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作者近五年来对后现代的一些论题所作研究的成果结集。这些论题主要集中于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三个大的方面。作者以开阔的理论视野、精辟独到的切入视角与细腻闪光的文字,对空间的生产性,对身体与性与政治的关系,等等,作了过程堪称精彩、结论颇具启发的论述,从而把中国学人对后现代哲学话语的阐释、对后现代性的理解与提炼,提升到了一个自主的层面。
作者简介 · · · · · ·
汪民安,1969的生,湖北武汉人。著有《谁是罗兰·巴特》、《福柯的界线》、《现代性》等。策划编辑《知识分子图书馆》丛书,与人共同主编《话语行动译丛》、《思想译丛》、《先锋译丛》等丛书,并主编丛刊《生产》。
目录 · · · · · ·
身体转向
身体的技术:政治、性和自我的毁灭
尼采与身体
我们时代的头发
性与民主
SARS危机中的身体政治
Part 2:空间的政治
空间生产的政治经济学
都市与现代性碎片
城市经验、妓女和自行车
街道的面孔
现代家庭的空间生产
家乐福:语法、物品和娱乐的经济学
Part 3:后现代性的谱系
后现代性的哲学话语
德里达的风格政治与书的终结
罗兰·巴特的断片、括号、书籍和成名史
乔治·巴塔耶的神圣世界
保罗·德曼和阅读
福柯和哈贝马斯之争
帝国的谱系和后结构主义政治学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光头被认为是最不自然的,因为它去除了一切自然生长出来的头发,它是彻头彻尾的反自然。如果说,头发具有生命力的话,光头就是对生命力的扼杀,是连根拔起式的摧残。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我们时代的头发72 -
对于头发的迷恋,是对于身体的一个替代性迷恋;迷恋身体是迷恋快感,迷恋头发则是迷恋符号的快感、迷恋象征快感。无论是对于身体的迷恋还是对于头发的迷恋,都是对于自我及其快感的迷恋,也就是说,都带有早期的弗洛伊德式的自恋影子 自我对于身体没有绝对的主宰权。但对于头发却有绝对的控制权。……最重要的是,头发没有羞耻感,它只有微弱的隐私性,它的性意味几近于零,这就使头发可以作为一种中性物而被公开地合法地乃至肆意地摆弄。……对于头发来说,自我永远是它的帝王。 自我是头发的具体作者,而理发工业则是头发的普遍作者 个人是主动的活蹦乱跳的言语项,美发厅则是一个秩序性的而又不失弹性的语法规则,发式正是在个人和美发厅、言语和语法的互动中产生的。也正是在此,头发开始摆脱它的植物性,开始摆脱自我的专横控制,开始摆脱它的身体性,最终进入到身体之外的语境中,进入到生产和交换的工业体系中,进入到意识形态再生产的流程中。……头发,在其所指的框架里,已是负荷累累。 发廊业是个彻头彻尾的形式主义产业,是个空心产业,是个符号产业,无用产业……美容是一种身体骗局,是对身体的一种修辞书写;发廊则不是包裹性的,也不是欺诈性的,它是一种事实性的定性,对头发直接施暴 发廊这个无用的形式主义工业沾染上了一种无可推卸的意识形态。对于发廊的选择就是对于意识形态的选择,对于发型的选择也是对于意识形态的选择。……如果说,一种模式、一种类型代表一种生活结构和一种意识形态,那么,发廊最终成为时尚或者反时尚、革命或者反革命的策源地之一。头发正是在发廊中使身体和社会链接起来,美学和政治在发廊中挂钩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7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的人也喜欢 · · · · · ·
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转】王玉珏:评汪民安《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
