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的原文摘录

  •  隐公五年春季,鲁隐公打算到棠邑去观赏捕鱼。 (查看原文)
    秋药 9赞 2012-11-28 10:31:08
    —— 引自第9页
  • 臧僖伯进谏说:“凡是一种东西,不能够用来演习大事,它的材料不能够用来做器用,那么,国君就不要去理会它。国君的职责,就是使人民的行为符合法度与礼制的规定。所以,用讲习大事的行动来检验法度的差等,就称为法度;用材料来表明器物的文采,就称为礼制。既不合乎法度,又不合乎礼制,这就称为乱政。乱政屡次出现,就是导致衰败的原因。因此,春猎称蒐,夏猎称苗,秋猎称狝,冬猎称狩,都是为了在农闲的时间用这些方式来讲习大事的。每隔三年,还要出兵演习,(并借此来检验成果)演习完毕,再整治队伍回来,到庙堂里饮酒庆贺,祭祀祖宗,清点军用器物。彰显器物车服旌旗的文采,分清贵贱的区别,辨别等第伦次,安排少年和老人的顺序,这都是为了熟悉这种表示威仪的礼制的。如果鸟兽之肉不是用于祭祀,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是用于军用器物,国君就不用亲自去猎取,这是自古以来的制度。至于山林河湖的物产,把它们取来做日用品。但那是贱役的小事,有关官吏的职责,不是国君要亲自过问的。” (查看原文)
    秋药 9赞 2012-11-28 10:31:08
    —— 引自第9页
  • 鲁隐公说:“我要去巡视边境。”于是前往棠邑,在那里陈设捕鱼的器具,加以观赏。   臧僖伯托病,没有随从前往。   史官记载说:“鲁隐公在棠邑陈设捕鱼器具。”意思是说,鲁隐公这一行动不合礼法,并且讥讽他跑到远离国都的棠邑去。 (查看原文)
    秋药 9赞 2012-11-28 10:31:08
    —— 引自第9页
  •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 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 (查看原文)
    伊南娜 5赞 2015-01-08 18:20:17
    —— 引自章节:超然台记
  • 《深慮論》 方孝孺 慮天下者、常圖其所難、而忽其所易、備其所可畏、而遺其所不疑。然而禍常發於所忽之中、而亂常起於不足疑之事。豈其慮之未周與。蓋慮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於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當秦之世、而滅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為周之亡、在乎諸侯之彊耳。變封建而為郡縣、方以為兵戈可不複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漢帝起隴畝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漢懲秦之孤立、於是大建庶孽、而為諸侯、以為同姓之親、可以相繼而無變、而七國萌篡弒之謀。武宣以後、稍剖析之、而分其勢、以為無事矣、而王莽卒移漢祚。光武之懲哀平、魏之懲漢、晉之懲魏、各懲其所由亡而為之備。而其亡也、蓋出於所備之外。唐太宗聞武氏之殺其子孫、求人於疑似之際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見五代方鎮之足以制其君、盡釋其兵權、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孫卒困於敵國。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蓋世之才、其於治亂存亡之幾、思之詳而備之審矣。慮切於此而禍興於彼、終至亂亡者何哉。蓋智可以謀人、而不可以謀天。良醫之子、多死於病、良巫之子、多死於鬼、豈工於活人而拙於謀子哉、乃工於謀人而拙於謀天也。古之聖人、知天下後世之變、非智慮之所能周、非法術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謀詭計、而唯積至誠用大德以結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釋。故其子孫、雖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國、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慮之遠者也。夫茍不能自結於天、而欲以區區之智、籠絡當世之務、而必後世之無危亡、此理之所必無者、而豈天道哉。 (查看原文)
    羅北山 1回复 2赞 2012-04-21 22:04:39
    —— 引自第541页
  • 当初,郑武公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为妻,叫做武姜;生下了庄公和公叔段。庄公脚在前倒生下来,使姜氏受了惊吓所以取名叫'窹生',武姜因此讨厌庄公。武姜疼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没有答应。 (查看原文)
    秋药 2赞 2012-11-21 18:26:52
    —— 引自第1页
  • 等到庄公当上了郑国国君,武姜为共叔段请求把制这个地方作为他的封地。庄公说:"制是个险要的城邑,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如果要别的地方,我都答应。"武姜又为共叔段请求京这个地方,庄公就让共叔段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查看原文)
    秋药 2赞 2012-11-21 18:26:52
    —— 引自第1页
  • 祭仲说:"都城超过了三百丈,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按先王的规定,大的都城面积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现在的京邑,大小不合法度,违反了先王的制度,这会使您受不了。"庄公回答说;"姜氏要这么做我怎能避开这祸害呢?"祭仲说道:"姜氏有什么可满足呢?不如趁早给他另外安排个容易控制的地方,不让他的势力蔓延。如果蔓延开来,就难于对付了。蔓长的野草都除不掉,更何况是您受宠的兄弟呢?"庄公说:"干多了不仁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取灭亡,您姑且看着吧。" (查看原文)
