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德国当代著名学者埃里希·奥尔巴赫的经典之作,在西方学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曾再版九次,并被译为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作者从美学的角度出发,用文学史家的眼光,对西方三千年来最具影响的经典文学如荷马史诗、教会文学。骑士小说以及法国、西班牙。德国、英国文学中具有代表性作品中的各种不同写实风格及其发展脉络做了精辟的分析,着重于“表现严肃性、冲突性或悲剧性的尺寸和方式问题”的分析方法已广为学术界所重视
作者简介 · · · · · ·
埃里希·奧尔巴赫(Erich Auerbach,1892-1957),20世纪德国著名的罗曼语语文学学者、比较文学、文学批评大师。1892年,奥尔巴赫生于柏林一个犹太人家庭,此后接受了标准的普鲁士教育,精英式的中等教育是一种使德国和法国-拉丁传统以一种特殊方式结合起来,并奠定了他的学术底色。1913年,他从海德堡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一战期间,他在德国军队服役。后来他放弃了法学,在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获得拉丁系语言学博士学位。1923-1929年间,奥尔巴赫在柏林的普鲁士国家图书馆工作,在此期间,他加强了对于语文学专业的掌握,并完成了两部重要著作:一部是维柯《新科学》的德语翻译,一部是关于但丁的开创性研究专著,题为《但丁,世俗世界的诗人》(Dante als Dicher der irdischen Welt)。1929年,奥尔巴赫依靠这本但丁的专著在...
埃里希·奧尔巴赫(Erich Auerbach,1892-1957),20世纪德国著名的罗曼语语文学学者、比较文学、文学批评大师。1892年,奥尔巴赫生于柏林一个犹太人家庭,此后接受了标准的普鲁士教育,精英式的中等教育是一种使德国和法国-拉丁传统以一种特殊方式结合起来,并奠定了他的学术底色。1913年,他从海德堡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一战期间,他在德国军队服役。后来他放弃了法学,在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获得拉丁系语言学博士学位。1923-1929年间,奥尔巴赫在柏林的普鲁士国家图书馆工作,在此期间,他加强了对于语文学专业的掌握,并完成了两部重要著作:一部是维柯《新科学》的德语翻译,一部是关于但丁的开创性研究专著,题为《但丁,世俗世界的诗人》(Dante als Dicher der irdischen Welt)。1929年,奥尔巴赫依靠这本但丁的专著在马堡大学谋得教职。1935年,由于他的犹太人身份,他被迫放弃马堡大学的教职,并前往伊斯坦布尔国立大学教授拉丁文学,直到1946年。在伊斯坦布尔期间,奥尔巴赫完成了巨著《摹仿论》。1947年,奥尔巴赫前往美国,先是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任教,接着又到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时间不长,就到了耶鲁大学。1957年奥尔巴赫在美国去世。
目录 · · · · · ·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无论是历史题材还是现代题材,观察人类生活和人类社会的方法基本上是一样的。观察历史方法的变换必然会很快影响到对现实状况的观察。当人们认识到,评价各个时代及其社会不能按自己崇尚的理想模式,而应按照它们各自的前提条件;当人们不再只是将诸如气候、土地等自然条件,而是将包括精神和历史条件视为前提条件;当人们意识到历史力量的作用,历史现象的不可比拟及其内在的持续运动;当人们看到这些时代的生活单元,乃至每个生活单元都以整体出现,其本质表现在它们各自的表象中;当人们接受重大事件不是源于抽象或一般的认知这一理念;那么,他们就不会只在上层社会、重要事件或者国家事件中寻找素材,而会在艺术、经济、物质和精神文化中寻找,就会深入到日常生活和百姓中去寻找,因为只有在那里,他们才能够抓住独特的、由内在力量驱动的东西,抓住具体且普遍和深刻的意义的东西。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22页 -
奥德修斯的伤疤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Mimesis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摹仿论"的人也喜欢 · · · · · ·
摹仿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3 条 )


萨义德:埃里希•奥尔巴赫《模仿》导论


被引用的奥尔巴赫 ——《摹仿论》的比较文学意义

奥尔巴赫模仿论:怀旧之书

> 更多书评 23篇
-
中心:古典现实主义的特点和局限 情节示例:第37章及38章的一部分,邻座回答恩科尔皮乌斯在大厅走动的女人是谁。 一、比较古罗马作家佩特罗尼乌斯的小说与荷马史诗(古典现实主义的特点) (一)相同 叙述清楚明白,毫无隐瞒 (二)不同 1、描述完全主观 宴会客人被自己的尺度一一量过。宴会客人的语言及其使用的评判标准透露了他本人的情况,他的语言是文化程度低下的商人所用的粗俗、絮叨的行话,情绪快乐而浅薄,他的评判标...
