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原作名: Reinventing the Bazaar: A Natural History of Markets
译者: 余江
出版年: 2006-1
页数: 308
定价: 32.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比较译丛
ISBN: 9787508605364
内容简介 · · · · · ·
从eBay到股票市场,再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约翰·麦克米兰引领我们进行一次市场之旅,领略以往我们并未留意的风光。从印度的骆驼贸易到每天2 000万美元荷兰鲜花市场,再到抗艾滋病药物的全球贸易等等,麦克米伦用这些例子向我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市场——小的和大的,简单的和复杂的,成功的和失败的,使我们将有机会看到,“是什么让市场发挥作用?它们有多么重要?我们能够做些什么来增进它们的作用?以及我们如何把它们应用到其他领域?”。他进一步把这些市场放到一起,来说明这些市场是如何整合起来形成全球经济的。
市场总是引发相互冲突的观点。批评家指责它们是剥削和贫困的根源。极端支持者则赞美它们是自由和繁荣的源泉。麦克米兰超越了意识形态,清楚地阐明了为什么市场既不是魔幻的也不是邪恶的,而是虽不完美但很重要的工具。它们可能会时常经历失败,但是它们是迄今为止我们所发现的...
从eBay到股票市场,再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约翰·麦克米兰引领我们进行一次市场之旅,领略以往我们并未留意的风光。从印度的骆驼贸易到每天2 000万美元荷兰鲜花市场,再到抗艾滋病药物的全球贸易等等,麦克米伦用这些例子向我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市场——小的和大的,简单的和复杂的,成功的和失败的,使我们将有机会看到,“是什么让市场发挥作用?它们有多么重要?我们能够做些什么来增进它们的作用?以及我们如何把它们应用到其他领域?”。他进一步把这些市场放到一起,来说明这些市场是如何整合起来形成全球经济的。
市场总是引发相互冲突的观点。批评家指责它们是剥削和贫困的根源。极端支持者则赞美它们是自由和繁荣的源泉。麦克米兰超越了意识形态,清楚地阐明了为什么市场既不是魔幻的也不是邪恶的,而是虽不完美但很重要的工具。它们可能会时常经历失败,但是它们是迄今为止我们所发现的能够提升我们生活水平的最佳途径。
作者简介 · · · · · ·
约翰·麦克米兰是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乔纳森·洛夫雷斯经济学讲座(Jonathan B. Lovelace Professor of Economics)教授,斯坦福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麦克米兰原籍新西兰,是位严谨的理论家,很早以前就认为,要了解外国,最好的方法是去那里教书。因此他曾在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德国、荷兰、法国、加拿大执教,时间长短不一。麦克米兰的研究兴趣涵盖经济改革、机制设计、市场制度的跨国比较、发展中经济和转轨经济的企业精神。1995年,他进入知名的经济顾问公司——市场设计公司(Market Design Inc.)服务,现为该公司副总裁。
目录 · · · · · ·
前言
第一章唯一自然的经济
第二章智慧的胜利
第三章付不起钱的人就得死
第四章让信息自由流动
第五章诚信才是明智之举
第六章最佳竞价者胜出
第七章快来竞价!
第八章为自己工作
第九章专利的尴尬
第十章没有人是一片孤岛
第十一章危害公共利益的串谋
第十二章来自基层的努力
第十三章掌管别人的钱财
第十四章竞争的新时代
第十五章呼吸自由的空气
第十六章反对贫困的勇气
第十七章市场的必要性
致谢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市场演进的故事"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市场演进的故事"的人也喜欢 · · · · · ·
市场演进的故事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市场演进的故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6 条 )


很不错的一本书,你一定能读懂

豆瓣的小伙伴们,请问还有没有这么给劲的书可以推荐?
> 更多书评 16篇
-
市场演进的故事 在市场经济中,以各自利益最大化的个人之间在交易和合作的过程中,难免有人动歪心思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情,但个人局部的利益最大化并不符合全局利益最优化的目标,因此如何对这类行为做出限制成为了构建市场经济环境中相当重要的议程,也是评判一个经济体是否进入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目前人类正在使用的有两种方式来协调这种人与人之间在经济交流中的利益冲突:口头的约定(诚信)和书面的保证(法律)。不好说哪...
