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德兰修女是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被誉为继1952年史怀泽博士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以来最没有争议的一位得奖者,也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青少年最崇拜的4位人物之一。她创建的仁爱传教女会有4亿多美金的资产,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乐意无偿捐钱给他,她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爱戴。然而,当他去世时,她全部的个人财产,就是一张耶稣受难像,一双凉鞋和三件旧衣服。
本书以丰富细腻的文笔,讲述了她传奇而伟大的一生,对于我们每个人体味生命的真谛极富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 · · · · ·
华姿,女,生于湖北天门,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现供职于湖北电视台。著有诗集和散文诗集《一切都会成为亲切的怀念》、《月亮湾的女儿》、《感激青春》、《一只手的低语》等,散文和随笔集《自洁的洗濯》、《两代人的热爱》、《花满朝圣路》,长篇系列散文《一个人的田野》等。《两代人的热爱》曾被权威机构和专家推荐为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并被第五届“沪、港、粤、新加坡”四地中学生读书征文活动指定为必读参考书。曾获冰心图书奖、长江文艺散文奖和其他散文奖,并被《青春》杂志评为“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家”。
目录 · · · · · ·
在阿尔巴尼亚语言里,龚莎就是花朵的意思
你有治好贫穷的药吗?
一切都会消逝,但爱会留下来
同情心具有永恒的价值
这本书给她一生带来非同一般的影响
在她丰美的心里埋下了爱的种子
她做了一个影响一生的重大决定
第二章
我就叫德兰吧
小德兰:“我的天职就是爱”
加尔各答,穷人的地狱
她的不安与日俱增
渴望走出高墙
爱无界限
第三章
我很渴,我很渴
我必须住在穷人中间
我的责任是服务于全世界的穷人
不,他们只是太穷了
两年的等待终于有了结果
走出修道院的大门
第四章
在圣家医院“速成”
伟大的穷人
回到加尔各答
第五章
穷人就是我的家人
梅树下的露天学校
我要给大家发奖
误解发生了
他们惟一的错误是贫穷
第六章
我决不后退
最早的追随者
每个生命都是尊贵的
第七章
贫民窟的天使
仁爱传教修女会成立了
第八章
尼尔玛·利德:纯洁的心
从一个开始
微笑的天使
活生生的女神
为最微小的那一个而做
我只是他手上的一支铅笔
第九章
即使是弃婴也能感受到爱
在小孩的眼睛里我看到了上主
爱是没有界限的
请看,生命就在这里
第十章
治疗可怕的人类的痼疾
善谛纳家,亦即“和平之城”
最坏的疾病,就是被遗弃
第十一章
在世界各地奔走
仁爱传教兄弟会成立了
来自耶稣会的胡子神父
谁都没有权利挥霍和浪费
第十二章
爱和忠诚是人类最重要最神圣的
你们要帮助修女们恪守贫穷
我革命的成分中只有爱
点亮生命的灯
艾滋病人之家
家是爱的源泉,爱是一切美德的灵魂
第十三章
同工意味着牺牲和奉献
义工在彼此相爱中自我完善
患病和受苦的同工燃烧自己,拯救他人
第十四章
信任是一种更高级的爱
虔诚具有伟大的不可思议的力量
第十五章
心存谦卑:世界上获奖最多的人
忘记自我,你便找到自我
诺贝尔和平奖:至高的荣誉
第十六章
在走向天国的途中
加尔各答哭了,全世界哭了
世界的响应
她留给我们的启示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人生是没有如果的 ·一个人在追求一个目标时,力量和决心是不可或缺的。 ·吴经熊先生还写道:现代文明的全部不幸,就是人们太爱科学,却太没有爱的科学。 ·在别人看来,那全是玫瑰色,她们想象我已饮了最美味的酒了,但在我自己,却尽是酸苦。我说酸苦,但我的生命并没有悲伤,因为我已学会在一切的辛酸里寻求喜乐了。 ·我不会死,我正进入生命。 ·痛苦即是幸福,下降即是上升,微小即是伟大,温柔即是刚强;在世是离乡,而离乡则是大归,爱不可爱之人,才是真爱,没有喜乐,正是大喜乐。 ·我承认全能的主曾行伟迹于我,其中最伟大的一件事,就是使我感觉出自己的无能,自己的渺小。 ·爱是达到神之处最短的道路。 ·人类缺少爱心是导致世界贫穷的根本原因,而贫穷则是我们拒绝与他人分享的结果。 ·血和泪中没有种姓之别。 ·现代人迷失在制度里了。我们对制度的依赖,已经远远低超过了对人类之爱的依赖。 ·让高墙倒下吧,只要高墙倒下,我们就可以有一颗宽广的心,有了宽广的心,我们会看见世上不幸的人,也会听到他们哀求“我渴”。看见了人类的不幸,我们会有炽热的爱。有了炽热的爱,我们会开始替不幸的人服务。 ·如果要为穷人服务,就必须走出这道高墙,把自己变成一个穷人。否则,这种服务就成了一种居高临下的施舍——谁会喜欢那种被施舍的感觉呢? ·既然上帝召唤他去为穷人服务,那么,她就应该和他们穿的一样。 ·一个活得如此卑贱的穷人,死时能说出这样的话,足以证明他的内心是伟大的,他的人格是完美的。他如此不堪地活了一生,死时却没有诅咒任何人,没有说任何人的坏话,也没有责怪社会和命运。 ·那个母亲有八个嗷嗷待哺的孩子需要喂养,但她却把极其有限的一小袋米分了一半给邻居。这就是穷人的伟大和美丽——自己正在穷苦中,却无比怜悯那些跟他一样穷苦的人,甚至不比他穷苦的人。而且,她的邻居还是一个穆斯林家庭。 ·贫穷是你和我的创造,是我们拒绝与人分享的结果。如...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73页 -
