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心灵工坊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译者: 廖世德
出版年: 2005
定价: NT520
装帧: Paperback
ISBN: 9789867574527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作者被誉为美国“最畅销的学术类著作作家”,是后人本心理学最重要的思想家,本书堪称后人本心理学的代表作之一。
本书气魄宏大,内容丰富,观点既融合了东西方在该领域该学科中研究的精华,又贯穿了作者独特的个性和不凡见解。本书采用对话体的形式娓娓道来,对我们人生的重大问题。对我们面临的困惑和不安给予了富有创见的解释。这些问题包括男女地位和角色的变化、环境的持续破坏、差异性和多元化、受压抑的记忆以及互联网在信息时代的地位.等等。
作者简介 · · · · · ·
肯·威尔伯是美国后人本心理学家、哲学家。其重要著作有:《万法简史》、《意识光谱》、《性、生态与灵性》等十余种。本书是他难得的感性作品。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這兩種說法都很荒謬,更別提貶低兩性、不尊重兩性了。一開始我就說了,麻煩的地方就在於這兩件事都很困難,又都必須做好,第一是(按照吉莉根的方式)找出雌雄兩性價值觀的差異;第二是找出一些方法來公正的評斷這種差異。目的不是要使男女兩性變成一樣,而是要公正的看待兩者。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页 -
要在今天的世界裡作女人有一些新的條件,其中一部分就是爭取自主,而不是用各種關係來界定自己。當然,這就是女性主義偉大的召喚,要女性以自主和內在價值來界定自己,而不是以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來界定自己。我們不該貶抑關係的重要性,不過女性的確應該以成熟的自我為榮,而不是面對他人便壓抑自己。……所以今日的男女兩性都在努力超越原來的角色──是超越而不是抹煞,這是最麻煩的地方。演化永遠都是超越和包容,容納而又突破。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万法简史"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万法简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0 条 )

花了一星期做的归纳笔记



心理学怎么是这样的?
> 更多书评 30篇
-
请系好安全带,这将是颠簸的一夜。 或者说自从上一次看过老肯年轻时期的成名作《意识光谱》让我整个意识系统都开始骚动甚至翻腾起来,紧接着再看这本二十多年后老肯整体思想的问答录《万法简史》直接把我带上了一条意识的高速公路,而且还是很颠簸的高速。 在打开了很多脑洞的同时,也是籍此梳理了之前在哲学、宗教乃至实相中探索的所有感悟。 如果把《意识光谱》看成是对二元论的全面梳理和理论整合,而这本《万法简史》就是对...
2020-09-06 09:54:50 3人喜欢
请系好安全带,这将是颠簸的一夜。
或者说自从上一次看过老肯年轻时期的成名作《意识光谱》让我整个意识系统都开始骚动甚至翻腾起来,紧接着再看这本二十多年后老肯整体思想的问答录《万法简史》直接把我带上了一条意识的高速公路,而且还是很颠簸的高速。
在打开了很多脑洞的同时,也是籍此梳理了之前在哲学、宗教乃至实相中探索的所有感悟。
如果把《意识光谱》看成是对二元论的全面梳理和理论整合,而这本《万法简史》就是对于整个法界的全面诠释。很赞叹老肯的整理能力和融合的智慧,几乎是把我能看到甚至无法经验到的一些理论体系都做了整合。而且很聪明的是,看似只是在整合各个取向的理念,同时像粘合剂一样,为了更好的诠释再加入了一些自己的假设,但最后形成的庞大体系俨然就是老肯自己的东西。无论这个体系是否准确,其中已经囊括了各家之精华,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按照胡因梦的评价就是,“一个由空性含摄知识万有的整合见地”。
诚如胡因梦在序言中所言,老肯的思想是“起源于毕达哥拉斯、巴曼尼德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然后传递给奥古斯丁、阿奎纳、迈蒙尼德、斯宾诺莎、黑格尔以及海德格尔。而东方智慧传承对威尔伯影响最深的,则属佛教上座部思想、龙树中观学派、华严学派、唯识学派、整合瑜伽、藏秘大手印与大圆满、论藏、吠檀多哲学、苏菲神秘主义等等。至于威尔伯的超个人视野,则充分反映了威廉·詹姆斯、荣格、马斯洛的心理学研究,更涵盖了60年代末期西方所发展出来的身心灵整合治疗及东方默观传承。”
经过几本书对于老肯的认识,虽然他是超个人心理学的代表,但我觉得完全可以说老肯是在世修行的大家。
回到这本书的内容,几乎是囊括了老肯所有的核心思想,涵盖了“全子(holon)、二十条法则(见附录)、前超谬误(the pretrans fallacy)、老肯学说的五个阶段、四大象限(the four quadrants)、整合哲学(Integral Philosophy)、十个层次、整合政治学(Integral Politics)、进化与内化(退化)、法界(Kosmos)”等等,包罗万象。
也许无法在这篇读后感里呈现我所有的感想,只是挑选几个我收获最大的点和大家做一些分享:
一、全子,进而拓展到意识结构
“全子,是亚瑟·柯思勒(Arthur Koesler)发明的,指的是某个本身已经是整体,但又是其他整体的一部分实体。”“实相并不是由事物或过程所构成,也不是由整体或部分所构成,而是由整体兼部分或者说全子构成的。”
这个概念可以说是所有思想的基础,我会看成是对于《意识光谱》的总结,是一种可以慢慢从二元论中跳脱出来的方式。
这里有一个很简单但很重要的理念会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全阶序并不是一级一级进阶的,而是一层包覆一层的。”这是一个核心论断,因为回到现实生活中,我们追求的很多意识层面的精进、升华、乃至开悟,并不是进阶的关系,相反是要向下包含一切。也就是说修行之路是没有捷径可言的。
这会让我想到拓扑学的概念。猛然会想起有本已经落灰的书,《拓扑心理学》,也许籍此可以读读,把全子的概念再深化一下。
通过这个概念也相应提出了意识乃至所有事物的发展过程。“整个发展过程是先有意象而后有象征,有象征而后有概念,有概念而后才有规则。”
老肯会归纳为“融合、分化、整合”,或“嵌入、超越、包含”。
可以看到的是书中也引用了很多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以此从“意识光谱”中迭代出了更完整的意识结构。
