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 · · · ·
美籍华人女士包柏漪是原美国驻华大使温斯顿·洛德的夫人。她因用英文写了《春月》一书而成为一位引人注目的华裔女作家。
包柏漪祖籍淅江省宁波市。父亲包新弟是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工程师,曾任职于南京政府的资源委员会。母亲方婉华出生于安徽桐城的名门望族。包柏漪1938年11月3日出生于上海,姐妹3人,她是老大。1946年包新弟移居美国,随后包氏一家也赴美国定居。1960年包柏漪在马萨诸塞州的塔夫特大学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攻读硕士学位,与同班同学温斯顿·洛德交往相爱。1963年两人结为伉俪。
洛德毕业后分配在美国国务院工作。他同包柏漪结婚后,曾一度被禁止接触有关中国的事务。洛德在美国国务院工作多年,经历了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福特、卡特、里根等几任总统。曾担任过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和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的远东事务特别助理。1971年,他曾随同基辛格从巴基斯坦秘密飞...
美籍华人女士包柏漪是原美国驻华大使温斯顿·洛德的夫人。她因用英文写了《春月》一书而成为一位引人注目的华裔女作家。
包柏漪祖籍淅江省宁波市。父亲包新弟是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工程师,曾任职于南京政府的资源委员会。母亲方婉华出生于安徽桐城的名门望族。包柏漪1938年11月3日出生于上海,姐妹3人,她是老大。1946年包新弟移居美国,随后包氏一家也赴美国定居。1960年包柏漪在马萨诸塞州的塔夫特大学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攻读硕士学位,与同班同学温斯顿·洛德交往相爱。1963年两人结为伉俪。
洛德毕业后分配在美国国务院工作。他同包柏漪结婚后,曾一度被禁止接触有关中国的事务。洛德在美国国务院工作多年,经历了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福特、卡特、里根等几任总统。曾担任过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和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的远东事务特别助理。1971年,他曾随同基辛格从巴基斯坦秘密飞来北京,促成了尼克松总统的首次访华。1985年,洛德被任命为美国驻华大使。
其实,在包柏漪成为美国驻华大使夫人之前,她早就在海内外的华人社会中颇有名气了,原因在于她用英文写作了一部长篇小说──《春月》。
《春月》是一部描写中国题材的小说,书中的主人翁春月是出生在苏州一个封建专制家庭的女子。作者以她为主线,描写了一个老式家庭五代人的悲欢离合。作品人物众多、情节曲折、文笔流畅、寓义深刻。故事从光绪五年写到1972年,时间跨度将近一个世纪,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漫长岁月的动荡和变迁,堪称为一幅历史画卷。在这部长篇小说中,作者显示了自己既通晓中国近代历史,熟悉中国风俗习惯,又能熟练地遣词用句,安排情节,塑造人物的才华。
包柏漪以全部的精力创作《春月》这部作品。1973年,她35岁时第一次回中国大陆访问,在那次旅行中她听到了许多有关她祖先的故事,看到了她故乡亲属的生活,孕育了写作《春月》的动机。为了写作这部小说,她看了许多有关中国的书籍和材料,常于夜深人静时伏案创作至黎明。初稿出来后,又一遍遍地修改,用了整整六年时间才完成这部小说。1984年,《春月》由美国的哈泼公司出版。这本书一炮打响,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文坛轰动,成为美国最佳畅销书之一。美国《出版家周刊》称之为“中国的《乱世佳人》”,迄今,《春月》在美国已发行了200多万册,并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发行。
包柏漪女士说:“我虽然在美国长大,但我还是一个中国人。美国的读者不了解中国,思想方法、风俗习惯也不一样。我描述中国人的生活是为了帮助他们了解中国,增进中美人民的友谊。”她用优秀的作品完成了这个夙愿。
除了《春月》外,包柏漪还写了不少作品。她的处女作《第八个月亮》也是一本关于中国题材的小说,于1963年在美国纽约出版。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你的心如果从来不碎的话,春月,你又怎么知道你有一颗心呢?心总是碎了,长好,又碎,又长好,就像昼夜昏晓一样,循环不已,千古如斯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1页 -
春月独自一人打开行装,心神不属地在箱子、衣橱和梳妆台之间来回走动。 行李袋空了之后,她坐在床上允愉的相片胖,细看了半天。他个子很高,他皮肤光滑。他的眼睛和别人都不一样。 她和丈夫又成为陌生人了。 她轻轻扣了扣门。 秉毅毫不惊讶地朝她转过身来。 “你为什么站在外头?”她问道。“你在等人吗?” “不,”秉毅庄重地回答,“没有别人来。” “那你等什么呢?” “唉,我真是个傻子,春月,傻了这么多年,这么多年。” “你什么地方傻?” “只有另一个傻子还用得着问。” 他们之间的距离一点点缩短,她把脸贴在他的心口上。 整个夏季,上海滩上空的月亮是半透明的,是闪光的美人鱼失落了一个水晶鳞片。夜色轻柔。芳香的微风温存地,从容地拂动杨柳,蟋蟀在短促的生命终结之前,赶着唱完它们的歌。 夏之醇酒炽起了情热。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1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春月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春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8 条 )

译者的文笔也是相当到位

看完这本好像明白我为什么不喜欢《穆斯林的葬礼》了
> 更多书评 38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外文出版社 (2013)8.6分 540人读过
-
暂时无货,预计4天到货
-
HarperTorch (1990)暂无评分 12人读过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88)9.2分 139人读过
-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86)9.2分 3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春月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蓬蓬 2006-01-31
高中时代读译本,大学时代读原文。一直跟《荆棘鸟》对照看
1 有用 无因 2006-05-28
就先用这个版本的书影吧,最好的一个本子好像是国际文化出版社的,里面有作者的照片,译者是大家,英若诚的夫人。小说写的好看,很有戏剧性,不知为什么没改编成电影?
0 有用 燕七 2008-07-20
读得是以前的版本,一直找不到这本书,所以。。。
0 有用 rebecca||深挖洞广积粮 2008-12-30
转眼都快10年了
0 有用 MooQueen 2007-05-29
听人讲,自己看,感受完全不同。不强求
0 有用 missingsusu 2014-03-19
我读的是新出版的<<春月>>。 因为爱好老式中文小说的细腻而买的它。有很多现在已经被遗忘的非常有意义的中国传统习俗,都可以通过它了解得到。阅读到后半部分大家族零落,亲离子散,中国政治上的灾难期,以至旧人相聚,族人回归,都非常催人泪下。厚厚的一本,可字字句句都是精致的,值得揣摩的,绝对是可以反复阅读的经典之作。感谢作者,也向为中国历史作出贡献的豪杰们致敬。
0 有用 饼子 2010-03-15
“大幸福和大悲痛原是一体。”——《春月》 《春月》是我看过的最好的人物、家族、时代变迁故事。之后的《荆棘鸟》也没有超过它,《白鹿原》于之相比,尤显单薄。
0 有用 rebecca||深挖洞广积粮 2008-12-30
转眼都快10年了
0 有用 lenore 2008-11-05
十几年以前读过的书,带我走回那个时代的记忆。
0 有用 燕七 2008-07-20
读得是以前的版本,一直找不到这本书,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