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原作名: The Line of Beauty
译者: 石定乐
出版年: 2006-1
页数: 401
定价: 32.00元
装帧: 简裝本
ISBN: 9787535431868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讲述牛津大学毕业生尼克,从外乡来到伦敦思年的生活历程。他住在伦敦一个保守主义议员的家里,先和牙买加裔公务员利奥相恋并发生了关系,后来又迷上了吸食可卡因上瘾的年轻的黎马嫩裔百万富翁万尼,成为他的情人、门客的合作者。在万尼罹患艾滋、丑闻见诸报端之后,尼克遭到房东的驱逐。小说借各色人物的活动和命运深入社会的核心,展示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在语言的运用、普通人性的剖析和立体塑造上尤见功力。
作者简介 · · · · · ·
英国当代名作家阿兰·霍林赫斯特(1954-),生于英格兰一个中产阶级家庭。自幼喜欢歌剧和建筑艺术。1981年,从牛津大学毕业后来到伦敦;1985年,成为《时代文学增刊》的编辑。1988年以长篇处女作《泳池图书馆》一举成名。第二部长篇,1994年出版的《折叠的星星》进入当年布克奖最后候选名单,并获布莱克纪念奖。这两部小说和分别于1998、2004年出版的《咒语》和《美丽曲线》都是同性恋题材。《美丽曲线》获2004年度布克奖,这是布克奖设立36年来第一次颁发给关于同性恋的小说。
本书讲述牛津大学毕业生尼克,从外向来到伦敦四年的生活经历。他住在伦敦一个保守主义议员的家里,先和牙买加裔公务员利奥相恋并发生了关系,后来又迷上了吸食可卡因上瘾的年轻的黎巴嫩裔百万富翁万尼,成为了他的情人、门客和合作者。在万尼罹患艾滋病、丑闻见诸报端之后,尼克遭遇房东的驱逐。小说...
英国当代名作家阿兰·霍林赫斯特(1954-),生于英格兰一个中产阶级家庭。自幼喜欢歌剧和建筑艺术。1981年,从牛津大学毕业后来到伦敦;1985年,成为《时代文学增刊》的编辑。1988年以长篇处女作《泳池图书馆》一举成名。第二部长篇,1994年出版的《折叠的星星》进入当年布克奖最后候选名单,并获布莱克纪念奖。这两部小说和分别于1998、2004年出版的《咒语》和《美丽曲线》都是同性恋题材。《美丽曲线》获2004年度布克奖,这是布克奖设立36年来第一次颁发给关于同性恋的小说。
本书讲述牛津大学毕业生尼克,从外向来到伦敦四年的生活经历。他住在伦敦一个保守主义议员的家里,先和牙买加裔公务员利奥相恋并发生了关系,后来又迷上了吸食可卡因上瘾的年轻的黎巴嫩裔百万富翁万尼,成为了他的情人、门客和合作者。在万尼罹患艾滋病、丑闻见诸报端之后,尼克遭遇房东的驱逐。小说借各自人物的活动和命运深入社会的核心,展示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在语言的运用、普通人性的剖析和立体塑造上尤见功力。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他想应该给利奥的母亲写封信,便在书桌旁坐下。他感到很想向那位母亲表达哀悼伤怀,真想去见见她。他不禁又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心思萦绕久久不去,因为自己的母亲为了自己是同性恋一直隐忍着痛苦,所以这一来更觉得应该好好安慰查尔斯夫人“亲爱的查尔斯福尔,”他写道,“惊悉利奥逝世,不胜悲伤。”这里用了这个词,他犹豫了好久,还是写下了那个词。可以不用那个词。他强烈地感受到要委婉,要用些技巧,他不该用那个词。“你们不幸的消息”,“刚发生不久的悲惨事件”……“利奥逝世”这说法太唐突生硬。然后他又担心“不胜悲伤”这说法会刺激她,就像听到他说她非常棒一样。他也知道自己的真心话说得让人听了感觉不到诚意。可是她让他战战兢兢,因为她是一个被悲伤压倒的女人,他不知道应该怎样和她说话。似乎她对一切都有自己的方式理解感受,也许还怀着一种狂热的快乐呢。他能预见他那样极富教养的修辞和功力上乘的行书都会让她觉得印象深刻。接着他又想象,她会如何满怀不信任地看他的信。他感到自己那种唯美的书卷气表达方式局限性太大。他一直这样做,但是——他又瞪着窗外看,过了一分钟,发现脑子里盘旋的是亨利•詹姆斯论爱伦•坡之死的一些话。那是些什么话?“他个人以极端的缺席方式代表了自己。”这些他一度认为俏皮甚至似是而非的话现在一下子变得非常恐怖,意义深远,富有哲理,不可辩驳。他第一次明白了这些话是由这么一个人写下的——死亡在这个人的生活中一次次经过。然后他看到了自己,也许就在六个月后,还要坐在这张书桌边,给深藏在罗恩德斯广场那幢豪宅里的人写同样的吊唁信。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28页 -
当年在大教室的那些难熬的时间里,他也多次这么想来着——长着这样长的眼睫毛,看到的师姐也一定是在特别的阴影中,而且还是经过特别滤光后的影像。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美丽曲线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美丽曲线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 条 )

To Whom Do You Beautifully Belong?

