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我们》针对的是极权主义的种种弊端。全书采用笔记形式,假借生活在未来世界中的一个模范公民之口,戏拟了一个高度数字化、采用集中统一管理的“联众国”中各色人等的生活和心态。 在这个攀上了“人类文明的最高峰”的联众国,所有公民一律被冠以数字为名。
作者简介 · · · · · ·
扎米亚金(1884—1937),青年时积极参与俄国十月革命,成为推翻旧制度,建立苏联的革命过程中的一员积极的斗士。苏联成立之后,他敏锐地感觉到新制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写作了一系列作品对之予以针砭,《我们》就是其中的一部力作。这些文章使他成为政府压制的目标。扎米亚金被迫流亡法国。《我们》成为一部俄国人在苏联以俄语写就,却只能翻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的作品。
丛书信息
喜欢读"我们"的人也喜欢 · · · · · ·
我们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我们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57 条 )



-
大叔 (无以言说)
她微笑了——露出了一口甜蜜的、尖利的皓齿。她坐在宽敞的软椅里,就像一只蜜蜂,既有刺,又有蜜。……我情绪激动地(大概样子很蠢)望着她的眼睛,从这个瞳孔看到那个瞳孔,每个瞳孔里我都看见了自己:我极小极小,只有一毫米高,我被框在这小巧的令人快意的牢房里。接着又是——蜜蜂——嘴唇,以及花朵绽开时甜蜜的疼痛……2012-07-04 20:11 1人喜欢
-
空高垂 (自诩内心强大是种无可救药的任性)
1.如果他们无法理解我们带给他们的数学般精确的幸福,我们有责任强制他们成为幸福者。 2.上帝曾经让天堂里那两位作出自己的选择:或者选择没有自由的幸福,或者选择没有幸福的自由,第三种选择是没有的。他们这两个傻瓜选择了自由,那还另一个是用说,明摆着的——后来一代又一代人对脚镣手铐想得好苦。您明白吗,对手铐脚镣的相思——这才是世界性的悲哀。 3.太阳光下的一切都铮铮地在作响 4.好吧,我们来给“权利”做次滴定试...2012-03-06 22:47
1.如果他们无法理解我们带给他们的数学般精确的幸福,我们有责任强制他们成为幸福者。 2.上帝曾经让天堂里那两位作出自己的选择:或者选择没有自由的幸福,或者选择没有幸福的自由,第三种选择是没有的。他们这两个傻瓜选择了自由,那还另一个是用说,明摆着的——后来一代又一代人对脚镣手铐想得好苦。您明白吗,对手铐脚镣的相思——这才是世界性的悲哀。 3.太阳光下的一切都铮铮地在作响 4.好吧,我们来给“权利”做次滴定试验吧。甚至古代人中最有头脑的人也知道,权利的根源在于力量,而权利又是力量的功能。现在有两个天平盘:一个盘里的重量是一克,另一个是一吨;一个盘里站的是“我”,另一个是我们、大一统王国。很显然,认为“我”可以对王国享有某些权利,和认为一克可以是一吨的等量,完全是一回事。由此可以得出下列的分配方法:给一吨以权利,给一克以义务。而由渺小到伟大的必由之路,就是要忘记你是一克,而记住你是百万分之一吨…… 5.一个人就像一本小说,没读到最后一页,你是无法知道最后结局的。否则也就不值得一读了。 6.只一秒钟,我脑子里闪过了那不幸的早晨的情景:也是在这儿,在桌旁,她和怒气冲天的 I……但只有一秒钟的回想,这一切就在今天的阳光下消失了。这种情况倒也常有:比方,遇到大晴天,你走进屋里,漫不经心地扭动了开关,灯亮了,但好像并没有光,灯显得挺可笑,又可怜,毫无用处…… 7.星星像冰冷的银白的汗珠从天幕上渗了出来…… 8.这是一个可怕的、亮得使人目眩的黑色的夜,是个阳光灿烂的星夜。仿佛你突如其来变聋了,你还能看见铜管正在狂吹,但是你只能看见,因为铜管是哑然无声的。太阳也一样,它悄然无声。 9.对人类真正的、代数的爱,必定是反人性的,而真理的必然标志,是真理的残酷。 10.《洪水》:风像冰冷的紧绷绷得毛巾扑打着两腿 引自第1页 《我们》里的话需要反过来看,但与1984相比更别致。 窃以为,真正的想象力不依靠夸张离奇的故事情节得以彰显,而应是埋在字里行间的奇思妙想。 如果语言可以发光,那么这本书就能刺瞎你的双眼。。= =
回应 2012-03-06 22:47
-
房间半明半暗,有蓝的、杏黄的,还有墨绿的山羊皮,金灿灿的佛像堆着微笑,镜子在闪闪发亮。我又旧梦重温,现在我已能理解,一切都浸润着金灿灿的玫瑰色的琼浆,他快要漫溢和喷射出来…… 已经成熟了。我紧紧吸附在她身上,就像铁块和磁石一般必然,我甜蜜地陶醉了,听凭不可抗拒的必然规律的支配。没有粉红的票子,不必计算时间,不再存在大一统王国,我已化为乌有。只有两排紧如列贝温情脉脉的利齿和望着我的、睁得大大的金光...
