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age City》的原文摘录

  • 汇聚在现代建筑基本概念之下的浩若星辰的态度和情感,以种种方式外溢到与之密不可分的规划领域之中,最终却开始显得如此自相矛盾,如此令人困惑,如此浅薄稚嫩,乃至于鲜有成效。 现代建筑的目标就是成为博爱主义、自由主义、“远大理想”和“臻于至善”的工具。 现代主义的两大神话——科学与自由,前者有其客观性,后者有其人文性。 或许首先,新建筑意味着欺骗、虚伪、虚荣、诡计和强权的终结。 建筑师两大职责:既要坚持“科学”,又要维系“人民”,它们在20世纪的共栖关系摇摇欲坠,分崩离析的作用力刻板而强烈,并且开始相互抵消对方的有效部分。 “科学”的专断、“大众”的蛮横 无论“让科学建设城市”还是“让人民建设城市”,都是非常神经质的。 本质是纯洁的,习俗却是堕落的? 亚里士多德:一个人是否具备学养,就在于能否在每一类事物的本质所容许的范围内,去寻求精确性。 目的:寻求秩序与非秩序、简单与复杂、永恒与偶发的共存,私人与公共的共存,创新与传统的共存,回顾与展望的结合。 若以“现代”之名进行弘扬,如何使此美德名副其实? (查看原文)
    ✖️ 3赞 2021-10-30 10:37:33
    —— 引自章节:None
  • 乌托邦之所以有益,是因为它包含了人类社会的良好意图;乌托邦之所以有害,是因为人们容易通过暴行来使之实现。 塞利奥 城市的喜剧场景(comic scene): 由风格多样的商业、住宅等类型建筑所构成,街道空间表现出不规则的变化; 城市的悲剧场景(tragic scene): 贵族场景,采用宫殿、庙宇等类型建筑构成严整、规则的街道、广场空间,用以烘托严肃、庄重的氛围; 城市的俳谐场景(satiric scene): 指向郊外的街道,林木占据主导,房屋散落其中。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社会人的原型:受教化之前,不辨善恶、毫无邪念、心态宁静的人。 人类的进步史也就是人类的堕落史。 私有制的确立是造成人类不平等及其后果的关键环节。 弗洛伊德: 自我: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代表理性和机智,具有防卫和中介职能; 本我:动物性的、充满欲望的“我”,包含要求得到眼前满足的一切本能的驱动力,只希望自己的欲望得到满足; 超我:道德的“我”,节制欲望,要求我们遵守社会规范,考虑别人。 卢梭: 每个人既有作为一个人的个别的意志,也有作为一个公民的公共意志。 没有市民社会,人类绝对不可能达到他本该可以达到的完美。 “理性是世界的统治者”,显然,它是一个灵巧地躲藏在所有现象之后的绝对统治者。 马克思: 人类社会由基础建筑和上层建筑组成。 基础结构:生产关系(雇佣与受雇佣、劳动分工以及财产关系,人们以此生产出生活所需物品); 上层建筑:文化、制度、政治权力结构、社会角色、礼仪和国家。 (查看原文)
    ✖️ 3赞 2021-10-30 10:37:33
    —— 引自章节:None
  • 一旦乌托邦不复存在,历史就不再是朝向某个终极结果的前进过程。我们据以评价事物的标准体系将会消失,只剩下一堆本质上都相互雷同的事件。 在实践中,城镇景观似乎缺少关于始终涉及其中的并且也是它所寻求激发的“偶然性”的理想参考物,结果,它的取向就是随机性地提供感觉,吸引眼球而不是心灵,有效促成一个可感知地世界,并且贬低那种概念化地世界。 科学畅想在现代建筑千禧盛世思想覆灭之前就已存在。它表现出对于流程和超理性的偏好,对于时代精神的迷恋。它的语汇表现出对于计算机技术的熟悉。如果光辉城市还带有一种对于未来的暗示,科学畅想则进一步将这种信念推得更远。 在某种程度上,科学畅想就等同于现代建筑,带着它所有关于建筑完美存在的理性决定论的旧时假想,尽管有一点过于歇斯底里而不合情理。 对自由的迫切需求(不要权威的胁迫)会引发诸多最为矛盾的立场。 迪士尼乐园:乌托邦(一切都很完善) 超级工作室希望“消除权力的形式结构”,而迪士尼乐园则试图填补由此而来的真空。 迪士尼乐园作为一种生产快乐的机器,它只能压制想象力,抑制思维能力。 未来主义思想:20世纪发轫于意大利 弗朗西斯·耶茨将哥特式大教堂视为记忆的装置。此类建筑作为不识字的人和有文化的人的圣经与百科全书,试图通过记忆来表述思想,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作为经院学堂的辅助物,形成“记忆剧场”。 如果没有预言就没有希望,同样,没有记忆也就没有交流。 展望与回顾这两个过程至关重要的互补关系。因为这是相互依存的两种行为。 难道这座理想的城市,不能同时很明确地既表现为预言的剧场,也表现为记忆的剧场? (查看原文)
