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蔡正晖序 台湾电影还埋藏着一个理想
陈坤厚序 不想多说
前言 致敬曾健在的台湾电影
第一章 琼瑶式文艺片的盛与衰
1.琼瑶爱情公式的盛与衰
2.70年代琼瑶模式爱情文艺电影选读
《窗外》(1973)
《心有千千结》(1973)
《海鸥飞处》(1974)
《一帘幽梦》(1975)
《我是一片云》(1976)
[链接]琼瑶电影年表
[链接]二林二秦
第二章 时代之魂——台湾乡土电影
1.70年代至80年代的台湾乡土电影发展
2.李行——台湾乡土电影旗手
[链接]李行电影导演年表
3.70年代至80年代台湾乡土电影选读
《汪洋中的一条船》(1978)
《原乡人》(198...
(展开全部)
《原乡人》(1980)
《油麻菜籽》(1983)
第三章 社会写实冲击主流
1.学生及社会现实题材作品影响深远
2.70年代末80年代初学生及社会现实题材电影选读
《错误的第一步》(1979)
《拒绝联考的小子》(1979)
《一个问题学生》(1980)
第四章 未在台湾形成气候的武侠电影
1.在艺术与低俗中喘息的台湾武侠功夫电影
2.胡金铨——三千里江山,笑书神侠
[链接]胡金铨电影导演年表
3.胡金铨武侠电影的艺术精神与美学造诣
第五章 新浪潮势力的到来
1.新浪潮新在哪里
2.“破禁”与“解禁”
3.一种理想的冲击
4.80年代台湾电影与“解严”
5.新电影留给90年代的文化误区
6.80年代台湾电影优秀代表作选读
《光阴的故事》(1982)
《小毕的故事》(1983)
《儿子的大玩偶》(1983)
《看海的日子》(1983)
《老莫的第二个春天》(1984)
《杀夫》(1984)
《玉卿嫂》(1984)
《我这样过了一生》(1985)
《冬冬的假期》(1984)
《童年往事》(1985)
《恋恋风尘》(1987)
《悲情城市》(1989)
第六章 80年代台湾电影的旗手
1.侯孝贤——风柜来的人
2.80年代初期侯孝贤电影作品选读
《就是溜溜的她》(1980)
《风儿踢踏踩》(1981)
《在那河畔青草青》(1982)
《风柜来的人》(1983)
[链接]侯孝贤电影作品年表
3.杨德昌——台湾城市电影的革命者
4.80年代杨德昌的城市生活三部曲
《海滩的一天》(1983)
《青梅竹马》(1985)
《恐怖分子》(1986)
[链接]杨德昌电影作品年表
5.柯一正——为日渐沦丧的道德讴歌
6.王童——美术大家
7.综述——万仁、陈坤厚、张毅、曾壮祥
[链接]柯一正、王童、万仁、陈坤厚、张毅、曾壮祥电影年表
[链接]80年代台湾电影与内地
第七章 台湾电影走入低迷
1.90年代台湾电影的转折
2.90年代台湾电影的商业化探索
3.90年代台湾电影中的少年问题
4.90年代台湾电影中的“新新势力”
盘踞在现代都市阵地的两块冰——蔡明亮与徐小明
[链接]蔡明亮、徐小明电影年表
艺术与生存的双重忧虑——林正盛、陈以文、陈国富
[链接]林正盛、陈以文、陈国富电影年表
理想派的坚持——王小棣、陈玉勋、张作骥、黄明川、尹祺、符昌锋、李岗
[链接]王小棣、陈玉勋、张作骥电影年表
5.80年代电影势力的新时代体验
[链接]何平、张艾嘉电影年表
6.两种文艺的触碰——《暗恋桃花源》与《卧虎藏龙》
[链接]赖声川、李安电影作品年表
第八章 新千年以来仍在产业边缘挣扎的台湾电影
1.新世纪以来台湾的“新”电影
2.新世纪以来仍活跃在海外影展的台湾电影
《自由门神》(2001)
《你那边几点》(2001)
《天桥不见了》(2002)
《不见》(2003)
《不散》(2003)
《月光下,我记得》(2004)
《天边一朵云》(2004)
未完的结语
附录一 金马奖三十年获奖名单
附录二 台湾电影三十年大事记
宋子文,黑河人,毕业于黑龙江大学中文系。拥有多年平面媒体工作经验,曾在《看电影》杂志社专攻电影评论及电影专题策划,并先后为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及东方卫视《杨澜访谈录》担任节目策划。近年自组工作室从事广告、短片、纪录片的拍摄工作。
没有印象了,这就是短期类超大量阅读同一类书籍的恶果啊
想起一出是一出,没个线索逻辑
于是接着上学期,我又把他从图书馆借来看了。。。至少他的基本观点在我的主观眼光之下还是觉着比较客观的,最起码是认同的,当然也不排除我对这个地区的电影有特殊的情怀~
内容还不错 但有一点很存疑 怎么那么多似曾相识的内容?