2019-05-19 12:50 1人喜欢
市场演进的故事 在市场经济中,以各自利益最大化的个人之间在交易和合作的过程中,难免有人动歪心思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情,但个人局部的利益最大化并不符合全局利益最优化的目标,因此如何对这类行为做出限制成为了构建市场经济环境中相当重要的议程,也是评判一个经济体是否进入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目前人类正在使用的有两种方式来协调这种人与人之间在经济交流中的利益冲突:口头的约定(诚信)和书面的保证(法律)。不好说哪种方式更有约束力和执行效率,因为如果在不付出更高代价的前提下能够找到更高效的解决方案,那么低效的方法也就不会存在。事实上,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这两种方案各有千秋。 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交易往往在小范围内进行,并不复杂的交易网络注定了参与交易的各方之间必定是相互熟悉的,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小圈子以及交易的重复性这两个特点限制了人们在合作和交易的过程中损人利己的动机。如果真的有人喜欢坑人,那么他必定只能一锤子买卖,也就是说最多坑别人一次,往后在这个小圈子里没有人再跟他做生意了,道理很简单。在这样的经济社会中,人们在交易过程中所做出的口头承诺具有十分的执行效力,也就不需要再花巨大的成本去制定法律,签订合约,雇佣公证人,请律师打官司等等。虽然也有可能有人做出违反诚信的事情,但大家会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去防治,以及惩罚破环诚信的人。 而在一个发达的经济社会中,随着分工的细化,交易范围逐渐扩大,尽管每一个人都不喜欢和不认识的人一起合作和做生意,因为没有人能保证陌生人不会坑自己,但迟早有一天 逐利的本性会把市场的边界推到你的朋友圈以外,这时坑蒙拐骗就发生了,每个人都有可能被人坑一把就跑了。但总体来讲,尽管面临着巨大的交易成本,大家还是会和陌生人做少量的生意,因为如果与陌生人之间的交易成本大于交易收益,那么一次交易都不会发生。不过这时虽然大家都有坑别人的动机,但每个人都知道,你坑我我坑你对大家都没有好处,但是自己又没有能力改变这一切,所以只能继续坑别人,全社会陷入一个死循环。 在我看来,国家之所以出现,只为解决一个问题,拿就是在自然状态下每个人局部利益最大化一定小于全局利益最大化,而国家通过调节能让大家都得到好处。(尽管马克思说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工具,但同样适用我的观点)上面的死循环的解决办法就是国家的协调,而协调的方式就是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在越发达的经济体中,这种协调越频繁也越重要,所以世界上最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美国的律师收入非常高。 -------------------------------------------------------------------------------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新闻,有人到东北一个小城市旅游,吃饭的时候被坑了很多钱,报警警察也不管,举报到工商局,回复是一条鱼火锅定价8000块钱是合理的(类似青岛大虾事件)。这种事在全国发生过很多次,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还没有进入现代社会,人们的思维还处于农业社会。东北那个小镇上的人肯定不会坑熟人,但有人来旅游是一定会宰一把的。如果有人问,什么时候他们才能不宰客人,那就是当去东北人的游客也越来越多,宰人导致大家都不去吃饭了,宰人的成本大于宰8000块钱这点收益的时候,但即使在这个时候,单个的饭店还是有宰人的动机的,因为我不宰别人也会宰,到时候因为别的饭店宰客导致这一片所有的饭店名声不好,吃亏的还是我,所以我还不如先宰客,捞一把再说。要说上帝在创造人类的时候留下了什么恶之源,那就是个人利益最大化小于集体利益最大化这一囚徒困境中,当今任何一个经济体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都来自这一恶之源。 回到餐馆宰客,解决的办法是政府制定法律。以前的三亚和东北,青岛一样宰客,后来随着游客越来越多,政府再也不护着当地宰客的餐馆了,所以现在三亚游客没有因饭店的事情不愉快。一切都是成本与收益的权衡。 在当今的中国,契约精神还没有被很好的灌输到国人心中,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法律也还不完善,很多人在与陌生人的经济交流之前,都会先干一件事--喝酒。在中国,就算完全不认识的两个人,在桌子上几杯酒下肚就是朋友了,酒桌文化其实是中国人在陌生人之间建立关系,并期待双方都因为这层关系而遵守交易合约,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不管什么阶层,不管多大的生意,很多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原因。 从这个角度看,茅台的股价与我国市场经济法律健全程度成反比。
回应 2019-05-19 12:50 -
要追寻不要躲避 (我不止是太笨)
这段可以理解互联网的“分权特征”。金字塔式中央集权结构将会限制底层的活力,如此的互联网发展不到今天的局面。为了激励创新,就得按照“激励创造性人才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在创造中获得权益”(满足人的本性)原则,给予人充分的自由,“如果取得成功的话还允许创新者分享部分权益”,也就是“分权”。2011-10-02 21:20
-
市场演进的故事 在市场经济中,以各自利益最大化的个人之间在交易和合作的过程中,难免有人动歪心思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情,但个人局部的利益最大化并不符合全局利益最优化的目标,因此如何对这类行为做出限制成为了构建市场经济环境中相当重要的议程,也是评判一个经济体是否进入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目前人类正在使用的有两种方式来协调这种人与人之间在经济交流中的利益冲突:口头的约定(诚信)和书面的保证(法律)。不好说哪...