> 更多书评 15篇
-
对于头发的迷恋,是对于身体的一个替代性迷恋;迷恋身体是迷恋快感,迷恋头发则是迷恋符号的快感、迷恋象征快感。无论是对于身体的迷恋还是对于头发的迷恋,都是对于自我及其快感的迷恋,也就是说,都带有早期的弗洛伊德式的自恋影子 自我对于身体没有绝对的主宰权。但对于头发却有绝对的控制权。……最重要的是,头发没有羞耻感,它只有微弱的隐私性,它的性意味几近于零,这就使头发可以作为一种中性物而被公开地合法地乃至肆... (2回应)
2015-02-01 22:24:49 4人喜欢
对于头发的迷恋,是对于身体的一个替代性迷恋;迷恋身体是迷恋快感,迷恋头发则是迷恋符号的快感、迷恋象征快感。无论是对于身体的迷恋还是对于头发的迷恋,都是对于自我及其快感的迷恋,也就是说,都带有早期的弗洛伊德式的自恋影子 自我对于身体没有绝对的主宰权。但对于头发却有绝对的控制权。……最重要的是,头发没有羞耻感,它只有微弱的隐私性,它的性意味几近于零,这就使头发可以作为一种中性物而被公开地合法地乃至肆意地摆弄。……对于头发来说,自我永远是它的帝王。 自我是头发的具体作者,而理发工业则是头发的普遍作者 个人是主动的活蹦乱跳的言语项,美发厅则是一个秩序性的而又不失弹性的语法规则,发式正是在个人和美发厅、言语和语法的互动中产生的。也正是在此,头发开始摆脱它的植物性,开始摆脱自我的专横控制,开始摆脱它的身体性,最终进入到身体之外的语境中,进入到生产和交换的工业体系中,进入到意识形态再生产的流程中。……头发,在其所指的框架里,已是负荷累累。 发廊业是个彻头彻尾的形式主义产业,是个空心产业,是个符号产业,无用产业……美容是一种身体骗局,是对身体的一种修辞书写;发廊则不是包裹性的,也不是欺诈性的,它是一种事实性的定性,对头发直接施暴 发廊这个无用的形式主义工业沾染上了一种无可推卸的意识形态。对于发廊的选择就是对于意识形态的选择,对于发型的选择也是对于意识形态的选择。……如果说,一种模式、一种类型代表一种生活结构和一种意识形态,那么,发廊最终成为时尚或者反时尚、革命或者反革命的策源地之一。头发正是在发廊中使身体和社会链接起来,美学和政治在发廊中挂钩了。 引自 我们时代中的头发——发廊中的可写性 2回应 2015-02-01 22:24:49 -
-
这本书的阅读实属偶然,过年放假期间,苦于新闻传播学历史研究这门课的结课论文选题一致定不下来,于是决定从参考文献中随意摘取一个关键词,然后搜索看看会有什么感兴趣的结果。 我选择的关键词是“现代性“,于是就跳出来了这本书。其实作为新闻传播学专业已经基本上上完两学期课程的学生来讲,”现代性“这个词对于我来讲可谓是如雷贯耳,不不同课程上的不同老师都对不约而同提到现代性的命题,而我本人却对所谓的”现代性“...
2021-02-18 15:57:59 1人喜欢
这本书的阅读实属偶然,过年放假期间,苦于新闻传播学历史研究这门课的结课论文选题一致定不下来,于是决定从参考文献中随意摘取一个关键词,然后搜索看看会有什么感兴趣的结果。 我选择的关键词是“现代性“,于是就跳出来了这本书。其实作为新闻传播学专业已经基本上上完两学期课程的学生来讲,”现代性“这个词对于我来讲可谓是如雷贯耳,不不同课程上的不同老师都对不约而同提到现代性的命题,而我本人却对所谓的”现代性“的了解不甚深刻,是一个经常听到但是却从未深入了解过的专业名词。而通过阅读这本书的某些章节,我确实稍微能窥见”现代性“的皮毛,虽然个别内容对于我来讲还是佶屈聱牙,但是聊胜于无,总归是获得了不少收获。以下是我在阅读过程中读书笔记。
身体转向
柏拉图 身体和灵魂的对立 身体阻碍了灵魂的追求 身体是沉默无语的
以前人们压制身体 是因为身体是个问题 现在因为身体不再是问题 所以人们忽视身体
尼采的口号:从身体出发
黑格尔:意识的一旦出现就是以压制身体为前提的