宏观把握 便于微观入手.
太浅了,但会被作者对电影史的热爱和责任而感动。希望作者再写写内地和台湾电影的互动。
电影是对一个时代的纪录。从60年代末至90年代末30年的台湾电影史,始终有一条主线脉络就是电影与政治的关系:60年代末至1975年是台湾严酷党禁的最后时期,这一时期占主导的琼瑶片其实是在严格审查制度和市场妥协之间一种无可奈何的“风花雪月”,同期遇冷的武侠片也是当局对“侠以武犯禁”的必然打压。 70年代中叶后,是台湾承前启后、矛盾与变革相继爆发的年份,蒋介石去世、台美断交、美丽岛事件,民主不断突破专... 电影是对一个时代的纪录。从60年代末至90年代末30年的台湾电影史,始终有一条主线脉络就是电影与政治的关系:60年代末至1975年是台湾严酷党禁的最后时期,这一时期占主导的琼瑶片其实是在严格审查制度和市场妥协之间一种无可奈何的“风花雪月”,同期遇冷的武侠片也是当局对“侠以武犯禁”的必然打压。 70年代中叶后,是台湾承前启后、矛盾与变革相继爆发的年份,蒋介石去世、台美断交、美丽岛事件,民主不断突破专制,积压已久的社会现实主义电影涌现而出,被持续打压的乡土电影也茁壮成长,至80年代掀起台湾新电影运动。 87年解严、88年蒋经国逝世,台湾迎来民主时代,创作者迎来空前自由的创作环境,然而90年代的台湾新锐导演却将台湾电影带入了绝境,他们抛弃传统、抛弃观众,钻进他们自己艺术的死胡同里。 @2020-07-30 18:47:19 (展开)
对于入门台湾影史来说线索清晰,语言也平实易懂。可惜多有前后重复之处,文本分析的内容过多,真正有见地的归纳和评论太少。
很好读的一本台湾电影简史
试着更加体系化去了解的第一步!
