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中国建筑文化讲座》ahi作者根据多年来对中国建筑梳理、研究的成果,给予文化上的诠释。通过对中国文化特质的了解,更深刻地认识中国的建筑,更生动地欣赏中国建筑空间中包容的生活。从建筑与文化的交互对照中,把握中国建筑的意义与价值。
中国建筑文化讲座的创作者
· · · · · ·
-
汉宝德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汉宝德,1934年生,成大建筑系毕业,美国哈弗大学及普林大学硕士,在建筑、书法、美学等各领域颇有建树。曾任东海大学建筑系主任、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馆长、台南艺术学院校长。现为世界宗教博物馆馆长、汉光建筑师事务所主持人。著有《汉宝德谈美》《给青年建筑师的信》《中国的建筑文化》《筑人间:汉宝德回忆录》《建筑的精神向度》《建筑、社会文化》等。
目录 · · · · · ·
序第一编 中国的建筑与文化第一讲 建筑文化的基础 建筑与文化的关系包装的原始文化生命的建筑 人本的精神 务实的观念结语第二讲 自文化看中国建筑的三个段落中国的古典时代中世纪,佛教支配的时代近世期,俗世文化支配的时代第三讲 中国人的空间观单纯的文化棒棒文化轴线也是一个棒棒平面文化正负的空间观第四讲 古典中国的空间课题单与双方与圆简与繁第五讲 文字、文学与建筑价值的意会语音的暗示形通意同文学的空间意象文学中的空间观念第二编 认识中国建筑 第一讲 人生的建筑宗教情绪谈薄家族至上的观念现世主义的生活第二讲 自建筑看文化建筑的空间建筑的形式建筑的结构
序第一编 中国的建筑与文化第一讲 建筑文化的基础 建筑与文化的关系包装的原始文化生命的建筑 人本的精神 务实的观念结语第二讲 自文化看中国建筑的三个段落中国的古典时代中世纪,佛教支配的时代近世期,俗世文化支配的时代第三讲 中国人的空间观单纯的文化棒棒文化轴线也是一个棒棒平面文化正负的空间观第四讲 古典中国的空间课题单与双方与圆简与繁第五讲 文字、文学与建筑价值的意会语音的暗示形通意同文学的空间意象文学中的空间观念第二编 认识中国建筑 第一讲 人生的建筑宗教情绪谈薄家族至上的观念现世主义的生活第二讲 自建筑看文化建筑的空间建筑的形式建筑的结构
· · · · · · (收起)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国的建筑也可说是人本的建筑,但是这种精神只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是现世的,未受宗教牵制的,因此产生的建筑不具有神权的严厉与威仪而已。它是没有思想基础的,所以无法与欧洲各人文主义建筑相提并论。 中国建筑是以人为主的,是没有理论的人本建筑。简单地说,中国文化在这方面一直保有其原始的、淳朴的精神,把建筑看成一种工具,一种象征。 对于中国人而言,一座古老建筑的倾圮是天经地义的。……所以古老建筑的保存对中国人而言,是陌生的观念。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76页 -
由于家族的本质是以族内的独立与完整为最高原则,其空间的图式是向心的,不希望受到外界的干扰,也不希望干扰他人。 由于院落的形成,我国传统士人在行为上更趋于内省,所以正心诚意的修养过程与安静的院内空间构成不可分割的关系。反映在汉代的画像砖上的住宅空间,已可看出院落即天地的生活观念。 家族主义在建筑上的另一个决定性特色是生物性。指的是有机的多变的本质。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76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汉宝德作品系列(共15册),
这套丛书还有
《汉宝德的人文行脚》《筑人间》《中国建筑文化讲座》《收藏的雅趣》《建筑桃花源》
等
。
喜欢读"中国建筑文化讲座"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中国建筑文化讲座"的人也喜欢 · · · · · ·
中国建筑文化讲座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2 条 )


