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年: 2006-1
页数: 404
定价: 19.80元
装帧: 简裝本
丛书: 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
ISBN: 9787535331892
内容简介 · · · · · ·
《草房子》是一个美好的所在,她让我们想起浪漫、温馨、遥远,想起浪漫的童话。当我们走近曹文轩为我们搭的《草房子》时,我们确实被这样一种气息所弥漫。作者以优美的文笔,写了离我们已远去的小学生活,这种看似平常实则并不简单的生活,我们的时代未必经历过,但无疑我们都能体悟得到,那种发生在还未长大却向往长大的少男少女之间的纯真故事,有许多茫动,但也是必然。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的经历,不幸少年与厄运抗争的悲怆,残疾少年对尊严的坚守,等等,在这所其实并不大的草房子里扑朔迷离地上演,给人撼人心魄之感,有时甚至催人泪下。
本书系将精选精编20世纪初至今100年间100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100部优秀儿童文学原创作品。入围尺度界定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看其作品的社会效果,受小读者欢迎的程度和对小读者影响的广度;二是看其对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贡献;三是看其创作生命力,是否出于高度的...
《草房子》是一个美好的所在,她让我们想起浪漫、温馨、遥远,想起浪漫的童话。当我们走近曹文轩为我们搭的《草房子》时,我们确实被这样一种气息所弥漫。作者以优美的文笔,写了离我们已远去的小学生活,这种看似平常实则并不简单的生活,我们的时代未必经历过,但无疑我们都能体悟得到,那种发生在还未长大却向往长大的少男少女之间的纯真故事,有许多茫动,但也是必然。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的经历,不幸少年与厄运抗争的悲怆,残疾少年对尊严的坚守,等等,在这所其实并不大的草房子里扑朔迷离地上演,给人撼人心魄之感,有时甚至催人泪下。
本书系将精选精编20世纪初至今100年间100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100部优秀儿童文学原创作品。入围尺度界定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看其作品的社会效果,受小读者欢迎的程度和对小读者影响的广度;二是看其对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贡献;三是看其创作生命力,是否出于高度的使命感长期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长期从事儿童文学创作。
全面:该书系是最齐全的现当代中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结集。一是囊括了自上个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以来中国5代儿童文学作家中的精英人物;二是入围的100位作家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多民族特色,同时又有海峡两岸三地的全景式呈现;三是百部作品涉及到现代性儿童文学的所有文体,是文体类型最齐全的中国儿童文学原创总汇。
权威:本书系由当今国内最权威的儿童文学专家(以年岁为序)严文井、束沛德、金波、樊发稼、张之路、王泉根、高洪波、曹文轩组成高端选编委员会。他们都是当代最熟悉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历史和现状、了解儿童阅读心理的权威儿童文学专家教授和著名作家。
可读:只有进入广大小读者视野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才是有生命力的真正的经典。我们将通过精心策划和编辑,以符合少年儿童审美习惯的整体设计和到位的包装营销,让新世纪的小读者,接受并喜爱这些曾经滋养过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美好心灵的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经典。
开放:组合就是品牌,经典与经典的组合更有可能成为特大品牌。我们将“百年百部”作为一个开放式的品牌工程来建设,力图在今后收入更多新人的优秀作品,将本书系打造成新世纪中国优秀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的摇篮。
作者简介 · · · · · ·
曹文轩,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农村。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 有文学作品集、长篇小说《忧郁的田园》、《红葫芦》、《蔷薇谷》、《白栅栏》、《甜橙树》、《追随永恒》、《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根鸟》等15种。 主要学术著作有《第二世界――对文学艺术的哲学解释》、《小说门》、《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面对微妙》、《曹文轩文学论集》等。 主编《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学作品选》、《五十年中国小说选》、《现代名篇导读》、《外国文学名作导读本》、《外国儿童文学名作导读本》等。 有作品翻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曾获国家图书奖、宋庆龄文学奖金奖、冰心文学奖、金鸡奖最佳编剧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意大利第十三届Giffoni电...