尼采:我们处在意识该收敛自己的时刻 把身体放在恰如其分的位置上 人首先是一个身体和动物性存在 理性知识这个身体上的附着物 尼采的要求 应该用身体的力量驱走沉思迷信 驱走意识的推论 尼采开辟了哲学的新方向,他开始将身体作为哲学的中心;既是哲学领域的的研究中心,也是真理领域中对世界作出估价的解释学中心 尼采认为身体就是权力意志本身 尼采既敌视基督教,又对启蒙不屑一顾,这两种貌似对立的哲学不是表现出对身体的压制,就是表现出对身体的反感,两者都表现了对待身体的不以为然,前者借用了上帝的名字,后者则借用了理性的名字
德勒兹:身体和力是一体的,他不是里的表现形式、场所、媒介或战场,而就是力本身。界定身体的正是这种支配力和被支配力之间的关系,每一种力的关系都构成一个身体,无论是化学的、生物的、社会的还是政治的身体。
罗兰巴特从阅读的角度将身体提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位,在他这里,文本字里行间埋藏的不是意义而是“快感”,阅读不再是人和人之间的精神交流,而是身体和身体之间的色情游戏。罗兰巴特前所未有的将个人放在阅读的核心位置,个人读者能够凭着自己的趣味对文本进行独树一帜的逆向生产,这显然突出了个人身体特有的禀赋,因为,普遍的只是总要消除个人的记号,而同共感受只是将文本引向一个封闭性的单一结局。他的一系列节度使兼,只能从她的独特的身体结构出发,对既定文本的解读,变成了一场身体表演,从不要求集体性的交流和共鸣,而只是表达解读者的无目的的欢乐和趣味。趣味总是身体性的。
福柯: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只能是身体的历史,历史将他的痕迹纷纷的铭写在身体上。社会中各种各样的实践内容和组织形式,他的各种各样的权力技术以及历史悲喜剧都围绕着身体而展开角逐,都将身体作为一个焦点,都对身体进行精心的规划设计和表现。身体成为各种权力的追逐目标。
城市经验、妓女和自行车
由于交通技术的滞后,人们一般束缚于这个狭窄的空间内,人们的目光所及,只能是自己生活于其中的周遭的空间。由于对其他的空间缺乏感知,他就无法对自己的空间激起反思,就缺乏空间意识,他看到的变化就只能是时间之变,季节之变,只能是农作物之变。这个代办的空间是居住的场所,是生存的基础,是人们身体的延申。这个封闭的相对隔绝的空间,恰恰和人建立了一种独一无二的关联。海德格尔认为,存在着一个天地人神一体化的空间,在这样的空间中,身体和空间亲密无间。一旦被迫远离这个空间,人们的家园感和故土意识就被反复地激发,返归的愿望就会喷涌而出。空间时代的居住,演变成了家族意识,家乡意识,历史意识和根深蒂固的记忆。这是在现代都市出现之前的普遍的空间记忆,主体和空间的亲和力是他的普遍内容。人们相信自己所在的地区和空间是独一无二的。人们不会轻易想搬家。
现代意义上的聚集性城市 工业注意 铁路和交通技术的发展 人们的流动变得频繁 工业革命对劳动力的需求 使人口的空间转换有了内在的要求。人们频繁的从松散的乡村流动到聚集的城市。只有这样,规模性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和信贷才有可能。大量的人口聚集增加了消费的据王,并使市场进一步的扩大了。城市出现了消费空间。
工业主义催生出来的现代大都市,颠倒了农业乡村的空间主宰地位,它们使乡村成为社会的边缘并且依附于都市自身。都市不仅成为权力和经济的中心,而且还在一步步的引导和吞噬乡村的生活方式。乡村反过来成为现代都市的一个象征性的乡愁之所。
城市建筑使标准化的,并呈现精确的类似于监狱和仓库的几何图式。在这样的效率和功能至上的城市中,僵硬而明快的空间式决定性的。不过他忽视了任何人的交流,忽视了人同空间的细微体验。由于建筑变成了商品机器,建筑中的人同样被当做标准化的人,这样的空间和建筑思想就完全忽视了人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忽视了人的内在性。人成为效率的牺牲品,成为标准空间主宰下的被动的麻木机器。在这样僵硬单调的空间结构中,人并没有页数的经验,空间并非像乡村生活中那样构成他身体的一部分。于是搬家成为了毫不犹豫的是,空间场所可以任意转换。城市中的每个角落都能轻易地适应。按照普遍原则规划出来的城市,单调雷同不会让人产生归宿感。如果说人通常是按照地狱来下定义的,地域和空间的独特性式居住者化的独立性和独特性,那么标准化的规划根除了人们的独特性。