读《中国建筑文化讲座》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中国建筑文化讲座》由台湾省的建筑学家汉宝德先生所撰,三联书店于2006年出版了简体字版,并在2008年将其收入“中学图书馆文库”中再版。这本小册子共两编:第一编《中国建筑文化讲座》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汉先生的五篇讲稿的基础上整理的,第二编《认识中国建筑》包括他写的... (展开)
去参观了新竹南园,才关注到这位台湾建筑大师
2008年12月16日正式开幕的The One南园人文休闲客栈,请来设计者汉宝德教授亲自导览起建过程,(内有照片可一睹大师风采)http://www.techlife.com.tw/02Goodshow/GoodShop_main.asp?TID=632
(展开)
> 更多书评 22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8.5分 467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0)7.1分 19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暂无评分 4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建筑设计』 (________)
- 中国古建筑学习参考书目 (板蓝根)
- 文史知识初阶 (半隐)
- 一石文化 I (蘑菇大人)
- 生命中的美学书 (路易斯的心)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中国建筑文化讲座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_iaalaf_ 2021-04-18 00:19:12
正如作者所说,他不是学者。如果是设计师,可以说这些解释问题的角度有点意思。但如果我是历史研究者,只能说,兄弟,你这都是在乱搞。既不懂西方文化,对东亚文化也一知半解。
0 有用 半隐 2007-02-20 02:14:42
未必全然同意其方法和观点 但当作一种开启倒也很好
1 有用 tintin7 2013-04-07 09:17:41
用“棒棒文化”解释中国建筑,很独特,别有风味,整体书走吾国吾民路线。
0 有用 🍤 2013-01-16 21:33:04
梁思成、林微因之外的建筑文化研究,国内真是没有作这方面的人啊,逼得汉老先生留下一本书等别人和他吵架。
0 有用 L² 2012-05-10 15:12:32
书中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比比皆是,作為理論有点牵强,但能让人觉得言之有理。
0 有用 枯窟 2023-09-27 15:49:23 山西
作者确实是在以中国文化来讨论中国建筑,其中对传统文化现象的分析与主流观点基本一致,但是却是以西方的价值观来进行评价,自然出现了褒西贬中的倾向
0 有用 lizhzzhsh 2023-08-29 22:07:11 江苏
20230829 文化与传统
0 有用 fff—— 2023-05-21 17:50:37 江苏
算是启蒙了吧
0 有用 莱菛 2023-05-15 17:31:41 河南
2021.11.15
0 有用 一叶粟 2023-01-27 01:17:40 河北
短评第一说本书对西方媚态实在是不知从何说起。以比较的方法来呈现中国建筑形制的不同源于其不同于西方的文化与精神怎么就变成了那种描述?本书能有独特一新可供讨论的观点而非简单复述比附,适合有一定基础的读者。不作定语多处表达所谓自己意见不正是谦逊与开放?文化上侧重西方的宗教性理性,而中国文化反映在建筑上的是现世的生活的不待规划的。中国建筑空间不是自然的延伸也不是建筑余下的边角料。圆形的观念源自于佛教而早期... 短评第一说本书对西方媚态实在是不知从何说起。以比较的方法来呈现中国建筑形制的不同源于其不同于西方的文化与精神怎么就变成了那种描述?本书能有独特一新可供讨论的观点而非简单复述比附,适合有一定基础的读者。不作定语多处表达所谓自己意见不正是谦逊与开放?文化上侧重西方的宗教性理性,而中国文化反映在建筑上的是现世的生活的不待规划的。中国建筑空间不是自然的延伸也不是建筑余下的边角料。圆形的观念源自于佛教而早期的圆是用四方标记的圆,中国人不看重圆心。斗拱出现源于对方正观念的推重,而明清渐为装饰失其结构意义恰反映其观念文化上存在之必要而非结构之需求。中国建筑并不注重其永恒性,而本身便被视为新陈代谢的一部分,不用石材并非技术原因。由传统建筑史的线性发展到三种不同历史时期建筑特质的各自呈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