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宋代官员选任和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宋代的文官制度是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发展的最高峰。宋代文治的政治主张、高度的中央集权、完备的科举制度是其得以充分发展的三大原因。正是由于发达的文官制度,才使得孱弱的宋延得以苟喘偏安,并在政治内核上领先诸朝。
丛书信息
宋代研究丛书 (共17册),
这套丛书还有
《成圣之道》,《北宋西京河南府研究》,《宋代东京研究》,《《清明上河图》与清明上河学》,《宋代地域经济》 等。
喜欢读"宋代官员选任和管理制度"的人也喜欢 · · · · · ·
宋代官员选任和管理制度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 条 )
> 更多书评 2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sindwerra (先取山西十二州)
大致总结一下这里的关键信息: 中下级文官的差遣资序高低: 三司副使 > 转运使(缘边三路资序更高,各路资序有高下之分) > 提点刑狱 > 知州(两任) > 通判(两任) > 知县(两任) > 职事 > 令录 > 判司簿尉 > 监当 其中判司簿尉到知州资序属于亲民官,知县以下亲民官属选人,知县及以上亲民官属京官 监当官属于无出身和杂出身入仕授予的差遣,进士和制科一般由判司簿尉开始职业生涯2019-05-06 22:02:42
-
sindwerra (先取山西十二州)
大致总结一下这里的关键信息: 中下级文官的差遣资序高低: 三司副使 > 转运使(缘边三路资序更高,各路资序有高下之分) > 提点刑狱 > 知州(两任) > 通判(两任) > 知县(两任) > 职事 > 令录 > 判司簿尉 > 监当 其中判司簿尉到知州资序属于亲民官,知县以下亲民官属选人,知县及以上亲民官属京官 监当官属于无出身和杂出身入仕授予的差遣,进士和制科一般由判司簿尉开始职业生涯2019-05-06 22:02:42
-
sindwerra (先取山西十二州)
大致总结一下这里的关键信息: 中下级文官的差遣资序高低: 三司副使 > 转运使(缘边三路资序更高,各路资序有高下之分) > 提点刑狱 > 知州(两任) > 通判(两任) > 知县(两任) > 职事 > 令录 > 判司簿尉 > 监当 其中判司簿尉到知州资序属于亲民官,知县以下亲民官属选人,知县及以上亲民官属京官 监当官属于无出身和杂出身入仕授予的差遣,进士和制科一般由判司簿尉开始职业生涯2019-05-06 22:02:42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宋代历史文化研究 (能工巧匠沙门哥)
- 近三百年优秀学位论文编年选辑 (哲夫成城)
- 搜集电子书比买书还上瘾 (xie190205)
- 某项研究 (xxx)
- 宋史著作 (石田)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宋代官员选任和管理制度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面面 2020-12-22 23:03:57
面面俱到,调理清晰,比六卷本的讲的简单易懂,入门必备。
0 有用 洒家侯楚楚 2020-11-08 11:06:17
和邓老师《诸层面》相比,这本书的特点是广而宽,尽可能涉及到了官员选拔任用管理的各个层面和细节。重点不在于依照某些理论进行分析,而是扎实的考证。
0 有用 单手运球杨改之 2022-06-12 15:32:33
补标。和《诸层面》对读的。
0 有用 灰糖 2017-01-08 17:09:05
翻过。
0 有用 方闻 2022-05-24 08:15:45
论述很全面,资料很丰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能写出这样的书不容易。
0 有用 单手运球杨改之 2022-06-12 15:32:33
补标。和《诸层面》对读的。
0 有用 方闻 2022-05-24 08:15:45
论述很全面,资料很丰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能写出这样的书不容易。
0 有用 Perserkatze 2021-12-05 17:56:44
主要看了第四章考课磨勘那里
2 有用 苦影 2021-11-30 10:55:45
方方面面都有所涉及,但均不够深入,目前每章基本都有深入的专著出版,这本如今还是更适合作史料检索用。每章开头都依时间线索梳理制度在两宋的生成与流变,可惜作者问题意识稍显分散,这部分读下来往往只记得几个关键时间点和令人头大的史料堆砌……稍后几位学者聚焦于“活的制度史”,从制度设立和实际实行的共存与冲突出发来写,才真正能让人感受到制度史之下大历史的魅力。读罢此本再与邓小南《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对读,方知... 方方面面都有所涉及,但均不够深入,目前每章基本都有深入的专著出版,这本如今还是更适合作史料检索用。每章开头都依时间线索梳理制度在两宋的生成与流变,可惜作者问题意识稍显分散,这部分读下来往往只记得几个关键时间点和令人头大的史料堆砌……稍后几位学者聚焦于“活的制度史”,从制度设立和实际实行的共存与冲突出发来写,才真正能让人感受到制度史之下大历史的魅力。读罢此本再与邓小南《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对读,方知邓的出色之处,尤其是从宋特殊的考核、磨勘制度之下发见两宋行政过程中文书的重要性,虽然苗也略有提及,但邓显然要深入丰富许多。另,读这本前还是要多看几遍龚延明的《宋代官制总论》,否则读的过程中可能会迷失在繁冗的官职官阶设计中,失去对框架和机构的整体把握。 (展开)
2 有用 簽書樞密院事 2021-03-20 11:22:57
面面俱到,但到今天已显得失之于浅,各章节的议题基本都有了更为深入的研究。若谈到对宋代官制做一大概了解 ,很推崇龚延明先生《宋代官制辞典》最前面的《宋代官制总论》,干货满满且精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