在意识结构中“人马(Centaur),意思是相对的独立自我的身心整合, 以及心智域和生物域的整合。”这是在《意识光谱》中阐述比较多的部分,也是那时我的一个收获点。现在可以看出明显老肯在意识光谱里的超个人带和大心境界有了更多的拓展。
比如说“通灵阶层,即主客体之间,你和’彼方’的自然界之间,已经没有任何分别。”还有精微光明阶层,“精微本质遍布于一切现实,是一切万有的实相,一切万有的基础;此精微本质即是一切,即是真如(suchness)。而汝,汝即是彼。”
需要注意的这里很多概念的理解也许和非修行领域的朋友理解不一样,比如“通灵”、“神性”……我会更加的认同老肯,也是感觉很多吃瓜群众有些被市井的神婆误导的嫌疑。
同时这些大心境界的拓展,我在猜想是不是有被密宗大手印十八层次第的影响,老肯应该也是一个修密之人。
当然对于普通人来说,比如我,最感兴趣的应该是最高层,“无分别智”。当然要基于拓扑的原理,到那个境界还有很多很多路。但看看老肯的一些指引也是很有感触的。“无分别智传承的重点并不在于意识状态的改变,而在于认出无分别境界——认出一切本来如是。”
我觉得老肯的诠释也非常到位,比如“以无分别智的角度来说,你不可能’完全’开悟’,就如同你不能说自己’受完了所有的教育’一样;这是没什么意义的。”
所以要走修行这条路,只有耐心、诚心、细心的慢慢走就是了。
当然这一切都是基于“全子”的假设,我们不能说老肯说的都是对的,但这本身就是一种诠释。
二、四大象限(显象为三大领域)
其实看完全书以后,不难发现,老肯就是在做一次基于四大象限的诠释,诠释这个世界。
这里要再强调下“神性”的概念,和平时大家嘴里的“神”几乎是两个概念。当然对于塔寺时代乃至现在的末法时代的讽刺老肯也是直言不讳的。
回到书中,“神性显化出来就是四大象限。”“不管是什么全子,若想了解它,最低限度不能不从这四个面向下手。”
所以我会把四个象限看成是完整思考一个问题的指引,四个面向的拓展,因为每一件事情背后都是一个全子。
从图面来看,“右边都是独白,左边都是诠释。”“大脑和经验性自然界的事物一样,都可以用独白式的注视和经验分析来认识,但心智只能经由内省、沟通、诠释来认识。”
可以看到的是,这里也是在用二分法去应对二元论。目的也许是更形象的印证出一些偏颇的发展方向。“那些被利爪抓得最深的人,往往是歌颂得最大声的人。”
老肯在推崇的或者说敲警钟的是,“我们要的是’全象限’观点,以法界四方所有次元为完整的脉络进行诠释。”
不难发现,其实老肯特别擅长诠释,也就是老肯是一个“左撇子”。
这也是理解后现代主义的重要入口,“后现代主义主要的目标之一就是强调诠释的重要。”“主体空间和互为主体空间是分不开的,这是后现代或后启蒙时代最伟大的发现。”
我们平常经常提及的“实相”,老肯则归纳为“实相属于左手,不属于右手”。为什么我们老是看不到实相,也是有一部分原因是,“我们常常忍不住把左手象限的事物(需要用心诠释的深度)化约为后者(很容易就可以看到的表象)。”
三、平面世界,
这里有一个概念对我来说比较新颖,所以特地来说两句。因为大家对“化约”的喜欢于是就有了“平面世界”。
“平面世界,其表现形式也许是隐约的化约主义,也许是粗糙的化约主义;前者将一切内在或左手象限事件化约为右手象限相关事件;后者将右手象限系统化约为右手象限原子。”
我的理解是,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但往往骨子里就是在做一些非黑即白的事。于是这个世界就塌缩成了平面世界。
从法界角度来说,“法界是物质、生命、心智的统称,也称为宇宙(cosmos)、生物域(biosphere)、心智域(noosphere)”。而“三大领域崩塌为独大领域的平面世界。”
我很喜欢老肯对于发展部分的论述,就像历史梳理一般展现了这个平面世界的演变。从世界观角度来看:远古期、魔幻期、神话期、理性期、存在期。而相应的技术经济发展则是:游牧期(foraging)、锄农业期(horticultural)、犁农业期(agrarian)、工业期(industrial)、资讯期(informational)。
可以看到的是“每个社会都有一个重心,其伦理、典章、规范、基本体制都依循此重心组织而成。”从整个社会来看,都是存在着平面世界观。
“在平面世界观里,你只能上行或下行;你要不是完全否定平面世界观的存在(上行者),就是试图让平面世界观变成神(下行者)。”所以也许先要和平面世界观做工作,我们才能跳脱出这个框架做些什么。
上行下行也是这本书的一个重要话题,就不多说了。只是借用老肯的一句话,“从万有到太一的上行之道就是智慧之道,即色即是空。太一的显化就是万有的下行之道就是慈悲之道,即空即是色。”
四、直言不讳,针砭时弊
其实整本书看下来最爽的部分还是老肯的直言不讳,加上很多针砭时弊的观点非常认同,也以此对于这本书和老肯会觉得非常亲切。
老肯说,“当时代进入现代性(modernity)和后现代性(postmodernity)之后,我们却看到另一波深远而彻底的逆转:上溯空性者出局,下及万有者进场。”
甚至可以说,现在很多在身心灵圈或者神秘学圈修行的朋友虽然是在走空性之路,但在老肯看来也许也是下及万有者。因为“平面世界的人膜拜的都是纯然下及万有的神、感官的女神、感官的世界、只标明位置不讲其他的黑白世界,一个你可以染指的世界。”
我绝对老肯有一句话非常一针见血,“对于神性狭隘而拟人化的特质,我们必须谨慎以对。”
甚至老肯还指名道姓的说,“从更高的我、内在声音、原型心理学、诺斯替教派、内观、灵魂的呵护、内在的目睹、宇宙心、纯净觉知、人格九型图、超越意识或类似于左上象限的理念来解释他们直观到的东西。他们直观到的左上象限的境界不论有多真实,解读方式都遗漏或严重削弱了’我们’和’它’这两个层面。这根本是完全解离的独白式自我陷入疯狂的唯我全能幻想。”
看到这里我自己也需要反省反省,从四大象限中出发,我现在从事的方向也的确主要关注在“我”的诠释,也许可以说带一点“我们”的工作,的确是过于唯我了,少了很多“它”的独白。也许这是将来我的发展和进步的方向。
包括“绝对真理说只是一种意识形态,并且是最糟的菁英主义。”以及“多元文化主义就是一种高度菁英文化的主义,可是却宣称自己不是菁英。”当只是在一个象限过度开发的时候,很容易掉入菁英主义的坑。其实很多时候会有意无意的站在菁英主义的立场去俯视问题。
想想几年前还在追求真理、实相,其实老肯的一些话都是当头棒喝。“法界没有真理,只有某人硬塞给别人的种种概念。”“大多数人所说的真理都是呈现式真理,讲的是明确的位置或对应关系。”
多听听老肯的话可以让我们少点弯路,因为“你不可能创造自己的实相,只有精神病患者才会创造自己的实相。”
五、环境伦理,我们可以做什么
看过那么多,感触也很多,其实最后真正的关心和关注的是我到底能做些什么,或者不做些什么。在这里老肯提出的环境伦理也许可以看成是对现实的一种指引。
其实很多学习乃至经验都是在帮助我们提高意识层面,发展心智,“心智发达之处,神性就会显露出来。”诚如前文说的拓扑概念,“灵性经验不会允许你跳过哪一个成长与发展阶段的,因为每一个阶段都是涵养灵性体悟的所在。所以奥罗宾多才说:进化可以加速,但无法超越。”
其中发展的一大特征就是“自我中心逐渐消失”,按照老肯的拓展,乃至集体中心、民族中心、社会中心都是自我中心的另一些体现,都会慢慢消失。
“真正的环境伦理的重点在于,我们应该在真实的包容当中超越并包含所有的全子。”