爱与一般的慈善之间是有区别的。爱必须是面对面的给予和服务,是亲手去抚慰这一个和照料这一个,而不仅仅是一张支票——一张冰冷的没有体温的支票。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0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德兰修女传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0 条 )
> 更多书评 90篇
-
子民 (Bhaktivishishta)
·人生是没有如果的 ·一个人在追求一个目标时,力量和决心是不可或缺的。 ·吴经熊先生还写道:现代文明的全部不幸,就是人们太爱科学,却太没有爱的科学。 ·在别人看来,那全是玫瑰色,她们想象我已饮了最美味的酒了,但在我自己,却尽是酸苦。我说酸苦,但我的生命并没有悲伤,因为我已学会在一切的辛酸里寻求喜乐了。 ·我不会死,我正进入生命。 ·痛苦即是幸福,下降即是上升,微小即是伟大,温柔即是刚强;在世是离乡,...2013-02-20 10:13:08 10人喜欢
艾格莉丝·龚莎·包雅舒 Agnes Gonxha Bojaxhiu·人生是没有如果的 ·一个人在追求一个目标时,力量和决心是不可或缺的。 ·吴经熊先生还写道:现代文明的全部不幸,就是人们太爱科学,却太没有爱的科学。 ·在别人看来,那全是玫瑰色,她们想象我已饮了最美味的酒了,但在我自己,却尽是酸苦。我说酸苦,但我的生命并没有悲伤,因为我已学会在一切的辛酸里寻求喜乐了。 ·我不会死,我正进入生命。 ·痛苦即是幸福,下降即是上升,微小即是伟大,温柔即是刚强;在世是离乡,而离乡则是大归,爱不可爱之人,才是真爱,没有喜乐,正是大喜乐。 ·我承认全能的主曾行伟迹于我,其中最伟大的一件事,就是使我感觉出自己的无能,自己的渺小。 ·爱是达到神之处最短的道路。 ·人类缺少爱心是导致世界贫穷的根本原因,而贫穷则是我们拒绝与他人分享的结果。 ·血和泪中没有种姓之别。 ·现代人迷失在制度里了。我们对制度的依赖,已经远远低超过了对人类之爱的依赖。 ·让高墙倒下吧,只要高墙倒下,我们就可以有一颗宽广的心,有了宽广的心,我们会看见世上不幸的人,也会听到他们哀求“我渴”。看见了人类的不幸,我们会有炽热的爱。有了炽热的爱,我们会开始替不幸的人服务。 ·如果要为穷人服务,就必须走出这道高墙,把自己变成一个穷人。否则,这种服务就成了一种居高临下的施舍——谁会喜欢那种被施舍的感觉呢? ·既然上帝召唤他去为穷人服务,那么,她就应该和他们穿的一样。 ·一个活得如此卑贱的穷人,死时能说出这样的话,足以证明他的内心是伟大的,他的人格是完美的。他如此不堪地活了一生,死时却没有诅咒任何人,没有说任何人的坏话,也没有责怪社会和命运。 ·那个母亲有八个嗷嗷待哺的孩子需要喂养,但她却把极其有限的一小袋米分了一半给邻居。这就是穷人的伟大和美丽——自己正在穷苦中,却无比怜悯那些跟他一样穷苦的人,甚至不比他穷苦的人。而且,她的邻居还是一个穆斯林家庭。 ·贫穷是你和我的创造,是我们拒绝与人分享的结果。如果我们没有能力放弃贪婪,那么,这个问题将永远的不到解决。 ·姆姆说在往后的日子里,她要亲自到穷人中去,专心帮助他们,她不会有时间来享用家具,更没有时间来打理它们。她不只是不需要其他的家具,即使是现有的这张桌子和这把椅子,她恐怕都很少用到。 ·饥饿并不单指食物,而是指对爱的渴求;赤身并不单指没有衣服,而是指人的尊严受到剥夺;无家可归并不单指需要一个栖身之所,而是指受到排斥和摒弃。除了贫穷和饥饿,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是孤独和冷漠。孤独也是一种饥饿,是期待温暖爱心的饥饿。 ·虽然生活的贫穷,但不能生活的肮脏;即便生活的贫穷,但也要努力地生活得洁净。 ·如果你没有同穷人一起生活过,不能与他们分苦同味,你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他们,至于爱,那就更谈不上了。 ·喜悦是爱,喜悦是祈祷,喜悦是力量。神喜爱那些怀着喜悦给与的人,如果你怀着喜悦给与,你将会给得更多。一颗喜悦的心来自一颗燃烧着爱的心。爱之功亦即喜悦之功。快乐不需探寻:若以爱待人,旋即得之。 ·当她躺在床上虚弱得不能起身时,她曾经跟修女谈起过她的远大构想。而这个时候,德兰姆姆还是孤身一人,身边一个追随者都没有。 ·社会的进展当然是必要的,但这并非贫苦人所需。