2014-04-25 12:46
房间半明半暗,有蓝的、杏黄的,还有墨绿的山羊皮,金灿灿的佛像堆着微笑,镜子在闪闪发亮。我又旧梦重温,现在我已能理解,一切都浸润着金灿灿的玫瑰色的琼浆,他快要漫溢和喷射出来…… 已经成熟了。我紧紧吸附在她身上,就像铁块和磁石一般必然,我甜蜜地陶醉了,听凭不可抗拒的必然规律的支配。没有粉红的票子,不必计算时间,不再存在大一统王国,我已化为乌有。只有两排紧如列贝温情脉脉的利齿和望着我的、睁得大大的金光闪烁的眼睛——我往这双眼睛里慢慢地、愈来愈深地走进去。四下里静悄悄地,只有屋角的洗脸池里有滴水声。那水滴来自几千海里意外的远方。而我是整个宇宙,在水滴声中流逝着漫长的时代和纪元…… 引自 记事十三 回应 2014-04-25 12:46
论坛 · · · · · ·
乔治·奥威尔:评叶·扎米亚京的《我们》 | 来自soulyang | 3 回应 | 2011-08-09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7 )
-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7.9分 8393人读过
-
暂时无货, 20天前曾上架
-
-
Penguin Classics (1993)8.4分 115人读过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3)7.6分 2609人读过
-
暂时无货,预计2天到货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7.6分 234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我们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南方的狼族 2016-02-28
前卫的文字,反乌托邦文学的启蒙
0 有用 [已注销] 2013-07-29
结构相比《美丽新世界》要松散许多,政治意味更浓。自创世之初到现在,人类一直在“没有自由的幸福”和“没有幸福的自由”之间做着选择。PS,最后收录的几个短篇逼格太高了
0 有用 冬子 2012-10-28
为什么面对政治时一定要有爱情呢?
0 有用 爱哲 2011-02-09
反乌托邦三部曲鼻祖
0 有用 依西比 2014-08-07
我们 洞穴 龙 洪水 岛民。男人和女人的故事。比喻想象和俄罗斯式的幻觉。和奥威尔一样指向的是英国为代表的嘲讽,又一样被所有后来人拿来攻击红色帝国。幸福和自由意志的矛盾,放纵多甜美。过了会迷恋这类的年龄了。难道以为只有极权统治下才会不幸吗?生命只是永远在不幸而我们又迷恋这样的痛苦,不然她又为何这样对我
0 有用 光 2020-12-31
算不上深刻
0 有用 饮马恒河 2020-10-21
说这部小说反极权主义,大约是忽视了文本产生的时代背景,1920年是十月革命后的第三年,新生的红色政权还在忙于苏俄内战。我觉得更多是作者对工业化社会发展和纯粹理性主义的反思,当泰勒制工业管理制度扩大化为社会管理制度,当我们追求数学般精确理性的社会,走到极致,就是对个性自由和人性尊严的蔑视和摧残。
0 有用 天道酬勤 2020-04-20
保持怀疑、不畏强权,虽不易却是可以发生巨变的力量。
0 有用 阿斯特 2020-02-16
终于看完了反乌托邦三部曲,《美丽新世界》好看,世界观构建的最完整,《1984》也好看,最接近现实,《我们》让我一度看不下去,写法比较拙劣,看到一半时就已经坚持的很痛苦,稀里糊涂看到最后一页总算松了一口气,撇在一边:“破书,总算看完了”
0 有用 Quo Vadis 2020-02-02
我们不是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