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th entertaining and startling, The Pig That Wants to Be Eaten offers one hundred philosophical puzzles that stimulate thought on a host of moral, social, and personal dilemmas. Taking examples from sources as diverse as Plato and Steven Spielberg, author Julian Baggini presents abstract philosophical issues in concrete terms, suggesting possible solutions while encourag...
Both entertaining and startling, The Pig That Wants to Be Eaten offers one hundred philosophical puzzles that stimulate thought on a host of moral, social, and personal dilemmas. Taking examples from sources as diverse as Plato and Steven Spielberg, author Julian Baggini presents abstract philosophical issues in concrete terms, suggesting possible solutions while encouraging readers to draw their own conclusions: Lively, clever, and thought-provoking, The Pig That Wants to Be Eaten is a portable feast for the mind that is sure to satisfy any intellectual appetite.
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 哲学家告诉我们,此岸到彼岸有多长,一生就有多长。莎士比亚则暗示我们,人的一生有多长,就意味着被哈姆雷特式问题困扰的时间有多长。 实际上,此岸和彼岸对于人生是远远不够的,而人的一生面临的很多选择和困惑也都是耗尽生命也找不...
(展开)
第五篇《The pig that wants to be eaten》 在40年的严格素食后,MAX终于获得了再次品尝香美猪肉的机会,给予他这个机会的,是一只高智商会对话并有自我强烈意愿的猪,而猪的愿望就是被吃掉。而当一个被去大脑的鸡和一般的植物一样无自我意识也无痛觉时,吃肉本身和吃植物又有什么区别呢? 素食主义者对于杀戮的反感,在此被一种极富创意的假设所挑战,如果这些没有痛觉的动物坚持想被吃掉呢?人类是否还该坚持自我的慈悲而下不...
2012-08-17 12:00
第五篇《The pig that wants to be eaten》
在40年的严格素食后,MAX终于获得了再次品尝香美猪肉的机会,给予他这个机会的,是一只高智商会对话并有自我强烈意愿的猪,而猪的愿望就是被吃掉。而当一个被去大脑的鸡和一般的植物一样无自我意识也无痛觉时,吃肉本身和吃植物又有什么区别呢?
素食主义者对于杀戮的反感,在此被一种极富创意的假设所挑战,如果这些没有痛觉的动物坚持想被吃掉呢?人类是否还该坚持自我的慈悲而下不去手呢?这背后,到底是对动物的怜悯多些?还是对自我道德底线的捍卫多些?或者说满足自我情操?
简单去满足一个想被吃的猪的临终愿望,难道不是对猪的尊严的最大程度的尊敬吗?
书名为《一只想被吃掉的猪》,由100个小短篇组成,作者先贴出一则小故事,接着用1-2页的篇幅对其中的思想进行辨证思维,如果没有什么是不能被怀疑的,那探寻答案的过程本身,则比去追寻对与错,要更具启发性的多。
第一篇《The evil demon》
开篇讨论的是一个基本而又被无数次怀疑的论点,就是如果我们所处的一切都只是想象,而世间所有的对错,也只是某个终极恶魔和人类玩的把戏,那还有什么是不能怀疑的呢?
人类的进步一直是建立在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基础上,没有推翻一切可能,也不会有如此多完全矛盾却都合理存在的存在。而唯一不需怀疑的,也许就是我们勇于思考,敢于挑战的能力。
第二篇《Beam me up...》
一个名为Stelios的族群,通过一个通信机器,完成从地球到火星的旅行。每次机器会先将人彻底分解,然后再把所有的分子在火星重塑。有一个人将此机器以谋杀罪告上法庭,因为他认为在火星的是克隆体而非自己。
到底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还是原本的自我?无非就是生理和心理,长得一样的双胞胎,正是不同的心理活动,把他们变成了不一样的人。如果同时复制出10个自我,而每个人的将来都渐渐变得有所不同时,才成为了10个不同的人。但假使每次复制个体的同时,就销毁了被复制体呢,这个新复制体将天衣无缝的把过去和将来衔接起来,并作为之前的个体继续生存,只要心理上做到完整的延续,同时延续生理的手段也不那么重要了吧。
第三篇《 The Indian and the ice》
Mahavir去印度旅行,亲眼见到一个不可思议的结冰现象,回来和姐姐DHARA兴奋的描述,可姐姐凭自己的经验,不假思索的把这作为一个旅行者吹嘘的一部分。
姐姐的无知表现在自以为是的无所不知,将判断标准限于自有的资源和知识结构内,而没有一份开放和学习的心态,失去了和有别于自我的他人建立更多连接的机会。
第四篇《A byte on the side》
一个名为DICK的男人,与妻子没有激情只有亲情后,在道德的约束下,发现了不用触犯他内心底线的CYBER SEX,与一个完美的性感女人在大脑中做爱并高潮,面对这没有第三者的诱惑,有什么说不的理由呢?