其实还是回到根本的全子概念。这里老肯更多的在强调的是第二象限,“我”的境界中最高的层面“统观逻辑”。感觉这是最终能打通四大象限的状态。
“统观逻辑综合各种观点,很自然的不让任何一种观点凌驾其他观点之上——这就是无透视观(Aperspectival)。”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进入不背负神话、魔幻式之期望、自我中心之自满与同族中心之自满的超个人阶段。”
这有点像不二(Nonduality)状态,“指的就是融合上溯空性和下及万有的状态”。按照谭崔(tantric)观点:“如果你以清明的觉知探入低等状态乃至于染污状态,那个状态就会转化成与其相应的智慧。”
对于我的意义也许在于,虽然现在在“我”的境界里遇到一些瓶颈,可以看成是广度在不断拓展,但深度却停滞许久。也许从“我”的境界出发,统观逻辑是一个灯塔,可以照亮一些脚下的路。
“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过,人所有的痛苦尽在主客的分裂之中。”也许真正进入了统观逻辑状态,走上了包容所有全子之路,这种分裂也就会破镜重圆。
就像老肯说的,“我们必须同时容纳左手象限和右手象限的发展,才能具备真正全球性的意识。”
当然,所有这一切只是看过这本书的感悟,还需要付诸行动,何时能身心受益现在还不好说。
另一方面,这一切也都是基于老肯的假设和假象,就像他自己说的,“所有的意义都受到脉络的限制”。这本书本身也受到脉络的限制,我的感悟或者吸收的这些也是给我的一种限制。后续还要很多的沉淀和觉醒。
很喜欢老肯的一句,“思想不是一面反映独立事物的镜子,而是认识事物的一种作用力。”也许每个人看这本书看到的内容都不一样,但就我看到的这部分已经是对我产生了一种作用力。
就像让我花了那么多时间码这些字来整理自己的想法,这一切都是开始,期待以后的收获。
最后借用老肯的一句话作为结束,“没有一个独立的东西在体验另一个独立的东西。”看到这些文字的你也不是独立的,大家都不是独立的,万法归宗,欢迎大家一起来度过这个颠簸的夜。
2020-9-2
回应 2020-09-06 09:54:50 -
问: 西方的正统哲学家或主流哲学家,有没有谁认识这种无分别智状态? 威: 詹姆斯(William James)和罗素(Bertrand Russell)对这个关键问题的看法居然相同,我觉得很有意思。他们都认为主体和客体在当下的觉知中是没有分别的。十分有趣,因 为这个人如果会对某件事达到共识,那一定是直接受到上帝的指引。所以我想我们可以 相当有把握的相信无分别智。罗素在他的巨著《西方哲学史》 (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phy)后面几...
2012-04-11 21:31:41 1人喜欢
问: 西方的正统哲学家或主流哲学家,有没有谁认识这种无分别智状态? 威: 詹姆斯(William James)和罗素(Bertrand Russell)对这个关键问题的看法居然相同,我觉得很有意思。他们都认为主体和客体在当下的觉知中是没有分别的。十分有趣,因 为这个人如果会对某件事达到共识,那一定是直接受到上帝的指引。所以我想我们可以 相当有把握的相信无分别智。罗素在他的巨著《西方哲学史》 (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phy)后面几章讨论到詹姆斯的「激进经验主义」。我们必须非常小心「激进经验主义」这个词汇,因为「经验主义」一辞指的不只是感官经验,还包括任何领域的经验本身,譬如当下的领会、当下的体验、当下的觉知。詹姆斯不厌其烦的说明这个当下的无分别智,可以说就是实相的「基本材料」──所有的主体和客体、心和身、内与外,都是后来衍生的或次之的,是在当下的原初觉知之后才有的东西;只有那当下的原初觉知才是究竟实相。 罗素认为詹姆士是「主流」哲学家或「公认的」哲学家里面第一个到达这个境地的。这一点很正确。当然,这些东西所有的神秘家或默观圣人已经说了几千年了,所以詹姆斯千古流芳的,其实是他拿这个东西冲撞了主流哲学‥‥而且还说服了罗素。 詹姆斯在一篇题名为《「意识」存在吗?》(Does "Consciousness" Exist?)的论文里提出 「不二」这个观念。他自己的回答则是意识并不存在;这一点把许多人都搞胡涂了,但他的意思其实是,如果你仔细的观察意识的话,就会发现意识不是事物、不是客体、不是实体。仔细的看,你会发现意识与当下生起的东西根本是同体的──譬如我们前面看山;并不是主体的你看到客体的山,而是你和山在这个当下的经验中是一体的。从这个角看,并没有一个主体意到某个客体的存在──没有一个独立的东西在体验另一个独立的东西。这个当下的经验只有一味。所以纯粹的经验没有内外之分──没有两次,没有两方!詹姆斯说得很好:「我认为,经验本身并没有这种不合一(duplicity)的情况。」 要注意,「不合」这个字有「两个」和「欺骗」的意思。说经验有两个根本就是谎言,是最原始的不诚实;无知和欺骗就是从这开始, 自我从这开始挨打,轮回从这开始循环,甚至无限的内在所包藏的谎言也从这开始进行。每一次的经验都是一味──没有分裂的主体和客体。这种分裂或不合一根本是一种谎言,是从起头便说谎的不诚实──我们的「小我」,我们那个挨打的自我就是从这开始把自己的本面目隐藏在种种的苦难中。难怪伟大的禅宗学者铃木大拙(D.T. Suzuki)会说,詹姆斯的激进经验主义(或不二经验主义)是西方最接近「无心」或空性观点的。 这个说法或许太过牵强,不过你应该解重点所在。柏罗丁、奥古斯丁、艾克哈特、谢林、叔本华、爱默生等默观哲学家或圣人,早就解决或消解这个主客二元对的问题,不过罗素对这一点显然不甚了了。但除了这种不解之外,罗素确实明白点出詹姆士的伟大成就: 【《意识存在吗?》这篇文的目的,主要是否认主客对待是一种基本的关系形式。在这之前,哲学家长久以来理所当然的认为有一种事情叫做「知道」(knowing);在这个事情当中,知者( Knower)或主体知觉到另一个实体,也就是被知的事物或客体(经验的「两只手」)。哲学家认为那个知者就是心或灵魂,被知的客体也许是物质客体,也许是一种永恒的本质,也许是另外一个人的心智,或者是自我意识中的知者本身。大家所承认的哲学里面,几乎每一样东西都和主客二元对立有密切的关系。但如果否定主体与客体的对待是基本的界分,那么心和物的界分、传统的「真理」观,就需要全盘重新考量了。 】 罗素做了这段温和的论述之后,随即又说:「以我看,我认为詹姆斯在这个问题上是正确的,而且光凭这一点,他就足以在哲学家中占有崇高的地位。
回应 2012-04-11 21:31:41 -
虽然所有观点都是相对的,但并不表示完全没有优势的观点。所有观点都是相对的这件事,并不能妨碍某些观点永远相对地优于其他观点。世界中心观点比同族中心的观点好,同族中心观点比自我中心观点好,因为每一个阶段的深度都比前一个阶段深。 如果你忘了这一点而一味的注意观点的相对性,就会陷入无透视观的疯狂状态,意志力和判断力开始麻痹,使你晕头转向。 【一切都是相对的,没有好坏之分,没有哪一种立场优于其他立场】-----...
