。 尼尔•波玆曼分两部分阐述了媒介对人类的统治:第一部分讲述纸媒时代里文字对于理性思考...  (展开)
漫游者 2024-04-01 00:34:03 中信出版社2015版

娱乐至死

不知道看了这本书的人是否会有什么改变,但是就我而言,我害怕自己会是更加清醒的堕落着吧。 1.芒福德总结说:“钟表是一种动力机械,其产品是分和秒。”在制造分秒的时候,钟表把时间从人类的活动中分离开来,并且使人们相信时间是可以以精确而可计量的单位独立存在的。【分分...  (展开)
Bright_小风筝 2024-03-31 20:04:41 中信出版社2015版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娱乐至死》这本书是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于1985年出版的一部作品,深刻探讨了电视等娱乐媒体如何根本性地改变了公众的讨论方式、思维模式和文化价值,波兹曼把这一理论称为“媒介即认识论”。波兹曼提出的“媒介即认识论”是在其老师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即...  (展开)
Zezzezzz 2024-03-20 19:02:09 中信出版社2015版

主动控制媒介的使用

人的天性是自动趋向娱乐的,相比以文字为主的铅字媒介,电视电脑手机这样的以图像为主快速传播的媒介带有信息片面,片段播送的特点,导致从这样的媒介得到的信息是没有逻辑的,也没有思考的间隙,显然文字阅读更适合培养理性思维和进行深度学习。然而这些新媒介也有铅字无法做...  (展开)
更与 2024-03-20 17:19:30 中信出版社2015版

手机是我的命

《娱乐至死》中对于”电视时代“的论述,发人深省、令人心忧,在“手机时代”里它依旧通行。它让我认知到一个新的概念,文化传播的媒介会反过来影响限制甚至决定文化本身。 现在的传播媒介变化已经从“印刷术时代、电视时代”全方位的转向“手机时代”,现在的人们随时随地都可...  (展开)
Ellery 2024-03-19 20:09:16 中信出版社2015版

《娱乐至死》观点提炼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第一部分 媒介即隐喻 媒介更像是一种隐喻,用一种隐蔽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不为人注意地指导人们看待和了解事物的方式。隐喻把某一事物和其他事物做比较来揭示该事物本质,暗示着要理解某一事物必须引入另一事物,人类认识到的自然、智力、人类思想都是通过语言表现出...  (展开)
西米糖糖 2024-03-07 01:50:22 中信出版社2015版

当文化是一场存在于监狱的滑稽戏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强行禁书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失去任何禁书的理由,因为再也没有人愿意读书;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剥夺我们信息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奥威尔害怕的是真理被隐瞒,赫胥黎担心的是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奥威...  (展开)
Ywishgranter 2024-03-01 11:50:04 中信出版社2015版

读《娱乐至死》感受

还是没有很喜欢很认同。当然我没有经历过那个“电视时代”,以互联网时代的视角无法作出中肯的评判,如朋友所说,那个时代电视放送的垄断性、技术的局限等使得人们只有很少很少的选择,只能以一个比较被动的姿态面对电视。但我同样不认为作者花大量篇幅批评摄影术、电报、电视...  (展开)
螟蛉游子 2024-02-28 20:30:53 中信出版社2015版

原来标题才是这本书最不重要的部分

最有洞见的就是三个时代的划分:人类伊始的口述时代,印刷术普及后的阐释时代,以及随着电报和电视出现以后的娱乐业时代。当尼尔·波兹曼旗帜鲜明地说,媒介就是隐喻,就立马想到了苏珊桑塔格,想到,就如同摄影出现后复制艺术重塑了艺术观念,然后他就提到了《论摄影》;当林...  (展开)
放松的咖啡 2024-02-25 23:22:09 中信出版社2015版

叠加态的“认知”与薛定谔的“道德”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周末早上起床以后我会打开手机先看看微信信息,再打开知乎刷一下各式各样的社会新闻,从俄乌局势到湖北冻雨都躲不开我的眼睛,当然也要打开评论看看我网上的好朋友有什么见解。 我也知道时间宝贵,因此我匆忙关了知乎这种严肃的功能软件,赶紧打开了抖音,我在推荐栏里手指不停...  (展开)
渚薰 2024-02-25 02:48:27 中信出版社2015版

最精彩的是书名

1.有些书把摘要或者其中几句话拎出来,甚至只看书名,会让人觉得相当锐利、精彩、有说服力,但若是全篇读下来,便会觉得拖沓、冗长、枯燥乏味。《娱乐至死》属于典型。 2. 尼尔·波兹曼为了捧赫胥黎不惜贬奥威尔,实在令人汗颜。实际上,无论从当时还是今天来看,《1984》的世...  (展开)
是ida呀 2024-02-21 15:43:52 中信出版社2015版

短视频的百害而无利

当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依然清晰的记得2018年抖音快手这系列产品刚出来的时候,我对这个产品的不屑一顾和嗤之以鼻,认为它们对人们毫无裨益,纯属浪费时间,而如今在人们吃饭的时候,在地铁公交高铁上,刷短视频的人随处可见,手指快速的在屏幕上下滑动,一帧又一帧的内容接...  (展开)
踏雪凌风 2024-02-07 18:33:09 中信出版社2015版

如何摆脱当代手机媒介中的娱乐至死困境?

娱乐至死,并非说某个人玩物丧志,也不是所谓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而是指信息的传播途径被某种具备娱乐性质的媒介占据,进而导致整个文化领域产生泛娱乐化、碎片化的现象,最严重的情况下将使赫胥黎笔下的《美丽新世界》成真:文化精神就此枯萎,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 一、...  (展开)
宋宋的白银时代 2024-02-02 20:52:37 中信出版社2015版

阅读和存钱,是最顶级的自律

这本书写于美国80年代,现在30多年过去了,信息被包装成娱乐的势头愈加迅猛,人们已经无法阅读一本铅字印刷的书,看一部高评分电影,取而代之的是无穷无尽的图片,小视频,购物网页……人们在混沌中共沉沦,从这个角度来说,尼尔·波兹曼是个天才的预言家。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  (展开)
Dreaming 2024-01-28 15:11:23 中信出版社2015版

“认识媒介、理解媒介”

“认识媒介、理解媒介” ——评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娱乐至死》初版于1985年,是尼尔·波兹曼的代表作之一。尼尔·波兹曼是世界著名的媒介文化研究者和批判家。当时美国的...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05 106 后页> (共2117条)

订阅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