在一个规划良好的城市中,人们只能固定的在几个框架中穿梭。
这种功能主义压制了美学原则,导致了后现代主义的不满。存在着一种对城市及城市空间的后现代想象,这种城市想象同德里达和德勒兹的哲学原则一致,他们力图摧毁整齐划一的功能主义的理性城市。他们强调建筑的独一无二的个性化,强调交流,强调人对空间的独特而丰富的经验。
街道就像是城市的血脉 连接起了不同的功能区 而在街道上 乞丐 妓女 和小偷 街头闲逛的人 街道承受了焦虑 来自封闭空间政治的焦虑
街道是对异质性人群的宽厚接纳 街道 释放性 街道 感性 集体性的身体释放 街道上的政治 身体政治 街道表演政治
街道是所有人的共同背景,但是却是每个个体的异质性背景:街道使人从一个熟悉的语境中挣脱出来,并且甩掉了庸常的制度和纪律
实用性事商品的内在属性 交换性和出售性则是商品的必然宿命 但是商品及其广告凭借其符号和形象,还顽固的保持着对街道的装饰功能。商品的表征符号——巨大的广告牌或者商品的记号模型赫然出现在街头,这是商品的代理和符号再现,是有关商品的二次书写,这是夸张的放大的形象书写。它暂时藏匿了商品的劳动价值,而突出了商品的符号价值。并且占据了街道的大部分地区,相应的街道的建筑本身就失去了他的固有色泽。广告无所不在的展示,垄断了大众的生活,已经没有公众活动的场景或真正的公众活动空间,只有庞大的旋转、交换和短暂连结的场,广告不是布满了街道,而是占领了街道。
橱窗像是一个耀眼的舞台,摆放着商品。陈列物品模仿的这种象征性赠与,陈列物品和目光之间的这种安静的象征性交换,显然会引诱行人到商店内部去进行真正的经济交换。这样街道的行走就变得极其缓慢。行走变成了对店铺饶舌版的探秘,于是直线步行变成了横向游逛。人们在街道上的实际时间总是会超出预定,人们容易被层出不穷的可能性抓住。街道需要眼睛保持着运动,而不行和时间因为目光的过度兴奋而失去了直觉,他们往往沉默无语,但是街道和行人却永不知疲倦。游逛就这样改变了街道上的时空。街道的长度获得了意外的增加,而时间却在加快的流逝。街道从不让时间显得无聊,他压缩了时间感,却拓置了空间感
街道天然成为时尚的舞台。时尚必须将街道作为表演舞台,时尚也在一遍遍的改写街道的色彩。
感官和时尚的街道 人们把街道当作松弛场所。即使在街道上一无所获,即便购物只是一个自欺的深化,上街仍然是今天单调世俗生活的拯救形式。上街,永远是打着实用主义的购物旗帜,但是,最终收获的就是在街道上的感官释放。空手而归的人们,并不是王,因为街头的无目的的游逛和观看是一种成年人可以掩饰的安全游戏。游逛可以产生快感,上街就这样变成了一种风格化的生活政治学。
都市与现代性碎片
波德莱尔 现代性 “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暂、偶尔,就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和不变。”现代生活的特性:短暂、瞬间性和偶然性。因此波德莱尔的美学观:美和艺术的一半成分是永恒的,一半成分是瞬间的。因此波德莱尔的现代性在这里就有如下意义:既指现代生活的短暂性和偶然性,也指是艺术和美所体现出来的短暂性和偶然性。最后一个隐含的论断是:对现实生活充满孩童般的体验兴趣的现代人的现代性。现代人、现代艺术和现代生活是波德莱尔现代性中另一个三位一体,在波德莱尔的现代性规划中,他们缺一不可。
“独创性都来自时间打在我们感觉上的印记。
波德莱尔的现代性是在19世纪的都城巴黎中找到的。这是“大都市与精神生活”的经典性现象学描述。