2012-04-08 21:16:21 1人喜欢
虽然所有观点都是相对的,但并不表示完全没有优势的观点。所有观点都是相对的这件事,并不能妨碍某些观点永远相对地优于其他观点。世界中心观点比同族中心的观点好,同族中心观点比自我中心观点好,因为每一个阶段的深度都比前一个阶段深。 如果你忘了这一点而一味的注意观点的相对性,就会陷入无透视观的疯狂状态,意志力和判断力开始麻痹,使你晕头转向。 【一切都是相对的,没有好坏之分,没有哪一种立场优于其他立场】-------你这样想就会忽略一个事实,那就是这种立场本身已经显示出自己优于别种立场。这就是标准的实践上的矛盾。 多元化主义者偶尔会到达统观逻辑层次。他们通常会臣服于这种无透视观的疯狂状态,然后立刻贩卖给天真无邪,毫不起疑的学生。
回应 2012-04-08 21:16:21 -
人的意識在以世界為中心的人馬階段,便已經從對物質次元(進化 支點一) 、生物次元(進化支點二)的認同,轉向對心智我(進化支點三) 的認同。這個屬於早期發展的心智我和前面的兩個進化支點一樣,都 是很自我中心、很自戀的。 但是到了進化支點四,個體就從認同自我中心(或自我束縛)轉為認 同社會中心(或團體的約束) 。你的意識到這個階段已經超越個體層面。 你的意識或你目前的狀態是建立在文化角色... (1回应)
2011-04-18 22:24:33 2人喜欢
人的意識在以世界為中心的人馬階段,便已經從對物質次元(進化 支點一) 、生物次元(進化支點二)的認同,轉向對心智我(進化支點三) 的認同。這個屬於早期發展的心智我和前面的兩個進化支點一樣,都 是很自我中心、很自戀的。 但是到了進化支點四,個體就從認同自我中心(或自我束縛)轉為認 同社會中心(或團體的約束) 。你的意識到這個階段已經超越個體層面。 你的意識或你目前的狀態是建立在文化角色、集體認同、共同價值觀 之上的。你的意識現在不再跟身體合一,而是跟角色合一了。 因此,當你說我為人之父、我為人之母、我為人之夫、我為人妻子、 我為自己這個職務努力、我重視這個目標等等的時候,都是在認同超 越身體的東西。你已經超越個體的身體及其感覺,進入一系列互為主 體的角色、價值觀及目標裡面。你用來稱呼自己的這些名目,大部分 都不是自我中心的,而是以文化和社會為中心。你感受你的「自我」 時,其實感受的是一系列互為主體的事件。你不是活在自己的皮肉之 內,而是存在於該文化圈內。你已經解除身體的制約,超越對肉身的 認同。沒有這個文化圈,你連想像自己是什麼人都沒辦法。這個文化 圈早就超越於你的皮肉之外了! 到了進化支點五的理性期,你的合一狀態再度解除中心化的傾向而 更擴張。這一次是不再認同同族中心或社會中心,故而進入了後成規 期對世界中心的認同。你實際上已經開始用全球觀點來辨識自己,再 也無法用同族中心觀點來辨識自己。你不再是一個同族中心的存有, 否則你會很難過;同族中心言論會使你很尷尬。你再度解除中心化的 傾向,再度超越。你的認同開始移轉到世界中心意識或全球意識之 上.依照世界中心意識或全球意識而存在。這是一種對全人類的認同。 從這裡只要再跨出一小步,你就會體驗到自己不但和所有的人合 一,而且是跟所有生命合一的。全球意識或世界中心意識這時算是往 上跨了一步,掙脫了人類中心的偏見,開始宣布自己等同於一切有情 眾生。這時你體驗到的就是世界靈的境界。 因此,只要思考一下意識已經擴張的身分認同,就知道由世界中心 到世界靈其實只是小小的一步,只是超越與包容、開顯與深藏這個進 化過程自然而單純的延續罷了。每一次的顯化都解除了一種中心化傾 向,都是一種超越,都會發現「外在世界」其實是「內在」或自己存 有的一部分。 某天早上分子醒了過來,發現原子竟然深藏在自己整個存有裡面。 又一天早上,細胞醒了過來,發現分子竟然在自己裡面,是自己存有 的一部分。同理,某天早上你醒過來時也許發現自然竟然是你的一部 分,你存有的內在部分。你並不是自然的一部分,而是自然本是你的 一部分。正是因為這個道理,所以你對待自然應該像對待自己的肺臟 和腎臟一樣。你心裡湧出一種自然而然的環境倫理,你再也不會像以 前那樣對待河流、樹葉、鹿或小鳥了。 除非你自己有這種體驗,否則這些話聽來會很奇怪,很離譜。也許 你可以去問問阿波羅號上的太空人。
1回应 2011-04-18 22:24:33
-
卡小佳 (活在世间,却不属于它。)
這兩種說法都很荒謬,更別提貶低兩性、不尊重兩性了。一開始我就說了,麻煩的地方就在於這兩件事都很困難,又都必須做好,第一是(按照吉莉根的方式)找出雌雄兩性價值觀的差異;第二是找出一些方法來公正的評斷這種差異。目的不是要使男女兩性變成一樣,而是要公正的看待兩者。2013-07-03 08:08:45
-
卡小佳 (活在世间,却不属于它。)
要在今天的世界裡作女人有一些新的條件,其中一部分就是爭取自主,而不是用各種關係來界定自己。當然,這就是女性主義偉大的召喚,要女性以自主和內在價值來界定自己,而不是以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來界定自己。我們不該貶抑關係的重要性,不過女性的確應該以成熟的自我為榮,而不是面對他人便壓抑自己。……所以今日的男女兩性都在努力超越原來的角色──是超越而不是抹煞,這是最麻煩的地方。演化永遠都是超越和包容,容納而又突破。2013-07-03 08:26:28
-
卡小佳 (活在世间,却不属于它。)
人的發展過程一定是因為情況難以避免,才會出現「父權體制」。人類是一直發展到現在才到達不需要這種體制的地步──所以我們現在才開始有能力從根本之處「解構」父權體制,或者說才能夠以比較溫和的方式打平兩性價值的帳目。這不是在革除什麼殘酷的傳統,而是脫離一件已經沒有必要的事,繼續成長下去。2013-07-03 08:33:04
-
卡小佳 (活在世间,却不属于它。)
沒有人否認這種體制有的確實有問題,甚至很可怕。但是我們發現,兩性只要互相對立或隔離,雙方都很痛苦。事實上,證據顯示父權社會對一般雄性的要求遠比雌性嚴苛;如果你願意的話我們可以討論其成因。就這一點而言,意識型態和受害者政治學是派不上用場的。以受害者所享有的優點來交換女性權力,自己就會造成自身的挫敗,到頭來反而預設並強化了她們原先想要克服的問題。2013-07-03 12:00:41
-