A young man climbs through ‘The Line of Beauty’
> 更多书评 7篇
-
余生 (放过别人,放过自己)
他想应该给利奥的母亲写封信,便在书桌旁坐下。他感到很想向那位母亲表达哀悼伤怀,真想去见见她。他不禁又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心思萦绕久久不去,因为自己的母亲为了自己是同性恋一直隐忍着痛苦,所以这一来更觉得应该好好安慰查尔斯夫人“亲爱的查尔斯福尔,”他写道,“惊悉利奥逝世,不胜悲伤。”这里用了这个词,他犹豫了好久,还是写下了那个词。可以不用那个词。他强烈地感受到要委婉,要用些技巧,他不该用那个词。“你...2012-02-26 20:47 1人喜欢
他想应该给利奥的母亲写封信,便在书桌旁坐下。他感到很想向那位母亲表达哀悼伤怀,真想去见见她。他不禁又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心思萦绕久久不去,因为自己的母亲为了自己是同性恋一直隐忍着痛苦,所以这一来更觉得应该好好安慰查尔斯夫人“亲爱的查尔斯福尔,”他写道,“惊悉利奥逝世,不胜悲伤。”这里用了这个词,他犹豫了好久,还是写下了那个词。可以不用那个词。他强烈地感受到要委婉,要用些技巧,他不该用那个词。“你们不幸的消息”,“刚发生不久的悲惨事件”……“利奥逝世”这说法太唐突生硬。然后他又担心“不胜悲伤”这说法会刺激她,就像听到他说她非常棒一样。他也知道自己的真心话说得让人听了感觉不到诚意。可是她让他战战兢兢,因为她是一个被悲伤压倒的女人,他不知道应该怎样和她说话。似乎她对一切都有自己的方式理解感受,也许还怀着一种狂热的快乐呢。他能预见他那样极富教养的修辞和功力上乘的行书都会让她觉得印象深刻。接着他又想象,她会如何满怀不信任地看他的信。他感到自己那种唯美的书卷气表达方式局限性太大。他一直这样做,但是——他又瞪着窗外看,过了一分钟,发现脑子里盘旋的是亨利•詹姆斯论爱伦•坡之死的一些话。那是些什么话?“他个人以极端的缺席方式代表了自己。”这些他一度认为俏皮甚至似是而非的话现在一下子变得非常恐怖,意义深远,富有哲理,不可辩驳。他第一次明白了这些话是由这么一个人写下的——死亡在这个人的生活中一次次经过。然后他看到了自己,也许就在六个月后,还要坐在这张书桌边,给深藏在罗恩德斯广场那幢豪宅里的人写同样的吊唁信。 引自第328页 回应 2012-02-26 20:47 -
与本文细腻缓慢无起伏的写作风格有关,读完全文倒是对译本的前言最为印象深刻,现摘录如下: 在后工业和后现代社会中,因为专门技术训练的专业化和高级化需要的时间变长,年轻人的完全社会化开始的晚。但这并不意味着引起后移就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得容易。后工业后现代社会尽管相对稳定,但人们的精神压力更大,加之人性已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异化,对一个未谙世事的单纯青年来说,其适应过程就更艰难。虽然他们大...
