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世与传世 短评

热门 最新
  • 3 SeaHoney 2016-06-15 17:01:36

    夏老师从不自我标榜用了哪些理论,但是那些“理论”实际上已经化为观念,自由地隐伏在平实的论述中;似乎很少人把夏老师视为做比较文学的,但是夏老师的许多研究其实正是比较文学式的,只是夏老师同样把这样的学术理念融在文本分析中了,从这个角度说,夏老师的研究看着像是老派的路数,实则颇为超前。至于本书的不足,主要可能是对于明治日本思想与文学发展的论述稍微有一点粗线条,比如民权与国权之间并非绝然的对立等等。

  • 1 VIC 2020-02-26 11:01:38

    仅比鲁迅大8岁,梁启超为什么没能成为鲁迅式的启蒙主义者?单纯从觉世或传世的理念差异是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的。因为同样是觉世,也存在身份和立场的巨大差异。这个差异恰恰是致命的。从这个角度来讲,15岁就中举人、30出头便位极人臣、把9个孩子都培养成才的政治人物是不可能写出《阿Q正传》的。同样道理,30多岁还为柴米油盐犯愁、近50岁才有一个独子的人,也绝不可能去写《新中国未来记》这类的文章。

  • 0 代号273 2011-02-08 23:17:14

    普及性读本。

  • 1 饮鸩止渴 2020-06-07 01:46:58

    神书。恰逢再版,京东买2019年版以为收藏。 需要再三翻看,文本细读功夫有,史料归纳功夫亦有。

  • 0 小J快跑 2014-02-25 10:06:00

    研究梁启超的必读书。夏老师对作品阅读之细致,对史料把握之充分,令人佩服。

  • 1 海阔天空祝沽笙 2013-06-29 23:57:44

    在学术表述方面,夏晓虹老师与她的先生陈平原老师做得同等出色,真是珠联璧合的学术伉俪,不可多得呀。梁启超是近代文化史上无法绕过的巨擘,他的经历与屡次的转变堪称大话题,夏老师深入浅出地展示了任公的性情与关怀,将他的选择放入历史情境下考量,奉献出这本学术性与通俗性兼备的著述。

  • 0 独孤力命 2009-12-22 14:08:43

    梁启超之文学

  • 0 邝海炎 2018-06-30 13:04:08

    90年代初写的书,30年后的今天读来毫不违碍,说明三点:1,作者尽量避免了政治意识形态的干扰;2,此书扎实,论证经得起检验,没有1980年代的空疏之病。3,作者是有古典文学底蕴的女性研究者,没有学术男性的蓬勃野心,文字清通也是一大关键,甚至比她老公陈平原的文笔好。唯一不足是,对梁启超文体特质的论述有待加深。

  • 0 fanneyfly 2009-11-25 00:25:41

    “从觉世之文到传世之文”-“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陈、夏伉俪为文为学皆有相似的思路。当年透过夏晓红触摸梁启超,余温未消,每每感动。每一个痴迷任公的学子,定是心怀大爱之人。

  • 0 弓小箭 2012-04-12 20:15:23

    囫囵吞枣地看了几章,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的学术著作啊!

  • 0 Bork 2013-06-02 20:02:39

    兼藏上人社1991年初版及中華書局2006年版。

  • 0 ronjackie 2021-11-02 18:44:39

    三年后重读,依然喜欢第三章和七到九章,以“说部”传统对接现代小说,结合明治日本给予的影响,史料细致丰富,方法阐述扎实稳固,永不过时。

  • 0 联彬 2022-04-16 11:23:07

    很有诚意的一本书,这是晓红老师的起点,也是她一生学术的追求。

  • 0 陈墨 2023-08-17 17:02:58 广东

    本书在梁启超的著述中系统梳理了他关于文学的表述,搜集资料有佳,但评述不足。

  • 0 银河追光少年 2020-07-31 17:52:55

    喜欢郑振铎对梁的评价,他的人格最伟大之处便是他光明磊落的“善变”。梁公称自己所经历的时代是过渡的时代,所以他才清醒的看到只有不断修正自己的思想,才能跟上时代,影响时代,才能做青年人的启蒙者。

  • 0 2016-10-26 22:43:11

    做法比较老派,典型的北大文风

  • 0 斯考特的猫 2017-11-02 22:36:25

    但开风气之作,现在看当然有些过度用力于日本文化对梁启超的影响,在当时却是新见。夏老师一贯的用材料说话,第三章那里用小说证史非常漂亮。

  • 0 西礼 2018-09-23 15:24:03

    平实有料 有些语句有些时代痕迹

  • 1 暮雨未汐 2018-08-19 16:42:05

    很北大的书,详实的史料考证和以之得出的可靠的结论~总的概括,就是梁启超的两个阶段,前者偏向政治,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小说界革命论最典型),后者回归学术(重回诗歌传统),在他这里可以看出近代文人心中传统与西方的复杂交织,远离传统又暗含传统,回归传统又偏离传统;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就是梁启超对日本和西方(西方———日本———中国)的思想的选择性吸收与其自身政治思想建构,他终其一生理智与情感的斗争~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