请系好安全带,这将是颠簸的一夜。 或者说自从上一次看过老肯年轻时期的成名作《意识光谱》让我整个意识系统都开始骚动甚至翻腾起来,紧接着再看这本二十多年后老肯整体思想的问答录《万法简史》直接把我带上了一条意识的高速公路,而且还是很颠簸的高速。 在打开了很多脑洞的同时,也是籍此梳理了之前在哲学、宗教乃至实相中探索的所有感悟。 如果把《意识光谱》看成是对二元论的全面梳理和理论整合,而这本《万法简史》就是对...
2020-09-06 09:54:50 3人喜欢
请系好安全带,这将是颠簸的一夜。
或者说自从上一次看过老肯年轻时期的成名作《意识光谱》让我整个意识系统都开始骚动甚至翻腾起来,紧接着再看这本二十多年后老肯整体思想的问答录《万法简史》直接把我带上了一条意识的高速公路,而且还是很颠簸的高速。
在打开了很多脑洞的同时,也是籍此梳理了之前在哲学、宗教乃至实相中探索的所有感悟。
如果把《意识光谱》看成是对二元论的全面梳理和理论整合,而这本《万法简史》就是对于整个法界的全面诠释。很赞叹老肯的整理能力和融合的智慧,几乎是把我能看到甚至无法经验到的一些理论体系都做了整合。而且很聪明的是,看似只是在整合各个取向的理念,同时像粘合剂一样,为了更好的诠释再加入了一些自己的假设,但最后形成的庞大体系俨然就是老肯自己的东西。无论这个体系是否准确,其中已经囊括了各家之精华,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按照胡因梦的评价就是,“一个由空性含摄知识万有的整合见地”。
诚如胡因梦在序言中所言,老肯的思想是“起源于毕达哥拉斯、巴曼尼德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然后传递给奥古斯丁、阿奎纳、迈蒙尼德、斯宾诺莎、黑格尔以及海德格尔。而东方智慧传承对威尔伯影响最深的,则属佛教上座部思想、龙树中观学派、华严学派、唯识学派、整合瑜伽、藏秘大手印与大圆满、论藏、吠檀多哲学、苏菲神秘主义等等。至于威尔伯的超个人视野,则充分反映了威廉·詹姆斯、荣格、马斯洛的心理学研究,更涵盖了60年代末期西方所发展出来的身心灵整合治疗及东方默观传承。”
经过几本书对于老肯的认识,虽然他是超个人心理学的代表,但我觉得完全可以说老肯是在世修行的大家。
回到这本书的内容,几乎是囊括了老肯所有的核心思想,涵盖了“全子(holon)、二十条法则(见附录)、前超谬误(the pretrans fallacy)、老肯学说的五个阶段、四大象限(the four quadrants)、整合哲学(Integral Philosophy)、十个层次、整合政治学(Integral Politics)、进化与内化(退化)、法界(Kosmos)”等等,包罗万象。
也许无法在这篇读后感里呈现我所有的感想,只是挑选几个我收获最大的点和大家做一些分享:
一、全子,进而拓展到意识结构
“全子,是亚瑟·柯思勒(Arthur Koesler)发明的,指的是某个本身已经是整体,但又是其他整体的一部分实体。”“实相并不是由事物或过程所构成,也不是由整体或部分所构成,而是由整体兼部分或者说全子构成的。”
这个概念可以说是所有思想的基础,我会看成是对于《意识光谱》的总结,是一种可以慢慢从二元论中跳脱出来的方式。
这里有一个很简单但很重要的理念会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全阶序并不是一级一级进阶的,而是一层包覆一层的。”这是一个核心论断,因为回到现实生活中,我们追求的很多意识层面的精进、升华、乃至开悟,并不是进阶的关系,相反是要向下包含一切。也就是说修行之路是没有捷径可言的。
这会让我想到拓扑学的概念。猛然会想起有本已经落灰的书,《拓扑心理学》,也许籍此可以读读,把全子的概念再深化一下。
通过这个概念也相应提出了意识乃至所有事物的发展过程。“整个发展过程是先有意象而后有象征,有象征而后有概念,有概念而后才有规则。”
老肯会归纳为“融合、分化、整合”,或“嵌入、超越、包含”。
可以看到的是书中也引用了很多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以此从“意识光谱”中迭代出了更完整的意识结构。
在意识结构中“人马(Centaur),意思是相对的独立自我的身心整合, 以及心智域和生物域的整合。”这是在《意识光谱》中阐述比较多的部分,也是那时我的一个收获点。现在可以看出明显老肯在意识光谱里的超个人带和大心境界有了更多的拓展。
比如说“通灵阶层,即主客体之间,你和’彼方’的自然界之间,已经没有任何分别。”还有精微光明阶层,“精微本质遍布于一切现实,是一切万有的实相,一切万有的基础;此精微本质即是一切,即是真如(suchness)。而汝,汝即是彼。”
需要注意的这里很多概念的理解也许和非修行领域的朋友理解不一样,比如“通灵”、“神性”……我会更加的认同老肯,也是感觉很多吃瓜群众有些被市井的神婆误导的嫌疑。
同时这些大心境界的拓展,我在猜想是不是有被密宗大手印十八层次第的影响,老肯应该也是一个修密之人。
当然对于普通人来说,比如我,最感兴趣的应该是最高层,“无分别智”。当然要基于拓扑的原理,到那个境界还有很多很多路。但看看老肯的一些指引也是很有感触的。“无分别智传承的重点并不在于意识状态的改变,而在于认出无分别境界——认出一切本来如是。”
我觉得老肯的诠释也非常到位,比如“以无分别智的角度来说,你不可能’完全’开悟’,就如同你不能说自己’受完了所有的教育’一样;这是没什么意义的。”
所以要走修行这条路,只有耐心、诚心、细心的慢慢走就是了。
当然这一切都是基于“全子”的假设,我们不能说老肯说的都是对的,但这本身就是一种诠释。
二、四大象限(显象为三大领域)
其实看完全书以后,不难发现,老肯就是在做一次基于四大象限的诠释,诠释这个世界。
这里要再强调下“神性”的概念,和平时大家嘴里的“神”几乎是两个概念。当然对于塔寺时代乃至现在的末法时代的讽刺老肯也是直言不讳的。
回到书中,“神性显化出来就是四大象限。”“不管是什么全子,若想了解它,最低限度不能不从这四个面向下手。”
所以我会把四个象限看成是完整思考一个问题的指引,四个面向的拓展,因为每一件事情背后都是一个全子。
从图面来看,“右边都是独白,左边都是诠释。”“大脑和经验性自然界的事物一样,都可以用独白式的注视和经验分析来认识,但心智只能经由内省、沟通、诠释来认识。”
