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知识学的基础 短评

热门 最新
  • 42 vivo 2009-02-03 12:19:50

    Ich & Nicht-Ich——空洞、抽象、混乱、罗嗦,无尽的同义重复、同构类推。我已经痛苦地读完,而且此种痛苦换到的收获甚微,因此你不必再读。

  • 39 陆钓雪de飘飘 2016-11-25 16:30:54

    终于读完费希特的核武器《全部知识学的基础》(1794)了,其地位相当于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与黑格尔的《逻辑学》,其师父当然是康德《纯批》中的“建筑术”,祖师爷则无疑是柏拉图的《巴门尼德》。费希特在这部著作里,从本原行动出发,详细论述了本原行动展开的各个步骤,即知识学的三条原理以及由此推演的八条定理,从而建立起他称之为知识学的先验哲学体系。费希特认为,这个体系证明,人类之所以能认识真理,就是因为能认识的自我与自我所认识的非我本来是同一个东西。因此,他的以自我为出发点的体系就解决了思维与存在如何统一而成为真理的问题。他的先验哲学体系,一方面把康德哲学中平铺并列的各种感性形式和各种知性范畴都组纳到了一个统一的演绎系统中,另一方面取消了康德设想的独立外在而不可认识的“物自体”。辩证法从此大成了。

  • 21 LoveYumi 2014-04-15 22:31:40

    这个认识论的形而上学领域将在黑格尔那里得到更精细的耕作。费希特罕有提到古希腊的时候,但他的体系相应着古希腊的思辨哲学的特征,尤其和柏拉图的《巴门尼德篇》很像,不像其他著作中的范畴是先设定好,然后开始建立或说明体系,费希特的范畴都是在体系的说明中随之出现的。在寻求综合与分析的概念时,费希特的那种方式(他在书中不同处设定的那个X其实都是一种辩证关系)我认为最早可追溯到柏拉图的二分法,后来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也即类似康德称为“建筑术”的东西,但费希特作了非常赋有思辨色彩的解释:在寻找向下分析的概念时,对立的概念已经在对方中设置了可以统一或综合的接点。费希特大概是最早地提出了实体是一种关系,他将一切都理解为一种关系中的存在。从斯宾诺莎到费希特开始的德国唯心主义,他们都需要设置一种绝对统一为体系的顶点

  • 7 阅微草堂 2013-04-24 18:17:55

    读的很困难的一本书,我要写一篇关于这本书的书评!黑格尔的学术先导。正反合,逻辑学。

  • 3 一深 2013-09-09 04:41:53

    费希特的哲学看来就是对康德纯批A版中”先验想象力“(感性经验与知性概念的联结,使二者的符合才有可能)的发展。但fichte的确走得太远了,因为对康德而言,物必定存在,人才能受到刺激而形成感官印象。这一点上现象学用”Es gibt“来研究”事物自身“,反而更接近康德。

  • 4 יוֹחָנָן 2016-11-10 15:11:59

    费希特通过“自我设定自我”、“自我设定非我”基本原理构建起了整个实在界,实在全部产生于人的自我意识之中,观念性本身就意味着实在性,然而费希特的艰涩复杂的区分使得自己陷入到恶无限之中,但是他的对立统一的方法却对谢林和黑格尔产生重要影响。或许只有通过阅读德国古典哲学,才能知道人类的理性能够达到多高的高度。

  • 1 庚桑野 2011-04-18 20:19:28

    于是我滚回去读康德

  • 1 杨可萱ykx 2022-07-11 22:15:31

    从纯理论的思辨文字后面都能读出费希特强烈的自尊心和好斗的性格。费希特关于自我和非我的问题似乎是巴门尼德“存在与不存在”问题的回响,但费希特激进地将自我的自我设定定义为第一原则,而忘记这一原则即踏上“意见之路”,并将在实践中自我和自我(被不同非我限定的自我)的瞬间和谐视作目击道存。不太明白为什么那些搞“现代性批判”的人很少拿费希特做文章。

