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到20世纪60年代时,大学从根本上囊括了一切知识性工作;一种在校园外的知识分子的生活显得不切实际。此后,很多年轻的知识分子再也没离开过校园;还有人发现,除了学校就找不到别的去处。他们成了激进的社会学家、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女权主义理论家,但算不上是公共知识分子。”
【2020已读056】这本书关键的论点是知识分子不需要民众,他们进入了大学学院并且主动抛弃了民众。而我看来,应该是大众抛弃了知识分子,在今天这种物欲横流的社会,已然没有多少人会去注重精神上的渴求,知识分子的启蒙立场得不到大众的回应,不得不偏守最后的文化阵地——学院。这种前后因果关系,很有必要再好好思考一番。
文化思想史著作,需要将20世纪欧美(尤其北美)人文学界的谱系和发展有整体把握,现在看来时代变迁了许多,一些称作趋势的变化会有新的表述形式。
郊区,大型购物商场,小汽车,公路,大学校园……作者说这些毁了知识分子。显然,这里指的是在大众报刊、杂志发表文章的公共知识分子。公共知识分子的没落,是公众不需要了还是那个群体的问题?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合理的都是存在的,老黑格尔如是说,作者更应该去解释并且解决问题。
进入较困难/反观中国短短的公共知识分子名单,其中有献媚的余秋雨老师,早逝的王小波,多情的许知远,数量和躲避在象牙塔中的众多沉默者鲜明对比,所谓的学术自由和过分的专业化,使我毕业顶多成为一个工匠。
大众的知识分子
购于书香缘
打四颗星,少的那颗是给翻译的,再一次吐槽中文翻译不负责任的行为,即使给钱再少,既然是自己要翻译的,也应该做的扎扎实实。本书是对一种逝去了的知识分子风格的缅怀吧,对于当下的意义是促使人反省,但不是回到过去。
借阅
从象牙塔中走出来
嬉皮回到社区与学校之后
公交车上读了很久,知识量大
对国外的“学术自由”也要警惕 我们的知识生产体制又是如何与西方学术的弊端暗合的呢?
我们还在重蹈别人30年前的覆辙 这书观点挺好就是看着有点累
@2008-04-15 13:11:25
几个定义的原因吧
居然又波西米亚,看来作者很崇尚那样的人物
诶……
看来马克思主义在国内和国外完全是两个概念……或者说在所谓的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里差别很大……
作者倾向性很强烈,爱米尔斯和简雅各布斯;知识分子应加入城市生活建设的行动中,创造公共文化。而大学的扩张和分布的离散性明显背离了这一愿望。
> 最后的知识分子
7 有用 Nam 2010-10-01 12:23:15
“到20世纪60年代时,大学从根本上囊括了一切知识性工作;一种在校园外的知识分子的生活显得不切实际。此后,很多年轻的知识分子再也没离开过校园;还有人发现,除了学校就找不到别的去处。他们成了激进的社会学家、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女权主义理论家,但算不上是公共知识分子。”
6 有用 凡生 2020-07-04 17:18:50
【2020已读056】这本书关键的论点是知识分子不需要民众,他们进入了大学学院并且主动抛弃了民众。而我看来,应该是大众抛弃了知识分子,在今天这种物欲横流的社会,已然没有多少人会去注重精神上的渴求,知识分子的启蒙立场得不到大众的回应,不得不偏守最后的文化阵地——学院。这种前后因果关系,很有必要再好好思考一番。
3 有用 168 Hours 2020-07-11 00:08:41
文化思想史著作,需要将20世纪欧美(尤其北美)人文学界的谱系和发展有整体把握,现在看来时代变迁了许多,一些称作趋势的变化会有新的表述形式。
0 有用 容安 2009-12-14 16:19:18
郊区,大型购物商场,小汽车,公路,大学校园……作者说这些毁了知识分子。显然,这里指的是在大众报刊、杂志发表文章的公共知识分子。公共知识分子的没落,是公众不需要了还是那个群体的问题?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合理的都是存在的,老黑格尔如是说,作者更应该去解释并且解决问题。
1 有用 丘平 2009-09-30 11:30:21
进入较困难/反观中国短短的公共知识分子名单,其中有献媚的余秋雨老师,早逝的王小波,多情的许知远,数量和躲避在象牙塔中的众多沉默者鲜明对比,所谓的学术自由和过分的专业化,使我毕业顶多成为一个工匠。
0 有用 MaTown 2009-12-25 13:11:14
大众的知识分子
0 有用 游园 2006-04-21 11:45:40
购于书香缘
1 有用 鸢都依然 2011-10-27 17:57:08
打四颗星,少的那颗是给翻译的,再一次吐槽中文翻译不负责任的行为,即使给钱再少,既然是自己要翻译的,也应该做的扎扎实实。本书是对一种逝去了的知识分子风格的缅怀吧,对于当下的意义是促使人反省,但不是回到过去。
0 有用 五学日海字幕组 2010-11-22 20:59:07
借阅
0 有用 孔雀Peacock 2012-02-28 12:35:16
从象牙塔中走出来
0 有用 噢还有 2017-08-03 13:54:33
嬉皮回到社区与学校之后
0 有用 reader 2011-11-10 11:16:20
公交车上读了很久,知识量大
1 有用 RainyLane 2011-06-07 21:23:09
对国外的“学术自由”也要警惕 我们的知识生产体制又是如何与西方学术的弊端暗合的呢?
0 有用 提拉米苏 2011-05-23 17:13:20
我们还在重蹈别人30年前的覆辙 这书观点挺好就是看着有点累
0 有用 大清国的猫托邦 2008-04-15 13:11:25
@2008-04-15 13:11:25
0 有用 了凡 2010-09-19 10:27:44
几个定义的原因吧
0 有用 在森林麋了鹿 2009-12-23 21:33:56
居然又波西米亚,看来作者很崇尚那样的人物
0 有用 岂能无怪哉 2013-11-30 22:16:23
诶……
0 有用 野🦊禅 2010-06-07 11:17:35
看来马克思主义在国内和国外完全是两个概念……或者说在所谓的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里差别很大……
0 有用 三三不在线 2015-02-03 14:29:44
作者倾向性很强烈,爱米尔斯和简雅各布斯;知识分子应加入城市生活建设的行动中,创造公共文化。而大学的扩张和分布的离散性明显背离了这一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