人们对于不忠和出轨的厌恶,往往和第三者脱不了干系。人们接受不了的是在自己还处在一段感情中时,另一方先转移了情感到另一个人身上,不管通过生理还是精神的表达。可是这种没有第三方的情感转移,不是也暴露了两方的问题吗?或者说,这种逃避第三者而心安理得的做法,是不是害处更大呢?
第五篇《The pig that wants to be eaten》 在40年的严格素食后,MAX终于获得了再次品尝香美猪肉的机会,给予他这个机会的,是一只高智商会对话并有自我强烈意愿的猪,而猪的愿望就是被吃掉。而当一个被去大脑的鸡和一般的植物一样无自我意识也无痛觉时,吃肉本身和吃植物又有什么区别呢? 素食主义者对于杀戮的反感,在此被一种极富创意的假设所挑战,如果这些没有痛觉的动物坚持想被吃掉呢?人类是否还该坚持自我的慈悲而下不...
2012-08-17 12:00
第五篇《The pig that wants to be eaten》
在40年的严格素食后,MAX终于获得了再次品尝香美猪肉的机会,给予他这个机会的,是一只高智商会对话并有自我强烈意愿的猪,而猪的愿望就是被吃掉。而当一个被去大脑的鸡和一般的植物一样无自我意识也无痛觉时,吃肉本身和吃植物又有什么区别呢?
素食主义者对于杀戮的反感,在此被一种极富创意的假设所挑战,如果这些没有痛觉的动物坚持想被吃掉呢?人类是否还该坚持自我的慈悲而下不去手呢?这背后,到底是对动物的怜悯多些?还是对自我道德底线的捍卫多些?或者说满足自我情操?
简单去满足一个想被吃的猪的临终愿望,难道不是对猪的尊严的最大程度的尊敬吗?
书名为《一只想被吃掉的猪》,由100个小短篇组成,作者先贴出一则小故事,接着用1-2页的篇幅对其中的思想进行辨证思维,如果没有什么是不能被怀疑的,那探寻答案的过程本身,则比去追寻对与错,要更具启发性的多。
第一篇《The evil demon》
开篇讨论的是一个基本而又被无数次怀疑的论点,就是如果我们所处的一切都只是想象,而世间所有的对错,也只是某个终极恶魔和人类玩的把戏,那还有什么是不能怀疑的呢?
人类的进步一直是建立在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基础上,没有推翻一切可能,也不会有如此多完全矛盾却都合理存在的存在。而唯一不需怀疑的,也许就是我们勇于思考,敢于挑战的能力。
第二篇《Beam me up...》
一个名为Stelios的族群,通过一个通信机器,完成从地球到火星的旅行。每次机器会先将人彻底分解,然后再把所有的分子在火星重塑。有一个人将此机器以谋杀罪告上法庭,因为他认为在火星的是克隆体而非自己。
到底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还是原本的自我?无非就是生理和心理,长得一样的双胞胎,正是不同的心理活动,把他们变成了不一样的人。如果同时复制出10个自我,而每个人的将来都渐渐变得有所不同时,才成为了10个不同的人。但假使每次复制个体的同时,就销毁了被复制体呢,这个新复制体将天衣无缝的把过去和将来衔接起来,并作为之前的个体继续生存,只要心理上做到完整的延续,同时延续生理的手段也不那么重要了吧。
第三篇《 The Indian and the ice》
Mahavir去印度旅行,亲眼见到一个不可思议的结冰现象,回来和姐姐DHARA兴奋的描述,可姐姐凭自己的经验,不假思索的把这作为一个旅行者吹嘘的一部分。
姐姐的无知表现在自以为是的无所不知,将判断标准限于自有的资源和知识结构内,而没有一份开放和学习的心态,失去了和有别于自我的他人建立更多连接的机会。
第四篇《A byte on the side》
一个名为DICK的男人,与妻子没有激情只有亲情后,在道德的约束下,发现了不用触犯他内心底线的CYBER SEX,与一个完美的性感女人在大脑中做爱并高潮,面对这没有第三者的诱惑,有什么说不的理由呢?
人们对于不忠和出轨的厌恶,往往和第三者脱不了干系。人们接受不了的是在自己还处在一段感情中时,另一方先转移了情感到另一个人身上,不管通过生理还是精神的表达。可是这种没有第三方的情感转移,不是也暴露了两方的问题吗?或者说,这种逃避第三者而心安理得的做法,是不是害处更大呢?
第五篇《The pig that wants to be eaten》 在40年的严格素食后,MAX终于获得了再次品尝香美猪肉的机会,给予他这个机会的,是一只高智商会对话并有自我强烈意愿的猪,而猪的愿望就是被吃掉。而当一个被去大脑的鸡和一般的植物一样无自我意识也无痛觉时,吃肉本身和吃植物又有什么区别呢? 素食主义者对于杀戮的反感,在此被一种极富创意的假设所挑战,如果这些没有痛觉的动物坚持想被吃掉呢?人类是否还该坚持自我的慈悲而下不...
