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aste Land的书评 (74)

毁桥 2014-04-04 13:35:55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版

关于荒原你应该的学习步骤。

step1 一口气读完全诗 step2 再重读那些让你感兴趣的部分 step3 英语好的话听一下这个讲座(已更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O8rEIddgrI step4 来吧,目前能找到的最牛叉的注释 https://genius.it/5731812/www.bartleby.com/201/1.html step5 你需要知道渔王和圣杯...  (展开)
远子 2018-08-08 21:30:44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版

诗歌的声音(及其他)

大学时读赵萝蕤译的《荒原》,几次昏昏欲睡,失望之余便将T.S.艾特略列为故弄玄虚之辈而束之高阁。现在重看,居然能读下去,并收获一点乐趣和心得。可能年龄的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可见重读的必要。 对照T.S.艾略特的朗诵(他生前朗读了自己大部分的重要诗篇)和一本英文选集...  (展开)
大卫 2008-04-10 08:51:04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版

对《荒原》的几点解读

艾略特早年曾在哈佛求学,曾在巴黎游学一年多,然后又回到了哈佛大学攻读哲学博士学位。艾略特曾说:“诗人必须变得愈来愈无所不包,愈来愈隐晦,愈来愈间接,以便迫使语言就范,必要时乃至打乱语言的正常秩序来表达意义。”艾略特的这个观点与乔伊斯的“词语的革命”的基本...  (展开)
思贝 2010-10-21 23:06:37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版

追逐死亡的荒原人

我想没有人比荒原人更热烈地期待着死亡吧,这是我们从《荒原》一诗的前言中便可看出的。“古米的西比儿说‘我要死’”,痛恨着没有青春与健康的永生,如同追逐死亡的荒原人。在这首后象征主义代表作家T.S.艾略特的代表作中,处处弥漫着阴郁与死沉的灰色调,似乎对死亡有着异...  (展开)
夜夜超猩马蹄鸭 2006-11-30 12:29:40 Penguin1998版

The Love Song of J. Alfred Prufrock,理性的悲剧与反讽

关于开不开口的问题,一个犹豫彷徨者能够达到J. Alfred Prufrock先生的境界,也算得上是绝无仅有了。或者说将情歌写成这样一幅样子的人是绝无仅有。 而这个情歌,看来是唱给他求婚对象的,其实却是完全的内心读白,是在“In the room the women come and go Talking of Mich...  (展开)
NULLAND 2012-09-10 14:01:11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版

艾略特的“材料”诗学

T•S•艾略特(1888—1965)曾经将自己概括为“文学上的古典主义者,政治上的保皇派,宗教上的英国国教高教会派”,这三个标签鲜明响亮,无需解释就知道他在宣扬一种高调的保守主义。这个保守主义的根源又在于他过于苛刻的“确定论”,他的自我意识过于诚实,不会不经思索...  (展开)
XY 2012-08-27 18:38:56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版

T.S.艾略特的标准

T.S.艾略特的标准 ——评上海译文五卷本《艾略特文集》 (发表于2012年8月18日新京报,题目有修改) 约两周前,在收到上海译文出版社的五卷本《艾略特文集》之后,在翻阅它们之时,我发现自己所读到的似乎并不只是那些还算熟悉的诗句和批评文字,同时,对诗歌及诗歌批评的阅读...  (展开)
Soyobell 2012-12-19 17:25:30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版

论《荒原》意境

【内容摘要】: 《荒原》中那些难解的意象是形象丰富的,它除了从哲学的高度阐述作者的内心世界,而且极具艺术价值,仔细分析诗歌的结构,及其中的意象,意境就像是一幅西方印象画里抽象表现的与画又其实无关联的表达。表达出作者对世界的失望和怨恨,凝炼地概括了西方社会世界...  (展开)
Εύρος 2021-04-02 14:35:21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版

艾略特《荒原》新译

荒原 T. S艾略特 “是的,我在古米亲眼看见西比尔被吊在一个笼子里。 孩子们问她:西比尔,你要什么?她回答说:我要死。” 献给埃兹拉•庞德 il miglior fabbro (意大利文:更卓越的匠人) 一、死者的葬礼 四月是最残忍的时节, 从死寂的泥土里滋生出丁香。 将记忆与欲望混...  (展开)
会有SB替我爱你 2010-03-02 11:03:43 人民日报出版社2000版

英文版,with a little patience .