如果有一个人即将死去,那么我们根本就没时间去探究他为什么会落入这般田地,然后去列举一系列可以补救的社会法案。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帮助他平静而有尊严地死去。 ·造成这些人垂死街头的社会根源,则只能由政治家们、经济学家们、教育学家们以及别的权威们,去发现,去解决。 ·姆姆回答道:“不论穷人或富人,总有人喜欢邀请我们一起喝茶,或者吃东西。我们绝对不接收穷人的施舍,但是只接受富人的邀请。又会伤害穷人,所以干脆都拒绝。” ·如果我们拥有财产,我们就要用武器来保卫它。 ·在我看来,个人才是重要的。要爱一个人,我们就必须与他亲密接触。加入我们要凑足一定的人数才开始工作,我们就会迷失在数目里,而无法全面照顾和尊重个人。我只相信个别的接触,每一个人对我而言都是基督,他是那时那刻史上唯一的一个人。 ·爱与一般的慈善之间是有区别的,爱必须是面对面的给与和服务,是亲手去抚慰这一个和照料这一个,而不仅仅是一张支票——一张冰冷的没有体温的支票。 ·爱不是赞助,因此别只是给钱,而是要伸出你的手——我们的手何其温暖。 ·我不同意好高骛远的行事态度——爱得从一个人身上开始。 ·哭泣是自私的,那表明我们只想到自己——只想到自己的失去,而没有想过他们如今身在何处。 ·如果身处可怕的被轻视的群体中,仍然能够散发喜悦的芬芳,那么,这个人要么是一个无知觉者,要么就是一个圣者。 ·花时间思考,花时间祷告,花时间笑。那是力量的源头,那是世界最强大的力量,那是灵魂的音乐。花时间游戏,花时间去爱和被爱,花时间给与。那是青春常驻的秘诀,那是上主赋予的特恩。一日光阴短苦何容自私为己。花时间阅读,花时间和善对人,花时间工作。那是智慧的源泉,那是通往快乐之路,那是成功的代价。花时间去行善,那是天国之钥匙。 ·今天对和平最严重的破坏就是堕胎。如果一个母亲可以谋杀自己腹内的亲生骨肉,还有什么罪比这个更可怕?这就好像我们在互相残杀一样。神说:“就算一个母亲可以忘记自己的孩子,我也不会忘记你。”但今天,有数以百万未出生的小孩被杀,我们却一言不发。 ·对我来说,最贫穷的国家,就是那些将堕胎合法化的国家。它们害怕弱者,害怕还没出生的小孩。让我们救救孩子,让我们确保每一个孩子都真正受欢迎,不论是已出世的,还是未出世的。因此今天我要求你们,陛下,阁下,先生,女士,你们从世界各地来的每一位,请你们祈祷,好让我们有勇气保护这些未出世的生命。此时此刻,我在挪威为他们说话。 ·今日世界最严重的疾病并不是肺结核和麻风病,而是被讨厌、被忽视、被遗弃的感觉。当代最大的罪恶不是别的什么,而是缺少爱于慈善,是对街角正遭受痛苦、贫乏、疾病伤害的人们,所表现出的可怕的冷漠。 引自 爱 直到成伤 ---地址:加尔各答下环路54号 仁爱传教修女会总部 ---人物:怀泽博士 约翰宗罗望保罗二世 介之推 麦高里 千叶茂树 ---书籍:《心灵小史》 《伯约记》 《另一半人怎样生活》 《与贫民窟的斗争》 ---影视:《宾虚》
回应 2013-02-20 10:13:08 -
四平 (此生可是无仙骨,石火光中闹不休)
要相信爱,无论你遭遇到了什么,是仇恨,还是毁灭,是被抛弃?还是被掠夺?无论你遭遇到了什么,都要相信,一切都会消逝,但爱会留下来。 穷人没有钱,没有社会地位,但并不是没有尊严。所以当你为穷人做一点事情的时候,首先应该让他感觉到,你并不是在施舍,而是在爱。 我也要到印度去,到加尔各答去,去那里侍奉基督——去那里为穷人中的穷人服务。 童贞就是完全放弃一切尘世的烦扰;不仅是无益的烦扰,而是一切的烦扰。 如...2014-07-01 08:37:44 2人喜欢
要相信爱,无论你遭遇到了什么,是仇恨,还是毁灭,是被抛弃?还是被掠夺?无论你遭遇到了什么,都要相信,一切都会消逝,但爱会留下来。 穷人没有钱,没有社会地位,但并不是没有尊严。所以当你为穷人做一点事情的时候,首先应该让他感觉到,你并不是在施舍,而是在爱。 我也要到印度去,到加尔各答去,去那里侍奉基督——去那里为穷人中的穷人服务。 童贞就是完全放弃一切尘世的烦扰;不仅是无益的烦扰,而是一切的烦扰。 如果我富有,看见一个可怜的饥饿者而不立即给一点我的财务给他,那是不可能的。同样,我赚得了精神的财富,我立刻就会想到那些正在落下地狱去的危险里的灵魂,我把我的全部所有,分给他们,我从来没有过一时一刻的功夫,能够说:现在我要为我自己做点事儿了。 吸引我的不是天堂,而是爱。爱上主,又被上主所爱,然后再回到人世间,使人热爱“爱”。 爱人,是我们爱上帝的必经之道。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的途径可以抵达上帝。 如果你连整日相见的那个人都不爱的话,那你怎么能爱一个看不见的主呢? 为了服务穷人,我必须要住在穷人中间。不这样做,则无异于背弃我的信仰。 评断别人就不是爱的表现。 在开始为穷人服务之前,必须要先掌握一些医药和护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否则,服侍穷人就将是一句空话。 我们只有降低自己,才能升高他们。如果我们能用行动证明,我们其实也可以和他们过一样的生活,那么,他们就会向我们敞开心灵。 我像个牲畜一样在街上活了一辈子,但你们却让我死的时候像一个天使。 我们记得我们的邻居需要我们的爱吗?我们记得吗?可是她记得,她在自己的饥饿中,却仍然知道,有人也饿。 