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从印度洋上驶来的法国邮船白拉日隆子爵号在上海靠了岸。小说的主人公方鸿渐一踏上阔别四年的故土,就接二连三地陷入了“围城”。
方鸿渐旅欧回国,正是一九三七年夏天。小说以他的生活道路为主线,反映了那个时代某些知识分子(主要是部分欧美留学生、大学教授等等)生活和心理的变迁沉浮。他们不属于那个时代先进的知识分子行列,当抗战烽烟燃烧起来的时候,他们大都置身于这场伟大斗争的风暴之外,先在十里洋场的上海,继在湖南一个僻远的乡镇,围绕着生活、职业和婚姻恋爱等问题,进行着一场场勾心斗角的倾轧和角逐。这也是场战争,虽然不见硝烟,却处处闪现着旧社会你抢我夺的刀光剑影,腾跃着情场、名利场上的厮杀和火拼;虽然没有肉体的伤亡,却时时看得到灰色的生活是怎样蚕食着人们的年华和生命,那恶浊的空气又是怎样腐化着人们的操守和灵魂。自然,这里也有真诚的友谊,善良的愿望;但这些在那个强大的旧社...
从印度洋上驶来的法国邮船白拉日隆子爵号在上海靠了岸。小说的主人公方鸿渐一踏上阔别四年的故土,就接二连三地陷入了“围城”。
方鸿渐旅欧回国,正是一九三七年夏天。小说以他的生活道路为主线,反映了那个时代某些知识分子(主要是部分欧美留学生、大学教授等等)生活和心理的变迁沉浮。他们不属于那个时代先进的知识分子行列,当抗战烽烟燃烧起来的时候,他们大都置身于这场伟大斗争的风暴之外,先在十里洋场的上海,继在湖南一个僻远的乡镇,围绕着生活、职业和婚姻恋爱等问题,进行着一场场勾心斗角的倾轧和角逐。这也是场战争,虽然不见硝烟,却处处闪现着旧社会你抢我夺的刀光剑影,腾跃着情场、名利场上的厮杀和火拼;虽然没有肉体的伤亡,却时时看得到灰色的生活是怎样蚕食着人们的年华和生命,那恶浊的空气又是怎样腐化着人们的操守和灵魂。自然,这里也有真诚的友谊,善良的愿望;但这些在那个强大的旧社会壁垒面前,是显得多么软弱和无力。在那随处都可以陷入“鸟笼”或“围城”的人生道路上,哪里是这些还没有消磨尽人生锐气的知识分子的出路呢?这是这部深刻的现实主义小说留给人们深思的一个严肃问题。
长篇小说《围城》共分九章,大体可以划做四个单元。由第一章至第四章是第一个单元,写方鸿渐在上海和家乡(江南某县)的生活情景,以写上海为主。在这个单元中,方鸿渐和苏文纨的“爱情”纠葛占了重要的分量。苏文纨的倾心相与和方鸿渐的另有所欢,使他们演出了不少半真半假、女真男假的滑稽戏。暴露了苏文纨官宦小姐矜持自负、自作多情、因而落得空对镜花水月的尴尬相,也暴露了方鸿渐纨绔子弟优柔寡断、不更世事而又玩世不恭的浮华相。围绕着他们,作者还写了十里洋场社交生活的各种人物,在美国人花旗洋行里做买办、喜欢人们唤他jimmy的张吉民,外表时髦、骨子里守旧的董斜川,“对雌雄性别,最有研究”的青年哲学家褚慎明,满肚子不老实、自我标榜是“新古典主义”的诗人曹元朗,以及暗中把方鸿渐当做情敌、枉费了心思的赵辛楣,甚至还有生得漂亮、头脑乖巧的唐晓芙等等,他们都在作者笔下显示了各自的性格和色相。他们宴饮会客、谈诗论文以及各种应酬交际是那样的内心空虚、百无聊赖以及庸俗不堪,这种生活不会培植健康的爱情,更不会培植健康的理想,本身就是一个有待冲破的“围城”。
第五章可以算作第二个单元,是“过渡性”或“衔接性”的。在这个单元中,在个人生活上分别吃了败仗的方鸿渐和赵辛楣,从“爱情”牢笼中冲了出来,他们由假想的情敌变为真正的挚友,共同到湖南平成三闾大学谋事。作者在这一单元里,还为下一单元的闹剧准备了新角色:未来三闾大学的训导长李梅亭,副教授顾尔谦和青年助教孙柔嘉。他们和方、赵结伴由沪启航南下,组成了一个临时的“小社会”。发生在这个“小社会”里的种种矛盾困扰和嬉戏调侃,以及沿途的所见所闻,构成了小说所描绘的现实主义画面的十分精彩的一部分。
第六、七章是第三个单元,主要描写三闾大学里的明争暗斗。我们这里所选的第六章是这个单元之中的重场戏。上自校长、训导长、各系主任,下至职员、学生、甚至还有家属,都卷入了一场令人头晕目眩的人事纠纷。职业上的排挤,情场上的竞争,堂而皇之的例行公事,见不得人的谣诼诽谤、阴谋诡计,一时间三闾大学成了竞相逐鹿的舞台。一些学者文士粉墨登场,他们之中有李梅亭那样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的半旧遗老,也有韩学愈那样外形木讷、内心龌龊、伪造学历、招摇撞骗的假洋博士;有高松年那样道貌岸然、老奸巨猾、口称维护教育尊严、其实却是酒色之徒的伪君子,也有汪处厚那样依附官僚、谋取职位、意在结党自固、终于自蹈覆辙的阿木林;有陆子潇、顾尔谦那样一心攀龙附凤、专事吹拍、浅薄猥琐的势利小人,也有范懿、汪太太那样虽然混迹学府、却只在情场上显露头角、推波助澜的名门女士。总之,活跃在这“新儒林”里的各色人等,虽然用不着再把八股文当做敲门砖,却都扯起一面自认为是最漂亮的旗帜,将真面目掩盖起来,施出周身解数去追求新的晋身之阶,仿佛自然界的动物蒙上保护色,追求自身的发展一样。