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高等学校儿童心理学教科书,主要供高等学校心理系、教育系学生学习儿童心理学课程时使用。本书初版以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评价,荣获首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等。为了进一步适应高等学校教学与研究需要,我们特对文字作进一步的技术加工,并将以前的铅印改为胶印,印行第四版。
作者简介 · · · · · ·
朱智贤(1908一1991年),字伯愚,赣榆县赣马人。教育、心理学家。1930年,中央大学教育系毕业后赴日留学,考取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大学院教育学系研究员。抗日战争开始后,他回国在高校任教。先后任香港达德学院教授、教务长兼中山学院院长,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书编审委员兼教育组长,全国著名心理学杂志《心理学报》编委,《心理发展与教育》杂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儿童心理研究所所长。他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
朱智贤一生发表重要论文有《儿童教养之实际入》、《小学学生出席与缺席问题》、《小学行政新论》等50多篇;出版著作有《民众教育实施法》、《通告讲波实施法》、《小学研究工作实施法》、《心理学常识漫话》、《表年心理》、《儿童心理学》等18部。其中《儿童心理学》被公认是我国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吸收国内儿童心理学成果、体现我国当代...
朱智贤(1908一1991年),字伯愚,赣榆县赣马人。教育、心理学家。1930年,中央大学教育系毕业后赴日留学,考取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大学院教育学系研究员。抗日战争开始后,他回国在高校任教。先后任香港达德学院教授、教务长兼中山学院院长,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书编审委员兼教育组长,全国著名心理学杂志《心理学报》编委,《心理发展与教育》杂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儿童心理研究所所长。他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
朱智贤一生发表重要论文有《儿童教养之实际入》、《小学学生出席与缺席问题》、《小学行政新论》等50多篇;出版著作有《民众教育实施法》、《通告讲波实施法》、《小学研究工作实施法》、《心理学常识漫话》、《表年心理》、《儿童心理学》等18部。其中《儿童心理学》被公认是我国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吸收国内儿童心理学成果、体现我国当代学术水平的儿童心理学教科书。他曾负责国家重点项目《心理学大词典》、《中国心理学发展特点及教育》的主编工作,还翻译了日本、苏联有关心理学的著作。
朱智贤教授年轻时就开始追求光明的人生之路,71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朱智贤教授入党后的12年,是他83年人生岁月中最充实、最光彩、最辉煌的12年,也是他对党、对国家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12年。
朱智贤教授是中国20世纪心理学界泰斗,他小时自强自立,逆境成才,在人生道路上,追求进步、追求光明,矢志不移,在71岁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开始了为党的事业立新功的人生追求。黄永言的《朱智贤传》描写了这样一位平凡质朴的学者的人生之路――
大学期间读到自己写的教学参考书
朱智贤1908年出生于黄海之滨的江苏赣榆县城,6岁入小学堂,品学兼优;高小毕业进入海州的江苏省第八师范学校;又以优异的成绩留在附属小学任教;教学和科研的成绩突出,1930年被保送中央大学教育学院深造。在师范学习期间,他不仅在儿童、教育刊物发表文章,而且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处女作《小学历史教学法》一书。在附小任教两年中,他结合教学进行科研,发表了教学论文20多篇,还出版了《小学课程研究》(商务)、《儿童自治概论》(中华)等书。进入大学后,他更加勤奋,发表和出版了多种论文和专著,如《教育研究法》(正中书局)、《儿童教养之实际》(中华)、《小学行政新论》(儿童书局)等。在大学四年级《课程论》的课堂上,任课教授曾把朱智贤的《小学课程研究》列为参考书之一,写在黑板上,引起全班哄笑。当王教授得知参考书的作者就是班上的学生,高兴得连称“难得”!30万字的《教育研究法》,直到20世纪90年代台湾的一些大学的教育系仍作为教学参考书之一,向学生介绍。
朱智贤求学期间,学习成绩优异,论著硕果累累,人们会以为他家庭条件优裕,学习和生活的境况均佳。其实不然,朱智贤不仅家境贫寒,而且时运不济,命运多舛。9岁慈母见背,12岁长兄夭折,26岁,大学毕业前夕,当地土匪骚扰县城,父亲竟遭匪徒杀害。
追求光明的人生之路
朱智贤从1936年在日本留学时接触马克思原著《资本论》开始,便不间断地精心研读马克思主义原作。早在桂林江苏教育学院任教时(1940年),就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讲授有关课程,引导学生用唯物辩证法看待心理意识问题;在教育哲学课程中,大谈马克思主义哲学,讲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成为当时该校最年轻、威信最高的进步教授。后在中山大学执教期间,参加“反饥饿、反内战”的斗争,为进步同学秘密集会谋划,提供场所,掩护被营救的学生去香港;进而拍案而起,奋笔疾书,发表《风雨如晦话学潮》的时政论文,谴责国民党当局。于是这位学识渊博、正直无私、思想进步、爱国爱民的好教授,再次遭学校解聘。后在地下党组织指派下,由进步同学掩护,才得以只身去香港,在达德学院任教。
当时一大批党内外的专家教授聚集于香港达德学院,朱智贤在文史哲系任教,如鱼得水。不久,又被委以教导主任的重任,得以施展教育管理的智慧和才华。这个时候,朱教授迈出了他政治生命的第一步,向党提出入党要求。可惜,不久达德学院就被香港当局封闭。崇高愿望,未能实现。
北京和平解放,朱教授和其他进步学者,受周总理的邀请,从香港来到北京。先是参观学习,后是分配工作。他先任出版总署处长,继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1951年转北京师范大学任教。
朱智贤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在教学、研究、介绍国外心理学成果方面,很快地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参与了《十二年规划》工作,对心理学充满信心,对人类走向共产主义的目标充满信心。
1958年,在全国性的“心理学大批判”的论争中,朱教授成了学术争论中的关键人物,是第一位被插上“白旗”、定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心理学教授。后经平反,得以参加全国文科教材会议,指定参加《儿童心理学》课本的编写工作。朱老师曾于1965年党的生日向党提交了书面入党申请书,但很快到了“文化大革命”,这一申请再次搁起。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9年11月22日,朱老71岁,在古稀之年光荣入党。科学的春天到了,心理学的春天到了,朱老教授也春风满面了。在《朱智贤传》中,收录了《朱智贤的入党申请书》和《朱智贤教授在北师大青年共产主义者培训班的讲话》。这些极其宝贵的资料,我反复读了。我为朱老71岁高龄入党而高兴,我为我们伟大的中国有一批像朱老这样始终不渝,追随党,最终成为共产主义者的专家学者而高兴。真的,读到这些宝贵文献和《朱智贤传》的有关描述,我被感动得哭了!