贫穷是你和我的创造,是我们拒绝与人分享的结果。上帝没有创造贫穷,他只创造了我们。如果我们没有能力放弃贪婪,那么,这个问题将永远得不到解决。 贪婪——对权力的贪婪,对金钱的贪婪,对名誉的贪婪,这是当今世界实现和平的最大障碍。 在神的眼里,一切都简单明了——神对我们的爱胜过所有的冲突,而冲突终将消逝。她从不试图改变任何人的信仰。她所要做的,只是如何使大家相互了解,彼此相爱。 神的手在哪里?我们的手就是神的手,神并没有其他的手。 我们帮助的,是那些无论你为他做过什么,他在某些方面仍然必须依赖别人的贫穷者。总是有人说,与其给他们鱼,还不如教他们怎样钓鱼。我们只能回答,多数接受我们帮助的人,甚至已经没有了手握钓竿的力气。 噢!耶稣,接触我被爱的向往,被夸奖的向往,被尊崇的向往,被赞美的向往,被喜欢的向往,被请益的向往,被赞同的向往,被欢迎的向往。被羞辱的恐惧,被蔑视的恐惧,被责难的恐惧,被毁谤的恐惧,被遗忘的恐惧,被冤枉的恐惧,被讪笑的恐惧,被怀疑的恐惧。 荣誉又何尝不是一种捆绑或负担。这种自觉自愿的贫穷,不仅使人获得自由,也使人获得释放和独立。圣方济各早就说过:“如果我们拥有财产,我们就要有武器来保卫它。” 在我成长的环境里,有各种宗教,东正教、回教和天主教,大家崇拜的方式不同个,但从小我就相信,我们祈祷的都是同一个神。 爱不是赞助。因此别只是给钱,而是要伸出你的手一一我们的手何其温暖。 我们也只有通过爱具体的个人,才能真爱人类,因为我们并不知道那个抽象的人类在哪里。 人如果不能在苦难者身上看到耶稣,就不可能把这种服侍进行到底。当我们服侍穷人的时候,我们就是在服侍耶稣。当我们安慰被遗弃的人、病人、孤儿、临死的人,受到照顾的,是他;收到食物的,是他;穿上衣服的,是他;受到探访的,是他;被安慰的,也是他。我们的生命没有其他目的,也没有其他动机,这也是我们力量的来源。 我们是否以同情怜爱的眼光看着穷苦的人?他们不只渴求温饱,他们也渴求一分做人的尊严。他们渴望别人把他们当作人来对待,希望别人以对待我们的方式来对待他们,他们渴求我们的爱。 哭泣是自私的,那表明我们只想到自己一一只想到自己的失去,而没有想过他们如今身在何处一一他们是与上帝在一起,我们应该为他们感到高兴。不错,这个房子是为了人们的死亡而设立的,但死亡是什么呢?死亡就是走向上帝啊。 有个宗教作家说:如果身处可怕的被轻视的群体中,仍然能够散发喜悦的芬芳,那么,这个人要么是一个无知觉者,要么就是一个圣者。 圣洁就是除去我身上一切不是上帝的东西,圣洁,就是笑行上帝之旨意。 我总是说,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帮助一个印度教徒成为更好的印度教徒,帮助一个回教徒成为更好的回教徒,帮助一个基督教徒成为更好的基督教徒。 住持说:“印度人相信受苦是因为做了坏事,借由身体的疼痛,我们才能了解神。”姆姆说:“基督教导我们,甚至好人或无辜的人也会受苦。” 如果他们杀了我,我就可以早点见到主了。 多年来,她从不添置治疗方面的任何设备,哪怕是一架显微镜,虽然显微镜可能对快速诊治某些疾病特别有用,但她却认为:这看起来好像是为了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但用不了多久,设施就会变得比病人更为重要一一有了设施,就必然要对病人作出选择。那些最有希望痊愈的病人,势必会成为医院的首选。而那些注定要死的病人,则一定会被排斥在医治之外,即便医院和医生愿意帮助他们,但设施是有限的。 姆姆认为:设施化、制度化,有可能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穷人,但不一定能够服务于最穷的人。而仁爱传教修女会,恰恰是为那些最穷的人,即最微小的人,而存在的。 我们以为的软弱,恰恰是她的力量。因为只有深知自己的软弱,才会放下一切不顾一切地去信靠。 我想我跟他一样,也许我也能慷慨而友善地对待一个乞丐,或一个穷人,但我无法为那些垂死的患有各种肮脏可怕疾病的人清理溃烂的伤口,为他们洗澡。我无法做到,至少现在我无法做到。也许当我变得跟哈普一样年迈的时候,我会有所改变。但现在我做不到。我必须承认,我心中的同情、怜悯和信心还很弱小,还不足以承担那样深重的苦难。 生命只有常常喜悦,才能健康成长。 在造物的恶行里,没有比堕胎更严重的了。 尚未出生的小孩是穷人中最穷的人,因此他们是如此地接近上帝。 麻风只是身体的病症,并不是心灵的痼疾。 无论你们的身体和外貌变成什么样子,上帝仍然爱你们;虽然这个世界抛弃你们,但上帝不会抛弃你们;而你们自己,更不能抛弃自己。 今日世界最严重的疾病并不是肺结核和麻风病,而是被讨厌、被忽视、被遗弃的感觉。当代最大的罪恶不是别的什么,而是缺少爱与慈善,是对街角正遭受痛苦、贫乏、疾病伤害的人们,所表现的可怕的冷漠。 人类所经历的最坏的疾病,就是被遗弃。今天,我们发明了治疗麻风病的药,麻风病人便能痊愈;也有了治疗肺病的药,肺病患者也能痊愈一一对几乎所有的病症来说,都有药可治,并且可以痊愈。唯有那些被遗弃者,人虽然用双手去为他们服务,并用爱心去温暖他们,但我不认为,这种可怕的疾病有一天会治好。 被遗弃的病症,是一种不治之症。一个人,一旦感觉到被遗弃,就很难有痊愈的那一天了。所以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不能让自己身边的人产生被遗弃的感觉。