2022-04-07 21:17:52
中心:古典现实主义的特点和局限
情节示例:第37章及38章的一部分,邻座回答恩科尔皮乌斯在大厅走动的女人是谁。
一、比较古罗马作家佩特罗尼乌斯的小说与荷马史诗(古典现实主义的特点)
(一)相同
叙述清楚明白,毫无隐瞒
(二)不同
1、描述完全主观
宴会客人被自己的尺度一一量过。宴会客人的语言及其使用的评判标准透露了他本人的情况,他的语言是文化程度低下的商人所用的粗俗、絮叨的行话,情绪快乐而浅薄,他的评判标准是财富为一切。
2、历史变迁、命运无常
(1)荷马史诗
①缺乏历史变迁:其中对过往经历的介绍不能使读者知道将要发生的事和正在变化的情况,反而会使读者获得某个固定的看法。
②福祸无常往往只出现在悲剧人物(少数人)的身上,而非普通人,并且也不会影响到普通人的生活。
③福祸变化的形式从外部突然降临某个范围,而非世界历史内部运动的结果。
(2)此处为世俗的福祸转化观——对命运变化莫测的历史内部的见解
通过财富的聚散表现人生无常,四个人的命运同而不同,十分普通。
3、对社会环境准确却不格式化的确定
不加雕饰地再现当时随意一个日常生活环境及其社会基层人物。
这是它最重要的特点,也是古典现实主义所能达到的最大的限度。
二、古典现实主义的局限
(一)纵向:古典现实主义VS现代现实主义
1、描述日常生活:非问题型、非严肃性,不交代历史背景(缺乏历史力量),低级文体,喜剧式、牧歌式,无历史连续性、静止不动。
2、原因
(1)文体分用
一切平庸的现实、日常事物,只能以喜剧的形式出现,不表现任何问题的深度。
(2)历史意识:静止、先验、道德
(二)横向:对比犹太-基督教文学
马可福音彼得三次不认主
文体混用:
道成肉身,降卑受苦。
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内心钟摆的摆幅巨大,关注平民的精神运动,展现基层的动荡,引起巨大而严肃的关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是革命性的世界大事。
回应 2022-04-07 21:17:52 -
主题:比较荷马史诗和旧约 1、荷马文体 描述详尽,着墨均匀,表述自如,各部分联接紧密,前景化,一目了然,在历时发展及人类问题方面有局限。 2、旧约文体 突出几个部分,淡化其他部分,支离破碎,未完全表达的东西具有强烈的作用,后景化,含义模糊,需要诠释,世界历史的要求,历史发展观念的形成及问题的深化 一、清晰VS模糊 荷马文体描写详尽,叙述自如,各部分连接紧密VS旧约文体只突出对于行为目的有用的现象,淡化其他 ...
