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寻思录(海上风丛书) 短评

热门 最新
  • 4 路西法尔 2016-03-21 16:49:34

    谈人文精神首先面对的是有无的问题。人文精神说白了不是何种主义、哪家思潮,就是批判精神,就是和现实对着干精神。因此九十年代初,大家突然绕过了政治这点谈人文精神是不可思议的。

  • 1 xiaomiao 2011-06-14 17:36:30

    从四九年到八九年中间大学培育的精英和骨干,大多缺乏人文精神。

  • 0 金剛怒目 2014-01-07 22:54:34

    八九十年代人文学的重要材料。

  • 0 Booking2023 2016-03-14 23:30:30

    文学史研究重要材料

  • 0 南鑫 2022-03-03 17:17:38

    在时代的转折点上,可以用一个话题激起人文学界众多一流学者的演说欲望,为中国当代思想史留下一刻精彩的精神碰撞的火花。单凭这一点,“人文精神大讨论”的价值就非比寻常。晓明老师论述和笔法地深可我心、最合我意。

  • 0 下雨记得吃维D 2022-05-10 15:42:52

    草草翻過。討論發起者借儒(道)學說倡導重建“失落”的“人文精神”,卻始終沒能明確所謂“人文精神”具體何為,甚至還將概念的含混美其名曰“張力之所在”。如此,我更傾向於其中王蒙、張頤武、孟繁華等人的觀點,即:如果不能明確“失落”之前的“人文精神”何為、“人文精神”何以失落,不能給出“人文精神”的明確定義(還要說“人文精神其實不是什麼虛無縹緲的東西⋯⋯是人文知識分子應有的一種情懷”這種話),那麼只能認為,“人文精神”是知識分子為重新取得“失落”的“話語權”而構建的“神話”,其中除了精英主義立場、“道統”觀和潛在的“一體化”風險,就只剩下“大而無當的空泛呼籲”。

  • 0 Dandelion 2022-05-26 22:21:28

    杂语喧哗,一场永远也不会有结论的讨论,但它能形成如此规模,能引起反思与自省,这本身就是人文精神的感召。

  • 0 風箏 2020-07-01 10:21:00

    人文精神重點在於社會批判。

  • 0 komako_小林 2023-10-15 17:14:18 北京

    忍住不适当材料读,其中最大的问题甚至不是忙于对“人文精神”做出本体论的界定(于是表述为xx是/符合人文精神什么不是,但这一对立甚至都无法通向建立概念,因此,界定这一行为本身甚至连被动都不算,充其量只是类比)以至于忽视理论—经验(在论证中被表述为原则—实践的先后关系甚至因果关系,这个和李泽厚对启蒙的忧虑是相似的,不同点在于李将后现代主义当做远景的同时强调现代主义作为路径的不可取消,而人文精神大讨论尽管在“讨论”人文精神,却无关远景与路径,那么远景与路径不能算作方法吗?其重点在“成形”,但最恐怖的提法是“设计我们这个时代的绝对精神”,其本质是对89的屈从),而是根本认为其时的社会没有希望,那么文学如果要从中发生就只能经由一种强求甚至苛责的设计,这最大限度模仿了创造的苦行,却因其逼真而卑劣。

  • 0 榕楠雅记~ 2023-11-12 12:29:51 北京

    如果以“人文精神”为主体,所涉及的文章大致可以分为“人文精神是什么”“我们有没有过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如何失落的”““未来该如何拯救或创造”等等。 但如果以“失落”为主体,那问题便转化为了“谁失落了”——是文学?以文学为代表的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知识分子?还是人文精神? 总之,在新的历史时期,体制、商品、后现代的理论等等,确实给“人文”本身带来了一系列冲击,而“人文”的载体——知识分子,有必要进行自我更新。

  • 0 Hyacinthus 2023-01-01 00:08:33 北京

    为了当文综述读(王蒙的批评真是一针见血。在上海、南京一众讨论者中,只比较喜欢蔡翔。) 从后学到上海南京派,哪一派都在指责对方迎合了西方的Orientalism,而后学移置的后殖民主义术语又成了复旦派指责某种occidentalism的要点。这样下来,整个论争虽然始终在对东方学的批判和相互指责之中,却整体性地成为了从八十到九十时代的Orientalism/Occidentalism的一部分

  • 0 甚谁 2023-04-23 05:17:06 日本

    结论就是王蒙所期待的、肯定的90年代《读书》《钟山》《天涯》与各大文学刊物构成的勃勃生机只是最后辉煌。王老师的人文精神失落论胜出。其实这个问题本质上是用人文精神这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去指代90年代宏观的现代化建设。并不是知识分子-商品化经济的对立,而是民众个体在大环境下如何安身立命的问题。所以张汝伦那篇里面提到,人文精神的关键是要自由,其实就已经说得很直接了。在陶老师后来对人文精神大讨论的批判中,他就讲得更直接了。总的来说整个讨论确实和王老师说的那样水平很低,但是这种意气风发、真的觉得我们自己(哪怕这个“我们”是当时作为社会精英的知识分子群体)能够决定“我们走向哪里”的思想环境,其实本身就是一种当下失落的、无法想象的人文精神。

  • 0 可憐 2023-06-11 20:08:58 北京

    补标。绕开政治谈人文精神没什么不可思议的,八十年代末后文学与政治的蜜月期彻底宣告终结,知识分子的庙堂意识和广场意识被毫不留情地摧毁:他们被他们心心念念的“庙堂”所拒绝,在“广场”上教化或启蒙大众也不再被允许,完全没有留有任何余地。在八十年代末知识分子一夜之间被强制边缘化,然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边缘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这种境况下,如何对着干?当然放弃了介入,或者失去了介入的可能的他们或许的确是软弱的,但是他们只是想要确认自身的存在,或寻找一种能够说服自己的自我认同的那种尝试过于真挚和清澈。先不谈他们的观点如何,至少我必须承认:我倾心于这样的文字。

  • 1 悦雨丁香 2023-09-01 19:43:07 四川

    90年代人文精神大讨论的文章合集。讨论的焦点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和社会文化转型之中,如何重建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传统。陈思和老师提出的“道统”观念,还有王彬彬的观点让我印象最深。“人文精神如果理解为批判性与否定性,那么人文学者必须站在现实的对立面,那就需要有一个价值立脚点。这价值立脚点不能是世俗的,经验的,它必须具有神圣和超验的性质,而这只能是一种具有宗教性的东西。”

  • 0 VVeritas 2017-09-08 16:29:56

    关于人文精神的讨论 不会过时

  • 0 夏目漱口 2020-04-21 23:48:52

    这部书对于理解九十年代人文精神大讨论很有帮助。但最为重要的是,这部书的开端实际上是来自于对王朔现象的批判—商品社会时期不断出现,知识分子认为的“痞子”的现象。王晓明等人一九九三年的访谈文章,抨击王朔文学之之中的浓厚商业气息,抨击迎合大众低姿态。却不料距人文精神大讨论几年后,与会的学者、批评家也纷纷和书商合作,出版带有市场企图的学术丛书。王晓明则选择把当年正反两方的文章纷纷摘录出来,结集出版。只能说,真香!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