也就是,被忽视,被轻看,或者,不被在乎的感觉。那种感觉是一种不治之伤。 使人类幸福的方法有很多,减少人口,发展科技,这都是可以的。但如果人们对十字架上呼喊“我渴”的声音不予理睬,那么,任何方法都不能真正有效,甚至有可能适得其反。 爱如果不是从家庭开始,我们如何保证它结出的果子一定是美善的? 错了,我已经结了婚,而且有时候也觉得很难向耶稣微笑,因为他也会十分苛刻。 如果你有两个面包,那就送一个给穷人,再把另一个卖掉,然后去买几朵风信子来,让你的心灵饱餐一顿。 问题不在于我们做了多少,而是我们在进行中投注了多少爱。 如果你预期回报,那就不是爱。 诺贝尔奖只不过是平息一下世界的良心而已,因为有您这样的人在爱护穷人,我们才会感伤流泪。但是当演讲过去之后,大家很快就会重新回到麻木不仁的生活里。 我也会愤怒,不仅如此,我常常生气。当我看到弃婴,我很生气;当我看到一个孩子生活在恶劣的环境里,我很生气;当我看到年轻的女孩在战争中被强暴,被虐待,我很生气,但是我必须宽恕,否则我怎么继续工作?我可以宽恕,但我并不接受。(《德兰修女传》)
回应 2014-07-01 08:37:44 -
不管你信仰什么宗教,也不管你有没有宗教信仰,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如果你只是爱你的兄弟姐妹-只是爱那些与你同信仰,或同阶级的人,那就算不得什么。 在马太福音第五章里,耶稣对他的门徒说:"假如你只是爱那些爱你们的人,上帝又何必奖赏你们呢?假如你们只是向朋友打招呼,那又有什么了不起呢?" 找到你自己的加尔各答。 我们真的认识身边的人吗?我们认识他们吗?我们知道他们需要我们的爱吗?
2013-02-08 19:11:06 1人喜欢
-
敘 (人间事了犹未了何不以不了了之。)
P10 母亲的言行就这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龚莎,使她成为德兰修女后,懂得在为穷人服务的时候,尊重是不可或缺的,爱是最重要的。穷人没有钱,没有社会地位,但并不是没有尊严。所以当你为穷人做一点事情的时候,首先应该让他感觉到,你并不是在施舍,而是在爱。 P21 我们必须在爱之中成长, 为此我们必须不停地去爱, 去给予,直到成伤。 P37 时至今日,在加尔各答的街道上仍然可以看到那些住在街上的人们。台湾静宜大学校长李...2013-01-10 16:03:44
P10 母亲的言行就这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龚莎,使她成为德兰修女后,懂得在为穷人服务的时候,尊重是不可或缺的,爱是最重要的。穷人没有钱,没有社会地位,但并不是没有尊严。所以当你为穷人做一点事情的时候,首先应该让他感觉到,你并不是在施舍,而是在爱。 P21 我们必须在爱之中成长, 为此我们必须不停地去爱, 去给予,直到成伤。 P37 时至今日,在加尔各答的街道上仍然可以看到那些住在街上的人们。台湾静宜大学校长李家同先生在1994年11月访问仁爱传教修女会时,便亲眼看到一个小孩在阴沟里舀水喝,用阴沟里的水洗脸,漱口;还有两个小男孩,每天晚上在他下榻的旅馆门口睡觉,兄弟俩合盖一块布,哥哥大概只有3岁大,弟弟自然更小。李家同先生说,这些孩子,很多终其一生都没能走进过任何一间房子,甚至可能一生都没喝过一口干净的水。 P49 在她看来,贫穷还意味着: 饥饿并不单指食物,而是指对爱的渴求;赤身并不单指没有衣服,而是指人的尊严受到剥夺;无家可归并不单指需要一个栖身之所,而是指受到排斥和摒弃。除了贫穷和饥饿,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是孤独和冷漠。孤独也是一种饥饿,是期待温暖爱心的饥饿。 P57 你们不要论断别人,免得被别人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上帝也要怎样审断你们;你们用什么量器来量,上帝也要用同样的量器量给你们。你为什么只看见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P84 虽然生活得贫穷,但不能生活得肮脏;即便生活得贫穷,但也要努力地生活得洁净。 P115 而这种贫穷,并不仅仅局限于物质,还意味着一种心灵上的贫穷,即倒空自我,打碎自我,在一切事情上,清除名利心,虚荣心,等等。有一段她们每天念诵的祈祷文,很明确地阐明了这种赤贫所深含的奥妙。 “噢!耶稣,解除我被爱的向往,被夸奖的向往,被尊崇的向往,被赞美的向往,被喜欢的向往,被请益的向往,被赞同的向往,被欢迎的向往。 “被羞辱的恐惧,被蔑视的恐惧,背责难的恐惧,被毁谤的恐惧,被遗忘的恐惧,被冤枉的恐惧,被讪笑的恐惧,被怀疑的恐惧。” P127 无论你在做什么,你都必须微笑着去做。 P129 待在那儿,这就足够了。因为待在那儿,就意味着陪伴与分担,安慰和爱。你并不是什么都没做,而是已经做了那最最重要的。 P170 如果你们希望人们改变对你们的态度,那么,你们必须首先改变自己对自己的态度。 P171 无论你们的身体和外貌变成什么样子,上帝仍然爱你们;虽然这个世界抛弃你们,但上帝不会抛弃你们;而你们自己,更不能抛弃自己。 P172 是的,有的人虽然身体没有麻风,但有可能,心里长了麻风——冷漠。