2022-04-05 22:40:47
主题:比较荷马史诗和旧约
1、荷马文体
描述详尽,着墨均匀,表述自如,各部分联接紧密,前景化,一目了然,在历时发展及人类问题方面有局限。
2、旧约文体
突出几个部分,淡化其他部分,支离破碎,未完全表达的东西具有强烈的作用,后景化,含义模糊,需要诠释,世界历史的要求,历史发展观念的形成及问题的深化
一、清晰VS模糊
荷马文体描写详尽,叙述自如,各部分连接紧密VS旧约文体只突出对于行为目的有用的现象,淡化其他
(一)荷马文体
1、情节:女仆发现奥德修斯的伤疤
2、特点:描述详尽,叙述自如:
①人和物的位置及活动表述明确,着墨均匀:手部动作和人物表情,时地
②人物的感情及心理活动表达明确
3、效果:“延缓”
歌德和席勒在通信中提及。在情节高潮处中断描写,插入另一段叙述,消解紧张气氛。
4、荷马文体:所描述的事件的每一部分都十分详尽,可以具体地想象出各种情况发生的时间地点。
充分表现内心活动,对话清晰地表明思想情感或动机,作品各部分联接清楚
5、前景化:事件处于地点和时间的现时性中
把正叙述的事件作为目前的惟一而不与其他事情混淆,没有讲述人视角的出现。
插入成分是一个独立完整的现时故事,而非一个从属成分。伤疤并不是作为奥德修斯的回忆而被呈现出来的。
6、人物的命运一清二楚,情感强烈而简单
(二)旧约文体
1、情节:献祭以撒
2、模糊不清:时间地点、行动原因、动作神情
3、对话的作用:表达一种没有说出来的观点
上帝用直接引语发出命令,并未明说动机和意图。亚伯拉罕和以撒沉默着回应。
4、难以捉摸:人物内心世界复杂,展现相互交织的思想情感与冲突。
二、真实性:传说VS历史
(一)荷马文体
1、强调感官生活的愉悦,取悦读者
2、不强调作品的历史真实性,而强调现实性
3、没有多重寓意
4、人物缺乏发展,生活历史一目了然
5、具有传说故事结构的特点
平静而和谐的事件,主题简单化,人物性格稳定化,避免冲突、起伏和发展
(二)旧约文体
1、关注道德、宗教及人们的内心活动
2、对历史真实的绝对需要,征服读者
3、多重寓意,含有大量未完全表达的东西需要诠释
4、历史与上帝之间有关系
凌乱的事件之间有立体的联系,人物在上帝的干预下历经磨难,发生极大的改变。
5、具有史料价值
进展支离破碎,保留了反映真正历史的内心和外部事件的纷繁复杂性,人物模棱两可、摇摆不定,整体社会形象不大稳定,
三、对崇高文体和崇高的理解
(一)荷马文体
1、伟大而崇高的事件更多明显地发生在统治阶层的成员之中,英雄人物完美无缺,家庭生活写实,田园牧歌式的日常生活。
2、冲突的形成:具体、能清晰表达的理由
(二)旧约文体
1、悲剧、崇高和问题从一开始就出现于家庭和日常生活中。
2、冲突的形成:嫉妒etc.