放下喜欢的一些片段,是片段不是整诗 个人觉得,读原版还是会觉得有爱一些 “He who was living is now dead We who were living are now dying With a little patience ”最喜欢的一句;弱弱滴推荐下 结尾的最后一句是抽出来的,因为发现是引用了《恶之花》--致读者中...  (展开)
Elanor 2012-01-26 15:01:19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版

生命、黯哑与哀愁 ——艾略特和他的《荒原》

平安的路,他们未曾知晓 ——《新约•罗马书第三章》 在动手准备艾略特或者说《荒原》的日子里,我看到了埃德蒙•威尔逊的《阿克瑟尔的城堡》一书,威尔逊先生引用了《普鲁弗洛克先生的情歌》末尾一节: 我老了... 我老了... 我该把裤脚卷起了. 我该把头发向后分吗? 我...  (展开)
ljslajt 2012-04-17 21:13:42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版

之所以说要珍惜是因为你还死不了

读得太过粗略,只因感受过于洪水猛兽所以无法伪装冷静。在等待诊断书和不断反复的病症之中与隔壁床衰弱的生命共度无月之夜的感受,就像被放逐到了无法呼吸的洪荒。不知深浅不知后续,没有理想的力量和坚持的勇气。这样的心情该如何是好,乐观不能淡定不能,因为不确定而生的恐...  (展开)
勃兰登堡一块冰 2022-09-29 13:45:42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版

艾略特《空心人》的意象和隐喻分析

艾略特这首《空心人》开头就抛出了一个悖论:“我们”既是“空心人”,同时又是“被塞满了的人”,被塞满的是稻草,而“空心”的一个体现就是我们“干燥的声音”——安静而又没有意义。在这里,诗人使用了两个以as开头的完整譬喻:“就像干草上的风”,又像“玻璃碎上的老鼠脚...  (展开)
Pink Martina 2012-12-28 16:54:22 Penguin1998版

The love song of J.Afred Prufrock

这首诗一直有很多种解读,文学也应该存在很多解读。所以不认同的不要黑我。 -The love song of J.Afred Prufrock 没有感情的情歌 中国古典诗歌最讲究“含蓄蕴藉”四个字。因此,中国古典情诗总是通过自我代入、借物喻人等手法间接的表达爱慕之情。西方爱情诗则多热烈而富...  (展开)
山口帝国作用子 2022-08-10 20:23:44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版

形式翻新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经典重读,感受基本上没变。前期诗歌,比如说《荒原》,《空心人》,《灰星期三》基本上奠定了现代意象诗的基本写作技术,符合弗里德里希勾勒的兰波和马拉美传统,并且为它们提供了一种更具操作性和现实性的写作方式。几乎可以说《荒原》整个就是现代派——对现实否定从而迎来...  (展开)
井方 2018-02-04 09:41:43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版

身体的“死亡之舞”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死亡”与“水”的二重辩证启示 在《荒原》题辞中,当孩子们问关在笼子里的西比尔:“‘西比尔,你想要什么?’她回答道,‘我想死。’”“死亡”意象直接出现在两个章节的标题中,贯穿了全篇的意义结构,可见“死亡”主题是荒原的本质特征之一。但细细观察荒原里这种种看似死...  (展开)
林海 2022-09-08 22:18:16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版

提供几个注解帮助理解一下《荒原》

从去年初秋第一次接触到艾略特《荒原》,到今年初秋,一年多时间了,但无数次都是拿起又放下。 不仅仅因为这种沉郁又隐晦的诗风,完完全全是我不喜欢的。还有就是,它涉及到的背景,恰恰也是我不怎么感兴趣去阅读的领域。 但实在囿于对作者与作品的好奇。 这几天整理书架,还是...  (展开)
可可酱 2021-02-13 14:36:29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版

四月是最残忍的月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原来早在我知道艾略特这个名字之前就已知道他的诗,可能很多人或多或少都读过这句: “四月是最残忍的月份,从死去的土地里 培育出丁香,把记忆和欲望 混合在一起,用春雨 搅动迟钝的根蒂。 在此之后是我们的流放。” 这本诗集,是我读过那么多的诗集中唯一一部注释如此之多的...  (展开)
fff勒内 2020-07-16 16:31:45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版

Multilinguism

并不算是书评,但是看到有关于“《荒原》中那么多种语言的使用是否有必要”的讨论,觉得有可以联系的点。 Comp Lit课的其中一节lecture(其实是对应以translation为主题的那次seminar)讲到Multilingual translation,定义就是texts written in more than one language。Babel...  (展开)
Gouerwa 2018-03-03 13:26:41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版

“伟大碎片的华丽集合”

在以”表现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尤其是人的精神带来的灾难性的后果”为主题的所有作品中,艾略特的《荒原》不一定是最深刻、最伟大,却一定是最别致、最寓意无穷。《荒原》的成就不只是表现在“集中反映了时代精神,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广大青年对一切理想信仰均已破灭的那种...  (展开)
<前页 1 2 3 4 后页> (共74条)

订阅The Waste Land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