    秋药 2赞 2012-11-21 18:26:52
    —— 引自第1页
  • 不久之后,太叔命令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同时归他管辖。公子吕说:"一个国家不能容纳两个君王,您打算怎么办?如果您想把国家交给大叔,就请允许我去事奉他;如果不给,就请陈掉他,不要使百姓产生二心。"庄公说:"用不着,他会祸及自己。随后,太叔又把双方共管的边邑收归自己,一直把邑地扩张到了廪延。公子吕说:"可以动手了。他占多了地方就会得到百姓拥护。"庄公说:"不行仁义就不会有人亲近,地方再大也会崩溃。" (查看原文)
    秋药 2赞 2012-11-21 18:26:52
    —— 引自第1页
  • 太叔修建城地,聚集百姓,修整铠甲,制造武器,训练步兵,修造战车,要偷袭郑国国都。武姜打算为他打开城门作内应。庄公得知了太叔偷袭的日期,说:“可以动手了!”"他命令公子吕率领二百辆战车去攻打京邑。京邑百姓背叛了共叔段,共叔段逃到了鄢地,庄公又攻打鄢。五月二十三日,共叔段逃奔去了共国。 (查看原文)
    秋药 2赞 2012-11-21 18:26:52
    —— 引自第1页
  • 于是庄公把武姜安置到城颖,并向她发誓说:"不到地下黄泉,永远不再见面。"不久他又后悔这么说。考叔当时是颖谷管理疆界的官员,他听说了这件事,就送了些礼物给庄公。庄公请他吃饭,他却把肉放在一旁不吃。庄公问他为什么,颖考叔回答说:"我有个母亲,我的饭食她都吃过,就是从未吃过君王的肉羹,请允许我拿回去给她。"庄公说:"你有母亲可以送东西给她,唯独我没有!"颖考叔说:"请允许我大胆地问一下,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庄公把心理后悔的事告诉了他。颖考叔说:"君王您担忧什么呢?如果掘地见水,打成隧道去见面,那谁能说这不是黄泉相见?"庄公听从了颖考叔的话去做。庄公进入隧道,赋诗说:"隧道当中,心里和乐自得!"武姜走出隧道,赋诗说:"隧道之外,心中快乐自在!"于是,母子关系又与从前一样和睦了。 (查看原文)
    秋药 2赞 2012-11-21 18:26:52
    —— 引自第1页
  • 君子说:"颖考叔真是个孝子。他爱自己的母亲,还影响了郑庄公。《诗·大雅·既醉》说:'孝子德行无穷,永久能分给同类。'大概说的就是这样吧!" (查看原文)
    秋药 2赞 2012-11-21 18:26:52
    —— 引自第1页
  • 去年春,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温乎其容,若加其新也;属乎其言,若闵其穷也。退而喜也,以告于人。其后如东京取妻子,又不得朝夕继见,及其还也,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邈乎其容,若不察其愚也;悄乎其言,若不接其情也。退而惧也,不敢复进。 (查看原文)
    咖啡老王子 2赞 2022-04-26 16:51:25
    —— 引自章节:与陈给事书
  •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夫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查看原文)
    sonsmall 3回复 1赞 2011-07-30 16:22:10
    —— 引自章节:宋·留侯论
  • 郑武公、庄公父子相继担任周平王的执政大臣。平王又使虢公参与执政,郑庄公因此怨恨平王。平王说:"没有这事。"于是周、郑双方交换人质。周王室的王子狐到郑国做人质,郑国的公子忽到周王室做人质。平王逝世,周王室中人打算将执政大权托付给虢公。四月,郑国大夫祭足带兵割取了温国地方的麦子,秋天,又割取了成周一带的谷子。从此,周王室和郑国彼此有了仇恨。 (查看原文)
    秋药 1赞 2012-11-23 11:03:39
    —— 引自第5页
  • 君子说:"和人家约誓的话不是发自内心,有了人质也没有用。明白地按照互相谅解的精神行事,再用礼仪加以约束,虽然没有人质,谁能离间他们?如果有明白的诚意,即使是山沟溪水和池塘里的野草,浮苹、白蒿、菹草、水藻一类的野菜,方形圆形的竹筐,有足无足的鼎器,池中的积水和路上的雨水,都可以进献于鬼神,进献于贵人,何况君子缔结两国之间的诚信,按照礼仪行事,又哪里要用人质?《国风》有《采苹》,《采蘩》,《大雅》有《行苇》、《泂酌》,就是为了表彰忠实和诚信的。" (查看原文)
    秋药 1赞 2012-11-23 11:03:39
    —— 引自第5页
  • 多行不义,必自毙 (查看原文)
    Ifeels 1赞 2014-04-04 13:20:24
    —— 引自章节:《郑伯克段于鄢》读后感
  • 吕、郤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 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袪犹在,女其行乎!”对曰:“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众,岂唯刑臣?”公见之,以难告。 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己丑晦,公宫火,瑕甥、郤芮不获公,乃如河上,秦伯诱而杀之。 (查看原文)
    敬之俊如 1赞 2014-11-28 22:03:02
    —— 引自第16页
  • 天道何親?惟德之親。鬼神何靈?因人而靈。夫蓍,枯草也;龜,枯骨也;物也。人,靈於物者也,何不自聽而聽於物乎? 且君侯何不思昔者也?有昔者必有今日。 是故碎瓦頹垣,昔日之歌樓舞館也;荒榛斷梗,昔日之瓊蕤玉樹也;露蛬風蟬,昔日之鳳笙龍笛也;鬼燐螢火,昔日之金缸華燭也;秋荼春薺,昔日之象白駝峰也;丹楓白荻,昔日之蜀錦齊紈也。 昔日之所無,今日有之不為過;昔日之所有,今日無之不為不足。 是故一晝一夜,華開者謝;一春一秋,物故者新;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 (查看原文)
    伊南娜 2015-01-07 21:21:07
    —— 引自章节:司马季主论卜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查看原文)
    程传建 1回复 1赞 2016-09-15 21:43:56
    —— 引自章节:古风今韵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33 34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