  • 3 旻旻 2020-02-11 23:01:07

    没有想象中艰深,反而论证精巧夺目,出乎意料吸引人。康德的各类二元论(感性/知性、思辨理性/实践理性、物自身/现象)也该以绝对第一的无条件原理:不能由任何更高的东西规定的绝对自我为出发点来统摄,这也同时是批判哲学的本质。然而,这仅仅是实践哲学所必备的基础,努力、冲动等概念皆由此出发,需要揭示感觉、物才能使得这种先验唯心论不堕落为笛卡尔式的唯我论。于是自我设定非我为受自我限定的东西、自我设定自己为受非我限制的。设定本身展现自我的绝对行动,而设定非我使自我设限又是实在性的来源,而实在性又可归为观念性。毕竟“无设定的设定”仍是设定。后半部将直观、感觉、反思等认识能力都纳入实践意义的冲动和努力之中,“自由”才是最为根本的驱动力和复归运动的指向。辩证法也因此将整全容纳入一个无限丰富的河流。 读完意犹未尽

  • 0 withinbeyond 2020-08-01 20:15:42

    德国古典哲学真的……放进思想史供起来就好了。从知识图谱的观点看,领域的Ontology好不好,要看它是不是够productive。都2020年了,老树再发新枝是不可能的。

  • 1 小猪蹄蹄 2014-05-22 16:42:42

    觉得挺神奇的,一个星期前还完全不认识费希特,一个星期之后就洋洋洒洒的写了6000字关于他的论文,虽然是很水。一开始很烦他这种斯宾诺莎式的论证方式,读到实践知识学后发现费希特实际上和康德还是相似的,讲命题、逻辑、范畴最终还是要指向实践和自由。又想费希特可是做了对德意志民族演讲的人,在投身于社会变革中他或许比康德、谢林、黑格尔都有勇气的多。以后一定会读论学者的使命,可能也会再重读全部知识学。行动,行动——这就是我们生存的目的!费希特是一个有风骨的哲学家。我很尊敬他。

  • 0 Lo 2009-03-30 17:24:36

    Foundations of Transcendental Philosophy by Johann Gottlieb Fichte.: Commercial Press.

  • 0 DurkheimDu 2012-04-11 23:16:15

    前言的概念交代比较清晰。

  • 0 42 2010-11-07 13:23:13

    读序就够了,后面的循环论证实在没意思

  • 0 sylviaswen 2013-02-24 23:08:25

    “早产”的形而上学就这样被耶拿浪漫派活吞了~~

  • 0 (。-`ω´-) 2018-10-10 19:28:04

    费希特是黑夜的守护神

  • 0 Jimmy47 2022-03-18 07:13:02

    得到听书 首先,他用“自我”这一个起点,把康德那里分裂的哲学体系统一了起来,解决必然与自由之间的矛盾。其次,费希特还把康德的哲学体系,变成了一个动态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三个环节,简单说就是自我、非我和限定,这三个环节分别对应的就是我们常说的“正-反-合”,或者“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 希特一生大起大落,但是他关注的核心问题只有两个,一个是知识的基础,另一个是人的自由。在现实中,他号召德意志民族团结起来,为争取民族自由而战。在理论上,他把人的自由作为自己的理论起点,把自我自由地设定自我,当作全部人类知识的第一原理,从这里发展出一个按照正-反-合展开的逻辑系统。虽然面对很多批评和指责,但是费希特毕生坚守自己的信念,不断完善自己的体系,不能不让人充满敬意。

  • 0 曹操不吃饭 2022-02-09 19:18:44

    《全部知识学的基础》—自我的努力,非我的反努力https://v.ixigua.com/LgSksjf/

  • 0 枫糖霜稀饭 2022-03-04 22:35:44

    哪怕在观念论的框架里都是极其难读的情况……这一星不知道该扣给我自己、译者还是作者……

  • 1 聚聚决意 2022-02-18 17:55:17

    我曾经和费希特一样,期待永远朝向自身,更新自身的事件。但现在想来,如果事件要依靠对自己的神圣化才能持存,那么它不是已经走向堕落,走向反动了么?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