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巴特街的儿女 短评

热门 最新
  • 20 Phantom pain 2016-02-18 23:01:10

    日内瓦医生 古拉格群岛 阿尔巴特街的儿女 了解苏联 了解本国

  • 3 松尾バナナ 2018-05-21 01:24:25

    斯的内心独白非常的戏足,阴险又老道,而其他的一切,不过都是小棋子,其他的,一切。 基洛夫属于其他的,莎沙也属于其他的,他的医生,他的亲人,除了他,都属于是其他的一切。 所以他们自然就背负上了伟大棋子的义务,不管是被流放还是待在莫斯科。 小说让我想起了斯之死这部电影,一个说严肃的内心戏,一个戏谑死后的争夺。都能感受到既有荒诞的魔幻感,又有人人心惊胆战的恐惧。 还是小说写的好 您:黑,开始了。

  • 1 mango 2023-08-28 03:35:29 陕西

    从还是空调气味的夏天看到雨水气味的秋天,想起小学时在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度过的那个暑假,行文唤起一种我总在寻找的亲切的感觉,最后索洛韦伊奇克逃入深林留下的悬念动人心弦,瓦利娅非常可爱,印象最深的情节是萨沙流放前夜母亲到处筹路上用的物品,打烊的商店,绝望的夜晚,慈悲的邻居。对斯大林的心理刻画很有意思,暴君的父亲其实是个卓别林式的含泪微笑的小人物。

  • 1 别想摆脱书 2020-04-23 23:42:30

    2001年借阅于华东师大图书馆

  • 0 Clement_ZG 2010-12-27 07:41:40

    雷巴科夫的小说,读过的大概是这么几部吧。快15年前的事儿了

  • 0 青铜骑士 2007-11-12 15:07:23

    感觉政治气氛很浓烈

  • 0 大粗腿 2022-01-23 18:24:28

    斯的独白最令人动容,最令人毛骨悚然。虽然没有直接与主角们接触,却无处不在,并投射到过去,并投射到将来。写作手法非常正统,提供了方方面面各种形色的角色和路线,任你选择和品味揣摩。

  • 0 hoolees 2022-04-09 11:25:43

    在时代的洪流下,每个人都是无力的,可至少我们应该选择做一个萨沙一样的人!

  • 0 奇情异想D达莎 2022-10-29 22:11:34 江苏

    太久没有读到一本这样喜欢的书了,我想我还是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写法更亲近。总让我想起《日瓦戈医生》。对斯大林的形象印象也很深刻。

  • 1 Misanthrope 2022-07-11 17:00:08

    和《古拉格群岛》放一起也很好…非常喜欢 永远怀念那一阶段的苏联文学 与我如此相似

  • 0 暗影 2023-12-07 21:01:23 河南

    其实是《A街的梦魇》另一个版本的翻译。

  • 1 天外飞青 2023-02-01 16:43:24 江苏

    看书名想不到作者书写的层次那么高,虽然是故事但很多没有结尾,留给读者内心勾画的部分非常多。不单是阿尔巴特街年轻人的命运与挣扎,还有许多政治高层者,乃至斯大林本人的视角。阿尔巴特街代表政治暗流风起云涌的苏联中心,由此辐射出去的社会影响力之巨大,每个经历过大清洗的苏联人都很清楚。这是前苏联八十年代的出版,可以看出彼时有一定的自由表达的空间,容许人民去反思、质疑、讨论,甚至出版。我在2023农历新年的伊始,眼前的黑暗遮天蔽日。

  • 0 🍙 2019-05-05 10:13:16

    特殊时代的非一般故事。见证者。

  • 0 Merci 2010-08-01 13:35:33

    因为要作的原因。这本书我大概用了一个星期才看完,这本书让我仿佛看到了我们的中国文革,个人主义太重了,如果说是中国的文革是别有用心的人造成的,那么苏联则是斯大林个人性格造成的,他的人人主义,霸权主义,多疑,他实行恐怖政策,文中的男女主人公,天真,正直,善良,有自己的看法,但却因为自身这些好品质而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男主角给流放了,而女主角则与一个赌徒结婚,从一个在学校的雄心壮志小年,变成一个生活中的平凡人,在这变化的过程中,内心成熟的,男女主角发现了原来对方才是自己的值得爱的人,而一个软弱的母亲,在儿子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后,变得坚强了,生活是一个火炉,经历多,自然就一样,有人变坚强了,有人变软弱了,有些人也许靠心机上去了,得到了物质上的东西,但却不会幸福,而有些人就算不幸,但却可以问心无愧地做好自己,当自己的主人.

  • 0 Cpt. 切尔卡西 2020-05-02 10:01:36

    没想象中的惨。非常浅层地描写了几个人物。斯大林之残暴,就连他认可的牙医也最后死为非命。读的版本的封面是日瓦戈医生的剧照是不是要改改?

  • 0 阿加沙奎因 2021-08-19 22:47:29

    就是一把解剖刀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