上帝的伟大作用深刻影响日常生活,导致崇高与日常生活不可分割。
回应 2022-04-05 22:40:47 -
苦露西 (有り難い)
要用插入法来渲染紧张的气氛,所插入的叙述就不应该完全占据现实空间,不应让人在焦急地等待着危机得到解决时忘却危机,以致破坏了“紧张”气氛,应该保持住这种危机和紧张气氛,使其有意识地保留在背景中。 荷马文体:所描述的事件的每一部分都摸得着,看得见,可以具体地想象出各种情况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而荷马作品中的人物却不可能有如此复杂的内心世界,他们的命运总是一清二楚,他们每日早上醒来时都像是开始了新的一天...2018-11-26 16:10:59
要用插入法来渲染紧张的气氛,所插入的叙述就不应该完全占据现实空间,不应让人在焦急地等待着危机得到解决时忘却危机,以致破坏了“紧张”气氛,应该保持住这种危机和紧张气氛,使其有意识地保留在背景中。
荷马文体:所描述的事件的每一部分都摸得着,看得见,可以具体地想象出各种情况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而荷马作品中的人物却不可能有如此复杂的内心世界,他们的命运总是一清二楚,他们每日早上醒来时都像是开始了新的一天,他们的感情虽然强烈,但却简单,一旦有了感情便会突然迸发。
在以撒的故事里,上帝的参与不仅仅在故事的开头和结尾,而且他的参与不仅表现在行为上,也表现在心理上,这种干预是模糊的,仅是有所触动的,是背景型的;因此它要求深入的冥思苦想和进行说明,它需要诠释。
荷马的主人公所需要的是一个具体的、能表达清楚的、足以产生冲突和敌视的理由,他们在自由战斗中发挥着作用;而在旧约中,不断郁结着的炉火,经济与精神的结合,父辈的祝福与上帝的祝福的交织,使日常生活充满冲突的因素,并经常导致日常生活的恶化。
这两种文体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基本类型:一个是详尽的描述,着墨均匀,各部分连接紧密,表述自如,发生的一切均在幕前,一目了然,在历史发展及人类问题方面有局限;另一个是突出几个部分,淡化其他部分,支离破碎,未完全表达的东西具有强烈的作用,后景化,含义模糊,需要诠释。
回应 2018-11-26 16:10:59
-
现代读者会觉得,这里应该出现情节的高潮,这种想法虽然不完全错,但对于解释荷马的写作技巧来说这无论如何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在荷马史诗中,情节的因素是微不足道的,史诗的总体风格并非要紧紧扣住读者或听众的心弦,那样的话,首先就要运用写作手法使读者或听众“紧张”,而不是“轻松”起来,而后一种情形却经常出现,上面所讲述的故事也是如此。
2015-09-28 21:19:07
-
苦露西 (有り難い)
要用插入法来渲染紧张的气氛,所插入的叙述就不应该完全占据现实空间,不应让人在焦急地等待着危机得到解决时忘却危机,以致破坏了“紧张”气氛,应该保持住这种危机和紧张气氛,使其有意识地保留在背景中。 荷马文体:所描述的事件的每一部分都摸得着,看得见,可以具体地想象出各种情况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而荷马作品中的人物却不可能有如此复杂的内心世界,他们的命运总是一清二楚,他们每日早上醒来时都像是开始了新的一天...2018-11-26 16:10:59
要用插入法来渲染紧张的气氛,所插入的叙述就不应该完全占据现实空间,不应让人在焦急地等待着危机得到解决时忘却危机,以致破坏了“紧张”气氛,应该保持住这种危机和紧张气氛,使其有意识地保留在背景中。
荷马文体:所描述的事件的每一部分都摸得着,看得见,可以具体地想象出各种情况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而荷马作品中的人物却不可能有如此复杂的内心世界,他们的命运总是一清二楚,他们每日早上醒来时都像是开始了新的一天,他们的感情虽然强烈,但却简单,一旦有了感情便会突然迸发。
在以撒的故事里,上帝的参与不仅仅在故事的开头和结尾,而且他的参与不仅表现在行为上,也表现在心理上,这种干预是模糊的,仅是有所触动的,是背景型的;因此它要求深入的冥思苦想和进行说明,它需要诠释。
荷马的主人公所需要的是一个具体的、能表达清楚的、足以产生冲突和敌视的理由,他们在自由战斗中发挥着作用;而在旧约中,不断郁结着的炉火,经济与精神的结合,父辈的祝福与上帝的祝福的交织,使日常生活充满冲突的因素,并经常导致日常生活的恶化。
这两种文体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基本类型:一个是详尽的描述,着墨均匀,各部分连接紧密,表述自如,发生的一切均在幕前,一目了然,在历史发展及人类问题方面有局限;另一个是突出几个部分,淡化其他部分,支离破碎,未完全表达的东西具有强烈的作用,后景化,含义模糊,需要诠释。
回应 2018-11-26 16:10:59
-
中心:古典现实主义的特点和局限 情节示例:第37章及38章的一部分,邻座回答恩科尔皮乌斯在大厅走动的女人是谁。 一、比较古罗马作家佩特罗尼乌斯的小说与荷马史诗(古典现实主义的特点) (一)相同 叙述清楚明白,毫无隐瞒 (二)不同 1、描述完全主观 宴会客人被自己的尺度一一量过。宴会客人的语言及其使用的评判标准透露了他本人的情况,他的语言是文化程度低下的商人所用的粗俗、絮叨的行话,情绪快乐而浅薄,他的评判标...