西美尔《大都市与精神生活》“都会性格的心理基础包含在强烈刺激的紧张之中,这种紧张产生于内部和外部刺激快速而持续的变化……瞬间印象和持续印象之间的差异性会刺激她的心理。” 这就是大都市所创造的心理状态,让现代都市人培育出了一种独特的器官使自己免于这种危险而瞬即的都市潮流的意外打击,因此,这种器官必须麻木不仁。这就是冷漠、厌世和对对象的惊人的不敏感。
西美尔和波德莱尔同时将瞬间性作为现代生活——都市生活的热点,但是在波德莱尔鼓励对现代生活充满激情的地方,西美尔却发现了乏味的反激情算计。艺术家从瞬间性中发现了美,但普通的都市人正是为了应对这种瞬间性和不可预见性中发明了世故、冷漠和算计。这些敏于算计的都市人,越来越表现出克制、冷漠、千篇一律的退隐状态。人们的分明个性在不断的消失。在波德莱尔那里,现代生活的两面是幸福和凄惨,富裕和贫穷;在西美尔那里。现代生活的两面是消灭个性和创造个性。波德莱尔要求在现代生活中发现艺术之美,西美尔志在现代生活中发现都市人的个性的消失和生长。尽管如此,他们观察到的现代都市生活的独特品质是类似的:碎片化、感官刺激、物质性、丰富性、瞬间性和易逝性。
沃斯的现代都市生活被一团黑暗所笼罩。在沃斯这里城市令人窒息的:“个人生活的混乱无序、精神崩溃、自杀、行为不良、犯罪、腐败堕落和混乱”屡见不鲜。现代都市生活对于沃斯来说,是摧毁人性和个性的恐怖机器,喧嚣的现代都市将人置入闭塞的状态。
伯曼:他将现代生活看作是一个“不断崩溃与更新、斗争与冲突、模棱两可与痛苦的大漩涡“.因此,现代生活的断裂性,从历史的角度就被理解为:现代都市生活同传统的乡村民俗生活的断裂;从生活品质的角度被理解为:现代生活固有的碎片化同现代生活的总体化断
回应 2021-02-18 15:57:59
-
没名字 (I have a vain hope)
-
Fine (I close my eyes and pray.)
这样一种起源式的本质论,它的优先性和高贵性,遭到了全面的质疑和讥讽,尼采嘲弄而又有点恶作剧地指出,人的起源处站立着的是猴子。后现代理论正是将本质作为一个巨型幻觉来祛除的,不存在某种单一起源物,不存在某种确定无疑的同一性和纯洁性,万物没有共同起源,或者说,万物的起源各个有别,它们成千上万,互不关联。在所谓的本质处,站立着的是偶然、机遇、运气和莫名其妙的怪诞。本质不是必然的,不是不言而喻的,它不过...2022-01-09 10:56:36
这样一种起源式的本质论,它的优先性和高贵性,遭到了全面的质疑和讥讽,尼采嘲弄而又有点恶作剧地指出,人的起源处站立着的是猴子。后现代理论正是将本质作为一个巨型幻觉来祛除的,不存在某种单一起源物,不存在某种确定无疑的同一性和纯洁性,万物没有共同起源,或者说,万物的起源各个有别,它们成千上万,互不关联。在所谓的本质处,站立着的是偶然、机遇、运气和莫名其妙的怪诞。本质不是必然的,不是不言而喻的,它不过是后来者的臆想、幻觉,它是寻找借口的阴暗的发明,是别有用心的累积和混淆视听。本质最终是卑微的,是微不足道的,自命不凡的本质不过是些小把戏,小花样,小计谋。 表象取代了本质,差异代替了同一性,物质代替了理念,这是后现代性对本质论的最尖锐的清理,正是在此,形而上学大厦倾倒了。 引自 后现代性的哲学话语 回应 2022-01-09 10:56:36 -
其结果是,要么是在这个固定空间内的不同身体展开一场自我杀戮,要么是越出这个空间的外向征战。前者的解决之道,不是将既定的空间扩大,而是将既定空间内的人口数量减少;后者则反过来,不是将既定的人口数量减少,而是将原有的空间扩大。这样,内战和外战,这两种大规模的杀戮形式,就作为调节人口和空间紧张关系的技术出现了。
2021-12-08 11:29:52
-
两个作者详细地勾勒了帝国主权的诞生过程,即帝国主权的谱系学。这一谱系学的源头是欧洲现代主权。现代主权形式同欧洲现代性道发展而成,它是欧洲现代性危机的产物现代性从一开始就携带着自身的危机、冲突和争斗:内在性( immanence)和超验性(transcendence)的冲突和争斗。一方面,现代性人文主义为开端,尊重处在内在性层面上的个体的激情、爱、欲望和冲动,这种冲动注定会引发各种秩序和权威的危机,引发超验性的危机。显...