曹文轩,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农村。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 有文学作品集、长篇小说《忧郁的田园》、《红葫芦》、《蔷薇谷》、《白栅栏》、《甜橙树》、《追随永恒》、《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根鸟》等15种。 主要学术著作有《第二世界――对文学艺术的哲学解释》、《小说门》、《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面对微妙》、《曹文轩文学论集》等。 主编《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学作品选》、《五十年中国小说选》、《现代名篇导读》、《外国文学名作导读本》、《外国儿童文学名作导读本》等。 有作品翻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曾获国家图书奖、宋庆龄文学奖金奖、冰心文学奖、金鸡奖最佳编剧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意大利第十三届Giffoni电影节“铜狮”奖、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优秀学术论文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中国时报》1994年度十大优秀读物奖等学术奖和文学奖30余项。
目录 · · · · · ·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草房子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草房子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99 条 )
> 更多书评299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秦大奶奶的故事,很意外,却顺理成章。 和老伴奋斗了一辈子得来的一块地,被公家以修学校之名强行征收,另建新房让住,本合情合理,但秦大奶奶死活不肯。人们以为,等价的赔偿已经足够仁至义尽,多给的那些又觉得她应该感恩戴德,偏偏她心里只惦记着夫妻俩奋斗来的那片土地,秦大去世了,留给她的,也只有那片土地。 价值不是简单的用金钱就能衡量的。这件事上,人们也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秦大奶奶了。 桑桑是个不一般的孩子...
2017-04-26 13:31
秦大奶奶的故事,很意外,却顺理成章。
和老伴奋斗了一辈子得来的一块地,被公家以修学校之名强行征收,另建新房让住,本合情合理,但秦大奶奶死活不肯。人们以为,等价的赔偿已经足够仁至义尽,多给的那些又觉得她应该感恩戴德,偏偏她心里只惦记着夫妻俩奋斗来的那片土地,秦大去世了,留给她的,也只有那片土地。
价值不是简单的用金钱就能衡量的。这件事上,人们也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秦大奶奶了。
桑桑是个不一般的孩子,有着独特的敏锐和成熟,似乎能读懂别人的心,也没有被环境的所影响,坚持着内心深处的感受。他叫“奶奶”,在奶奶家门口的艾地里玩,和奶奶聊天。我觉得,桑桑的出现,让秦大奶奶有了存在,甚至有了融入的感觉,油麻地小学,在内心深处可能已经不是完全对立的了。
那个叫乔乔的小姑娘,成了整个事情改变的关键。一声“奶奶”,让秦大奶奶舍命相救,而救人之后昏迷的奶奶,又牵动了整个油麻地大人和孩子的心,大人们的竭力抢救,孩子们的声声呼唤,终于叫醒了溺水后的秦大奶奶,也叫醒了一颗爱护孩子,保护油麻地小学的心。恢复期间,油麻地村民和孩子们的精心照顾、陪伴,让秦大奶奶彻底融入了这个满是热情的集体,这群孩子,成了自己的孩子,油麻地小学,成了自己的家,自己孩子成长的地方。恢复起来的秦大奶奶,不再孤独,因为孩子们很愿意跑去陪她,她把曾经祸害过油麻地小学的鸡鸭鹅一只一只抱去集市上卖掉,默默的守护油麻地小学种的菜、苗,赶出跑进菜地的鸡禽还不放心的守上好一会儿。
秦大奶奶开始收拾自己的家当,桑桑问她,原来她要搬出油麻地小学。这一次,没有生气,没有不甘,没有人逼迫驱赶,固执了大半辈子的秦大奶奶,觉得该完整的把油麻地小学还给孩子们了,任谁都阻拦不住。没办法,油麻地小学的师生共同帮忙,秦大奶奶搬到了先前给她盖好的房子里。
后来,她生病了,大家趁机又把她接回了油麻地小学,渐渐变老变痴的秦大奶奶,仍旧一心为油麻地小学。就连最后她的离开,也是为油麻地小学而落水。上一次,她为了救油麻地小学的一个孩子,这一次,是为了油麻地小学的一颗南瓜。
秦大奶奶在于油麻地小学争夺了大半辈子之后,因一群孩子而渐渐亲如一家,最后,又为这地方而离去。人心,谁能说的准它是自私还是无私的呢?先前的各种矛盾冲突,都是因为把彼此看成了对手,非要伤对方一刀,才算是舒服;后来,彼此成了最亲密的存在,舍了命,也不舍得它损失一毫。
回应 2017-04-26 13:31 -
白雀和蒋一勋的故事,是正儿八经的郎才女貌,偏偏被作者以小孩子的眼光去写,去看,更多了几分复杂和耐人寻味。 一切都是那么的理所当然,顺理成章,似乎每个人都懂,却还是有人没懂。 看完(一)的时候,最不理解的是白雀见了那个文员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一切都开始朝不理解的方向走了。或许看到后面会有答案吧
2017-04-24 23:33
-
纸月的故事,看得人心痒痒,总感觉能体会到她和桑桑之间不一样的情愫,说情愫又觉得亵渎那份美好,可是其他的词又不能准确表达。 以一个成人的思维去看他们的故事,可能真有玷污美好的倾向,但我实在没办法跳出这个圈子,暂且这样记录吧。 纸月的妈妈是当地最好看的姑娘,顶着巨大的压力,未婚生女,却又选择自尽。难道仅仅是好看一词,就让我心生怜惜?总觉得她有一段惊泣的故事。 纸月的外婆,承受了更多,却依旧是个慈祥的老...
