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中国建筑文化讲座》ahi作者根据多年来对中国建筑梳理、研究的成果,给予文化上的诠释。通过对中国文化特质的了解,更深刻地认识中国的建筑,更生动地欣赏中国建筑空间中包容的生活。从建筑与文化的交互对照中,把握中国建筑的意义与价值。
作者简介 · · · · · ·
汉宝德,1934年生,成大建筑系毕业,美国哈弗大学及普林大学硕士,在建筑、书法、美学等各领域颇有建树。曾任东海大学建筑系主任、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馆长、台南艺术学院校长。现为世界宗教博物馆馆长、汉光建筑师事务所主持人。著有《汉宝德谈美》《给青年建筑师的信》《中国的建筑文化》《筑人间:汉宝德回忆录》《建筑的精神向度》《建筑、社会文化》等。
目录 · · · · · ·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中国人对于居住空间的扩展要求,从来不是基于功能,而是基于情趣。 中国建筑是有若干造型简单的单元组合而成,而非内部复杂的建构。由于单元多,每一个单元都有以合乎其本分的屋顶,配置在一起,自然有飞檐交错、吻兽相望的变化。…………外国建筑由于追求单一提醒的壮丽内部空间虽然是复杂的,其外形反而显得简单了,一座庞大的西式建筑,屋顶只有四个边;即使极尽变化,有八个边已算是深多了,甚难造成台湾宗庙建筑中庭的热闹景观(指上文中屋顶交错,天际线富有戏剧感)。…………比较之下可知圆山饭店名为中国建筑,在造型观念上实已西化,故其外形显得单调呆拙,缺乏韵律感。(大屋顶) 三段组合是中国建筑自其发生以来所自然形成的。那就是一座土石的台基,其上构以木构,再其上则覆以屋顶。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20页 -
六朝幾百年間,終於自裝飾品做成起翹的感覺,發展為結構性的優美曲線,深遠的出挑,這是與六朝文化的飄逸精神的發揚完全符合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7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中国建筑文化讲座"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中国建筑文化讲座"的人也喜欢 · · · · · ·
中国建筑文化讲座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中国建筑文化讲座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2 条 )


去参观了新竹南园,才关注到这位台湾建筑大师

中西的建筑——人与神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选取原书我最感兴趣的若干小节转述拓展一番。 中国人是把建筑当人看的,而西方人则视建筑为神。 人是有生命的,有生命就会有死亡,如何避免死亡是所有文明的共同话题。 中国人解决这个问题有两条办法,一是修仙。所以只要你足够努力足够幸运,这似乎是一条可行的道路。然而修仙... (展开)> 更多书评 22篇
-
浴面葫芦娃 (认识无知于己,心存善念于人。)
中国人对于居住空间的扩展要求,从来不是基于功能,而是基于情趣。 中国建筑是有若干造型简单的单元组合而成,而非内部复杂的建构。由于单元多,每一个单元都有以合乎其本分的屋顶,配置在一起,自然有飞檐交错、吻兽相望的变化。…………外国建筑由于追求单一提醒的壮丽内部空间虽然是复杂的,其外形反而显得简单了,一座庞大的西式建筑,屋顶只有四个边;即使极尽变化,有八个边已算是深多了,甚难造成台湾宗庙建筑中庭的热闹...2012-12-04 15:02 1人喜欢
中国人对于居住空间的扩展要求,从来不是基于功能,而是基于情趣。 中国建筑是有若干造型简单的单元组合而成,而非内部复杂的建构。由于单元多,每一个单元都有以合乎其本分的屋顶,配置在一起,自然有飞檐交错、吻兽相望的变化。…………外国建筑由于追求单一提醒的壮丽内部空间虽然是复杂的,其外形反而显得简单了,一座庞大的西式建筑,屋顶只有四个边;即使极尽变化,有八个边已算是深多了,甚难造成台湾宗庙建筑中庭的热闹景观(指上文中屋顶交错,天际线富有戏剧感)。…………比较之下可知圆山饭店名为中国建筑,在造型观念上实已西化,故其外形显得单调呆拙,缺乏韵律感。(大屋顶) 三段组合是中国建筑自其发生以来所自然形成的。那就是一座土石的台基,其上构以木构,再其上则覆以屋顶。 引自 认识中国建筑 建筑的结构 柱梁结构,“墙倒屋不塌”
回应 2012-12-04 15:02 -
-
中国建筑是在现世主义,生命主义,官能主义的人生态度下,受伦理制度的外在制约而产生的。 1古典时期 商至汉 类比西方 前期至战国,后期至汉 贵族到中产平民。由周起里的建立使得建筑规范化,但帝王建筑仍充满想象力,与仙话结合。建筑尺寸大,构件刚固,没有曲线。 2中世纪佛教支配
2019-02-26 09:50
-
一、建筑与文化的关系 1.把文化视为“精致文化”: 一般来说,大家都承认文化有精致文化与民俗文化之分,精致文化指的是艺术。 ——这一观点存疑。民俗文化就不是艺术?比如剪纸、年画。从后文来看,这里出现疑义可能只是因为表述不严谨,可以理解,毕竟是讲稿。 如果我们同意西方人在19世纪的看法,视建筑为三大美术之一,那么建筑就是一种精致文化,这是没有疑义的。拿掉建筑,西洋的艺术史就不完整了。 ——“建筑为三大美术...