2012-08-17 12:00
第五篇《The pig that wants to be eaten》
在40年的严格素食后,MAX终于获得了再次品尝香美猪肉的机会,给予他这个机会的,是一只高智商会对话并有自我强烈意愿的猪,而猪的愿望就是被吃掉。而当一个被去大脑的鸡和一般的植物一样无自我意识也无痛觉时,吃肉本身和吃植物又有什么区别呢?
素食主义者对于杀戮的反感,在此被一种极富创意的假设所挑战,如果这些没有痛觉的动物坚持想被吃掉呢?人类是否还该坚持自我的慈悲而下不去手呢?这背后,到底是对动物的怜悯多些?还是对自我道德底线的捍卫多些?或者说满足自我情操?
简单去满足一个想被吃的猪的临终愿望,难道不是对猪的尊严的最大程度的尊敬吗?
书名为《一只想被吃掉的猪》,由100个小短篇组成,作者先贴出一则小故事,接着用1-2页的篇幅对其中的思想进行辨证思维,如果没有什么是不能被怀疑的,那探寻答案的过程本身,则比去追寻对与错,要更具启发性的多。
第一篇《The evil demon》
开篇讨论的是一个基本而又被无数次怀疑的论点,就是如果我们所处的一切都只是想象,而世间所有的对错,也只是某个终极恶魔和人类玩的把戏,那还有什么是不能怀疑的呢?
人类的进步一直是建立在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基础上,没有推翻一切可能,也不会有如此多完全矛盾却都合理存在的存在。而唯一不需怀疑的,也许就是我们勇于思考,敢于挑战的能力。
第二篇《Beam me up...》
一个名为Stelios的族群,通过一个通信机器,完成从地球到火星的旅行。每次机器会先将人彻底分解,然后再把所有的分子在火星重塑。有一个人将此机器以谋杀罪告上法庭,因为他认为在火星的是克隆体而非自己。
到底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还是原本的自我?无非就是生理和心理,长得一样的双胞胎,正是不同的心理活动,把他们变成了不一样的人。如果同时复制出10个自我,而每个人的将来都渐渐变得有所不同时,才成为了10个不同的人。但假使每次复制个体的同时,就销毁了被复制体呢,这个新复制体将天衣无缝的把过去和将来衔接起来,并作为之前的个体继续生存,只要心理上做到完整的延续,同时延续生理的手段也不那么重要了吧。
第三篇《 The Indian and the ice》
Mahavir去印度旅行,亲眼见到一个不可思议的结冰现象,回来和姐姐DHARA兴奋的描述,可姐姐凭自己的经验,不假思索的把这作为一个旅行者吹嘘的一部分。
姐姐的无知表现在自以为是的无所不知,将判断标准限于自有的资源和知识结构内,而没有一份开放和学习的心态,失去了和有别于自我的他人建立更多连接的机会。
第四篇《A byte on the side》
一个名为DICK的男人,与妻子没有激情只有亲情后,在道德的约束下,发现了不用触犯他内心底线的CYBER SEX,与一个完美的性感女人在大脑中做爱并高潮,面对这没有第三者的诱惑,有什么说不的理由呢?
人们对于不忠和出轨的厌恶,往往和第三者脱不了干系。人们接受不了的是在自己还处在一段感情中时,另一方先转移了情感到另一个人身上,不管通过生理还是精神的表达。可是这种没有第三方的情感转移,不是也暴露了两方的问题吗?或者说,这种逃避第三者而心安理得的做法,是不是害处更大呢?
1 有用 Hypatia 2007-11-10
哲学入门书。绝对可以激发你思考的快乐。译本三联快出了。
0 有用 pixiedust 2020-09-27
偈子可比这个洗练多啦
0 有用 旻旻_SunnyFish 2019-11-30
很有意思的哲学书,角度很新颖,还夹带了很多经济学、统计学的理论知识。很不错~
0 有用 秋明 2021-02-16
How could it be wrong to deprive them of an existence they never knew they had?
0 有用 高和 2014-02-19
really, anything by Julian Baggini is a good choice.
0 有用 秋明 2021-02-16
How could it be wrong to deprive them of an existence they never knew they had?
0 有用 pixiedust 2020-09-27
偈子可比这个洗练多啦
0 有用 旻旻_SunnyFish 2019-11-30
很有意思的哲学书,角度很新颖,还夹带了很多经济学、统计学的理论知识。很不错~
0 有用 图茶 2015-12-09
inspiring, there's no black/white answers to most questions we have. recommended for those who need to kill some time on the way to work.
0 有用 高和 2014-02-19
really, anything by Julian Baggini is a good cho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