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道德经》全书分为《道经》和《德经》两大部分,《道经》讲述了宇宙的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德经》说的是处世方略。其文约意丰,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其内容博大精深、玄奥无极、涵括百家、包容万物,是一个哲学智慧的锦囊!
作者简介 · · · · · ·
黄裳,字元吉,江西丰城人,生卒年不详,元代或清代道士。
根据《乐育堂语录》的序文,黄元吉先生是元代人,平时遁形隐迹,直到清朝道光、咸丰年间,才聚徒讲学。然以此言之,黄元吉在世之寿几近千岁,并不合理。《乐育堂语录》序文所提到的元代黄元吉与清代黄元吉应非同一人。《新译乐育堂语录》的作者戈国龙所持的态度是“从学术的立场上说,则凡无有确切证据的事,都要存疑,也许两人同名纯属巧合吧!”
黄元吉于清咸丰年间(1851年-1862年)在四川富顺设“乐育堂”讲课传授道学十余年。于清光绪年间讲解《道德经》,后经整理成《道德经讲义》,于光绪十年(1884年)刊刻发行。
关于黄元吉的辞世,比较详细的叙述在李乐俅的《访道语录》:“黄元吉祖师清光绪十年丙戌,在四川自流井讲道,最后解馆,弟子恭送馆外,黄当下飞升,徒众见之,皆痛哭流涕,始后悔往日蹉跎,未尝从师勇猛学道也。”另外,...
黄裳,字元吉,江西丰城人,生卒年不详,元代或清代道士。
根据《乐育堂语录》的序文,黄元吉先生是元代人,平时遁形隐迹,直到清朝道光、咸丰年间,才聚徒讲学。然以此言之,黄元吉在世之寿几近千岁,并不合理。《乐育堂语录》序文所提到的元代黄元吉与清代黄元吉应非同一人。《新译乐育堂语录》的作者戈国龙所持的态度是“从学术的立场上说,则凡无有确切证据的事,都要存疑,也许两人同名纯属巧合吧!”
黄元吉于清咸丰年间(1851年-1862年)在四川富顺设“乐育堂”讲课传授道学十余年。于清光绪年间讲解《道德经》,后经整理成《道德经讲义》,于光绪十年(1884年)刊刻发行。
关于黄元吉的辞世,比较详细的叙述在李乐俅的《访道语录》:“黄元吉祖师清光绪十年丙戌,在四川自流井讲道,最后解馆,弟子恭送馆外,黄当下飞升,徒众见之,皆痛哭流涕,始后悔往日蹉跎,未尝从师勇猛学道也。”另外,根据黄元吉的门人流传,黄元吉是在众弟子簇拥中,将肉身化为清风而去。
黄元吉一生传奇异闻甚多,可以说是近代中国传统内丹集大成者。自黄元吉之后,“天府乐育堂”一派在各地开枝散叶。黄元吉在四川讲课的内容,被门人编纂成书,对于现代道家内丹的修炼仍旧发挥着深远的影响力。
根据门人所述,黄元吉是属于道家隐仙派。其法脉传承为:广成子→黄帝→岐伯天师→老子→尹喜→麻衣道者→陈抟→火龙真人→黄元吉。
黄裳生平于乐育堂传授之讲述,由门下弟子笔录并编纂成《道德经讲义》、《乐育堂语录》、《道门语要》三书留传于世。据传尚有《玄宗口诀》、《醒心经注》、《求心经注》等书,然已经失佚。
道德经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道德经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21 条 )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天籁💤# (竹 杖 芒 鞋 轻 胜 马)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生,动皆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译:人出世为生,入地为死。长寿的人占十分之三,短命的人占十分之三,本来可以长生但自己走向死路的人占十分之三。为何如此?因为对生活过度执著了。善于养生之人,行于陆上不遇犀牛与虎,行于战场不会被兵甲伤... (2回应)2014-02-22 19:53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生,动皆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译:人出世为生,入地为死。长寿的人占十分之三,短命的人占十分之三,本来可以长生但自己走向死路的人占十分之三。为何如此?因为对生活过度执著了。善于养生之人,行于陆上不遇犀牛与虎,行于战场不会被兵甲伤害,犀牛对其无法施用它的角,虎无法利用其利爪,兵器对其无法施用锋芒利刃。又是何为?