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宗教與道德的一般關係/成窮
基督教倫理學在中國學術中的定位/王曉朝
論基督宗教倫理的形上理據/劉光耀
淺談基督教倫理的獨特性及其與其他宗教倫理之相融性/李雲雀
舊約中的以色列神學和社會學來生觀/何除
一種新道德如何可能?──對保羅倫理學的多重解讀/遊斌
耶穌的寬恕之道及其啟示/何則陰
沙龍:舊約聖經中的「和平」觀和「公義」觀/袁世國
走出傳統倫理的困境──新世紀之初生態問題的神學關懷/嚴錫禹
地球是誰的?──基督教生態倫理學/安希孟
孫中山與基督教倫理初探/陳建明
以「本色」的名義磨合儒耶倫理──四川本色派代表人物宋誠之的倫理觀/張麗萍、郭勇
試比較孟子的人性論與基督教的人性論/賀璋瑢
晚明來華耶穌會士中文論著中的經濟倫理及其實踐/林中澤
日本耶穌會士所面臨的倫理困境及其對策/戚印平
後現代的神學模式──「神──人恩情」/梁燕城
路德論因信稱義/楊慶球
· · · · · · (
收起)
2 有用 尹咩君羊 2022-03-22 00:52:35
不知什么时候起,我们提到“伦理道德”和“宗教”就将之与“中产阶级”联系在一起,对善恶教化不以为然。 但阶级理论不能解释一切,我们对生活的理解没有必要落入经济社会主义的藩篱。 事实上,越是对宗教和伦理缺少敬畏,社会就越差。人们越是觉得宗教和伦理无用,自己是清白无辜的,责任在于外部社会结构和他人,罪恶就越要从人内心污染到外部。外部社会结构只是集体愿望的显化,而集体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改变了,集体就会改... 不知什么时候起,我们提到“伦理道德”和“宗教”就将之与“中产阶级”联系在一起,对善恶教化不以为然。 但阶级理论不能解释一切,我们对生活的理解没有必要落入经济社会主义的藩篱。 事实上,越是对宗教和伦理缺少敬畏,社会就越差。人们越是觉得宗教和伦理无用,自己是清白无辜的,责任在于外部社会结构和他人,罪恶就越要从人内心污染到外部。外部社会结构只是集体愿望的显化,而集体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改变了,集体就会改变。文艺作品终究是通过改变个体,而作用于集体,进而作用于社会。 当我们想当然地认为“伦理道德”迂腐、“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时,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反对的是什么。而由我们自身散发出的戾气,终将传递回自己身上。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