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 豆瓣
  • 读书
  • 电影
  • 音乐
  • 同城
  • 小组
  • 阅读
  • FM
  • 时间
  • 豆品
豆瓣读书
搜索:
  • 购书单
  • 电子图书
  • 2024年度榜单
  • 2024年度报告

Lolita

Lucas_yu 2024-03-03 21:35:14 河南

补一下先前的读书笔记(含文献分析)

1. 西方文化传统vs.纳博科夫式的文本

青春期女性的特点:具有巨大的性能量,邪恶&美德——维多利亚时期的延续,Rotten Lilies

强化洛丽塔“恶魔”的一面,而弱化亨伯特反自然、反社会的男性特点:“着魔猎人旅馆”——混淆了施害者与受害者的关系(unreliable narration),忽略了洛丽塔命运悲剧的直接因素,即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亨伯特和奎尔蒂为代表的男性对其压迫

2. 男性角色的书写(女性主义、精神分析)

亨伯特vs.奎尔蒂(Quilty - Guilty)

欧美男性完美的形象+忏悔(童年阴影)+文化——道貌岸然,abnormal

保护者,忏悔者,恋人,精神受到创伤的精神病患者 turns to 符合西方审美的硬汉形象

3. 消费形象转变(经济分析)

洛丽塔形象被商业文化驱动,无法摆脱男权对女性身体的压迫和凝视;洛丽塔以及衍生萝莉产品无法摆脱“他者”的重新建构


赞
转发
回应 只看楼主

> 我来回应

> 去洛丽塔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真诚问下大家推荐哪个译本?(Skylar🌪)

翻译的都不如机翻(肉体本是牢笼)

还是直接看英文原版吧(pandalinlin)

79-80页的名字游戏(冲动的)

洛丽塔最终为何会向『父亲』求助呢?(我是大壮)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图书馆合作 · 移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