2012-04-02 08:37
与本文细腻缓慢无起伏的写作风格有关,读完全文倒是对译本的前言最为印象深刻,现摘录如下: 在后工业和后现代社会中,因为专门技术训练的专业化和高级化需要的时间变长,年轻人的完全社会化开始的晚。但这并不意味着引起后移就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得容易。后工业后现代社会尽管相对稳定,但人们的精神压力更大,加之人性已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异化,对一个未谙世事的单纯青年来说,其适应过程就更艰难。虽然他们大多已无需向他们的前辈那样经受物质困境的压力,基本生存也很少有多么恶劣,不至要铤而走险。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和相对稳定宽容的社会,他们更多面临的是社会化过程中异化自己还是追求自我实现。所以二战以后,文学作品盛行的是反英雄主义,主人公是敢与主流价值叫板的男男女女——他们多受过良好教育,有细腻丰富的感情,勤于独立思考,特立独行。这时的主流价值维护者们也不再用传统的刀枪对待这些叛逆者了,怀柔招安更有效力,如果不至触及要害,不妨还留着做些点缀。青春的狂躁叛逆期过后,这些叛逆者多半会放下心气,暗自检讨,加入主流,这时他们又会在自己的利益遭到触动时,毫不留情的把后生晚辈中的叛逆者一一收拾,可看造就的就招安,冥顽不化的就踢开。事实上,在任何时代,任何时刻,任何地方,都有尼克们和吉拉德尔们。成长的过程不可避免完全社会化这一环节,而心地越是单纯,社会化的过程就越是艰难,其痛也越是巨大,当事人总要经历那种脱皮彻骨的痛 …………………………………… 无论生活有多少艰难痛苦,无论人世有多少丑恶卑鄙,无论经历多少挫败绝望,但人生还在延续,生活中还有一批又一批的人用他们的梦想来温暖我们大家,想来也正是因为总有那么一些人坚持着自己的初衷,这些理想主义者向我们证实了我们这个物种之所以超越其他的物种,不是因为我们聪明,恰恰是因为我们中有一些成员死不悔改的单纯。
回应 2012-04-02 08:37 -
余生 (放过别人,放过自己)
两个女人离开后,他又回到楼上,但无法对刚才听到的一切有什么痛心悲伤之感,这一来这间公寓更显得艳俗而造作了。简直不敢相信,他居然在这里度过了那么多快乐而得意的时光。那些窗帘盒和镜子,那些聚光灯和百叶窗,都在对他大肆做出批评。这是有了百万身家后纵无任何品味也能置办到的一些东西:你居然把自己的独处之地弄成像时髦酒店的客房一样了,而那些酒店本质就是一味用能提供粗俗艳丽的奢华独处之地来讨好巴结顾客。一年...2012-02-26 20:28
两个女人离开后,他又回到楼上,但无法对刚才听到的一切有什么痛心悲伤之感,这一来这间公寓更显得艳俗而造作了。简直不敢相信,他居然在这里度过了那么多快乐而得意的时光。那些窗帘盒和镜子,那些聚光灯和百叶窗,都在对他大肆做出批评。这是有了百万身家后纵无任何品味也能置办到的一些东西:你居然把自己的独处之地弄成像时髦酒店的客房一样了,而那些酒店本质就是一味用能提供粗俗艳丽的奢华独处之地来讨好巴结顾客。一年前,这一切还因为崭新而至少有几分光彩,现在呢,一眼看去就知道住在里面的是个无聊无趣的阔小子,此人压根儿就不会照顾自己。沙发靠垫套子上的滚边因为万尼无休止地趴在上面看录像带已经扭成结儿。猩红色的缎子上尽是他和其他男子的精液留下的斑斑驳驳污渍。 引自第327页 回应 2012-02-26 20:28
-
与本文细腻缓慢无起伏的写作风格有关,读完全文倒是对译本的前言最为印象深刻,现摘录如下: 在后工业和后现代社会中,因为专门技术训练的专业化和高级化需要的时间变长,年轻人的完全社会化开始的晚。但这并不意味着引起后移就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得容易。后工业后现代社会尽管相对稳定,但人们的精神压力更大,加之人性已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异化,对一个未谙世事的单纯青年来说,其适应过程就更艰难。虽然他们大...