2016-12-25 22:14
一、建筑与文化的关系 1.把文化视为“精致文化”:
一般来说,大家都承认文化有精致文化与民俗文化之分,精致文化指的是艺术。 引自 第一讲 建筑文化的基础 ——这一观点存疑。民俗文化就不是艺术?比如剪纸、年画。从后文来看,这里出现疑义可能只是因为表述不严谨,可以理解,毕竟是讲稿。
如果我们同意西方人在19世纪的看法,视建筑为三大美术之一,那么建筑就是一种精致文化,这是没有疑义的。拿掉建筑,西洋的艺术史就不完整了。 引自 第一讲 建筑文化的基础 ——“建筑为三大美术”的说法的来源?另外,精致文化与艺术并不是完全划等号的概念范畴,即便建筑属于精致文化,也不能说明建筑属于艺术。 2.把文化视为民族文化学中的文化——较接近民俗文化 3.建筑与价值观:
不论建筑是高级艺术或民俗技艺,不同的民族就有不同的价值观。对于建筑的认知,除了极少数醉心于创造性建筑的赞助者外,这种价值观是不分层次的。 引自 第一讲 建筑文化的基础 ——“醉心于创造性建筑的赞助者”很耐人寻味。
今天的建筑界与业主及社会大众沟通不良,完全是学院派的教育使建筑工作者拥有专业的傲慢,不肯去了解民族的价值观所致。 所以我主张建筑界应进行一种文化的反省,先要探讨我们中国人的基本文化特质是什么,而这些特质所要求于建筑的又是什么? 引自 第一讲 建筑文化的基础 回应 2016-12-25 22:14 -
关于违章建筑: 有人说,这是因为国人穷,建筑空间不足。……搭建违章建筑是中国人行为的外显,与穷、富无关。除非我们从事文化的反省,不然无法了解这些现象,也就无法想出适当的对策。 过去的建筑史著作的不足: 过去的建筑史大都只能说明事实而已,并没有寻求此事实背后的文化力量。 建筑文化研究的作用: 探究建筑的形式,不过是满足我们的好奇心;挖掘形式后面的文化特质,才能使我们真正了解中国的建筑文化,帮助我们掌握...
2016-12-26 17:27
关于违章建筑:
有人说,这是因为国人穷,建筑空间不足。……搭建违章建筑是中国人行为的外显,与穷、富无关。除非我们从事文化的反省,不然无法了解这些现象,也就无法想出适当的对策。 引自 第一讲 建筑文化的基础 过去的建筑史著作的不足:
过去的建筑史大都只能说明事实而已,并没有寻求此事实背后的文化力量。 引自 第一讲 建筑文化的基础 建筑文化研究的作用:
探究建筑的形式,不过是满足我们的好奇心;挖掘形式后面的文化特质,才能使我们真正了解中国的建筑文化,帮助我们掌握中国建筑的主体价值。只有了解主体价值的所在,才能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不致失掉民族的特质。在接受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知道何以有些西方的要素很容易被吸收,有些则被排斥。 引自 第一讲 建筑文化的基础 关于古建筑存续:
我们也无法把古建筑的实体留在我们的生活里,但我们至少把它的文化精神继续保留下来。 引自 第一讲 建筑文化的基础 回应 2016-12-26 17:27 -
二、包装的原始文化 中国文化的特点: 我认为中国文化是一个经过包装的原始文化。 所谓原始文化,就是人类在原始时代以本能为求生存所产生的的文化。其基本性格就是生存,一切价值以维持生命为主要目的,因此是唯物的。 中国的文化当然不是原始文化,但也没有发展出与原始文化精神相反的文明。我们的祖先为了保持人间之和谐,也产生了人文色彩浓厚的文化,但其基本精神却是尊重生物天性的。 什么是包装呢?中国文化中保留了原始...
