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ndrew F. Jones
出版社: Duke University Press Books
副标题: Media Culture and Colonial Modernity in the Chinese Jazz Age
出版年: 2001-6-19
页数: 224
定价: USD 22.95
装帧: Paperback
ISBN: 9780822326946
出版社: Duke University Press Books
副标题: Media Culture and Colonial Modernity in the Chinese Jazz Age
出版年: 2001-6-19
页数: 224
定价: USD 22.95
装帧: Paperback
ISBN: 9780822326946
在哪儿买这本书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台灣商務印書館版 2004-11 / 31人读过
- Duke University Press Books版 2001-6-19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海外中国流行音乐文化研究 (坦克手贝吉塔)
- sound reading (Lulu Chow)
- 【Musica 1】 (肚)
- 有笙有瑟 (密涅瓦的貓頭鷹)
- 有笙有瑟(2) (密涅瓦的貓頭鷹)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Yellow Music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Babynumb Nada 2012-03-20
中国的第一台留声机,时代曲,以及“现代化启蒙“时期的流行音乐
2 有用 Alan 2015-12-08
写得很精巧的一本小书,基本从媒介技术/机构和国族意识形态的角度切入考察了2、30年代的流行音乐(集中在上海)。论述挑战了一些传统观念,比如殖民地对于西方技术接受的“延后性”,Jones以上海录音产业发展为例,力证西方媒介技术的跨国/全球影响近乎同步,且这种跨国交流性是其发展的根源因素。此外,在考察萧友梅、黎锦晖、聂耳等中国早期流行音乐的关键人物时,Jones也充分关注了被其分裂的政治立场或传统文化批评建立的刻板印象(比如黎的音乐被斥为“黄色音乐”)遮蔽的内在联系和各自的复杂性。黎的“靡靡之音”被放在五四以来的国族建构中被稳妥论述,而聂耳等左翼音乐人的现实主义创作也被揭露出和他们批判的半殖民上海的媒介文化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部分结合了左翼电影一起谈,很有说服力)。
0 有用 潘花蹄pc 2013-01-01
全靠你了。。
0 有用 [已注销] 2012-08-09
再读,本对Jazz一无所知,不想看这本,但是重读发现,有很多插科打诨的音乐发展史还蛮有意思的。
0 有用 Manchild 2016-10-18
大众文化可以很明显的是殖民与反殖民的战场,不过留声机科技的作用还可以有别的故事说吧?
0 有用 三秋書 2016-11-01
写的比较精练的一本书。挑战了左派音乐与大众流行音乐的两级对立的分类方法。
0 有用 金角大王菇菇叽 2016-03-27
Skimming
2 有用 Alan 2015-12-08
写得很精巧的一本小书,基本从媒介技术/机构和国族意识形态的角度切入考察了2、30年代的流行音乐(集中在上海)。论述挑战了一些传统观念,比如殖民地对于西方技术接受的“延后性”,Jones以上海录音产业发展为例,力证西方媒介技术的跨国/全球影响近乎同步,且这种跨国交流性是其发展的根源因素。此外,在考察萧友梅、黎锦晖、聂耳等中国早期流行音乐的关键人物时,Jones也充分关注了被其分裂的政治立场或传统文化批评建立的刻板印象(比如黎的音乐被斥为“黄色音乐”)遮蔽的内在联系和各自的复杂性。黎的“靡靡之音”被放在五四以来的国族建构中被稳妥论述,而聂耳等左翼音乐人的现实主义创作也被揭露出和他们批判的半殖民上海的媒介文化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部分结合了左翼电影一起谈,很有说服力)。
0 有用 Manchild 2016-10-18
大众文化可以很明显的是殖民与反殖民的战场,不过留声机科技的作用还可以有别的故事说吧?
0 有用 揣 2014-02-10
这本比Barlow好读好多(并不是因为标题的关系!),不过其实也是一个分支而已。很喜欢Jones引用的references,还有critical analysis,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