而冷漠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糟糕最可怕的一种疾病。因为它必然导致一个悲凉的结果,就是使你身边的人,感到不受欢迎、不被爱,感到被忽视,被遗弃。身体的麻风有传染性,心灵的冷漠更有传染性。所以姆姆一再强调:“绝对不要让任何人,尤其是你身边的人,感到孤单及不被爱,这是所有疾病中最糟糕的疾病。” P179 最坏的疾病,就是被遗弃。 我们不能让自己身边的人产生被遗弃的感觉。也就是,被忽视,被轻看,或者,不被在乎的感觉。那种感觉是一种不治之伤。 P230 我无法确定的是,在这种情况下,究竟是谁病愈了。遇见玛格丽特的经验意义之所以重大,在于我已经许久未曾因为他人的痛苦而哭泣了。与我在地狱旅馆所经历的事情相比较,像以前那样只为自身的痛苦而自怜,实在是太微渺不值。“
回应 2013-01-10 16:03:44
-
喜马拉雅听书——— 听书笔记 德兰修女是谁呢? 她是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诺奖基金会评选出的百余年来“最受尊崇”的三位获奖者之一。她身材娇小,没有过人的学识和显赫的背景,但却凭一己之力,从印度的贫民窟开始,建立了20世纪世界上最成功的慈善组织——仁爱传教修女会,改变了整个世界对贫穷的看法。她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通过《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作者:华姿)这本书,你可以了解到德兰修女传奇的一生,以...
2022-03-14 06:27:07
喜马拉雅听书———
听书笔记 德兰修女是谁呢? 她是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诺奖基金会评选出的百余年来“最受尊崇”的三位获奖者之一。她身材娇小,没有过人的学识和显赫的背景,但却凭一己之力,从印度的贫民窟开始,建立了20世纪世界上最成功的慈善组织——仁爱传教修女会,改变了整个世界对贫穷的看法。她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通过《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作者:华姿)这本书,你可以了解到德兰修女传奇的一生,以及她所实践的慈善之路。 什么契机,使一个普通女孩决定成为修女,并立志为世界上最穷的穷人服务的? 德兰修女原名龚莎,出生于斯科普里一个普通的天主教家庭。她的父亲是一名激进的民族主义者,龚莎9岁那年,父亲在一次政治集会中中毒身亡,使家庭一度陷入困境,后来在母亲的操持下才日渐恢复。这件事使龚莎开始寻找治愈贫穷与痛苦的方法。 那么,她是怎么找到答案的呢?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得到两次圣召。 1、第一次圣召:宣誓成为修女,去印度传教。 龚莎的父母都是天主教徒,使她从小就对上帝有着虔诚的信仰。长大后,她加入教堂的青年研讨小组学习,经常读到传教士从印度等地的寄来的信件,非常同情当时处于饥饿与混乱中的印度人民。18岁那年,当一名神父到她家里,为即将去印度传教的修女募捐时,她坚信这是上帝给她的召唤,要她加入修女的队伍去帮助印度的穷人。于是她告别亲人,在劳莱德修女会宣誓成为一名修女,并改名德兰。 2、第二次圣召:到穷人中间,服侍最穷的穷人。 到达印度之后,德兰在修女会开办的贵族女子学校圣玛丽中学教书。虽然从老师一路做到校长,但她认为自己并没有直接为穷人服务,因此深感不安。直到在一个火车站,她遇到一个祈求水喝的悲苦老人,在老人的呼求中她意识到这是上帝给她的第二次召唤,指引她到穷人中去服侍穷人。通过2年的争取,她获得梵蒂冈教廷的特别批准,成为天主教中第一个离开修道院住到贫民窟的修女。 她是如何在两手空空、单枪匹马的情况下,建立了20世纪世界上最成功的慈善组织的? 1、从露天学校开始,建立第一个垂死者收容所 初到贫民窟的德兰和身边的乞讨者一样穷,并没有多余的钱和食物可以给他们。但她很快意识到,她能够做一些不需要金钱就能办到的事。 她在路边开办露天学校,给小朋友讲故事,给孩子的母亲讲一些卫生常识,慢慢融入贫民窟,了解穷人的生活和需求,渐渐被当地人接纳。 针对当时加尔各答每月近1000人死于街头、无人问津的惨状,她在当地人的帮助下找了一座简陋的小房子,筹集了一些简单的药品,建立了当地第一个垂死者收容所。 2、成立仁爱传教修女会 随着德兰事业的不断开展,陆续有女子加入她的队伍。为了这些女孩们的安全和工作的顺利展开,她申请成立仁爱传教修女会并破天荒的得到了教会的批准。她把全心全意为穷人中的穷人服务作为修女会的宗旨。 修女会的成立结束了德兰赤手空拳打天下的局面,垂死者收容所等服务机构在印度各地纷纷成立,对印度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1965年,鉴于仁爱传教修女会在印度的成就,它被教廷批准为国际性修会,活动范围扩展到全世界,德兰的名字也开始享誉全球。 3、20世纪最成功的慈善组织 德兰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和追随。