2022-04-07 21:17:52
中心:古典现实主义的特点和局限
情节示例:第37章及38章的一部分,邻座回答恩科尔皮乌斯在大厅走动的女人是谁。
一、比较古罗马作家佩特罗尼乌斯的小说与荷马史诗(古典现实主义的特点)
(一)相同
叙述清楚明白,毫无隐瞒
(二)不同
1、描述完全主观
宴会客人被自己的尺度一一量过。宴会客人的语言及其使用的评判标准透露了他本人的情况,他的语言是文化程度低下的商人所用的粗俗、絮叨的行话,情绪快乐而浅薄,他的评判标准是财富为一切。
2、历史变迁、命运无常
(1)荷马史诗
①缺乏历史变迁:其中对过往经历的介绍不能使读者知道将要发生的事和正在变化的情况,反而会使读者获得某个固定的看法。
②福祸无常往往只出现在悲剧人物(少数人)的身上,而非普通人,并且也不会影响到普通人的生活。
③福祸变化的形式从外部突然降临某个范围,而非世界历史内部运动的结果。
(2)此处为世俗的福祸转化观——对命运变化莫测的历史内部的见解
通过财富的聚散表现人生无常,四个人的命运同而不同,十分普通。
3、对社会环境准确却不格式化的确定
不加雕饰地再现当时随意一个日常生活环境及其社会基层人物。
这是它最重要的特点,也是古典现实主义所能达到的最大的限度。
二、古典现实主义的局限
(一)纵向:古典现实主义VS现代现实主义
1、描述日常生活:非问题型、非严肃性,不交代历史背景(缺乏历史力量),低级文体,喜剧式、牧歌式,无历史连续性、静止不动。
2、原因
(1)文体分用
一切平庸的现实、日常事物,只能以喜剧的形式出现,不表现任何问题的深度。
(2)历史意识:静止、先验、道德
(二)横向:对比犹太-基督教文学
马可福音彼得三次不认主
文体混用:
道成肉身,降卑受苦。
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内心钟摆的摆幅巨大,关注平民的精神运动,展现基层的动荡,引起巨大而严肃的关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是革命性的世界大事。
回应 2022-04-07 21:17:52 -
主题:比较荷马史诗和旧约 1、荷马文体 描述详尽,着墨均匀,表述自如,各部分联接紧密,前景化,一目了然,在历时发展及人类问题方面有局限。 2、旧约文体 突出几个部分,淡化其他部分,支离破碎,未完全表达的东西具有强烈的作用,后景化,含义模糊,需要诠释,世界历史的要求,历史发展观念的形成及问题的深化 一、清晰VS模糊 荷马文体描写详尽,叙述自如,各部分连接紧密VS旧约文体只突出对于行为目的有用的现象,淡化其他 ...