可以看到的是,这里也是在用二分法去应对二元论。目的也许是更形象的印证出一些偏颇的发展方向。“那些被利爪抓得最深的人,往往是歌颂得最大声的人。”
老肯在推崇的或者说敲警钟的是,“我们要的是’全象限’观点,以法界四方所有次元为完整的脉络进行诠释。”
不难发现,其实老肯特别擅长诠释,也就是老肯是一个“左撇子”。
这也是理解后现代主义的重要入口,“后现代主义主要的目标之一就是强调诠释的重要。”“主体空间和互为主体空间是分不开的,这是后现代或后启蒙时代最伟大的发现。”
我们平常经常提及的“实相”,老肯则归纳为“实相属于左手,不属于右手”。为什么我们老是看不到实相,也是有一部分原因是,“我们常常忍不住把左手象限的事物(需要用心诠释的深度)化约为后者(很容易就可以看到的表象)。”
三、平面世界,
这里有一个概念对我来说比较新颖,所以特地来说两句。因为大家对“化约”的喜欢于是就有了“平面世界”。
“平面世界,其表现形式也许是隐约的化约主义,也许是粗糙的化约主义;前者将一切内在或左手象限事件化约为右手象限相关事件;后者将右手象限系统化约为右手象限原子。”
我的理解是,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但往往骨子里就是在做一些非黑即白的事。于是这个世界就塌缩成了平面世界。
从法界角度来说,“法界是物质、生命、心智的统称,也称为宇宙(cosmos)、生物域(biosphere)、心智域(noosphere)”。而“三大领域崩塌为独大领域的平面世界。”
我很喜欢老肯对于发展部分的论述,就像历史梳理一般展现了这个平面世界的演变。从世界观角度来看:远古期、魔幻期、神话期、理性期、存在期。而相应的技术经济发展则是:游牧期(foraging)、锄农业期(horticultural)、犁农业期(agrarian)、工业期(industrial)、资讯期(informational)。
可以看到的是“每个社会都有一个重心,其伦理、典章、规范、基本体制都依循此重心组织而成。”从整个社会来看,都是存在着平面世界观。
“在平面世界观里,你只能上行或下行;你要不是完全否定平面世界观的存在(上行者),就是试图让平面世界观变成神(下行者)。”所以也许先要和平面世界观做工作,我们才能跳脱出这个框架做些什么。
上行下行也是这本书的一个重要话题,就不多说了。只是借用老肯的一句话,“从万有到太一的上行之道就是智慧之道,即色即是空。太一的显化就是万有的下行之道就是慈悲之道,即空即是色。”
四、直言不讳,针砭时弊
其实整本书看下来最爽的部分还是老肯的直言不讳,加上很多针砭时弊的观点非常认同,也以此对于这本书和老肯会觉得非常亲切。
老肯说,“当时代进入现代性(modernity)和后现代性(postmodernity)之后,我们却看到另一波深远而彻底的逆转:上溯空性者出局,下及万有者进场。”
甚至可以说,现在很多在身心灵圈或者神秘学圈修行的朋友虽然是在走空性之路,但在老肯看来也许也是下及万有者。因为“平面世界的人膜拜的都是纯然下及万有的神、感官的女神、感官的世界、只标明位置不讲其他的黑白世界,一个你可以染指的世界。”
我绝对老肯有一句话非常一针见血,“对于神性狭隘而拟人化的特质,我们必须谨慎以对。”
甚至老肯还指名道姓的说,“从更高的我、内在声音、原型心理学、诺斯替教派、内观、灵魂的呵护、内在的目睹、宇宙心、纯净觉知、人格九型图、超越意识或类似于左上象限的理念来解释他们直观到的东西。他们直观到的左上象限的境界不论有多真实,解读方式都遗漏或严重削弱了’我们’和’它’这两个层面。这根本是完全解离的独白式自我陷入疯狂的唯我全能幻想。”
看到这里我自己也需要反省反省,从四大象限中出发,我现在从事的方向也的确主要关注在“我”的诠释,也许可以说带一点“我们”的工作,的确是过于唯我了,少了很多“它”的独白。也许这是将来我的发展和进步的方向。
包括“绝对真理说只是一种意识形态,并且是最糟的菁英主义。”以及“多元文化主义就是一种高度菁英文化的主义,可是却宣称自己不是菁英。”当只是在一个象限过度开发的时候,很容易掉入菁英主义的坑。其实很多时候会有意无意的站在菁英主义的立场去俯视问题。
想想几年前还在追求真理、实相,其实老肯的一些话都是当头棒喝。“法界没有真理,只有某人硬塞给别人的种种概念。”“大多数人所说的真理都是呈现式真理,讲的是明确的位置或对应关系。”
多听听老肯的话可以让我们少点弯路,因为“你不可能创造自己的实相,只有精神病患者才会创造自己的实相。”
五、环境伦理,我们可以做什么
看过那么多,感触也很多,其实最后真正的关心和关注的是我到底能做些什么,或者不做些什么。在这里老肯提出的环境伦理也许可以看成是对现实的一种指引。
其实很多学习乃至经验都是在帮助我们提高意识层面,发展心智,“心智发达之处,神性就会显露出来。”诚如前文说的拓扑概念,“灵性经验不会允许你跳过哪一个成长与发展阶段的,因为每一个阶段都是涵养灵性体悟的所在。所以奥罗宾多才说:进化可以加速,但无法超越。”
其中发展的一大特征就是“自我中心逐渐消失”,按照老肯的拓展,乃至集体中心、民族中心、社会中心都是自我中心的另一些体现,都会慢慢消失。
“真正的环境伦理的重点在于,我们应该在真实的包容当中超越并包含所有的全子。”
其实还是回到根本的全子概念。这里老肯更多的在强调的是第二象限,“我”的境界中最高的层面“统观逻辑”。感觉这是最终能打通四大象限的状态。
“统观逻辑综合各种观点,很自然的不让任何一种观点凌驾其他观点之上——这就是无透视观(Aperspectival)。”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进入不背负神话、魔幻式之期望、自我中心之自满与同族中心之自满的超个人阶段。”
这有点像不二(Nonduality)状态,“指的就是融合上溯空性和下及万有的状态”。按照谭崔(tantric)观点:“如果你以清明的觉知探入低等状态乃至于染污状态,那个状态就会转化成与其相应的智慧。”
对于我的意义也许在于,虽然现在在“我”的境界里遇到一些瓶颈,可以看成是广度在不断拓展,但深度却停滞许久。也许从“我”的境界出发,统观逻辑是一个灯塔,可以照亮一些脚下的路。
“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过,人所有的痛苦尽在主客的分裂之中。”也许真正进入了统观逻辑状态,走上了包容所有全子之路,这种分裂也就会破镜重圆。