    ✖️ 3赞 2021-10-30 10:37:33
    —— 引自章节:None
  • urbs和polis源于虚空……那么接下来就是用来限定这个虚空的手段,限定边界的手段……广场……从无垠的场地中分离出来,成为属于自己的、相对驯化的场地。 将后院等同于道德与物质上的不健康——这种等号演变成为封闭与开放之间的对立。 16、17世纪在法国出现的,由圆形广场、多叉路口以及发射轴线等要素所构成的法式园林设计手法,后来也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空间设计中。 直到19世纪20年代末,肩负文化责任的街道仍然占据主导。 到1930年时,街道和高度组织的公共空间的解体似乎已经无可避免,因为两个主要原因: ①新型、合理的住房形式 (住房设计演变成由内及外,并从个人居住单元的逻辑要求出发,不再会屈从于外部环境的压力) ②车辆交通的支配性地位 在现代建筑中,以实体的傲慢和希望掩饰这一傲慢的企图无处不在。 现代建筑的实体迷恋 如果空间是崇高的,那么无限定的自然空间必定远比任何理论化和结构化的空间更加崇高。 过度的强调空间,特别是被限定了的空间,则会抑制未来的展现,以及某种“大同社会”的自然形成。 一种得不到满足的精神分裂症——一种雅典卫城(acropolis)的类似物,却试图起到某种阿格拉(agora)的作用。 人们所遵循的只不过是一种定式段落。 传统城市的格局与现代建筑的城市如此相反,以致当两者并置在一起时,甚至可以作为可互换的、类似格式塔图解来解读,展示着图-底(figure-ground)现象之间的变换。 两种城市模型:是一个关于常识和共同利益的问题。 马赛公寓的效应是宣传一种私人化、原子化的社会; 乌菲齐则完全是一种“集体”性的结构。 “剖碎”:被延申用来指建筑设计的一种方法,即通过涂黑其他部位,来显示某种规则化空间的设计方法。 (查看原文)
    ✖️ 3赞 2021-10-30 10:37:33
    —— 引自章节:None
  • 建筑与人类的“行为”之间没有关系?这就是所谓的“让我们消解实体,让我们相互作用”学派的持续的偏见。 在大多数情况中,容许并促进实体在一种普遍性的肌理或网络中逐渐消融是明智的。 人们确实可以把一些标识为“新”城,把另一些标识为旧城。 理想的情形应当是:建筑与空间在持续的争辩中平等相处。 为了显示这一对抗状态的潜力,我们引入了诸多可能的基本策略:交流、吸纳、扭曲、挑战、反馈、灌输、强加、调和。 两种基本模型:卫城、广场 (查看原文)
    ✖️ 3赞 2021-10-30 10:37:33
  • 新城市的问题成了一种颠覆性插入的问题。 园林作为针对城市的一种批判,一种随后被城市完全接受了的批判。 “狐狸知道很多事情,但刺猬只知道一件大事情。” 一种是刺猬,关心某种想法的首要性; 另一种是狐狸,考虑着大量的活跃因素。 柯布西耶:公共世界是简单的,私人世界是精致的。 一个是互相冲突后残余碎片的堆积(城市在各种时期或不同场合中所形成的独立片段被挤压到一起,它们中的每个片段都能够保持各自的相对完整和独立,但又可以被完美地组织成为一个整体,“简单房子-复杂城市”),一个是完满和谐的展示,哪一种对于今天而言可以成为更好的范例? 由于我们在机械理性领域中遭遇失败,所以现在我们转向有机主义的逻辑。 但是机械理性模型与有机模型的结合只能属于19世纪晚期以及现代建筑。 公平: ①经验事实被假设为价值中立; ②网格坐标被认为同样是公平的,如同经度与纬度的线条,人们期望它们能够以某种方式,在具体的填充过程中杜绝任何倾向性,甚至包括责任。 但是: ①我们的判断由于大量的事实信息最终难以消化,从而在本质上是有选择性的; ②网格或者是包罗万象的,或者是有限的。 