2012-04-02 08:37
与本文细腻缓慢无起伏的写作风格有关,读完全文倒是对译本的前言最为印象深刻,现摘录如下: 在后工业和后现代社会中,因为专门技术训练的专业化和高级化需要的时间变长,年轻人的完全社会化开始的晚。但这并不意味着引起后移就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得容易。后工业后现代社会尽管相对稳定,但人们的精神压力更大,加之人性已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异化,对一个未谙世事的单纯青年来说,其适应过程就更艰难。虽然他们大多已无需向他们的前辈那样经受物质困境的压力,基本生存也很少有多么恶劣,不至要铤而走险。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和相对稳定宽容的社会,他们更多面临的是社会化过程中异化自己还是追求自我实现。所以二战以后,文学作品盛行的是反英雄主义,主人公是敢与主流价值叫板的男男女女——他们多受过良好教育,有细腻丰富的感情,勤于独立思考,特立独行。这时的主流价值维护者们也不再用传统的刀枪对待这些叛逆者了,怀柔招安更有效力,如果不至触及要害,不妨还留着做些点缀。青春的狂躁叛逆期过后,这些叛逆者多半会放下心气,暗自检讨,加入主流,这时他们又会在自己的利益遭到触动时,毫不留情的把后生晚辈中的叛逆者一一收拾,可看造就的就招安,冥顽不化的就踢开。事实上,在任何时代,任何时刻,任何地方,都有尼克们和吉拉德尔们。成长的过程不可避免完全社会化这一环节,而心地越是单纯,社会化的过程就越是艰难,其痛也越是巨大,当事人总要经历那种脱皮彻骨的痛 …………………………………… 无论生活有多少艰难痛苦,无论人世有多少丑恶卑鄙,无论经历多少挫败绝望,但人生还在延续,生活中还有一批又一批的人用他们的梦想来温暖我们大家,想来也正是因为总有那么一些人坚持着自己的初衷,这些理想主义者向我们证实了我们这个物种之所以超越其他的物种,不是因为我们聪明,恰恰是因为我们中有一些成员死不悔改的单纯。
回应 2012-04-02 08:37 -
余生 (放过别人,放过自己)
“我知道。”尼克说道,这是利奥伸出手来,放在他的衬衣领上,并在他肩上轻轻按了一下,然后又慢慢把手抽回,尼克这才浅浅地笑了。尼克也很快在利奥的腰上轻轻拍拍。他感到一阵轻松。一股电流通过利奥的指尖传进他身体,他仿佛看到他俩在深情地亲吻,那一刻恍惚中,觉得和他们在人行道上不合时宜地会面一样真切,感到真的好像切切实实体验到了那亲吻。 从现实到幻想到感受,好厉害。2012-01-26 14:06
-
与本文细腻缓慢无起伏的写作风格有关,读完全文倒是对译本的前言最为印象深刻,现摘录如下: 在后工业和后现代社会中,因为专门技术训练的专业化和高级化需要的时间变长,年轻人的完全社会化开始的晚。但这并不意味着引起后移就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得容易。后工业后现代社会尽管相对稳定,但人们的精神压力更大,加之人性已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异化,对一个未谙世事的单纯青年来说,其适应过程就更艰难。虽然他们大...
2012-04-02 08:37
与本文细腻缓慢无起伏的写作风格有关,读完全文倒是对译本的前言最为印象深刻,现摘录如下: 在后工业和后现代社会中,因为专门技术训练的专业化和高级化需要的时间变长,年轻人的完全社会化开始的晚。但这并不意味着引起后移就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得容易。后工业后现代社会尽管相对稳定,但人们的精神压力更大,加之人性已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异化,对一个未谙世事的单纯青年来说,其适应过程就更艰难。虽然他们大多已无需向他们的前辈那样经受物质困境的压力,基本生存也很少有多么恶劣,不至要铤而走险。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和相对稳定宽容的社会,他们更多面临的是社会化过程中异化自己还是追求自我实现。所以二战以后,文学作品盛行的是反英雄主义,主人公是敢与主流价值叫板的男男女女——他们多受过良好教育,有细腻丰富的感情,勤于独立思考,特立独行。这时的主流价值维护者们也不再用传统的刀枪对待这些叛逆者了,怀柔招安更有效力,如果不至触及要害,不妨还留着做些点缀。