2021-08-13 10:24:17
两个作者详细地勾勒了帝国主权的诞生过程,即帝国主权的谱系学。这一谱系学的源头是欧洲现代主权。现代主权形式同欧洲现代性道发展而成,它是欧洲现代性危机的产物现代性从一开始就携带着自身的危机、冲突和争斗:内在性( immanence)和超验性(transcendence)的冲突和争斗。一方面,现代性人文主义为开端,尊重处在内在性层面上的个体的激情、爱、欲望和冲动,这种冲动注定会引发各种秩序和权威的危机,引发超验性的危机。显然,高高在上的秩序和权威难以容忍这种激情的冲动。这样,内在性和超验性的冲突成为现代性的固有素质。要恢复秩序,要解决这种现代性的危机,旨在制服内在性的新的超验性就被建立,二元论再次出现。但是,新的超验性再也不是中世纪的本体论意义的上帝了;现在,在哲学上,它是笛卡尔的理性,在政治上,是霍布斯的利维坦;无论是理性还是利维坦,都是功能性(而非本体论)的超验工具,都是对于激情的控制。霍布斯借助国家主权之力(上帝之力已经遭到了怀疑)来控制人和人的野蛮争斗。现代国家就借此而形成,并成为主权的承载者。霍布斯断定人类的普遍性状态就是战争状态(激情内在性的必然要求),要解决这种没完没了的冲突,只有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权利交出让渡给一个超验性的利维坦,从而管制和结束那种无尽的野蛮纷争。这个庞大的利维坦因为是契约性的,不是神授的,因而也是现代的主权形式。它是超验的,因为它管制着内在激情;它是代表性的,因为它反应了每个不愿战斗的人的意志现代主权就这样将超验性和代表性融为一体。这,就是现代绝对主权制的诞生。它是解决内在性的乌托邦力量的暂时方案。实际上,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同霍布斯的利维坦一脉相承,在卢梭那里,个体同样是放弃了自己的权利,不过他不是让渡给了君主,而是一个社会总体,一个“公意”。但是,这个公意代表了个体的意志,正如君主同样是代表了个体的意志一样。因此,君主,这个“尘世的上帝”,同那个“公意”,同卢梭的那个“绝对的共和党人”并无二致。不仅如此,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在锻造现代主权的过程中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也是现代主权形成的一个源头,在这里,现代国家的政治超验性被经济超验性所取代,资本在呼唤新的主权,现代国家的主权必须维护和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将霍布斯一卢梭的政治超验性和斯密的经济超验性统合到现代国家主权内的正是黑格尔。到了他这里,主权就开始成为统治整个社会的一架庞大机器。
回应 2021-08-13 10:24:17 -
我们总是从文化的同一性的角度去解释民族的起源,也许,我们还可以从身体的角度——身体的同一性角度——去解释民族的起源。这些单一的个人身体,不是同时反应了一个国家的身体,不是同时在一个国家身体之内被反射,才能编织而成一个身体共同体吗?这种个人和国家合二为一的身体只有在强化的过程中,只有在政治共同体的框架下,才能对外在的身体进行征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够解释为什么国家身体要不断地照看、投资、...