自然,他们之中也还有没耗尽两肩正气的某些较好的人物,如虽则荒唐、孟浪,到底还有一些责任感的方鸿渐、赵辛楣,娇弱深沉、很有心计的孙柔嘉等等。这些人物,或像方鸿渐,不失为“可造之才”,或像赵辛楣,终竟有一技之长;或像孙柔嘉,是思虑周密、深藏韬略的女中强者──他们在好的社会里,完全有可能发展为出类拔萃的人才;但在那些乌烟瘴气的环境里,由于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倒像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那样,让社会的惰力抵消掉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第八、九章是第四个单元。方鸿渐和孙柔嘉在返回上海途中结了婚。这对双方来说,都不能算做令人激动的结合,加以失业造成的对于前途的焦虑,使他们婚后不断发生争吵。这种争吵在返沪途中还较为单纯,定居上海后,由于双方家庭和亲族的介入,矛盾更复杂了;在婆媳、翁婿、妯娌、亲朋、乃至主仆之间,一度曾发生了一系列龃龉和纠纷。最后,方、孙的矛盾终因前者辞去报馆资料室主任而面临再次失业时激化了。方鸿渐刚刚建立起来的新家解体,他再次冲出一个“围城”,又来到一个“围城”的入口──他打算投奔在重庆当官的赵辛楣谋取职业,这肯定也是一条前途未卜的坎坷不平的道路。小说在一阵老式自鸣钟的“当、当……”声中结束。像过去一切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一样,它没有提供什么关于社会和人生出路的明确结论,但他描写的生活本身,“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作者简介 · · · · · ·
钱钟书,原名仰先,字哲良,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钱钟书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
《围城》是钱钟书唯一的长篇小说,于1944年动笔,1946年完成,1947年由晨光出版公司印行。这是作者在困顿之中“锱铢积累”而成的,小说“从他熟悉的时代、熟悉的地方、熟悉的社会阶层取材。但组成故事的人物和情节全属虚构。尽管某几个角色稍有真人的影子,事情都子虚乌有;某些情节略具真实,人物却全是捏造的。”(杨绛《记钱钟书与〈围城〉》)比如方鸿渐取材于两个亲戚:一个志大才疏,常满腹牢骚;一个狂妄自大,爱自吹自擂。但两个人都...
钱钟书,原名仰先,字哲良,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钱钟书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
《围城》是钱钟书唯一的长篇小说,于1944年动笔,1946年完成,1947年由晨光出版公司印行。这是作者在困顿之中“锱铢积累”而成的,小说“从他熟悉的时代、熟悉的地方、熟悉的社会阶层取材。但组成故事的人物和情节全属虚构。尽管某几个角色稍有真人的影子,事情都子虚乌有;某些情节略具真实,人物却全是捏造的。”(杨绛《记钱钟书与〈围城〉》)比如方鸿渐取材于两个亲戚:一个志大才疏,常满腹牢骚;一个狂妄自大,爱自吹自擂。但两个人都没有方鸿渐的经历,倒是作者自己的经历,比如出国留学、担任大学教授,与作品有相合之处,作者可能从他们身上获得了些启示,但并不能对号入座。
小说问世之后,颇受欢迎,不到两年就出了三版。解放后,一度绝版30年,1980年再次重印,在青年中激起了强烈反响。
目录 · · · · · ·
重印前记
序
《围城》正文
附录
记钱锺书与《围城》杨绛
围城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围城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814 条 )






-
头顶有光圈 (并不想脱离低级趣味)
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铢积累地写完。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不过,近来觉得书也像“致身于国”、“还政于民”等等佳话,只是语言幻成的空花泡影,名说交付出去,其实只仿佛魔术家玩的飞刀,放手面并没有脱手。随你怎样把作品奉献给人,作品总是作者自己的。大不了一本书,还不值得这样精巧地不老实,因此了。 大于等于“永结同心,白首不移”,...2021-01-17 13:00
论坛 · · · · · ·
好看 | 来自FLY | 2010-08-14 | |
看过,把自己当成书中的主角 | 来自ELVIS | 2009-04-10 | |