2017-04-24 23:17
纸月的故事,看得人心痒痒,总感觉能体会到她和桑桑之间不一样的情愫,说情愫又觉得亵渎那份美好,可是其他的词又不能准确表达。
以一个成人的思维去看他们的故事,可能真有玷污美好的倾向,但我实在没办法跳出这个圈子,暂且这样记录吧。
纸月的妈妈是当地最好看的姑娘,顶着巨大的压力,未婚生女,却又选择自尽。难道仅仅是好看一词,就让我心生怜惜?总觉得她有一段惊泣的故事。
纸月的外婆,承受了更多,却依旧是个慈祥的老婆婆,疼惜自己的外孙女,为了纸月转学,甚至要下跪。
再说纸月,真是一个不凡的小姑娘,说她才华横溢也不为过,举止神态都有大家闺秀的风范,谦和低调的不得了,很有感染力,没有娇气或者其他。(找不到词夸了)
那个和尚,出场时我仿佛就懂了点什么,一系列的描写,介绍,关于他的经历,才华,学识,以及后来和桑桑的对话,那重复的几句话,都有其深意,只是小小的桑桑不懂,可桑桑看着他的眼睛,还有找到了一丝熟悉。再联想之前纸月的字,纸月会背的诗歌,纸月的不凡,都让人忍不住联想到这里。
如果这就是作者的意思,我倒是对纸月父母的故事,更感兴趣了。
回应 2017-04-24 23:17 -
看到这里时还没有很大的感触,一口气看到了第三章完,深呼吸,反而有了很多的想法。 在做家教,所以怀着激动的心情把故事讲给家教的孩子,这一讲,就生出了很多感触。 这是一个因为自己的某些不一样,从不在乎到自卑,又到掩盖,被起哄、欺负后,委屈难当而生出愤怒,在很关键的时候搅乱了秩序,而使大家失去了荣誉,导致被疏远、孤立,后鼓起勇气,在文艺表演时扮演一个秃子,赢得了喝彩和尊重,从此正视这一切,曲曲折折却结...
2017-04-24 23:05
-
看到这里时还没有很大的感触,一口气看到了第三章完,深呼吸,反而有了很多的想法。 在做家教,所以怀着激动的心情把故事讲给家教的孩子,这一讲,就生出了很多感触。 这是一个因为自己的某些不一样,从不在乎到自卑,又到掩盖,被起哄、欺负后,委屈难当而生出愤怒,在很关键的时候搅乱了秩序,而使大家失去了荣誉,导致被疏远、孤立,后鼓起勇气,在文艺表演时扮演一个秃子,赢得了喝彩和尊重,从此正视这一切,曲曲折折却结...
2017-04-24 23:05
-
秦大奶奶的故事,很意外,却顺理成章。 和老伴奋斗了一辈子得来的一块地,被公家以修学校之名强行征收,另建新房让住,本合情合理,但秦大奶奶死活不肯。人们以为,等价的赔偿已经足够仁至义尽,多给的那些又觉得她应该感恩戴德,偏偏她心里只惦记着夫妻俩奋斗来的那片土地,秦大去世了,留给她的,也只有那片土地。 价值不是简单的用金钱就能衡量的。这件事上,人们也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秦大奶奶了。 桑桑是个不一般的孩子...