2022-04-05 22:40:47
主题:比较荷马史诗和旧约
1、荷马文体
描述详尽,着墨均匀,表述自如,各部分联接紧密,前景化,一目了然,在历时发展及人类问题方面有局限。
2、旧约文体
突出几个部分,淡化其他部分,支离破碎,未完全表达的东西具有强烈的作用,后景化,含义模糊,需要诠释,世界历史的要求,历史发展观念的形成及问题的深化
一、清晰VS模糊
荷马文体描写详尽,叙述自如,各部分连接紧密VS旧约文体只突出对于行为目的有用的现象,淡化其他
(一)荷马文体
1、情节:女仆发现奥德修斯的伤疤
2、特点:描述详尽,叙述自如:
①人和物的位置及活动表述明确,着墨均匀:手部动作和人物表情,时地
②人物的感情及心理活动表达明确
3、效果:“延缓”
歌德和席勒在通信中提及。在情节高潮处中断描写,插入另一段叙述,消解紧张气氛。
4、荷马文体:所描述的事件的每一部分都十分详尽,可以具体地想象出各种情况发生的时间地点。
充分表现内心活动,对话清晰地表明思想情感或动机,作品各部分联接清楚
5、前景化:事件处于地点和时间的现时性中
把正叙述的事件作为目前的惟一而不与其他事情混淆,没有讲述人视角的出现。
插入成分是一个独立完整的现时故事,而非一个从属成分。伤疤并不是作为奥德修斯的回忆而被呈现出来的。
6、人物的命运一清二楚,情感强烈而简单
(二)旧约文体
1、情节:献祭以撒
2、模糊不清:时间地点、行动原因、动作神情
3、对话的作用:表达一种没有说出来的观点
上帝用直接引语发出命令,并未明说动机和意图。亚伯拉罕和以撒沉默着回应。
4、难以捉摸:人物内心世界复杂,展现相互交织的思想情感与冲突。
二、真实性:传说VS历史
(一)荷马文体
1、强调感官生活的愉悦,取悦读者
2、不强调作品的历史真实性,而强调现实性
3、没有多重寓意
4、人物缺乏发展,生活历史一目了然
5、具有传说故事结构的特点
平静而和谐的事件,主题简单化,人物性格稳定化,避免冲突、起伏和发展
(二)旧约文体
1、关注道德、宗教及人们的内心活动
2、对历史真实的绝对需要,征服读者
3、多重寓意,含有大量未完全表达的东西需要诠释
4、历史与上帝之间有关系
凌乱的事件之间有立体的联系,人物在上帝的干预下历经磨难,发生极大的改变。
5、具有史料价值
进展支离破碎,保留了反映真正历史的内心和外部事件的纷繁复杂性,人物模棱两可、摇摆不定,整体社会形象不大稳定,
三、对崇高文体和崇高的理解
(一)荷马文体
1、伟大而崇高的事件更多明显地发生在统治阶层的成员之中,英雄人物完美无缺,家庭生活写实,田园牧歌式的日常生活。
2、冲突的形成:具体、能清晰表达的理由
(二)旧约文体
1、悲剧、崇高和问题从一开始就出现于家庭和日常生活中。
2、冲突的形成:嫉妒etc.
