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冲击 短评

热门
  • 7 乐与lv 2015-07-23 17:31:37

    尽量做半衰期长的工作,1970年前的书,跳着看一遍,正好符合作者所说的短暂性,新奇性,多样性。未来的冲击可以这样比喻,我们在一辆加速度约来越快的火车上,我们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对前方道路的解读能力,形成科学的决策,来让这个火车开的足够长久,甚至边开边学习火箭技术,把火车开成火箭,同时让乘客能适应各种旅途环境和风景,作为火车旅客,我们想要从拥挤的硬座车舱进入头等舱,需要如何调节自己,提高自己。不知道我这样理解对不对。

  • 2 jagpumpkin 2011-10-21 14:56:51

    未来并不遥远,它已经发生了。很多观点当时看不明白,现在它们就活生生地在身边。这本书是上世纪70年代写的,赞!

  • 3 老周 2012-11-13 13:35:08

    哈哈。。70年出的书。。很多东西还是超前了木有实现。。。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人对于自己的预测高估的程度

  • 1 zhizhong 2010-08-02 03:40:00

    算不上特别好,可是还是值得一看。

  • 1 Conan Xin 2013-01-13 12:34:53

    对还没到来或刚刚到来的时代分析的很透彻,从各个方面。现在看来是不是像书中所说的那样呢?

  • 1 greatabel 2011-07-18 01:52:33

    一切是越来越快,技术、市场和资本主义竞争把大家都逼得越来越快的节奏上去了

  • 1 zigzag 2012-05-05 15:19:37

    读的是1985年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版,译者一样,封面很美

  • 1 Yohi 2017-04-01 17:26:49

    短暂性、新奇性、多样性,超工业社会的发展轨迹,当下的环境确实印证了书中的预测,很多决策者不能适应或适应困难当下的发展趋势,主要还是因为自身是工业时代的人,思维受到工业化自上而下科层制的限制,缺乏灵活变动。如何解决未来冲击带来的不适应,在社会治理上,或许可以将流动性强,不稳定的领域例如文娱产业首先转型,释放更多民主;较少变动,稳固的领域,如军工农科,在顶层保持科层制,中下层根据现实情况进行相应变动,在框架内进行革新,或许会减轻无序混乱的程度。书中后面对未来教育的设想,实在无法苟同,70年代的构想,如今快四十年过去了,很显然的证实了该书在教育方面的乌托邦脱离实际,自说自话,对人的能动性和环境的可造性缺乏深入分析。总得来说,读完全书,对当下众多社会问题的思考有了更多的启发,联想

  • 1 龙三 2018-05-26 15:51:30

    人和人、人和物、人和地域之间的短暂性,及事物发展的多元性,是必然趋势。未来的冲击不可避免,如何应对才是值得思考的选择题。

  • 1 Isaac17 2013-03-16 09:47:51

    未来学的巨作。展示了当时很多趋势性的预言——有些还真的适用于21世纪的发展中国家。

  • 0 丸子(^.^)v 2019-04-21 04:59:03

    冲击总是有的 如果变化大于你的预期 不用未来 上周二就有 高通苹果和解 高家股票两天累计涨幅达到40% 这就很shock啊 = =

  • 0 喜欢雨夜 2023-02-20 13:46:28 北京

    快,快,快,都是速度的结果和结论,这种生活模式就是我们现在大都市正在经历的,我们与美国差了五十年! 不过很多地方也是泛泛而谈,有点阅读疲劳。

  • 1 figo 2011-09-20 15:23:49

    有很多见地很有远见,但作者因为描述的领域太宽泛,反而感觉分析得还不透彻。

  • 1 大苹果 2007-11-18 17:38:25

    很少看到这么宏观的看我们所在的世界和我们的未来的书。托夫勒的书的确给我极大的震撼。他在六十年代写的书,现在拿到中国现代社会来看,还那么真实。

  • 0 momo 2023-06-20 08:59:19 广西

    初中看的,作者很有预见性,内容在当时我看来还是比较新奇的。

  • 0 SuperZh 2017-11-17 12:50:27

    还好。。。啰

  • 1 维克多 2016-03-26 18:26:31

    这本写于这个时代开端的书籍敏锐地指出时代将开始的极巨大的变化及其特点。

  • 0 吟游 2019-09-18 21:46:33

    我一边看一边哀求:别再冲击我了

  • 1 芝兰 2016-07-04 17:34:58

    书中的诸多描述,已经或者正在发生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