2019-05-19 12:50 1人喜欢
市场演进的故事 在市场经济中,以各自利益最大化的个人之间在交易和合作的过程中,难免有人动歪心思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情,但个人局部的利益最大化并不符合全局利益最优化的目标,因此如何对这类行为做出限制成为了构建市场经济环境中相当重要的议程,也是评判一个经济体是否进入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目前人类正在使用的有两种方式来协调这种人与人之间在经济交流中的利益冲突:口头的约定(诚信)和书面的保证(法律)。不好说哪种方式更有约束力和执行效率,因为如果在不付出更高代价的前提下能够找到更高效的解决方案,那么低效的方法也就不会存在。事实上,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这两种方案各有千秋。 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交易往往在小范围内进行,并不复杂的交易网络注定了参与交易的各方之间必定是相互熟悉的,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小圈子以及交易的重复性这两个特点限制了人们在合作和交易的过程中损人利己的动机。如果真的有人喜欢坑人,那么他必定只能一锤子买卖,也就是说最多坑别人一次,往后在这个小圈子里没有人再跟他做生意了,道理很简单。在这样的经济社会中,人们在交易过程中所做出的口头承诺具有十分的执行效力,也就不需要再花巨大的成本去制定法律,签订合约,雇佣公证人,请律师打官司等等。虽然也有可能有人做出违反诚信的事情,但大家会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去防治,以及惩罚破环诚信的人。 而在一个发达的经济社会中,随着分工的细化,交易范围逐渐扩大,尽管每一个人都不喜欢和不认识的人一起合作和做生意,因为没有人能保证陌生人不会坑自己,但迟早有一天 逐利的本性会把市场的边界推到你的朋友圈以外,这时坑蒙拐骗就发生了,每个人都有可能被人坑一把就跑了。但总体来讲,尽管面临着巨大的交易成本,大家还是会和陌生人做少量的生意,因为如果与陌生人之间的交易成本大于交易收益,那么一次交易都不会发生。不过这时虽然大家都有坑别人的动机,但每个人都知道,你坑我我坑你对大家都没有好处,但是自己又没有能力改变这一切,所以只能继续坑别人,全社会陷入一个死循环。 在我看来,国家之所以出现,只为解决一个问题,拿就是在自然状态下每个人局部利益最大化一定小于全局利益最大化,而国家通过调节能让大家都得到好处。(尽管马克思说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工具,但同样适用我的观点)上面的死循环的解决办法就是国家的协调,而协调的方式就是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在越发达的经济体中,这种协调越频繁也越重要,所以世界上最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美国的律师收入非常高。 -------------------------------------------------------------------------------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新闻,有人到东北一个小城市旅游,吃饭的时候被坑了很多钱,报警警察也不管,举报到工商局,回复是一条鱼火锅定价8000块钱是合理的(类似青岛大虾事件)。这种事在全国发生过很多次,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还没有进入现代社会,人们的思维还处于农业社会。东北那个小镇上的人肯定不会坑熟人,但有人来旅游是一定会宰一把的。如果有人问,什么时候他们才能不宰客人,那就是当去东北人的游客也越来越多,宰人导致大家都不去吃饭了,宰人的成本大于宰8000块钱这点收益的时候,但即使在这个时候,单个的饭店还是有宰人的动机的,因为我不宰别人也会宰,到时候因为别的饭店宰客导致这一片所有的饭店名声不好,吃亏的还是我,所以我还不如先宰客,捞一把再说。要说上帝在创造人类的时候留下了什么恶之源,那就是个人利益最大化小于集体利益最大化这一囚徒困境中,当今任何一个经济体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都来自这一恶之源。 回到餐馆宰客,解决的办法是政府制定法律。以前的三亚和东北,青岛一样宰客,后来随着游客越来越多,政府再也不护着当地宰客的餐馆了,所以现在三亚游客没有因饭店的事情不愉快。一切都是成本与收益的权衡。 在当今的中国,契约精神还没有被很好的灌输到国人心中,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法律也还不完善,很多人在与陌生人的经济交流之前,都会先干一件事--喝酒。在中国,就算完全不认识的两个人,在桌子上几杯酒下肚就是朋友了,酒桌文化其实是中国人在陌生人之间建立关系,并期待双方都因为这层关系而遵守交易合约,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不管什么阶层,不管多大的生意,很多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原因。 从这个角度看,茅台的股价与我国市场经济法律健全程度成反比。