修女会的成员不断扩大,兄弟会、教友会和义工团队陆续建立,到1997年德兰修女去世时,仁爱传教修女会已经在世界各地开办了600多所分会,分布在127个国家,共有修女修士7000多人。 虽然队伍迅速扩大,但德兰始终践行她最初的理念,那就是呆在穷人中间,像他们一样生活,直接为穷人服务。她通过各种努力,比如,规定修女会的修女每天至少要有两个小时直接服务于穷人,解散“德兰修女国际合作会”,号召“爱从家庭开始”等方式,提倡身体力行的实践仁爱,避免善行流于表面和形式, 对于解决贫穷问题,德兰修女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 1、“从一个开始”。 她充分重视每一个人,不管这个人有多卑微、多渺小,都认可他的价值、给予尊重。 她一直在传达一个观点,那就是,你可以一无所有、什么都不是,但你始终拥有唯一的、尊贵的生命,能给出爱,也值得被爱。 2、直接帮助身边的人 德兰修女所倡导的慈善和仁爱,是面对面、一对一的帮助和服务,她终生都在努力避免使这种服务制度化、设施化、专业化。她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慈善方式,那就是直接伸出手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3、重新阐释贫穷的概念。 德兰认为,贫穷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匮乏与病痛,更是心灵上感到的被遗弃、被忽视、被讨厌的感觉。除了贫穷和饥饿,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是孤独和冷漠。 解读|姜自得 传播学硕士,自由撰稿人 播音| 沐泽 策划编辑| 胡潇方 音频编辑| 陈子夫
2022-03-14
回应 2022-03-14 06:27:07 -
接待她的竟然是上次在摩提吉见过的那个官员。不等姆姆开口员就开门见山地说:“修女,市议会不知道你又会给加尔各答带来什么麻烦,但他们还是同意你在加尔各答行善,出了问题由我来解决,就像上次在摩提吉一样。” 姆姆听出官员还在对摩提吉的事耿耿于怀,就说:“我认为我们那一次成功地阻止了一场灾难的发生,你说呢?长官。” 官员说:“拜托,修女,不要把你的行为漂白,你所做的是煽动,你知道吗?是鼓励穷人对抗政府。请...
2021-04-06 16:11:12
接待她的竟然是上次在摩提吉见过的那个官员。不等姆姆开口员就开门见山地说:“修女,市议会不知道你又会给加尔各答带来什么麻烦,但他们还是同意你在加尔各答行善,出了问题由我来解决,就像上次在摩提吉一样。” 姆姆听出官员还在对摩提吉的事耿耿于怀,就说:“我认为我们那一次成功地阻止了一场灾难的发生,你说呢?长官。” 官员说:“拜托,修女,不要把你的行为漂白,你所做的是煽动,你知道吗?是鼓励穷人对抗政府。请不要以宗教为旗帜,来实现你的政治野心。” 姆姆没有理会官员的态度她拉过一把椅子,在官员对面坐下然后她问道:“难道教育文盲,解救饥饿,收容垂危的人,也算政治野心?我所做的不过是让临终之人感受到一点爱,使他们不至于走得那么痛苦,那么凄凉而已。” 官员问:“你这么做,难道是为了让贫民窟更适合人居住吗?” 姆姆回答道:“不,只是为了让死者死得更有尊严。” 官员又问:“你打算帮助加尔各答数以百万的病患伤残吗?你帮得过来吗?姆姆没有回答官员,而是惊奇地问道:“数以百万?你怎么数出100万的?” 官员不耐烦地回答道:“这不是我的重点,修女,我的意思是无论你怎么努力,你都是救不完的,穷人太多了,你明白吗?” 但姆姆不肯放过官员,她盯着他问道:“100万?你从哪里开始数起的?” 官员显然拿这个修女没有办法,只好老实地回答:“1。” 姆姆立刻扳起手指跟官员说:“我也是从1开始数起的,1,然后2,然后3,然后是更多,到现在,我们已经救了一百多个人了。” 官员说:“可是,现在你却要搬进朝圣者的旅馆。” 提起朝圣者旅馆,姆姆就兴奋起来了。她站起来,眼神里充满了对那个旅馆的憧憬,她说:“你知道吗?长官,那栋房子里有卧室,有电,可以放床,还可以煮饭,烧水……” 引自 尼尔玛·利德:纯洁的心 回应 2021-04-06 16:11:12 -
一 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自我中心,不管怎样,总是爱他们。 如果你做善事,人们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 如果你成功后,身边尽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敌人,不管怎样,总是要成功。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被遗忘,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 诚实与坦率使你易受攻击,不管怎样,总是要诚实与坦率。 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不管怎样,总是要建设。 人们确实需要帮助,然而你若帮助他们,却可能遭到...