不用说什么了,强力推荐 | 来自seank | 2008-06-28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6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1)8.9分 538420人读过
-
暂时无货,预计2天到货
-
Penguin Classics (2005)9.1分 49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1)9.3分 127869人读过
-
暂时无货,预计2天到货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9.0分 36057人读过
-
暂时无货,预计2天到货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围城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云上 2009-01-27
若干年后重读一遍,忍不住扼腕叹息
1 有用 [已注销] 2007-12-07
钱式幽默总是那么诱人 道理讲的中肯
0 有用 yameng 2011-01-27
这本书是干静从她老爸书架上拿过来的,版本很老。不得不承认,苦x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啊。
1 有用 marney 2018-06-22
角色扮演了多少回合 缘定的过客 不少不多有你有我 家国起落 你还在原地站着 报不准的时钟 痴自笑了
2 有用 CharlieWah 2012-09-01
“人事太忙了,不许我们全神贯注,无间断地怀念一个人。我们一生对于最亲爱的人的想念,加起来恐怕不到一点钟,此外不过是念头在他身上瞥过,想到而已。”
0 有用 金池夜雨 2021-02-08
最早读此书还是在遥远的中学时代,以后每隔几年都会随手翻阅一下。人生漫漫,岁月悠长,积淀越丰富,读这书会越觉得有味道。
0 有用 洞穴俱乐部 2020-12-29
家里有这版,我说这怎么92年出的啊,挺有意思,后来才知道家里老书实在多了去,书已经泛黄,皱得不行。当时刚上初中,还全不知道钱钟书是谁,连那句经典台词都不知道,每次上厕所就带进去,上完折个角,扔到一个装意林故事会的筐里,碰见晦涩的段落就跳过去,但看得懂的部分,实实在在地让我发笑,我现在惯好讽刺他人的底子,也许就在那一趟趟厕所里攒起来的,后来重读才知我跳过去的部分亦好,但口味已变,不再有初读的畅快,我... 家里有这版,我说这怎么92年出的啊,挺有意思,后来才知道家里老书实在多了去,书已经泛黄,皱得不行。当时刚上初中,还全不知道钱钟书是谁,连那句经典台词都不知道,每次上厕所就带进去,上完折个角,扔到一个装意林故事会的筐里,碰见晦涩的段落就跳过去,但看得懂的部分,实实在在地让我发笑,我现在惯好讽刺他人的底子,也许就在那一趟趟厕所里攒起来的,后来重读才知我跳过去的部分亦好,但口味已变,不再有初读的畅快,我再没买过新版本,后来搬家卖掉了一些老书,只看到这本放进了纸箱里 (展开)
0 有用 苹果大桃子 2020-11-09
用如今的话讲书中有很多妙语很多段子。连起来也很成个完整故事,说缺点的话方的失恋和订婚两端转折得都很生硬,有为了情节推动而粗粗让故事往前行的观感。然后作为男主角确实如赵辛楣直言的“毫无用处”的一个人,但什么苏小姐唐小姐孙小姐都芳心许之,也是强行加持男主光环的笔法吧。最后的家长里短,似乎抹去时代性后放到现在也是合适的,但也并不那么有趣因为就是大家写了又写的婚姻生活白描,没大新意。30年前首读的感觉都不... 用如今的话讲书中有很多妙语很多段子。连起来也很成个完整故事,说缺点的话方的失恋和订婚两端转折得都很生硬,有为了情节推动而粗粗让故事往前行的观感。然后作为男主角确实如赵辛楣直言的“毫无用处”的一个人,但什么苏小姐唐小姐孙小姐都芳心许之,也是强行加持男主光环的笔法吧。最后的家长里短,似乎抹去时代性后放到现在也是合适的,但也并不那么有趣因为就是大家写了又写的婚姻生活白描,没大新意。30年前首读的感觉都不记得了,如今二刷,觉得有趣好笑,但如神作般地崇拜肯定是没有了。大家小品,难怪钱先生自己都说后来觉得不满意,但种种原因《百合心》未得成书,只好留下遗憾了。杨绛写了本书的一篇后记替钱先生解了围,替狂热的读者解了点渴,也是笔下救夫,大家风范,可赞可叹。 (展开)
0 有用 1900 2020-08-29
我最爱的作品,没有之一!小学时就喜爱的抄过全书。也许行为不被理解—解释为喜爱的一种表达方式吧!基于对此部作品的喜欢,同名电视剧一出,就被我追看,庆幸读过原作~有些幽默是需要注解的,那会让人更加捧腹💗
0 有用 小灰的鞋带 2020-08-20
简直了,翻个序我都能惊叹!!!!!!!民族精神真的在骨子里的。“渐鸿只有感佩,想女人这怪东西,要体贴起人来,真是无微不至,汗毛孔的折叠里都给她温存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