青春的狂躁叛逆期过后,这些叛逆者多半会放下心气,暗自检讨,加入主流,这时他们又会在自己的利益遭到触动时,毫不留情的把后生晚辈中的叛逆者一一收拾,可看造就的就招安,冥顽不化的就踢开。事实上,在任何时代,任何时刻,任何地方,都有尼克们和吉拉德尔们。成长的过程不可避免完全社会化这一环节,而心地越是单纯,社会化的过程就越是艰难,其痛也越是巨大,当事人总要经历那种脱皮彻骨的痛 …………………………………… 无论生活有多少艰难痛苦,无论人世有多少丑恶卑鄙,无论经历多少挫败绝望,但人生还在延续,生活中还有一批又一批的人用他们的梦想来温暖我们大家,想来也正是因为总有那么一些人坚持着自己的初衷,这些理想主义者向我们证实了我们这个物种之所以超越其他的物种,不是因为我们聪明,恰恰是因为我们中有一些成员死不悔改的单纯。
回应 2012-04-02 08:37 -
余生 (放过别人,放过自己)
他想应该给利奥的母亲写封信,便在书桌旁坐下。他感到很想向那位母亲表达哀悼伤怀,真想去见见她。他不禁又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心思萦绕久久不去,因为自己的母亲为了自己是同性恋一直隐忍着痛苦,所以这一来更觉得应该好好安慰查尔斯夫人“亲爱的查尔斯福尔,”他写道,“惊悉利奥逝世,不胜悲伤。”这里用了这个词,他犹豫了好久,还是写下了那个词。可以不用那个词。他强烈地感受到要委婉,要用些技巧,他不该用那个词。“你...2012-02-26 20:47 1人喜欢
他想应该给利奥的母亲写封信,便在书桌旁坐下。他感到很想向那位母亲表达哀悼伤怀,真想去见见她。他不禁又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心思萦绕久久不去,因为自己的母亲为了自己是同性恋一直隐忍着痛苦,所以这一来更觉得应该好好安慰查尔斯夫人“亲爱的查尔斯福尔,”他写道,“惊悉利奥逝世,不胜悲伤。”这里用了这个词,他犹豫了好久,还是写下了那个词。可以不用那个词。他强烈地感受到要委婉,要用些技巧,他不该用那个词。“你们不幸的消息”,“刚发生不久的悲惨事件”……“利奥逝世”这说法太唐突生硬。然后他又担心“不胜悲伤”这说法会刺激她,就像听到他说她非常棒一样。他也知道自己的真心话说得让人听了感觉不到诚意。可是她让他战战兢兢,因为她是一个被悲伤压倒的女人,他不知道应该怎样和她说话。似乎她对一切都有自己的方式理解感受,也许还怀着一种狂热的快乐呢。他能预见他那样极富教养的修辞和功力上乘的行书都会让她觉得印象深刻。接着他又想象,她会如何满怀不信任地看他的信。他感到自己那种唯美的书卷气表达方式局限性太大。他一直这样做,但是——他又瞪着窗外看,过了一分钟,发现脑子里盘旋的是亨利•詹姆斯论爱伦•坡之死的一些话。那是些什么话?“他个人以极端的缺席方式代表了自己。”这些他一度认为俏皮甚至似是而非的话现在一下子变得非常恐怖,意义深远,富有哲理,不可辩驳。他第一次明白了这些话是由这么一个人写下的——死亡在这个人的生活中一次次经过。然后他看到了自己,也许就在六个月后,还要坐在这张书桌边,给深藏在罗恩德斯广场那幢豪宅里的人写同样的吊唁信。 引自第328页 回应 2012-02-26 20:47 -
余生 (放过别人,放过自己)
两个女人离开后,他又回到楼上,但无法对刚才听到的一切有什么痛心悲伤之感,这一来这间公寓更显得艳俗而造作了。简直不敢相信,他居然在这里度过了那么多快乐而得意的时光。那些窗帘盒和镜子,那些聚光灯和百叶窗,都在对他大肆做出批评。这是有了百万身家后纵无任何品味也能置办到的一些东西:你居然把自己的独处之地弄成像时髦酒店的客房一样了,而那些酒店本质就是一味用能提供粗俗艳丽的奢华独处之地来讨好巴结顾客。一年...2012-02-26 20:28
两个女人离开后,他又回到楼上,但无法对刚才听到的一切有什么痛心悲伤之感,这一来这间公寓更显得艳俗而造作了。简直不敢相信,他居然在这里度过了那么多快乐而得意的时光。那些窗帘盒和镜子,那些聚光灯和百叶窗,都在对他大肆做出批评。这是有了百万身家后纵无任何品味也能置办到的一些东西:你居然把自己的独处之地弄成像时髦酒店的客房一样了,而那些酒店本质就是一味用能提供粗俗艳丽的奢华独处之地来讨好巴结顾客。一年前,这一切还因为崭新而至少有几分光彩,现在呢,一眼看去就知道住在里面的是个无聊无趣的阔小子,此人压根儿就不会照顾自己。沙发靠垫套子上的滚边因为万尼无休止地趴在上面看录像带已经扭成结儿。猩红色的缎子上尽是他和其他男子的精液留下的斑斑驳驳污渍。 引自第327页 回应 2012-02-26 20:28
