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Washington Square Press
原作名: L'Etre et le Néant
译者: Hazel E·Barnes
出版年: 1993-8-1
页数: 864
定价: USD 19.00
装帧: Paperback
ISBN: 9780671867805
Being and Nothingness的创作者
· · · · · ·
-
让-保罗·萨特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萨特(1905~1980)是法国当代最负盛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及社会活动家。以他为代表的存在主义思潮曾风靡欧美,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存在与虚无》的发表标志着萨特独特的哲学大厦的建成,他本人最重要的思想和观点都已包容在这部洋洋洒洒,既天才横溢又有些冗长的著作中。这部书提出的新颖观点使萨特的存在主义学说与海德格尔、尼采、基尔凯郭尔迥然有别。这是一部具有原创价值的著作,与1960年发表的《辩证理性批判》一起组成萨特哲学体系的两大柱石。
法国的哲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它和德国严谨、重思辨的学风截然不同。法国的哲学著作更带有艺术气息,它们往往十分浪漫和抒情。大哲学家如柏格森和萨特就因其文学成就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萨特其它的文学创作有:《墙》、《苍蝇》、《自由之路》、《魔鬼与上帝》。
萨特是个具有强烈个性的思想家,从小由于失去父亲的慈爱,变得性格孤僻。他...
萨特(1905~1980)是法国当代最负盛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及社会活动家。以他为代表的存在主义思潮曾风靡欧美,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存在与虚无》的发表标志着萨特独特的哲学大厦的建成,他本人最重要的思想和观点都已包容在这部洋洋洒洒,既天才横溢又有些冗长的著作中。这部书提出的新颖观点使萨特的存在主义学说与海德格尔、尼采、基尔凯郭尔迥然有别。这是一部具有原创价值的著作,与1960年发表的《辩证理性批判》一起组成萨特哲学体系的两大柱石。
法国的哲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它和德国严谨、重思辨的学风截然不同。法国的哲学著作更带有艺术气息,它们往往十分浪漫和抒情。大哲学家如柏格森和萨特就因其文学成就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萨特其它的文学创作有:《墙》、《苍蝇》、《自由之路》、《魔鬼与上帝》。
萨特是个具有强烈个性的思想家,从小由于失去父亲的慈爱,变得性格孤僻。他其貌不扬,目光斜视,但是颇受女性的仰慕。他和波伏娃及奥尔加一起组成三角形的新式家庭,常被后人谈论。他治学无比勤奋,为了保持创造力,他不惜损害健康,经常口含兴奋剂而从事写作。从30年代起,萨特一直就是一个社会的反抗者,因而被西方人士称为一个“不断地以个人的名义和人们自由的名义向现代世界提出抗议,想恢复人的价值”的哲学家。1964年萨特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他说,这没有什么奇怪的,我一向拒绝官方的任何奖励。很有意思的是,这么一个逆潮流的人,在其死后,竟然被称为“他那一代知识分子的伟大榜样”。法国前总统德斯坦曾说:“萨特的逝世使我们感到人类智慧的一盏明灯熄灭了。”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曾经”一词是一种存在的方式。在这个意义上讲,我现在是我的过去。我现在没有我的过去,而我现在是它:人们向我所说的涉及到我昨天进行过的一个活动、我曾有过的一种情绪都并不能使我无动于衷:我郁郁寡欢或洋洋自得,我怒火中烧或是俯首帖耳、五内沸然。我并不与我的过去脱节。无疑,长此以往我可能与之脱节,我可能借口有某种变化、某种进步而宣布“我不再是我曾经是过的东西。”但问题在于这是一个第二性的反应而且就是这样表现的。若否认我的存在与我的过去在这个或那个特定的点上的相互联系,那就是在我的整个生命之中肯定着这个联系。极而言之,在我死亡的一刹那间,我才会仅仅是我的过去。只有死亡能对我盖棺论定。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55页 -
我只是存在着,仅此而已,而且我觉得恶心。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一、现象的观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Being and Nothingness"的人也喜欢 · · · · · ·
Being and Nothingness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8 条 )
文论:对萨特自由观的再阐释
> 更多书评 78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4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8.5分 3637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9.0分 1705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8.7分 1770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8.8分 37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存在主义者是怎样炼成的 (Yo-Yo)
- 原版待读 (张峻玮 William)
- Anthropology (Iris shen)
- About the sky of self (羊羽北)
- 英文书 (37°暖)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Being and Nothingness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MellonCollie 2020-06-11 02:54:12
萨特让我更加明白了 我是有多喜欢现象学!!!胡塞尔庞蒂我来了
0 有用 少冲 2012-04-30 19:51:56
除了being,就是虚无(否定)。将剧透进行到底
1 有用 猜火车司机 2017-04-24 11:11:41
中文版是难读,英文版是难理解。
1 有用 陈小憨˙Ꙫ˙ 2023-02-08 15:08:40 湖南
萨特说的“存有”是指本质已经固定的事物。对萨特来说,“存有”这个概念是用来表现没有自由的事物。存在是先于本质的某种存在。在某些概念被定义之前,必须先有某种存在实存,那就是人类。萨特将人类称作“存在”而非“存有”。“本质先于存在”是代表将存在局限于本质当中,借由实现各自的本质才得以存有,同时也无法脱离那些本质。存有无法脱离本质,因此它是不自由的。然而,“存在”却不被局限于本质当中。人类就是可以从被赋... 萨特说的“存有”是指本质已经固定的事物。对萨特来说,“存有”这个概念是用来表现没有自由的事物。存在是先于本质的某种存在。在某些概念被定义之前,必须先有某种存在实存,那就是人类。萨特将人类称作“存在”而非“存有”。“本质先于存在”是代表将存在局限于本质当中,借由实现各自的本质才得以存有,同时也无法脱离那些本质。存有无法脱离本质,因此它是不自由的。然而,“存在”却不被局限于本质当中。人类就是可以从被赋予的本质中出走来的自由的“脱存”。萨特指出,因为人类属于“脱存”,所以可以脱离现有的,创造出全新的本质。萨特说“人类是自为存在”,能逃脱被赋予的本质,创造出全新的本质。人类虽然是无缘无故就被丢到世上,只能过着没有任何目的的生活,但正因为如此,反而可以成为自由发展出各自存在意义的创造性存在。 (展开)
0 有用 emily's vibe 2009-12-30 12:47:54
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