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礼学考证的思想活力 短评

热门 最新
  • 10 蝈蝈 2015-08-18 20:21:54

    对原始材料的解读有大问题。仔细读去就会发现此书前后矛盾之说不少,材料误用不少,文中硬伤不少。明显是观念先行,强为说解。另外,有隐匿材料的情况。文笔很好。

  • 0 lawjude 2016-04-24 14:39:53

    张寿安先生梳理了尊尊如何压倒亲亲,以及中华帝国晚期孙希旦、朱彬、凌廷堪等通过礼文考证试图扭转尊尊压倒亲亲的情理结构、重构礼法秩序的努力

  • 0 禴祠烝嘗 2020-02-21 23:00:42

    几年前读的了。

  • 1 长颈瓶的瓶颈长 2016-08-26 01:43:10

    一三章与清代政治文化结合较紧,其余几章大概浏览。通过学术史的思维方式,解释清儒治礼学所包含的意义:以礼背后的典制度数为媒介,打通形而上世界与政治秩序、制度规则之间的联系;通过归纳、辨析礼学文献制造知识,以图连接、重构政治制度的网络。对四库馆臣介入学术论争的辨析,颇有意思。整体史料剪裁精细,很少大段撮抄,适合学术史外行如我来搜刮文献。作者于清代学术史文献相对较熟,于政治史、社会史把握则太浅,虽力图以临雍视学、晚清立嗣等问题探讨礼学考证与政治的结合,但实在力有不逮。前者涉及乾隆帝与张廷玉的关系,后者的前置背景(庙统世统关系)则涉及“法祖”这一乾隆朝重要君权来源,颇多可阐发之处。

  • 0 陈酌 2011-05-19 09:32:18

    有些不是很靠谱,总起来说值得看

  • 0 豆友161326559 2018-04-27 23:14:45

    看方法、看逻辑。

  • 1 分明点点深 2022-02-15 23:34:48

    议礼、考礼为清代礼学的两个基本类型。此编重在讨论清儒如何议礼,选取了两组经学史乃至整个儒学思想史中的重要话题:一论君臣尊尊之伦,即君臣父子之治统;一论日用之亲亲之伦,即叔嫂之服、成妻成妇之情理。要之,清代学术尤其是朴学学风,并非复古陈旧、退守书斋而无经世精神的迂阔学问,也并非章太炎所论因理学已经元明发挥殆尽之学。殊不知道术为天下裂,不惟清学,经学、儒学后乃至于深诋矣。细细思量,则清代经学复盛之由恐怕非惟梁氏所说“返动”,亦非惟钱氏所说“每转益进”。 亲亲尊尊一篇尤佳;论成妻与成妇孰为重、孰为礼之本意时前后稍有牴啎,实在是白璧微瑕。

  • 0 往西 2022-04-13 18:32:32

    导论写得好,每一部分也写得好。

  • 0 天水郡主 2023-01-01 23:47:45 河南

    力证清代学术有思想,概念观点的提取和阐发很有力量,是对以往观点的突破和创造,但是对史料的分析运用,对比王汎森那篇《清初礼治社会思想的形成》,王做的更好,且王的文章更具有启发性

  • 0 Still Water 2023-04-22 15:56:05 中国香港

    「體大思精」當之無愧。

  • 0 律之 2014-02-27 12:47:19

    筆記稍後奉上。

  • 0 白日青冢 2016-11-23 12:20:15

    文本分析很精细,但有硬伤

  • 0 申子午 2018-12-12 23:58:00

    用“十八世纪”作为标题还是有点意思

  • 0 公务在身刑育森 2019-05-30 12:35:48

    写中哲作业时翻了翻

  • 0 书宇阳 2018-04-29 18:43:58

    以考证做义理的典范。要是哪天我也能写出这样厚重的文章,我也无愧于导师的教导了。这本书对我的重要性还在于我的毕业论题就是从中而来,甚至我在研究生阶段的计划依旧是循着这本书的思想路径,继续深入夫妻关系与父子、母子关系的辩证中。

  • 0 且付阙如 2019-08-07 14:36:08

    “没有人在读这本书时不因逐篇逐句的考证而掩卷蹙眉。”(311)“特别是张寿安先生的著作《十八世纪礼学考证的思想活力》一书帮助我们找到了切入礼学思想的入手点,即通过考察一些重要的学术或制度争论来进入到礼学思想的内在脉络。”(吴飞老师语)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