论坛 · · · · · ·
台译版姗姗来迟~~~ 摘抄几千字瞧瞧.....`````` | 来自Jean-Pierre 硼 | 2 回应 | 2019-01-25 |
封面太丑了 | 来自blackdog | 2018-04-10 | |
不感冒? | 来自MK™ | 1 回应 | 2009-04-21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Bloomsbury USA (05 October, 2004)8.4分 134人读过
-
商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7)8.7分 25人读过
-
Picador (2005)暂无评分 8人读过
-
Bloomsbury Publishing (2004)暂无评分 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美丽曲线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巴里 2008-06-06
封面和装帧也太低档了吧
5 有用 Tennyson 2015-12-14
研究生时从图书馆借回来看了第一部的一半就看不下去了,后来自己买了但也没看,这次总算看完了。三部当中,第一部比较引人入胜,很容易进入到作者描绘的场景当中,情节也比较清晰,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以及性爱的描写也是入木三分。转到第二章之后突然有点断层,主要就是因为第二章一开始LEO这个角色就没了,直到很后面才出现分手这件事。搞得我一直在好奇LEO去哪儿了于是读得不专心。整个故事的历史格局很大,对上流社会那种令... 研究生时从图书馆借回来看了第一部的一半就看不下去了,后来自己买了但也没看,这次总算看完了。三部当中,第一部比较引人入胜,很容易进入到作者描绘的场景当中,情节也比较清晰,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以及性爱的描写也是入木三分。转到第二章之后突然有点断层,主要就是因为第二章一开始LEO这个角色就没了,直到很后面才出现分手这件事。搞得我一直在好奇LEO去哪儿了于是读得不专心。整个故事的历史格局很大,对上流社会那种令人瞠目结舌的行为举止以及言谈都刻画得不错,特别是第三章;作者也把自己在建筑、艺术、文学、音乐等方面的见解融汇其中,这些读起来都很丰满。只是这老套的翻译文风让人读起来有点不适,加上突如其来的一串串中文的英文名,让我常常搞不清楚人物关系。那种感觉就是,LEO和列奥给我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展开)
0 有用 Agnes G 2006-05-04
或者是翻译的问题,感觉不好看
0 有用 不勤劳的小院长 2012-09-04
历时半个月。。。不,应该是从09年看完电视版以后,我就一直挂念着要读读原版,现在终于读完了。译者在最后说了一句话,“真想在大街另一头的拐角处等待尼克”。是啊。
0 有用 叶扬 | 独眼 2007-08-29
比想象中差,比看过前言之后好
0 有用 我又不是怪兽 2021-01-01
我是冲着别人说的“大胆的描写”来看这本书的,但其实这样的描写并不多,现在看来也不算大胆,我确实有点失望(所以到底谁能用高级的写作满足我低级的趣味)。对尼克、万尼、托比,除了我对年轻俊美的男孩固有的好感之外,我没有发现任何人格魅力。
1 有用 Disco 2000 2020-08-12
差点忘了这本了,好不容易在二手市场淘到的二手。这书放在现在的审查环境下是不可能出版的,但是在十几年前他却能面世。还是那一招温水煮青蛙,步步紧收,最后就能被扼杀在摇篮里而不知。觉得可悲,但我也无能为力。还有,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的好难看,要不是因为台版更难买我都不会选这版。
0 有用 野孩子之歌 2020-07-29
只是这装帧设计让我一直以为是盗版…
0 有用 SAI 2020-05-04
@2018-03-05 10:10:24
0 有用 Y 2020-04-19
几乎很好地展现了一段同性恋身处的社会风貌,作者应该好好学学福楼拜,抓事物的描写触点不够精确,而且,别碰瓷HJ,实在差太远了,感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