从整体设计向整体管理和整体实施的延申,已经开始有一阵子被认为是相当可疑的和白费力气的。 ——也来自它对于微妙联系、现时环境和生命活力的迟钝反应。 平民主义策略的倡导性规划: 用场合替代空间,用行为替代人造物,用流动性替代固定性意义,用自我选择替代强加要求。 民主与法律之间的必然冲突,自由与公平之间的必然碰撞。 那些正在攻击某一种刺猬信条的狐狸们,正是因为他们正在攻击这一信条,他们本身正在成为一群刺猬。 社会是一种不会中断的植物整体,一种需要最大的关爱和最细致呵护的动物或植物。 “人民”,仅因为是“人民”,就通过行动来表达自己,不用头脑发热,就会有助于凸显一种枝繁叶茂的壮景。 假设所有知识都是可以获得的:“方法论... (查看原文)
    ✖️ 3赞 2021-10-30 10:37:33
  • 作为思想的基本工具,语言必然先于所有简单逻辑程序的基本过程,并对其投下一片阴云。 特定的传统无论多么不完善,却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用来帮助诠释社会的初始理论。 各种传统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几乎可以等同于科学中的假想。 乌托邦/传统 博物馆之城 是展台控制了展品?还是展品影响了展台? 迪士尼乐园:排除了竞争可能性的极端状态 毕加索:对以前的功能和价值的记忆;变换语境;鼓励混合的态度;对意义的利用和再循环…… 带有藤椅残片的油布是一件从下里巴人的“低俗”文化中捡来的拾货之物,又被弹射到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之中。 拼贴既是质朴的,又是狡黠的。 (查看原文)
    ✖️ 3赞 2021-10-30 10:37:33
  • 以乌托邦为隐喻,以拼贴城市为处方:这两个对立着的情形保证着法则和自由,必然将构成未来的辩证法,而不是完全屈从于科学的“确定性”或简单的变化莫测的临时性。现代建筑的不一致性似乎正要求这样一种策略:一种开明的多元主义似乎正等在前方,而且甚至还可能是一种共识。 (查看原文)
    ✖️ 3赞 2021-10-30 10:37:33
  • 《物种起源》是一个将科学作为历史来进行描述的文本。 (查看原文)
    ✖️ 3赞 2021-10-30 10:37:33
  • 做为结束:不是黑格尔的”真与美之间不可扭断的联系“,也不是永恒的和未来的统一理想,我们倾向于思考寻常与崇高之间冲突的当前可能性;而且,如果在这里急需狐狸和”拼贴匠“,也许可以进一步论述的是,前面的工作应当被看作与民主化来促进世界安全的过程无关。虽然这并不是完全不一样,但是它肯定不是这点。因为这个工作基肯定是通过大量阴雨、类型学思维、模糊性的灌输来使城市安全(也就是民主化了);而且面临着普遍泛滥的科学主义和明显的自由放任,这些行为有可能能够通过真正的”由设计而生存“。 (查看原文)
    silk----h 1赞 2015-04-15 17:42:35
    —— 引自第117页
  • 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在《野性的思维》中关于“拼贴”概念的描述,认为运用“拼贴术”的匠人与运用科学方式的工程师有所不同,匠人们运用的是一种理智的“修补术”,并不按照事先严格制定设计方案以及相应的工具、原料去工作,而是通过手边现成之物来进行操作,与任何特定的计划没有关联。 可以认为这种拼贴操作方式构成了传统城市的基础。而现代城市所强调的则是一种关于未来世界科学式的整体幻想,而这种幻想又始终夹杂着对于历史情调的怀念,这使得城市研究始终充斥着现代主义的普遍性与历史主义的地方性,科学式的集权与民主式的大众参与之间的矛盾,从而在其思想基础上长期处在一种紊乱状态之中。 因此,在这种意义上,作者针对现代诚实的内核实质,梳理了两种精神线索,从而提出了一种面对现代危机的后现代策略:“以乌托邦为隐喻,拼贴城市为处方:这两类相反的城市,包含着法则和自由的保证,必然构成未来的辩证法,而不是任何完全向科学”确定性“或特定事物简单奇想的妥协,现代建筑的不统一性似乎要求这样一种策略:似乎需要一个受启迪的多元性,而且可能的话,甚至是一种共识性。” (查看原文)