2017-04-26 13:31
秦大奶奶的故事,很意外,却顺理成章。
和老伴奋斗了一辈子得来的一块地,被公家以修学校之名强行征收,另建新房让住,本合情合理,但秦大奶奶死活不肯。人们以为,等价的赔偿已经足够仁至义尽,多给的那些又觉得她应该感恩戴德,偏偏她心里只惦记着夫妻俩奋斗来的那片土地,秦大去世了,留给她的,也只有那片土地。
价值不是简单的用金钱就能衡量的。这件事上,人们也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秦大奶奶了。
桑桑是个不一般的孩子,有着独特的敏锐和成熟,似乎能读懂别人的心,也没有被环境的所影响,坚持着内心深处的感受。他叫“奶奶”,在奶奶家门口的艾地里玩,和奶奶聊天。我觉得,桑桑的出现,让秦大奶奶有了存在,甚至有了融入的感觉,油麻地小学,在内心深处可能已经不是完全对立的了。
那个叫乔乔的小姑娘,成了整个事情改变的关键。一声“奶奶”,让秦大奶奶舍命相救,而救人之后昏迷的奶奶,又牵动了整个油麻地大人和孩子的心,大人们的竭力抢救,孩子们的声声呼唤,终于叫醒了溺水后的秦大奶奶,也叫醒了一颗爱护孩子,保护油麻地小学的心。恢复期间,油麻地村民和孩子们的精心照顾、陪伴,让秦大奶奶彻底融入了这个满是热情的集体,这群孩子,成了自己的孩子,油麻地小学,成了自己的家,自己孩子成长的地方。恢复起来的秦大奶奶,不再孤独,因为孩子们很愿意跑去陪她,她把曾经祸害过油麻地小学的鸡鸭鹅一只一只抱去集市上卖掉,默默的守护油麻地小学种的菜、苗,赶出跑进菜地的鸡禽还不放心的守上好一会儿。
秦大奶奶开始收拾自己的家当,桑桑问她,原来她要搬出油麻地小学。这一次,没有生气,没有不甘,没有人逼迫驱赶,固执了大半辈子的秦大奶奶,觉得该完整的把油麻地小学还给孩子们了,任谁都阻拦不住。没办法,油麻地小学的师生共同帮忙,秦大奶奶搬到了先前给她盖好的房子里。
后来,她生病了,大家趁机又把她接回了油麻地小学,渐渐变老变痴的秦大奶奶,仍旧一心为油麻地小学。就连最后她的离开,也是为油麻地小学而落水。上一次,她为了救油麻地小学的一个孩子,这一次,是为了油麻地小学的一颗南瓜。
秦大奶奶在于油麻地小学争夺了大半辈子之后,因一群孩子而渐渐亲如一家,最后,又为这地方而离去。人心,谁能说的准它是自私还是无私的呢?先前的各种矛盾冲突,都是因为把彼此看成了对手,非要伤对方一刀,才算是舒服;后来,彼此成了最亲密的存在,舍了命,也不舍得它损失一毫。
回应 2017-04-26 13:31 -
白雀和蒋一勋的故事,是正儿八经的郎才女貌,偏偏被作者以小孩子的眼光去写,去看,更多了几分复杂和耐人寻味。 一切都是那么的理所当然,顺理成章,似乎每个人都懂,却还是有人没懂。 看完(一)的时候,最不理解的是白雀见了那个文员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一切都开始朝不理解的方向走了。或许看到后面会有答案吧
2017-04-24 23:33
-
纸月的故事,看得人心痒痒,总感觉能体会到她和桑桑之间不一样的情愫,说情愫又觉得亵渎那份美好,可是其他的词又不能准确表达。 以一个成人的思维去看他们的故事,可能真有玷污美好的倾向,但我实在没办法跳出这个圈子,暂且这样记录吧。 纸月的妈妈是当地最好看的姑娘,顶着巨大的压力,未婚生女,却又选择自尽。难道仅仅是好看一词,就让我心生怜惜?总觉得她有一段惊泣的故事。 纸月的外婆,承受了更多,却依旧是个慈祥的老...