就像老肯说的,“我们必须同时容纳左手象限和右手象限的发展,才能具备真正全球性的意识。”
当然,所有这一切只是看过这本书的感悟,还需要付诸行动,何时能身心受益现在还不好说。
另一方面,这一切也都是基于老肯的假设和假象,就像他自己说的,“所有的意义都受到脉络的限制”。这本书本身也受到脉络的限制,我的感悟或者吸收的这些也是给我的一种限制。后续还要很多的沉淀和觉醒。
很喜欢老肯的一句,“思想不是一面反映独立事物的镜子,而是认识事物的一种作用力。”也许每个人看这本书看到的内容都不一样,但就我看到的这部分已经是对我产生了一种作用力。
就像让我花了那么多时间码这些字来整理自己的想法,这一切都是开始,期待以后的收获。
最后借用老肯的一句话作为结束,“没有一个独立的东西在体验另一个独立的东西。”看到这些文字的你也不是独立的,大家都不是独立的,万法归宗,欢迎大家一起来度过这个颠簸的夜。
2020-9-2
回应 2020-09-06 09:54:50 -
此刻如果我问你:你是什么人?你会开始形容自己——你是人父、人母、人夫或人妻;你是某人的朋友、律师、职员、教师、经理等等;你有你的好恶,你喜欢吃某种东西,有某种的冲动或欲望等等。 问:对,我会列出我自己的各种事物。 你会列出你“自己的各种事物”。 问:对。 你的各种事物都是你意识中的客体。这些东西都是一些意象、观念、概念、欲望、感觉,在你的意识中来来去去,对不对?这些东西都是你意识中的客体。 这些客体...
2016-12-09 15:55:53
此刻如果我问你:你是什么人?你会开始形容自己——你是人父、人母、人夫或人妻;你是某人的朋友、律师、职员、教师、经理等等;你有你的好恶,你喜欢吃某种东西,有某种的冲动或欲望等等。 问:对,我会列出我自己的各种事物。 你会列出你“自己的各种事物”。 问:对。 你的各种事物都是你意识中的客体。这些东西都是一些意象、观念、概念、欲望、感觉,在你的意识中来来去去,对不对?这些东西都是你意识中的客体。 这些客体都不是能观的自性,都不是真实的自性;不是那个观者(theseer)本身,而是观者所观的客体。当你“形容自己”的时候,你描述的这些客体并不是你真实的自性,而是内在或外在的客体;不是观看这些客体的观者,不是真实的自性。你列出自己的种种事物来描述自己的时候,你所提出的一切都只是一份错误的身份名单,一份谎言清单,一份根本不是你自己的真相的清单。 那么那个真实的观者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个能观的自性究竟是什么人,什么东西? 拉马纳尊者说这个目睹者为“我-我”(the I-I)因为这目睹者可以看到我或自我,但是他自己却不可见。所以,这个“我-我”,这个目睹者,这个清净的、观照的自性到底是什么东西? 这深层的内在自性不但能目睹外在世界,也能目睹你内在所有的思想。这观者能看到自我、身体和自然界——这一切全都在他“面前”来来去去。但这观者本身却不可见。举凡是可见的东西都是客体;这些客体都不是这观者,不是这见证者。你如此这般的一直追踪下去:我是什么人?那不可见的观者是什么人,什么东西?你“返回”自己的意识源头,开始“解除”自己以及自己所认同的一切客体。 这自性、观者或目睹者并不是思想,因为思想是我可以看见的客体。这观者也不是感觉,因为感觉是我可以觉察的客体。这能观的自性既不是身体,不是心智,也不是自我,因为这一切都是我可以看见的客体。那么看着这一切客体的到底是什么东西?从你内在看着这一切客体——看着自然界及其景观,看着身体及其感觉,看着心智及其思想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现在请试着感觉你自己,好好感受一下你自己的感觉,请注意,这个自己其实只是你意识中的一个客体罢了。这个自己不是什么真实的主体或真实的自我,而是意识中的一个客体。这个小小的我及其思想在你面前来来去去,就像浮云从天空飘过一样。真正目睹这一切的你,目睹这小小的客体我的你,到底是什么东西?是什么人?回返这个清净的主体(subjectivity)、这个观者的时候,你不会把他看成客体——你无法把他看成客体,因为他根本就不是客体!他不是你能看到的什么东西。但如果安住在这能观的觉知之中,看着心智、身体、自然界的现象漂浮而过,也许你会发现自己真正感受到的其实是一种自由或解脱的感觉,一种不受你所静观的客体限制的感觉。你不是看到了什么东西,而是徜徉在广大的自由之中。 白云在你面前飘过,你的思想在你面前掠过,身体的感觉在你面前流过,但这一切都不是你!你是这一切客体来来去去的自由空间。你是一个开口,一块平地,一片虚空(emptiness),一个广大的空间,一切的客体都在其中来来去去。白云来了又去,感觉来了又去,思想来了又去,可都不是你。你是那个广大的自由。广大的空性,广大的开头,任由所有的心物显现,稍作停留,随即逝去。 这目睹者并不在时间之流中;他是整个时间之流所由生的广大自由空间。所以你无法抓住它说:啊哈,我看到了!不行,因为它是观者,不是什么可以看得到的东西。安住在这目睹者之上,你感觉到的是广大的虚空,广大的自由,广大的空间——是一片透明的开口或平地,任一切主体、客体在其中生起。这些主体、客体你都看得到,但目睹这些主体、客体的目睹者你却看不到。目睹这一切就是一种彻底的解脱,绝对的自由,不再陷入骚动、欲望、恐惧或期望。 当然我们总是会认同这些主体或客体——这才是问题所在!我们认同这些可见的渺小事物——此即束缚和不自由的开端。我们其实就是那广大的自由本身,但我们却认同那些有限的、不自由的主体或客体。 这种束缚就是“观者认同了所观的对象”——那些主体或客体,却不认同这些主体客体所由生的开口、平地或空性。……你不再认同那些被时间的激流所挤压的主体客体,因此也不再受到压缩。
回应 2016-12-09 15:55:53 -
回到自我在意识光谱里面跋涉的过程,我们刚刚讨论的“低等阶段发生的压抑会破坏高等阶段”,就是我们身上的“内战”。 自我如果压抑或竭力了自身的某些面向,那么供它进一步演化与发展的潜能就会比较少。这迟早会使它的发展停顿下来。 假设我出生时的自我有一百单位的潜能,但是在初期成长的道德阶段有个小水滴竭力掉了,就说是单位好了,于是到达道德阶段二时,自我便只剩下就是单位的潜能。 这样,这个人在道德阶段二只剩下百...