    王大头大王 1赞 2018-07-05 14:32:45
    —— 引自第1页
  • 黑格尔的思想肯定是二十世纪早期乌托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通往黑格尔的道路却是极为艰难甚至痛苦的。黑格尔思想包含:历史必然性,历史辩证法,历史绝对性的逐步显现,时代精神、种族精神或民族精神。我们不太清楚这些思想多大程度上源自社会进化理论;此外我们也不太清楚,这些思想的潜在影响是在多大程度上比纯粹古典的理论或是源自法国的理论更不明显。这是因为,黑格尔像伯克那样也关注对物质的分析,他的分析既不盲从当时理性主义的套路,也不终结于任何有形之意象。 (查看原文)
    quicksand 1赞 2021-08-25 16:02:49
    —— 引自第27页
  • 作为美好社会的一种标志,作为思想理念的现实投影,传统乌托邦显然是说给一小部分听众的,它在建筑学中的推论——作为一种普遍、永恒、至善的象征的理想城市,被认为是用来教育那些同样数量不多的业主的工具。用马基雅维利( Machiavelli)的话来说:文艺复兴的理想城市主要是向君王提供信息的一种载体,或者进一步而言,它也是国家的维护和体面的代表。它确实是一种社会批判( social criticism),但它与其说是关于未来的设想,不如说依旧是假想性的。圣像是要被崇拜的,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是要被使用的;但作为形象而不是处方。而且,诸如巴尔达萨雷・卡斯蒂廖内( Baldassare Castiglione)这样的宫廷图景,理想城市总是仅仅满足于能够获得关注,自娱自乐而已。 (查看原文)
    秉玉 1赞 2021-12-23 15:13:28
    —— 引自第62页
  • 现代城市所强调的是关于未来世界科学式的整体幻想,而这种幻想又始终夹杂对于历史情怀的还念,这使得城市研究始终充斥着现代主义的普遍性与历史主义的地方性,科学史的集权与民主是的大众参与之间的矛盾,从而在其思想上长期处于一种絮乱状态。 (查看原文)
    黄瑞国 2012-07-13 09:05:01
    —— 引自第1页
  • 所以,现建筑尽管表明是科学的,但是表现出一种完全天真的理想主义。因此就有必要纠正这种情况,而且从现在起,让我们不断借助于技术,行为科学研究和计算机。或者相反,现代建筑尽管表明是人文的,仍然表现出一种完全不可接受的,刻板的科学严谨。 (查看原文)
    黄瑞国 2012-07-13 09:05:01
    —— 引自第1页
  • 格罗皮乌斯认为:“每个有思想的人觉得有必要对前沿阵地有一种理智的转变” (查看原文)
    黄瑞国 2012-07-13 09:05:01
    —— 引自第1页
  • 事实上,现代建筑并没有促成一个更好的世界。由于乌托邦幻想相应地收缩,批判目标变得模糊而导致一种盲目性。这确实就可以认为自此就一直困惑着建筑师。现代建筑能使新文化体系的主角吗?他是否必须这样看待自己?如果这样,如何做到? (查看原文)
    黄瑞国 2012-07-13 09:05:01
    —— 引自第1页
  • 一方面光辉城市可以看做是一种极度错误的承诺,但是另一方面,通过柯布西耶的城市看做是一种精心和完美的,由于技术和科学所激发的未来城市的发射平台,仍然可能由于导致一种郭玉肯定的乐观主义而不能持续下去。 (查看原文)
    黄瑞国 2012-07-13 09:05:01
    —— 引自第1页
  • 城镇景观是一些得当而无名的建筑,可以转译成18世纪如画派的一个分支。而且由于它暗示了一种对于无序的热爱和个人修养,对理性的反感,对多远文化的热忱,对特定风格的喜好,以及对一般性的怀疑。所以它能兴旺起来 (查看原文)
    黄瑞国 2012-07-13 09:05:01
    —— 引自第1页
  • 城镇景观和新未来主义的猛烈抨击可能无可避免地成为一种普遍的思想 (查看原文)
    黄瑞国 2012-07-13 09:05:01
    —— 引自第1页
<前页 1 2 3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