> 更多短评 127 条
> 更多书评 1篇
穆阳
2019-01-05 21:24:26
提到电影:《窗外》《心有千千结》《海鸥飞处》《一帘幽梦》《我是一片云》
提到演员:二秦二林
代表导演:李行
提到电影:《汪洋中的一条船》《原乡人》《油麻菜籽》
第三章:社会写实冲击主流
提到电影:《错误第一步》《拒绝联考的小子》《一个问题学生》
第四章:未在台湾形成气候的武侠电影
代表导演:胡金铨
第五章:新浪潮势力的到来
代表电影:《光阴的故事》《小毕的故事》《儿子的大玩偶》《看海的日子》《老莫的第二个春天》《杀夫》《玉卿嫂》《我这样过了一生》《冬冬的假期》《童年往事》《恋恋风尘》《悲情城市》
第六章:80年代台湾电影的骑手
侯孝贤 80年代初期电影《就是溜溜的她》《风儿踢踏踩》《在那河畔青草青》《风柜来的人》
杨德昌80年代城市生活三部曲《海滩的一天》《青梅竹马》《恐怖分子》
柯一正——为日渐沦丧的道德讴歌
王童——美术大家
综述——万仁、陈坤厚、张毅、曾壮祥
第七章:台湾电影走向低迷
提到的导演:
盘踞在现代都市阵地的两块冰:
蔡明亮、徐小明
艺术与生存的双重忧虑:
林正盛、陈以文、陈国富
理想派的坚持:
王小棣、陈玉勋、张作骥、黄明川、尹祺、符昌锋、李岗
80年代电影新势力的新时代体验:何平、张艾嘉
两种文艺的碰撞:《暗恋桃花源》与《卧虎藏龙》
赖声川、李安
第八章:新千年以来扔在产业边缘挣扎的台湾电影
提到电影:《自由门神》《你那边几点》《天桥不见了》《不见》《不散》《月光下,我记得》《天边一朵云》
> 54人在读
> 778人读过
> 503人想读
订阅关于台湾电影三十年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花簪 2007-10-03 12:56:43
没有印象了,这就是短期类超大量阅读同一类书籍的恶果啊
1 有用 谋杀游戏机 2011-08-18 17:38:06
想起一出是一出,没个线索逻辑
0 有用 撕撕撕 2010-04-06 21:49:52
于是接着上学期,我又把他从图书馆借来看了。。。至少他的基本观点在我的主观眼光之下还是觉着比较客观的,最起码是认同的,当然也不排除我对这个地区的电影有特殊的情怀~
0 有用 Bill 2010-05-02 21:55:34
内容还不错 但有一点很存疑 怎么那么多似曾相识的内容?
0 有用 69.DDC 2009-05-28 01:18:16
宏观把握 便于微观入手.
0 有用 🍊晴朗 2022-04-28 23:01:32
太浅了,但会被作者对电影史的热爱和责任而感动。希望作者再写写内地和台湾电影的互动。
0 有用 撒哈拉的小影院 2022-03-31 19:02:36
电影是对一个时代的纪录。从60年代末至90年代末30年的台湾电影史,始终有一条主线脉络就是电影与政治的关系:60年代末至1975年是台湾严酷党禁的最后时期,这一时期占主导的琼瑶片其实是在严格审查制度和市场妥协之间一种无可奈何的“风花雪月”,同期遇冷的武侠片也是当局对“侠以武犯禁”的必然打压。 70年代中叶后,是台湾承前启后、矛盾与变革相继爆发的年份,蒋介石去世、台美断交、美丽岛事件,民主不断突破专... 电影是对一个时代的纪录。从60年代末至90年代末30年的台湾电影史,始终有一条主线脉络就是电影与政治的关系:60年代末至1975年是台湾严酷党禁的最后时期,这一时期占主导的琼瑶片其实是在严格审查制度和市场妥协之间一种无可奈何的“风花雪月”,同期遇冷的武侠片也是当局对“侠以武犯禁”的必然打压。 70年代中叶后,是台湾承前启后、矛盾与变革相继爆发的年份,蒋介石去世、台美断交、美丽岛事件,民主不断突破专制,积压已久的社会现实主义电影涌现而出,被持续打压的乡土电影也茁壮成长,至80年代掀起台湾新电影运动。 87年解严、88年蒋经国逝世,台湾迎来民主时代,创作者迎来空前自由的创作环境,然而90年代的台湾新锐导演却将台湾电影带入了绝境,他们抛弃传统、抛弃观众,钻进他们自己艺术的死胡同里。 @2020-07-30 18:47:19 (展开)
0 有用 Revie 2022-03-30 15:06:28
对于入门台湾影史来说线索清晰,语言也平实易懂。可惜多有前后重复之处,文本分析的内容过多,真正有见地的归纳和评论太少。
0 有用 奥黛丽李本 2022-03-26 16:51:49
很好读的一本台湾电影简史
0 有用 JOJO 2021-12-04 21:06:30
试着更加体系化去了解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