因为他不蹈死地。 引自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过度执著有三:分别心,执念,贪婪。其中分别心最重,佛理有劝“无分别心”,初见万物万事有二念,第一念是“真心”,直观而坦然的认知;第二念即“分别心”,施加心中主观的评判。三者悄悄油然生,郁郁寡欢;膨胀私欲不得满,积郁成疾。 想起令狐冲体内互冲乱转的陌生气流,苦受其害却无法一吐为快的当事人甚至无法自我引爆,因为他无法指认哪里才是自我的边界。巧逢化解内乱的吸星大法,却断不肯先锋到把时代远远甩开,因为他有执念,执念是依稀月明的华山;他用第二念去看待这些强加之物,分别心之下这些皆是旁门左道歪魔妖邪。于是曾经的他心软且茫然。 也有人茫然着,却无分别心——李莲花常常出其不意地来一句“我饿了”,一碗阳春面就极其满足;木楼长扫净无尘,粗布灰衣补丁缝;昔日种种,一笑付之。心底既窗开一扇,便无惧变傻变痴,春暖花开,阳光灿烂。所以他不为“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而烦恼。 生命形成是极大的偶然,这偶然性决定其来之不易,是以必须珍惜。但不能用单纯的怕死来表现,应该通过让生命释放价值与能量。这能量与价值上差的火候,最后的登顶,靠的不是才华、运气和体魄,靠的是上天赐予的最后一击的挫败、颓丧和静默。 同是被整个江湖抛弃,令狐冲的挫折剧变让他遇见知音侠侣;李莲花的拐点则是李相夷的离去,在我心里,这其实是一场“喜丧”,因为上天重降了一个李莲花。 “有那么几年,我什么人都恨。” 若他有执念,以他的资质和脾性,卷土重来时必定不输当年笛飞声的毁天灭地,他的逝去未必不是件好事。相夷活着时,天资赋他名动江湖的形神与生气。失去的功力同时带走了他的戾气。当相夷死去,如同春夏秋冬四时回归运行,李莲花的生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返璞归田,重新思索“活着”的意义。“生”与“死”无非是存在的状态不同罢了,李莲花终于摆脱了李相夷活着时的辛劳烦忧,相夷的灵魂同少师剑一起酣眠在东海之底。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是时,止水初生,平心初盛,春风一笑,莲花满楼。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生,动皆之死地,亦十有三。” 我想我懂自己喜欢他们人生态度的原因了,抛却执念,无分别心,他们大概是那剩下的本该命绝却顿悟活着的真谛,反而能和乐长生的十分之一吧~
2回应 2014-02-22 19:53
-
#天籁💤# (竹 杖 芒 鞋 轻 胜 马)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生,动皆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译:人出世为生,入地为死。长寿的人占十分之三,短命的人占十分之三,本来可以长生但自己走向死路的人占十分之三。为何如此?因为对生活过度执著了。善于养生之人,行于陆上不遇犀牛与虎,行于战场不会被兵甲伤... (2回应)2014-02-22 19:53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生,动皆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译:人出世为生,入地为死。长寿的人占十分之三,短命的人占十分之三,本来可以长生但自己走向死路的人占十分之三。为何如此?因为对生活过度执著了。善于养生之人,行于陆上不遇犀牛与虎,行于战场不会被兵甲伤害,犀牛对其无法施用它的角,虎无法利用其利爪,兵器对其无法施用锋芒利刃。又是何为?因为他不蹈死地。 引自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过度执著有三:分别心,执念,贪婪。其中分别心最重,佛理有劝“无分别心”,初见万物万事有二念,第一念是“真心”,直观而坦然的认知;第二念即“分别心”,施加心中主观的评判。三者悄悄油然生,郁郁寡欢;膨胀私欲不得满,积郁成疾。 想起令狐冲体内互冲乱转的陌生气流,苦受其害却无法一吐为快的当事人甚至无法自我引爆,因为他无法指认哪里才是自我的边界。巧逢化解内乱的吸星大法,却断不肯先锋到把时代远远甩开,因为他有执念,执念是依稀月明的华山;他用第二念去看待这些强加之物,分别心之下这些皆是旁门左道歪魔妖邪。于是曾经的他心软且茫然。 