2021-07-27 11:55:00
我们总是从文化的同一性的角度去解释民族的起源,也许,我们还可以从身体的角度——身体的同一性角度——去解释民族的起源。这些单一的个人身体,不是同时反应了一个国家的身体,不是同时在一个国家身体之内被反射,才能编织而成一个身体共同体吗?这种个人和国家合二为一的身体只有在强化的过程中,只有在政治共同体的框架下,才能对外在的身体进行征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够解释为什么国家身体要不断地照看、投资、强化和训练个人身体。同样,我们也能够理解,为什么个人身体不可抑制地期待国家身体的强壮有力?为什么个人身体在国家身体衰弱的时候会发出悲泣的哀鸣?我们在同样的意义上也能够理解:为什么一场单纯的个人身体之间的体育竞技会让整个国家疯狂?为什么一场象征性的体育赛事——它对政治经济没有任何影响——会令竞技双方的国家民众产生强烈对峙?个人身体的对峙——即便是象征意义上的——总是国家身体的对峙。
就此,我们同样能够解释:为什么军事和体育这些竞技领域才是国家训练和干预个人身体最重要的领域。国家总是在这两个领域呕心沥血,将举国之力注入军事,这是历史一再上演的戏剧。国家身体的本能,既要象征性的力的征服,也要事实性的力的征服。体育竞技是国家间象征性的对抗,军事冲突则是国家间事实性的对抗。它们都是身体冲动的形式,它们具备完全相同的气质,能够彼此替代。体育绝非是对战争的克服,友谊在体育中一再被强调,恰好是为了掩盖体育的战争本性。当事实性的力的征服和对抗,当军事和战争行动尚未获得恰当机缘的时候,人们发明了体育竞赛,以此来替代性地满足征服和战斗的欲望。当真实的战争来临,体育比赛就会自行消失,悄悄地退到幕后。体育比赛只是发生在战争的间隙,它不过是和平的反讽插曲。因为,身体,它强化性的自我驱动,将不可抑制地卷入同别的身体——不论是个人的身体还是国家的身体——的自然对抗中。
回应 2021-07-27 11:55:00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2)8.6分 409人读过
-
限时抢
-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5)8.1分 39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身体研究 (阳光明媚的地狱)
- 身体:可见与不可见【1】 (南池子)
- 身体研究图书馆 (水底火焰)
- 身体理论相关书目 (呼吸阳光)
- 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美學專業文化批评书目 【书单开列者:张闳】 (王三强)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舟子 2011-10-09 02:25:35
对城市过度象征化、符号化的诗意解读也许构成理论对现实的真正疏离,不是每一座城市都能与本雅明笔下波德莱尔的所处瑕瑜互见。
0 有用 树上的男爵 2008-12-14 23:03:40
颇有才情,文字性感,呵呵。
0 有用 purplecaturra 2012-12-17 18:29:43
有不敢苟同的地方,但还是不错看
0 有用 #Pekingcat# 2015-10-10 23:34:45
汪老师好文笔,中间“空间的政治”部分讲的太浅了,前后都不错
1 有用 送你一匹马 2020-02-21 16:44:37
语言流畅,很好读。身体、权力、空间,这些话题综合在一起,很切合今天,尤其是《SARS危机中的身体政治》一章,没想到十几年后它卷土重来,一切的阶层差异又回到身体上来,服从的公民,禁闭成为一种牺牲行为,一种荣光行为,整个城市陷入了僵化和冻结。“SARS危机绝不是一场简单的健康和卫生危机,事实上,这是一场信念危机,是对形形色色乐观主义的打击的又一种形式…是的,乐观的风暴又要刮起了,但是谁又知道下一场危机... 语言流畅,很好读。身体、权力、空间,这些话题综合在一起,很切合今天,尤其是《SARS危机中的身体政治》一章,没想到十几年后它卷土重来,一切的阶层差异又回到身体上来,服从的公民,禁闭成为一种牺牲行为,一种荣光行为,整个城市陷入了僵化和冻结。“SARS危机绝不是一场简单的健康和卫生危机,事实上,这是一场信念危机,是对形形色色乐观主义的打击的又一种形式…是的,乐观的风暴又要刮起了,但是谁又知道下一场危机在什么时候悄悄地搭起它的舞台?” (展开)
0 有用 wwwww 2022-06-06 10:03:18
关于家乐福,头发等解读很有启发性
0 有用 大丈夫萌大奶 2022-06-04 10:55:42
对于观点的强调有时陷入车轱辘话的状态
0 有用 白日忽西幽 2022-05-29 21:35:00
喜欢《身体的技术:政治、性和自我的毁灭》、《SARS危机中的身体政治》、《家乐福:语法、物品和娱乐的经济学》这三篇。不过,后现代主义对我还是太难了TVT P.S. 作者的排比句好棒!
0 有用 刘大志 2022-05-22 09:03:36
只看了SARS危機中的身體政治和Part2 空間的政治部分
0 有用 dick旺仔 2022-02-27 01:08:25
汪民安对于生活孩童式的天真(褒义)仍闪耀着光辉,但我已不再热衷于这种掺杂着文学冲动的哲学表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