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卫聚贤(1899—1989),字怀彬,号助臣、耀德、卫大法师等,曾化名鲁智深、韦痴子等,山西运城万泉(今万荣县)皇甫乡北吴村人。
卫聚贤是民国著名学者,其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亦堪为其时学界之一怪。他拔起于逆境,以自学出身,终有志者事竞成,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得王国维等亲炙,后以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鸣世,著述颇丰,且是学界中的组织者,但以其所论多怪异,研究方法又不同常人,加上他后来离开大陆,于是更为人所罕知,今天,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了,于是他几乎已经成为中国历史学界的一块“化石”了。
科班的出身,民科的路数,金石学的模式,大奇葩的架势,看一眼,就是为了扫盲。
指导思想是金石学的,严格意义上并不是学术史,但毕竟这是20世纪30年代写的,没法苛责,反而要感谢收录了最早的一批资料,现在我们的学术史研究也走得缓慢,没资格把前人批得一文不值。
唉,平衡一下评分吧。这本书的评价不该这么低的。关于金石学与现代考古学的关系,未必非要用一种避之唯恐不及的态度。至于二者的区别,作者在书中也已明辨。此书作于三十年代,现代考古学的成果尚且不多,而出土文物的研究又多笼罩于旧金石学的惯性之下。是书作为对旧金石学之清算,及新考古学之展望,个人认为算是较为成功的读物。
速读一遍,只觉得其用心也良苦,不过这个“考古”的概念似乎不大对头。多见唐以前史书材料的堆砌,而少宋、清之时的研究成果。
草创,粗略。附录民国二十至二十五年报刊上的考古发掘消息、古物保存的规章法令,占去一半篇幅。要了解考古学史的发展变化,此书已不可胜任,但作为学术史料仍有价值。
> 更多书评 1篇
> 6人在读
> 21人读过
> 51人想读
订阅关于中国考古学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韧勉 2015-05-20 14:46:24
科班的出身,民科的路数,金石学的模式,大奇葩的架势,看一眼,就是为了扫盲。
2 有用 礼馨 2013-03-30 22:17:37
指导思想是金石学的,严格意义上并不是学术史,但毕竟这是20世纪30年代写的,没法苛责,反而要感谢收录了最早的一批资料,现在我们的学术史研究也走得缓慢,没资格把前人批得一文不值。
2 有用 Acot一杯茶 2022-10-07 21:39:36 四川
唉,平衡一下评分吧。这本书的评价不该这么低的。关于金石学与现代考古学的关系,未必非要用一种避之唯恐不及的态度。至于二者的区别,作者在书中也已明辨。此书作于三十年代,现代考古学的成果尚且不多,而出土文物的研究又多笼罩于旧金石学的惯性之下。是书作为对旧金石学之清算,及新考古学之展望,个人认为算是较为成功的读物。
0 有用 猫猫神 2022-10-11 20:35:41 四川
速读一遍,只觉得其用心也良苦,不过这个“考古”的概念似乎不大对头。多见唐以前史书材料的堆砌,而少宋、清之时的研究成果。
1 有用 他念他 2020-05-01 16:05:22
草创,粗略。附录民国二十至二十五年报刊上的考古发掘消息、古物保存的规章法令,占去一半篇幅。要了解考古学史的发展变化,此书已不可胜任,但作为学术史料仍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