也有人茫然着,却无分别心——李莲花常常出其不意地来一句“我饿了”,一碗阳春面就极其满足;木楼长扫净无尘,粗布灰衣补丁缝;昔日种种,一笑付之。心底既窗开一扇,便无惧变傻变痴,春暖花开,阳光灿烂。所以他不为“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而烦恼。 生命形成是极大的偶然,这偶然性决定其来之不易,是以必须珍惜。但不能用单纯的怕死来表现,应该通过让生命释放价值与能量。这能量与价值上差的火候,最后的登顶,靠的不是才华、运气和体魄,靠的是上天赐予的最后一击的挫败、颓丧和静默。 同是被整个江湖抛弃,令狐冲的挫折剧变让他遇见知音侠侣;李莲花的拐点则是李相夷的离去,在我心里,这其实是一场“喜丧”,因为上天重降了一个李莲花。 “有那么几年,我什么人都恨。” 若他有执念,以他的资质和脾性,卷土重来时必定不输当年笛飞声的毁天灭地,他的逝去未必不是件好事。相夷活着时,天资赋他名动江湖的形神与生气。失去的功力同时带走了他的戾气。当相夷死去,如同春夏秋冬四时回归运行,李莲花的生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返璞归田,重新思索“活着”的意义。“生”与“死”无非是存在的状态不同罢了,李莲花终于摆脱了李相夷活着时的辛劳烦忧,相夷的灵魂同少师剑一起酣眠在东海之底。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是时,止水初生,平心初盛,春风一笑,莲花满楼。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生,动皆之死地,亦十有三。” 我想我懂自己喜欢他们人生态度的原因了,抛却执念,无分别心,他们大概是那剩下的本该命绝却顿悟活着的真谛,反而能和乐长生的十分之一吧~
2回应 2014-02-22 19:53
-
#天籁💤# (竹 杖 芒 鞋 轻 胜 马)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生,动皆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译:人出世为生,入地为死。长寿的人占十分之三,短命的人占十分之三,本来可以长生但自己走向死路的人占十分之三。为何如此?因为对生活过度执著了。善于养生之人,行于陆上不遇犀牛与虎,行于战场不会被兵甲伤... (2回应)2014-02-22 19:53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生,动皆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译:人出世为生,入地为死。长寿的人占十分之三,短命的人占十分之三,本来可以长生但自己走向死路的人占十分之三。为何如此?因为对生活过度执著了。善于养生之人,行于陆上不遇犀牛与虎,行于战场不会被兵甲伤害,犀牛对其无法施用它的角,虎无法利用其利爪,兵器对其无法施用锋芒利刃。又是何为?因为他不蹈死地。 引自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过度执著有三:分别心,执念,贪婪。其中分别心最重,佛理有劝“无分别心”,初见万物万事有二念,第一念是“真心”,直观而坦然的认知;第二念即“分别心”,施加心中主观的评判。三者悄悄油然生,郁郁寡欢;膨胀私欲不得满,积郁成疾。 想起令狐冲体内互冲乱转的陌生气流,苦受其害却无法一吐为快的当事人甚至无法自我引爆,因为他无法指认哪里才是自我的边界。巧逢化解内乱的吸星大法,却断不肯先锋到把时代远远甩开,因为他有执念,执念是依稀月明的华山;他用第二念去看待这些强加之物,分别心之下这些皆是旁门左道歪魔妖邪。于是曾经的他心软且茫然。 也有人茫然着,却无分别心——李莲花常常出其不意地来一句“我饿了”,一碗阳春面就极其满足;木楼长扫净无尘,粗布灰衣补丁缝;昔日种种,一笑付之。心底既窗开一扇,便无惧变傻变痴,春暖花开,阳光灿烂。所以他不为“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而烦恼。 生命形成是极大的偶然,这偶然性决定其来之不易,是以必须珍惜。但不能用单纯的怕死来表现,应该通过让生命释放价值与能量。这能量与价值上差的火候,最后的登顶,靠的不是才华、运气和体魄,靠的是上天赐予的最后一击的挫败、颓丧和静默。 同是被整个江湖抛弃,令狐冲的挫折剧变让他遇见知音侠侣;李莲花的拐点则是李相夷的离去,在我心里,这其实是一场“喜丧”,因为上天重降了一个李莲花。 “有那么几年,我什么人都恨。” 若他有执念,以他的资质和脾性,卷土重来时必定不输当年笛飞声的毁天灭地,他的逝去未必不是件好事。相夷活着时,天资赋他名动江湖的形神与生气。失去的功力同时带走了他的戾气。当相夷死去,如同春夏秋冬四时回归运行,李莲花的生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返璞归田,重新思索“活着”的意义。“生”与“死”无非是存在的状态不同罢了,李莲花终于摆脱了李相夷活着时的辛劳烦忧,相夷的灵魂同少师剑一起酣眠在东海之底。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是时,止水初生,平心初盛,春风一笑,莲花满楼。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生,动皆之死地,亦十有三。” 我想我懂自己喜欢他们人生态度的原因了,抛却执念,无分别心,他们大概是那剩下的本该命绝却顿悟活着的真谛,反而能和乐长生的十分之一吧~
2回应 2014-02-22 19:53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5 )
-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6)9.4分 24738人读过
-
Everyman's Library (1994)暂无评分 3人读过
-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0)9.5分 9054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06)9.1分 2044人读过
-
暂时无货,预计2天到货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道德经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Raphael 2010-05-19
若是没有解释的话会更好,老子自己都解释不清的事儿,后人但有领悟而已。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0 有用 [已注销] 2010-02-15
工作的时候读的,读得很急没领会到精髓。也可能是我的思想接近儒家,对于道家某些思想不易接受。
0 有用 aimeelee 2010-11-03
只怪我选了个太差的版本
0 有用 星宇 2007-10-24
《道德经》我已经看过很多遍了,其中的玄妙之有经常阅读他的人才能体会的到,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心情,你都能有不同的感悟。在市面上有许多的注解版本,我的意见是看看就够了,真正要看就只看原文,而且是那种老版没有断句的,因为只有那样你才能从中领悟出属于你自己的道。
0 有用 [已注销] 2013-12-14
大专读本,当时我妈在学校开食堂,每天在去她学校的路上,强迫自己背诵一篇(有点变态吼,其实也没啦),什么长短相成、什么不贵难得之物,而且每天都想着怎样把这种观念灌输到我妈身上(最终失败了),现在想来,老子对我的影响最大,嗯,最大~
0 有用 七点六二 2017-03-15
中二的时候读的。现在想起来好羞耻。不过正如学界批判的。老子思想虽然深入人心,但是其狭隘性,局限性,脱离现实以及理想化是此思想无法成为主流的根本原因。
0 有用 河北胖熊 2017-03-08
我可以全书背诵,有兴趣的可以加群交流:213659991 (暗号:道德经背诵)
1 有用 [已注销] 2016-08-06
从高中毕业就几次拿起来的书,由于其晦涩难懂,又几次中途无疾而终。这次终于读完了,必须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古人的智慧真是让人惊叹。----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0 有用 格林童话 2016-06-23
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道德经分为道经和德经
0 有用 土地测量员小K 2016-05-11
这本书编的确实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