2017-04-24 23:17
纸月的故事,看得人心痒痒,总感觉能体会到她和桑桑之间不一样的情愫,说情愫又觉得亵渎那份美好,可是其他的词又不能准确表达。
以一个成人的思维去看他们的故事,可能真有玷污美好的倾向,但我实在没办法跳出这个圈子,暂且这样记录吧。
纸月的妈妈是当地最好看的姑娘,顶着巨大的压力,未婚生女,却又选择自尽。难道仅仅是好看一词,就让我心生怜惜?总觉得她有一段惊泣的故事。
纸月的外婆,承受了更多,却依旧是个慈祥的老婆婆,疼惜自己的外孙女,为了纸月转学,甚至要下跪。
再说纸月,真是一个不凡的小姑娘,说她才华横溢也不为过,举止神态都有大家闺秀的风范,谦和低调的不得了,很有感染力,没有娇气或者其他。(找不到词夸了)
那个和尚,出场时我仿佛就懂了点什么,一系列的描写,介绍,关于他的经历,才华,学识,以及后来和桑桑的对话,那重复的几句话,都有其深意,只是小小的桑桑不懂,可桑桑看着他的眼睛,还有找到了一丝熟悉。再联想之前纸月的字,纸月会背的诗歌,纸月的不凡,都让人忍不住联想到这里。
如果这就是作者的意思,我倒是对纸月父母的故事,更感兴趣了。
回应 2017-04-24 23:17
-
秦大奶奶的故事,很意外,却顺理成章。 和老伴奋斗了一辈子得来的一块地,被公家以修学校之名强行征收,另建新房让住,本合情合理,但秦大奶奶死活不肯。人们以为,等价的赔偿已经足够仁至义尽,多给的那些又觉得她应该感恩戴德,偏偏她心里只惦记着夫妻俩奋斗来的那片土地,秦大去世了,留给她的,也只有那片土地。 价值不是简单的用金钱就能衡量的。这件事上,人们也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秦大奶奶了。 桑桑是个不一般的孩子...
2017-04-26 13:31
秦大奶奶的故事,很意外,却顺理成章。
和老伴奋斗了一辈子得来的一块地,被公家以修学校之名强行征收,另建新房让住,本合情合理,但秦大奶奶死活不肯。人们以为,等价的赔偿已经足够仁至义尽,多给的那些又觉得她应该感恩戴德,偏偏她心里只惦记着夫妻俩奋斗来的那片土地,秦大去世了,留给她的,也只有那片土地。
价值不是简单的用金钱就能衡量的。这件事上,人们也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秦大奶奶了。
桑桑是个不一般的孩子,有着独特的敏锐和成熟,似乎能读懂别人的心,也没有被环境的所影响,坚持着内心深处的感受。他叫“奶奶”,在奶奶家门口的艾地里玩,和奶奶聊天。我觉得,桑桑的出现,让秦大奶奶有了存在,甚至有了融入的感觉,油麻地小学,在内心深处可能已经不是完全对立的了。
那个叫乔乔的小姑娘,成了整个事情改变的关键。一声“奶奶”,让秦大奶奶舍命相救,而救人之后昏迷的奶奶,又牵动了整个油麻地大人和孩子的心,大人们的竭力抢救,孩子们的声声呼唤,终于叫醒了溺水后的秦大奶奶,也叫醒了一颗爱护孩子,保护油麻地小学的心。恢复期间,油麻地村民和孩子们的精心照顾、陪伴,让秦大奶奶彻底融入了这个满是热情的集体,这群孩子,成了自己的孩子,油麻地小学,成了自己的家,自己孩子成长的地方。恢复起来的秦大奶奶,不再孤独,因为孩子们很愿意跑去陪她,她把曾经祸害过油麻地小学的鸡鸭鹅一只一只抱去集市上卖掉,默默的守护油麻地小学种的菜、苗,赶出跑进菜地的鸡禽还不放心的守上好一会儿。
秦大奶奶开始收拾自己的家当,桑桑问她,原来她要搬出油麻地小学。这一次,没有生气,没有不甘,没有人逼迫驱赶,固执了大半辈子的秦大奶奶,觉得该完整的把油麻地小学还给孩子们了,任谁都阻拦不住。没办法,油麻地小学的师生共同帮忙,秦大奶奶搬到了先前给她盖好的房子里。
后来,她生病了,大家趁机又把她接回了油麻地小学,渐渐变老变痴的秦大奶奶,仍旧一心为油麻地小学。就连最后她的离开,也是为油麻地小学而落水。上一次,她为了救油麻地小学的一个孩子,这一次,是为了油麻地小学的一颗南瓜。
秦大奶奶在于油麻地小学争夺了大半辈子之后,因一群孩子而渐渐亲如一家,最后,又为这地方而离去。人心,谁能说的准它是自私还是无私的呢?先前的各种矛盾冲突,都是因为把彼此看成了对手,非要伤对方一刀,才算是舒服;后来,彼此成了最亲密的存在,舍了命,也不舍得它损失一毫。
回应 2017-04-26 13:31 -
白雀和蒋一勋的故事,是正儿八经的郎才女貌,偏偏被作者以小孩子的眼光去写,去看,更多了几分复杂和耐人寻味。 一切都是那么的理所当然,顺理成章,似乎每个人都懂,却还是有人没懂。 看完(一)的时候,最不理解的是白雀见了那个文员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一切都开始朝不理解的方向走了。或许看到后面会有答案吧
2017-04-24 23:33
-
纸月的故事,看得人心痒痒,总感觉能体会到她和桑桑之间不一样的情愫,说情愫又觉得亵渎那份美好,可是其他的词又不能准确表达。 以一个成人的思维去看他们的故事,可能真有玷污美好的倾向,但我实在没办法跳出这个圈子,暂且这样记录吧。 纸月的妈妈是当地最好看的姑娘,顶着巨大的压力,未婚生女,却又选择自尽。难道仅仅是好看一词,就让我心生怜惜?总觉得她有一段惊泣的故事。 纸月的外婆,承受了更多,却依旧是个慈祥的老...