2016-11-28 15:58:55
回到自我在意识光谱里面跋涉的过程,我们刚刚讨论的“低等阶段发生的压抑会破坏高等阶段”,就是我们身上的“内战”。 自我如果压抑或竭力了自身的某些面向,那么供它进一步演化与发展的潜能就会比较少。这迟早会使它的发展停顿下来。 假设我出生时的自我有一百单位的潜能,但是在初期成长的道德阶段有个小水滴竭力掉了,就说是单位好了,于是到达道德阶段二时,自我便只剩下就是单位的潜能。 这样,这个人在道德阶段二只剩下百分之九十的自我,另外百分之十的觉知力卡在道德阶段一,卡在地下室的潜意识小水滴之中,而且还用这百分之十的觉知要求整个生物体依据其原始愿望、冲动及诠释行动。 如此这般,人继续成长,发展。重点在于,等到自我长到成年时,它可能已经丧失百分之四十的潜能。这百分之四十的潜能变成分裂出去的、解离的小自我或小水滴,或者变成一些隐藏起来的小主体停留在当初分裂出去的层次上。 这一堆小野人在你的地下室乱跑,要求你喂养、迎合它们的需要,而且还想当宇宙的中心。没有喂饱它们,它们就闹、叫喊,咬你,抓你。由于你并没有清楚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因此将这种内在骚动接受为抑郁、妄想、焦虑或其他恼人的精神官能症状。 重点是,这种解离的自我——这些墨守低阶世界观的小主体——会消耗你大量的能量。它们本身会消耗能量,你防卫它们也会消耗能量。如此一来,要不了多久,你的能量就耗尽了。 假设进入通灵阶段或精微光明阶段需要六十五个单位的能量,可是你只剩六十个单位,那么你就进不去了。 事实上,我们正处于人类进化充满希望的时刻,因为人类历史上现在是第一次同时拥有弗洛伊德和佛陀。具有心理动力的潜意识是独属西方的发现,这一个重大的发现的确可以和东、西方的神秘传承及默观传承结合,构成“全光谱”途径。
回应 2016-11-28 15:58:55 -
自然阶序里只要有全子僭越了自己的位置、企图主宰整体,就会产生病态阶层或支配者阶层——比如癌细胞影响整个身体,法西斯独裁宰制整个社会体系,压抑的自我影响整个生物体等等。 可是要矫正这种病态阶序,并不需要除掉阶序本身(也不可能),而是要掌握那个傲慢的全子,将它纳入自然阶序中,或者说,将它放在适当的位置上。
2016-04-20 10:22:47
论坛 · · · · · ·
分享 | 来自我是袋鼠 | 16 回应 | 2013-11-30 23:11:19 |
封面太丑了 | 来自公路电影演员 | 1 回应 | 2012-02-28 10:40:06 |
肯·威尔伯后来非常认真地练习冥想 | 来自公益霎哈嘉瑜伽 | 2011-12-28 18:05:39 | |
《万法简史》序言 | 来自野兽爱智慧 | 5 回应 | 2010-01-05 13:06:03 |
肯·威尔伯的书,本本精彩 | 来自亿万贵贱 | 1 回应 | 2009-12-11 12:23:04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8.2分 791人读过
-
Shambhala (2001)8.5分 4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评分9分以上的心理学书籍 (可乐)
- 超个人心理学读书会 (野兽爱智慧)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肯恩·威尔伯读书会 (野兽爱智慧)
- 朝九晚五小白领2009年的读书单 (畅畅心)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万法简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巡阅使 2010-01-20 21:27:35
再次推荐此书,对于信仰修真的人不得不看。
0 有用 Lejokin 2009-12-24 21:34:06
没读懂……
0 有用 雲糸 2022-05-27 17:52:34
十二年前读过简体版。如此复读,感慨万千
0 有用 十年一次大清洗 2011-06-20 08:51:01
全书的精要就是二十法则吧。物质的层次与能量的流动,实体之谜。
0 有用 蝉 2013-11-27 09:46:28
:无
0 有用 雲糸 2022-05-27 17:52:34
十二年前读过简体版。如此复读,感慨万千
0 有用 reddal 2022-01-20 08:16:57
半本弃。开头的法界框架和基本原理构建上类似数学原理框架的搭构,但这野鸡哲学越往后说的就越笼统和偏执。大概用对话的形式完成全书只是因为以正常逻辑框架搭建全书体系估计完全无法自圆,中期叙述内容就开始变的很杂乱,虽然涉及面还是很广的,但毫无严谨性。
0 有用 6点感叹号 2021-11-29 14:45:19
对话的形式,艰深的词汇,全理论,弃之。。。
0 有用 RickyZhang 2020-09-29 15:06:42
自我意识的深化不可或缺的一本经典
1 有用 加布里埃尔的雨 2020-04-12 12:26:13
好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