2020-10-10 01:56:15
一
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自我中心,不管怎样,总是爱他们。
如果你做善事,人们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
如果你成功后,身边尽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敌人,不管怎样,总是要成功。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被遗忘,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
诚实与坦率使你易受攻击,不管怎样,总是要诚实与坦率。
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不管怎样,总是要建设。
人们确实需要帮助,然而你若帮助他们,却可能遭到攻击,不管怎样,总是要帮助。
将你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你可能会被踢掉牙齿,不管怎样,总是要将你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
二
在姆姆看来,死亡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是生命的延续。永恒的生命意味着:灵魂往上帝那里去,和上帝在一起可以看见上帝,可以和上帝说话,并且能够以更大的爱继续爱他。因为死亡带走的只是我们的肉体,而我们的灵魂将永在。最后姆姆说:“每种宗教都有永生和来生。恐惧死亡的,是那些相信死亡就是终点的人。”
三
饥饿的人所渴求的,不单是食物;赤身的人所要求的,不单是衣服;露宿者所渴望的,不单是牢固的房子;就算是那些物质丰裕的人,也在切求爱、关心、接纳与认同。
回应 2020-10-10 01:56:15 -
德兰姆姆也说:“人如果不能在苦难者身上看到耶稣,就不可能把这种服侍进行到底。当我们服侍穷人的时候,我们就是在服侍耶稣。当我们安慰被遗弃的人、病人、孤儿、临死的人,受到照顾的,是他;收到食物的,是他;穿上衣服的,是他;受到探访的,是他:被安慰的,也是他。我们的生命没有其他目的,也没有其他动机,这也是我们力量的来源。”
2020-10-10 01:54:49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上海三联书店 (2010)8.9分 141人读过
-
重庆出版社 (2011)9.0分 99人读过
-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3)8.5分 49人读过
-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6)8.3分 38人读过
-
每满100-50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五颗星经典系列|图书|非小说类| (蜜蜂)
- 百分百推荐的好书 (能工巧匠沙门哥)
- 豆瓣五星图书【传记】 (爱玛·包法利)
- 给医学生的非专业书 (柳叶刀.)
- 37°暖书单(二) (37°暖)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德兰修女传的评论:
feed: rss 2.0
8 有用 然犀 2009-11-13 22:29:53
爱人是涵养神性的便径
21 有用 不喝牛奶 2012-10-10 19:16:48
人如果不能在苦难者身上看到耶稣,就不可能把这种服侍进行到底。当我们服侍穷人的时候,我们就是在服侍耶稣。当我们安慰被遗弃的人,病人,孤儿,临死的人,受到照顾的,是他;收到食物的,是他;受到探访的,是他;被安慰的,也是他;我们的生命没有其他目的,也没有其他动机,这也是我们力量的来源。
1 有用 无处还乡 2012-07-12 17:11:00
爱是是可以如此谦卑而崇高的
1 有用 文秀秀 2012-04-17 09:39:16
她是上帝送给人间的天使。她教会我什么是信仰。
2 有用 alice 2012-04-30 10:19:35
看了三个月,终于把这本书看完。最开始看时觉得有些沉闷,因为自己没有宗教信仰,对开篇的描述无甚感受,大概从第八章开始,觉得有很多东西不一样,与其说是书吸引我,不如说是德兰修女的真与善吸引了我,大爱无疆。 除去加尔各答儿童之家墙上的那段话,德兰修女另有两句最让我沉思: 分什么东西给人,什么就会越来越多。 忘记自我,便找到自我。
0 有用 GOT7金秦禹 2022-06-30 20:06:44
伟大的人
0 有用 Delia 2022-06-26 11:03:53
在爱中寻求爱,在宽恕中寻求宽恕。
0 有用 donkeytommy 2022-06-05 16:55:47
706-4.5分。
0 有用 Esther 2022-04-24 19:28:32
我的内心从未如此充盈过,我觉得我找到了方向,找到了信仰。 Love as I loved you.
0 有用 浇灌水仙花的猫 2022-04-17 19:38:46
德兰姆姆是一个天主教徒,但她一生服务的大部分是和她信仰不同的印度教徒。她说我们信仰的同一个神。她爱的是具体的人,做的是最微小的事,帮人们包扎、擦洗,触摸、拥抱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