壮士不知有暮年
71岁高龄的朱智贤教授入党后,“壮士不知有暮年”。他说:“入党只是我重新迈步的一个起点。我现在所要追求的是以垂暮之年为党的事业再立垂暮之功。”朱老认真履行着他的诺言,我们在《朱智贤传》中读到了朱老入党后的经历:
1979年,71岁。入党的当年。《儿童心理学》修订本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0年,72岁。主编的《儿童教育心理学讲话》由北师大出版社出版。
1982年,74岁。《家庭教育儿童百科全书》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主编的《儿童心理学教学参考资料》共六个分册100万字,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1983年,75岁。承担“六五”规划国家重点科研课题《中国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科研任务,组织全国200多位儿童心理学研究工作者进行研究,历时7年。
1984年,76岁。和林崇德合著《思维发展心理学》,该书1986年出版,1990年获国家教委颁发的首届教育科学成果一等奖;获准为北师大第一批国内访问学者的指导教师。
1985年,77岁。创建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心理研究所,出任所长;创办《心理发展与教育》刊物。1986年,78岁。领衔主编《心理学大词典》(“七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1989年北师大出版社出版,获第四届中国图书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
1988年,80岁。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学会举办“庆祝朱智贤教授从教60周年暨80寿辰活动”,并举行人民教育出版社接受《朱智贤心理学文选》书稿的交接仪式。庆祝会上,与会者一致祝贺朱智贤教授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上取得的丰硕成果,祝贺他为国家培养数以千计的心理学工作者和教育理论工作者。
与林崇德合著《儿童心理学史》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1989年,81岁。审阅修改100万字的《中国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课题的研究报告。
1991年,83岁。3月5日,朱智贤教授突然逝世,心理学界一颗巨星陨落。
目录 · · · · · ·
· · · · · · (收起)
喜欢读"儿童心理学"的人也喜欢 · · · · · ·
儿童心理学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儿童心理学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 条 )
> 更多书评 1篇
0 有用 [已注销] 2010-01-19
没有林的那本好,苏联的稍多些,还扯什么马克思,不太对味,要是考研的话这本书可以省略,看林版和桑标的儿童心理
0 有用 ZJU天天向上 2016-08-27
从60%左右开始看即可,前半本书都空洞无物,而且反反复复经常重复同样的内容
1 有用 猫伯爵 2011-12-01
太烂了,通篇陈词滥调,写到快一半了才提出“那么什么是儿童心理学呢”然后又回答“我们无法知道儿童在想什么”。举的例子也是几万年前的实验数据,一点新的见解都没有,还动不动就扯上马克思主义党和政府还有领袖毛。看了2/3完全感觉浪费时间。
0 有用 兆阿北 2020-03-10
这几天在重新认识青春期,翻出来看到林崇德在1993年修订版说明中对朱老的追忆。老先生是1991年3月5日去世的。论据是有些年代了,虽然修订过,也过了快20年了。
0 有用 Ir77 2018-02-01
国内儿童心理学始祖...不过那时代的教材,嗯,有种当年看林耀华写的民族学通论的感觉……
0 有用 西布 2020-12-09
20-12-09:教材。泛,杂,平常。 知识有顺序性,学习要循序渐进。学习有关键期。 儿童从直觉行动思维上升到具体形象思维, 再上升到抽象逻辑思维。 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质变时期,是10-11岁,一般是小学四年级。 小学儿童还缺乏稳定的道德信念。自律养成。 少年期,11-12~14-15,初中期。与成人关系处在“听话的道德” 向“平等的道德” 过渡。 青年初期,14-15~17-18,高中期。 青... 20-12-09:教材。泛,杂,平常。 知识有顺序性,学习要循序渐进。学习有关键期。 儿童从直觉行动思维上升到具体形象思维, 再上升到抽象逻辑思维。 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质变时期,是10-11岁,一般是小学四年级。 小学儿童还缺乏稳定的道德信念。自律养成。 少年期,11-12~14-15,初中期。与成人关系处在“听话的道德” 向“平等的道德” 过渡。 青年初期,14-15~17-18,高中期。 青年晚期,18-25。 (展开)
0 有用 鸭子呱呱呱 2020-03-29
写得晦涩难懂,无聊透顶又枯燥。
0 有用 兆阿北 2020-03-10
这几天在重新认识青春期,翻出来看到林崇德在1993年修订版说明中对朱老的追忆。老先生是1991年3月5日去世的。论据是有些年代了,虽然修订过,也过了快20年了。
0 有用 obluse 2019-09-14
什么年代的书了,而且应该是理论书
0 有用 晨大力 2019-09-04
北师大经典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