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本书收录了苏童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是一种美的享受。它的文笔简洁,风格恬淡,看似平平淡淡,却蕴藏着无穷的艺术魅力,令人读后余味无穷,遐想不已。在平实的语言后面,饱含着作者对生活的感受,让读者细细去体会、咀嚼。它恰像两三知已灯下夜谈,或直抒胸臆,或旁征博引,或幽默谐趣。在淡淡的氛围中,自有一种韵味,在不知不觉中给人以美的熏陶。
本书收录了苏童几十篇散文。如自行车之歌、雨和瓦、河流的秘密、三棵树、飞沙、露天电影、金鱼热等。
苏童,1963年生,江苏苏州人。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4年分配到南京艺术学院工作。1986年调入《钟山》杂志社任编辑。1991年转为江苏省作协专业作家。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中篇代表作有《1934年的逃亡》、《罂粟之家》、《妻妾成群》、《红粉》等,长篇小说有《米》、《我的帝王生涯》、《紫檀木球》、《城北地带》等。
苏童被批评界视作“先锋派”主将。他早年以童年的视角描述枫杨树故乡的小说充满了大胆的奇思异想。1989年后将现代叙事技巧与古典的故事性相结合,开创了“妇女生活”的系列小说,以忧伤衰败的情调重现冰冷的历史,成为“新历史小说”中最经典的作品。苏童散文细腻柔韧、精致透亮,文字典雅优美、平易可亲,信手拈来,涉趣成文。
为了此书我还特意看了一下【散文】和【日记】的区别。因为每个故事写的很短,有的写的很随笔,读起来就感觉是儿时记忆和随手记录的小日记一样。但是呢细细一品确实有着写景、叙事、议论等手法表达思想情感的文艺性作品,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 我的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自行车”为此也在我的记录里写了一篇“自行车”。
很享受前半段里对少年时光的追寻,好似也和作者的情感一起游走在苏州的桥头巷尾。有幸买到二十多年前的旧书,于是获得了比看当下苏童更加充满年轻气的感受,不乏被其中文字逗笑,看到一句又一句愤愤不平的幽默调侃。 欣赏苏童在二十多年前对于“出嫁”二字的思考,现在已经有了许多那样的女性,索性不结婚不去的女性。
2011-3-4
最爱雨和瓦
看他的书 就想起来家乡的梅雨天和湿冷的冬季
> 更多书评 1篇
> 8人在读
> 207人读过
> 88人想读
订阅关于苏童散文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我喜欢你 2025-08-27 10:42:06 云南
为了此书我还特意看了一下【散文】和【日记】的区别。因为每个故事写的很短,有的写的很随笔,读起来就感觉是儿时记忆和随手记录的小日记一样。但是呢细细一品确实有着写景、叙事、议论等手法表达思想情感的文艺性作品,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 我的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自行车”为此也在我的记录里写了一篇“自行车”。
0 有用 路歌 2025-03-16 22:14:25 湖北
很享受前半段里对少年时光的追寻,好似也和作者的情感一起游走在苏州的桥头巷尾。有幸买到二十多年前的旧书,于是获得了比看当下苏童更加充满年轻气的感受,不乏被其中文字逗笑,看到一句又一句愤愤不平的幽默调侃。 欣赏苏童在二十多年前对于“出嫁”二字的思考,现在已经有了许多那样的女性,索性不结婚不去的女性。
0 有用 好好活着 2012-05-06 11:14:44
2011-3-4
0 有用 如影随形 2007-02-15 14:14:40
最爱雨和瓦
0 有用 Mr.KK 2024-01-24 22:17:23 黑龙江
看他的书 就想起来家乡的梅雨天和湿冷的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