上帝的伟大作用深刻影响日常生活,导致崇高与日常生活不可分割。
回应 2022-04-05 22:40:47 -
苦露西 (有り難い)
要用插入法来渲染紧张的气氛,所插入的叙述就不应该完全占据现实空间,不应让人在焦急地等待着危机得到解决时忘却危机,以致破坏了“紧张”气氛,应该保持住这种危机和紧张气氛,使其有意识地保留在背景中。 荷马文体:所描述的事件的每一部分都摸得着,看得见,可以具体地想象出各种情况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而荷马作品中的人物却不可能有如此复杂的内心世界,他们的命运总是一清二楚,他们每日早上醒来时都像是开始了新的一天...2018-11-26 16:10:59
要用插入法来渲染紧张的气氛,所插入的叙述就不应该完全占据现实空间,不应让人在焦急地等待着危机得到解决时忘却危机,以致破坏了“紧张”气氛,应该保持住这种危机和紧张气氛,使其有意识地保留在背景中。
荷马文体:所描述的事件的每一部分都摸得着,看得见,可以具体地想象出各种情况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而荷马作品中的人物却不可能有如此复杂的内心世界,他们的命运总是一清二楚,他们每日早上醒来时都像是开始了新的一天,他们的感情虽然强烈,但却简单,一旦有了感情便会突然迸发。
在以撒的故事里,上帝的参与不仅仅在故事的开头和结尾,而且他的参与不仅表现在行为上,也表现在心理上,这种干预是模糊的,仅是有所触动的,是背景型的;因此它要求深入的冥思苦想和进行说明,它需要诠释。
荷马的主人公所需要的是一个具体的、能表达清楚的、足以产生冲突和敌视的理由,他们在自由战斗中发挥着作用;而在旧约中,不断郁结着的炉火,经济与精神的结合,父辈的祝福与上帝的祝福的交织,使日常生活充满冲突的因素,并经常导致日常生活的恶化。
这两种文体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基本类型:一个是详尽的描述,着墨均匀,各部分连接紧密,表述自如,发生的一切均在幕前,一目了然,在历史发展及人类问题方面有局限;另一个是突出几个部分,淡化其他部分,支离破碎,未完全表达的东西具有强烈的作用,后景化,含义模糊,需要诠释。
回应 2018-11-26 16:10:59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2 )
-
商务印书馆 (2014)9.7分 739人读过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3)9.5分 104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18)9.4分 88人读过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9)9.5分 46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奥德赛”形象的流转 (藤原琉璃君)
- 法国《理想藏书》最经典藏书书目{文学类} (东方快车)
- 文本细读与意义阐释 (花衣云影)
- 周宪老师推荐书目 (剧旁)
- 文论学习系列-学年读书可选书目 (tiger)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摹仿论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蠢蠢欲蠹·德坤 2012-02-06 18:08:07
600多页,看得实在很久,很累
0 有用 雅典娜 2006-06-05 21:37:39
西方文学和美学必读书目
0 有用 格林 2012-06-18 23:18:45
里面讨论的好些书我没读过就直接看了针对它们如此细致的文本分析真的可以吗。。冷酷技术流的赶脚。哎都快考试了我在干什么orz
0 有用 drunkdoggy 2009-02-06 22:14:20
特别棒 值得重温
0 有用 蝉 2014-03-30 17:05:21
: I06/2827
0 有用 Pangur Bán 2022-02-10 18:23:39
与其纠结于各种理论,不如好好细读文本。(内容上值得五星,但是翻译实在拉垮。)
0 有用 彼得潘耶夫斯基 2021-05-06 13:51:48
“但丁的作品实现了基督教的将人形象化的特性,并在这一实现中又破坏了它;巨大的画柜由于装在其中的画像过多而破碎。对于基督教的形象化事件戏的存在来说,中世纪后期神秘剧的喜剧现实主义所导致的杂乱无章早已不像人类能借其看到并辨认出自已的诗人的崇高文体那样危险,在这种完成中,形象独立起来……”
0 有用 pluszero 2021-04-26 23:49:17
无愧于比较文学《圣经》之名。没什么艰深晦涩的理论,文体分用/文体混用一条红线贯穿全书,文本分析丝丝入扣,可惜感觉自己知识太浅薄了接收起来有点吃力。
0 有用 芳煙 2021-03-08 06:52:27
在读者本书之前我从未觉得文本可以如此丰盈。
0 有用 千风 2020-11-28 11:34:34
一星扣翻译,对照原文看,也不应过于苛责,引文的多种语言(甚至多为古语)对翻译来说似乎太有挑战,况且书里的分析多建立在文体修辞发展之上,若无原文读完也只可略知大意。这册译本忽略了萨义德的序,实属不该。奥尔巴赫这本堪称煌煌巨著,思维缜密,伏线千里,是我期待的文学批评的样子。在伊斯坦布尔作为德裔犹太人凝视满目疮痍的欧洲大陆,我亦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到他冷峻的,深沉的,又满怀爱意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