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之六》试读

邵建:重勘"三·一八"

在讲述"三·一八惨案"的历史原因时,习惯是从两个方面切入,一个是所谓远因的"整顿学风",一个是作为近因的"大沽口事件"。笔者在阅读史料之后,认为三·一八学生上街与"整顿学风"无关,纯是因了"大沽口事件",因此,有关惨案背景的叙述便锁定在这一事件上。 1926年3月初,奉系毕庶澄率军舰从青岛出发,进攻冯玉祥国民军所占领的天津..

  1. 背景:"大沽口事件"和"八国通牒"
  2. 惨案前夕:3月17日要略
  3. "三·一八"本事
  4. 从运动到惨案
  5. 重回历史现场
  6. 谁对"三·一八"负责

陈仁德:巫峡之巅的惊世大标语

1961年9月16日,诗人郭沫若自重庆乘船东出夔门前往宜昌,当轮船行经巫山峡口时,郭沫若抬头仰望北岸高耸入云的文峰,忽然看见文峰之巅书写着硕大无朋的"毛主席万岁!"五个字,壮阔磅礴,好似从天上飞落,五字相连,差不占去了半座山的高度。一生观尽天下风云的诗人也被这惊人的气势震动了,在当天写下的<过巫峡>的五律中咏叹道: 奇峰十二座,领袖万斯年。 他所说的"领袖万斯..

  1. 初试身手,一幅标语三十里长
  2. 再创奇迹,右派分子演绎激情
  3. 雪花飞舞,巫峡绝壁惊心动魄
  4. 饥荒夺命,摘帽未成身死野山

孙卓:湖南自治宪法的问世与夭折

说湖南人什么事都要争个先,这话不假。以鼓吹洪宪帝制为后人诟病的杨度杨皙子,在清末留学日本时,原也是个激进的革命分子,曾作《湖南少年歌》抒怀咏志,其中最为人知的几句是:"中国于今是希腊,湖南当作斯巴达,中国将为德意志,湖南当作普鲁士,诸君诸君慎于此,莫言事急空流涕,若道中华国果亡,除是湖南人尽死!"那种以天下为己任,救中国舍我其谁的气概,真个是湖南人..

  1. 争先恐后的湖南人
  2. 联省自治的由来
  3. 谭延闿的"攘外"与"安内"
  4. 城下之盟逼出个省宪法
  5. 护宪、修宪与废宪

朱偰:故乡散记

化鹤归来亦可悲,江山犹是昔人非。 虹桥故宅空遗迹,上水荒村只旧扉。 数度追寻徒泛泛,几番回首思依依。 夜深寂寞春潮急,风带涛声雨气微。 余以一九三七年春重返故乡,迄今二十七年,云游在外,未尝一扫先茔。此次再游故乡,城郭竟成灰烬,感怀今昔,不能无动于衷也。海盐为文物昌盛之邦,明清以来,人才辈出,寺观甲第,照耀海滨,不谓今日荒凉至于斯极也。从靖海门而入,一望尽断垣..

  1. 重归故乡
  2. 海盐之塔
  3. 竹垞访古

>温故之六

温故之六
作者: 刘瑞琳
isbn: 7563358226
书名: 温故之六
页数: 188
定价: 15.00元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5-12
出品方: 理想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