回应 2019-05-19 12:50 -
要追寻不要躲避 (我不止是太笨)
这段可以理解互联网的“分权特征”。金字塔式中央集权结构将会限制底层的活力,如此的互联网发展不到今天的局面。为了激励创新,就得按照“激励创造性人才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在创造中获得权益”(满足人的本性)原则,给予人充分的自由,“如果取得成功的话还允许创新者分享部分权益”,也就是“分权”。2011-10-02 21:20
-
市场演进的故事 在市场经济中,以各自利益最大化的个人之间在交易和合作的过程中,难免有人动歪心思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情,但个人局部的利益最大化并不符合全局利益最优化的目标,因此如何对这类行为做出限制成为了构建市场经济环境中相当重要的议程,也是评判一个经济体是否进入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目前人类正在使用的有两种方式来协调这种人与人之间在经济交流中的利益冲突:口头的约定(诚信)和书面的保证(法律)。不好说哪...
2019-05-19 12:50 1人喜欢
市场演进的故事 在市场经济中,以各自利益最大化的个人之间在交易和合作的过程中,难免有人动歪心思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情,但个人局部的利益最大化并不符合全局利益最优化的目标,因此如何对这类行为做出限制成为了构建市场经济环境中相当重要的议程,也是评判一个经济体是否进入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目前人类正在使用的有两种方式来协调这种人与人之间在经济交流中的利益冲突:口头的约定(诚信)和书面的保证(法律)。不好说哪种方式更有约束力和执行效率,因为如果在不付出更高代价的前提下能够找到更高效的解决方案,那么低效的方法也就不会存在。事实上,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这两种方案各有千秋。 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交易往往在小范围内进行,并不复杂的交易网络注定了参与交易的各方之间必定是相互熟悉的,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小圈子以及交易的重复性这两个特点限制了人们在合作和交易的过程中损人利己的动机。如果真的有人喜欢坑人,那么他必定只能一锤子买卖,也就是说最多坑别人一次,往后在这个小圈子里没有人再跟他做生意了,道理很简单。在这样的经济社会中,人们在交易过程中所做出的口头承诺具有十分的执行效力,也就不需要再花巨大的成本去制定法律,签订合约,雇佣公证人,请律师打官司等等。虽然也有可能有人做出违反诚信的事情,但大家会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去防治,以及惩罚破环诚信的人。 而在一个发达的经济社会中,随着分工的细化,交易范围逐渐扩大,尽管每一个人都不喜欢和不认识的人一起合作和做生意,因为没有人能保证陌生人不会坑自己,但迟早有一天 逐利的本性会把市场的边界推到你的朋友圈以外,这时坑蒙拐骗就发生了,每个人都有可能被人坑一把就跑了。但总体来讲,尽管面临着巨大的交易成本,大家还是会和陌生人做少量的生意,因为如果与陌生人之间的交易成本大于交易收益,那么一次交易都不会发生。不过这时虽然大家都有坑别人的动机,但每个人都知道,你坑我我坑你对大家都没有好处,但是自己又没有能力改变这一切,所以只能继续坑别人,全社会陷入一个死循环。 在我看来,国家之所以出现,只为解决一个问题,拿就是在自然状态下每个人局部利益最大化一定小于全局利益最大化,而国家通过调节能让大家都得到好处。(尽管马克思说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工具,但同样适用我的观点)上面的死循环的解决办法就是国家的协调,而协调的方式就是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在越发达的经济体中,这种协调越频繁也越重要,所以世界上最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美国的律师收入非常高。 -------------------------------------------------------------------------------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新闻,有人到东北一个小城市旅游,吃饭的时候被坑了很多钱,报警警察也不管,举报到工商局,回复是一条鱼火锅定价8000块钱是合理的(类似青岛大虾事件)。这种事在全国发生过很多次,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还没有进入现代社会,人们的思维还处于农业社会。东北那个小镇上的人肯定不会坑熟人,但有人来旅游是一定会宰一把的。如果有人问,什么时候他们才能不宰客人,那就是当去东北人的游客也越来越多,宰人导致大家都不去吃饭了,宰人的成本大于宰8000块钱这点收益的时候,但即使在这个时候,单个的饭店还是有宰人的动机的,因为我不宰别人也会宰,到时候因为别的饭店宰客导致这一片所有的饭店名声不好,吃亏的还是我,所以我还不如先宰客,捞一把再说。要说上帝在创造人类的时候留下了什么恶之源,那就是个人利益最大化小于集体利益最大化这一囚徒困境中,当今任何一个经济体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都来自这一恶之源。 回到餐馆宰客,解决的办法是政府制定法律。以前的三亚和东北,青岛一样宰客,后来随着游客越来越多,政府再也不护着当地宰客的餐馆了,所以现在三亚游客没有因饭店的事情不愉快。一切都是成本与收益的权衡。 在当今的中国,契约精神还没有被很好的灌输到国人心中,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法律也还不完善,很多人在与陌生人的经济交流之前,都会先干一件事--喝酒。在中国,就算完全不认识的两个人,在桌子上几杯酒下肚就是朋友了,酒桌文化其实是中国人在陌生人之间建立关系,并期待双方都因为这层关系而遵守交易合约,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不管什么阶层,不管多大的生意,很多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原因。 从这个角度看,茅台的股价与我国市场经济法律健全程度成反比。
回应 2019-05-19 12:50 -
要追寻不要躲避 (我不止是太笨)
这段可以理解互联网的“分权特征”。金字塔式中央集权结构将会限制底层的活力,如此的互联网发展不到今天的局面。为了激励创新,就得按照“激励创造性人才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在创造中获得权益”(满足人的本性)原则,给予人充分的自由,“如果取得成功的话还允许创新者分享部分权益”,也就是“分权”。2011-10-02 21:20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W. W. Norton & Company (2003)7.9分 36人读过
-
中信出版社 (2014)8.2分 89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市场演进的故事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Mindy 2011-04-18
没看懂,看不懂,看着就想睡,不是讲故事么,我怎么就记住了狮子与羚羊。
0 有用 Terry Chen 2011-10-09
极好的一本书,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关于市场的故事,对于了解市场这一概念有极大帮助。
0 有用 王石石 2007-09-06
很光荣和梦想的译本。当时看是因为中信出版,信赖所以阅读,值!
0 有用 代替你 2007-05-05
好书, 易读而有point, 能引发思考, 内容亦全面.
0 有用 小实 2009-11-04
很多有趣的观察,虽然略显凌乱但提供了对市场多角度的分析。
0 有用 衛藤美彩 2020-12-13
四星半。意外的好!列举的案例都很有趣且值得思考。二倍速。
0 有用 瓦瓦 2020-11-01
市场不是万能,只有在政府/法律的调控下可以发挥出最高效能
0 有用 一个教员 2020-07-09
市场应该是什么样的,不应该是什么样的。市场繁荣的基本因素就是良好的保障。
0 有用 小玄子玩不转 2020-01-26
经济类畅销书里面的良心作品,不过只读这类书对于经济分析用处不大
0 有用 ficus 2020-01-01
入门书,可能成书比较早,没啥新意。可以翻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