2016-12-26 19:20
二、包装的原始文化 中国文化的特点:
我认为中国文化是一个经过包装的原始文化。 所谓原始文化,就是人类在原始时代以本能为求生存所产生的的文化。其基本性格就是生存,一切价值以维持生命为主要目的,因此是唯物的。 中国的文化当然不是原始文化,但也没有发展出与原始文化精神相反的文明。我们的祖先为了保持人间之和谐,也产生了人文色彩浓厚的文化,但其基本精神却是尊重生物天性的。 什么是包装呢?中国文化中保留了原始文明的自然需要,但加上了繁复的礼仪。 性,强调孕育后代,称之为传宗接代。由于一个孝字的包装,性成为家族责任,孕育后代就成为严肃的道德行为了。经过这样的包装,在中国社会里,纳妾也是为子嗣,性行为变得十分神圣,然而在骨子里仍然是不免放纵性欲的。 包装的原始文化在性方面最为凸显的,是中国本土的宗教——道教对性的看法。……把原始的性欲神圣化的企图。 中国文化并没有发展出约制原始欲望的体系,却努力把这些欲望美化与神圣化。我们并没有把兽性改为人性,这是原始的人性观。由于承认了欲望是人性,为了保持社会的和谐,我们在伦理的要求上,不信任内在的自我规范,发明了“男女授受不亲”的观念,以避免诱惑。 引自 第一讲 建筑文化的基础 对西方文明轨迹的认识: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必须在基本的价值上有利他的精神,约束生物性的欲望,以完成大我,这是西洋文明发展的轨迹。比如说,人类对性的欲望是强大的力量,它是来自生物繁衍后代的需要。自生物性视之,男性希望与多数女性交配是很自然的;自然界不乏这种例子。而强者就是可以拥有大量雌性配偶的雄性,这常常是经过战斗而得到的成果。可是人类进入文明,首先要约束这种欲望。在西方世界,以爱情来使性欲精神化,将爱、欲相提并论。这是因为在性交与孕育后代的过程中,爱扮演了一定的角色。西方人夸张了爱的重要性,发明了一夫一妻制。其目的在于维持人类社会的和谐,以免因抢夺配偶而发生杀戮的非人行为。自此,西方人把人与动物分开。 无可讳言,为了保持社会的秩序,西方文明有禁欲的色彩;以后的宗教也循着同一路线。因此,这种压制性欲的道德观,使自然人的性格受到挫折,而产生复杂的心理变化,制造了人间无尽的悲剧。西洋文学与艺术的悲剧常常是如此发生的。 引自 第一讲 建筑文化的基础 回应 2016-12-26 19:20
-
-
中国建筑是在现世主义,生命主义,官能主义的人生态度下,受伦理制度的外在制约而产生的。 1古典时期 商至汉 类比西方 前期至战国,后期至汉 贵族到中产平民。由周起里的建立使得建筑规范化,但帝王建筑仍充满想象力,与仙话结合。建筑尺寸大,构件刚固,没有曲线。 2中世纪佛教支配
2019-02-26 09:50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购买二手书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8.5分 443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暂无评分 3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0)暂无评分 1人读过
-
【Q4AVZU】新人(满64-15包邮)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艺术&设计 (明轩)
- 大屋頂の類型學 (70) ([已注销])
- 『建筑设计』 (________)
- 中国古建筑学习参考书目 (板蓝根)
- 文史知识初阶 (半隐)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中国建筑文化讲座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tearme 2016-01-07
开篇本是阐述主题论点提纲挈领的重要之处,一上来东拉西扯的把自己对建筑与文化的看法没有条理逻辑的拼凑一气,观点不统一使全书前后抵牾之处众多,显然是不同时期的言论,而且还是还处于模糊阶段未形成系统。作者对中华文化并没有很深的了解,太多是对文化传统的断章取义、一知半解来迎合自我的观点。没有批判继承,以怀疑或否定的口吻看待本土文化,对西方文明的无保留推崇,不时显出一股媚态。囫囵吞枣式的想用西方价值体系、时... 开篇本是阐述主题论点提纲挈领的重要之处,一上来东拉西扯的把自己对建筑与文化的看法没有条理逻辑的拼凑一气,观点不统一使全书前后抵牾之处众多,显然是不同时期的言论,而且还是还处于模糊阶段未形成系统。作者对中华文化并没有很深的了解,太多是对文化传统的断章取义、一知半解来迎合自我的观点。没有批判继承,以怀疑或否定的口吻看待本土文化,对西方文明的无保留推崇,不时显出一股媚态。囫囵吞枣式的想用西方价值体系、时兴的主义肢解空间与文化的微妙和必然的联系,以一种比较的方式将西方文化对建筑的影响和推动凌驾于本土之上,其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观念和伦理价值的认识片面甚至有些是谬误,并不透彻的让人信服。 (展开)
0 有用 Alcor 2012-05-10
书中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比比皆是,作為理論有点牵强,但能让人觉得言之有理。
0 有用 gawe 2008-08-16
P27.建筑与人生一样是有其寿命的,它随着主人的生命节拍而存在。
0 有用 Visin 2015-10-07
很有启发性
0 有用 驻马店凯鲁亚克 2006-03-15
书是好书;不过作者像是疲乏中写成,不够空灵.
0 有用 黑石主人 2020-12-29
观点让人思考
0 有用 mifen 2020-07-23
梳理中国建筑历史及重要美学选择。建筑依附于社会生活,建筑形式材料空间美学的选择即都是社会人文的选择。中国建筑不用石材选择木材,斗拱的结构等等都是使用这些建筑的文化选择。
0 有用 doolb 2020-07-22
有重复内容。从文化看建筑,让建筑回归到文化。差点劲儿,提出来了没解决,提出来了不足论证。但我受到了启发。
0 有用 锦灰堆儿 2020-07-04
很多新颖的观点,语言凝炼简洁。希望能把老先生的其他著作也读一遍。
0 有用 escapeclouding 2020-05-05
从高三时就对建筑有种莫名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