2017-04-24 23:17
纸月的故事,看得人心痒痒,总感觉能体会到她和桑桑之间不一样的情愫,说情愫又觉得亵渎那份美好,可是其他的词又不能准确表达。
以一个成人的思维去看他们的故事,可能真有玷污美好的倾向,但我实在没办法跳出这个圈子,暂且这样记录吧。
纸月的妈妈是当地最好看的姑娘,顶着巨大的压力,未婚生女,却又选择自尽。难道仅仅是好看一词,就让我心生怜惜?总觉得她有一段惊泣的故事。
纸月的外婆,承受了更多,却依旧是个慈祥的老婆婆,疼惜自己的外孙女,为了纸月转学,甚至要下跪。
再说纸月,真是一个不凡的小姑娘,说她才华横溢也不为过,举止神态都有大家闺秀的风范,谦和低调的不得了,很有感染力,没有娇气或者其他。(找不到词夸了)
那个和尚,出场时我仿佛就懂了点什么,一系列的描写,介绍,关于他的经历,才华,学识,以及后来和桑桑的对话,那重复的几句话,都有其深意,只是小小的桑桑不懂,可桑桑看着他的眼睛,还有找到了一丝熟悉。再联想之前纸月的字,纸月会背的诗歌,纸月的不凡,都让人忍不住联想到这里。
如果这就是作者的意思,我倒是对纸月父母的故事,更感兴趣了。
回应 2017-04-24 23:17 -
看到这里时还没有很大的感触,一口气看到了第三章完,深呼吸,反而有了很多的想法。 在做家教,所以怀着激动的心情把故事讲给家教的孩子,这一讲,就生出了很多感触。 这是一个因为自己的某些不一样,从不在乎到自卑,又到掩盖,被起哄、欺负后,委屈难当而生出愤怒,在很关键的时候搅乱了秩序,而使大家失去了荣誉,导致被疏远、孤立,后鼓起勇气,在文艺表演时扮演一个秃子,赢得了喝彩和尊重,从此正视这一切,曲曲折折却结...
2017-04-24 23:05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5 )
-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版 2009-6 / 10396人读过 / 有售
- 作家出版社版 2003-1 / 3566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版 2010-1 / 1802人读过 / 有售
-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版 2005-4 / 812人读过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 (RMR)
- 儿子的书6 (静水深流)
- 守望的精神角落:淘书之乐 (无心恋战)
- 培田社区图书室最为期待的图书(学生篇·文学类)下 (刹仁酱)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草房子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艾摩 2010-10-04
我的大爱~!怎么读都觉得写的好。
0 有用 菠萝和头包蒜 2012-07-27
不仅仅是儿童文学啊,会泪奔的
0 有用 马小雅 2014-09-20
那样纯粹的水土养育那样纯粹的人,但是仍在残酷的世界里变。(秦大奶奶太戳泪点了QAQ)
0 有用 乡愁 2008-05-25
曹文轩。干净,美好。
0 有用 不文 2014-11-02
哀愁
0 有用 JC JAY CHOU 2018-04-08
我不到两周就看完了!
0 有用 从从高 2018-03-16
读的时候 还有读完之后 都会觉得自己变深沉了
0 有用 Tete·X·Crat 2017-12-23
曹文轩老师的作品好多都很喜欢,有一个写合欢树的...依稀记得看哭过
0 有用 蒋佳宁 2017-12-10
高中时看过又看了一遍,怀念很多人,很多事,那时我有个同桌叫小孩,他在上了曹文轩的课后去图书馆里翻出了他的各种小说来看,那时他总是不交数学作业,然后我也跟他学不交数学作业,因为做不来。
0 有用 13 2017-10-11
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