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能及的朱德
(2009-03-17 04:35:36)
坦白,有「無事不可對人言」的作風。
他的坦白程度,我舉兩個他親口說的有趣事情爲例。
(一)大約是一九二二年,他由四川來到上海,帶有六萬元銀洋,還有四個美麗的姨太太,他自知過去之非,準備參加革命工作,而且决心要到德國去留學,爲了處置這四個姨太大,就和她們開了一次圓桌會議,當時他對她們說:現在我不做軍閥了,我要做一個革命者,凡是革命者,只許有一位太太,現在我尚有存欵五萬多元,除二萬元留作我出國留學之外,還有三萬多元,可分作四份,每份有八千元,你們每人一份,但我只留一個太太,誰願跟我?請你們自己决定。當時四位姨太太都爭着要跟他,無法解决,他乃採取抽簽的辦法②,結果最美麗的那位姓賀的四姨太抽得,其餘的三位立即給資遣散。
② 抽簽的辦法是用火柴枝,截成長短不同的四枝,抽得長枝者爲勝。
(二)朱 德和他那位賀氏太大到德國後,因她年青貌美,又喜歡交際,於是她經常和中國的留學生來往,不久便有許多留學生追求,而她又毫不隱瞞的原原本本告訴丁朱德。有一天,她將一大包情書交給朱 德,並對他說:你替我看看這些情書,以你的判斷那一位男朋友最可靠? 朱 德看完了這些情書。很誠懇的對賀氏說:你喜歡那一個都可,我絕不反對。你自己的錢和衣物全部都可以带去,不過你要小心,若到了你没有辦法時,可再來找我。賀氏聽他這般說,便跟一位留學生去了,可是不到半年,賀氏的錢花光了,她的愛人也無法維持她,於是她又再去找朱 德,要求重拾舊歡,再做他的太太。朱 德又同意她回來,以後並和她一同到蘇聯去。一九二六年秋初,朱 德先行回國,賀氏則於一九二七年夏天才由蘇聯經北平到武漢。南昌暴動時,她去了上海替黨中央做交通連絡工作,又和一位情夫同居,黨 知道了,以她有洩漏黨的機密之嫌疑,黨 中央便派特務人員將她刺殺,命中兩槍而未致命,她便和情夫逃去無踪。
如上所述,可見朱德爲人如何。
--------------------
这是龚 楚在回忆录中讲的两个小故事,一般正史不会写。
龚楚在红四军建军初期和朱 德共事了一年,对朱德的优良品德佩服得五体投地,当时,红四军的军官士兵,没有不喜欢朱德的,但喜欢毛 泽 东的就不多,特别是军官,认为毛 泽 东专横跋扈,很难伺候。朱德民主,毛泽东独裁,这是当时红四军军内和中央一致的评价。
朱 德在军内搞民主,但不影响他军事决策的专断和果决,他很少因为决策犹豫而吃大败仗的。一个反面典型就是叶挺。叶挺两次人生悲剧都是因为犹豫寡断而抱憾终生,一次是南昌起义南下在潮汕失利全军覆没,当时周恩来病重高烧已不能决策,叶挺空有正确主张却不敢实行,因为有贺龙和聂荣臻牵制;一次是皖南事变也是全军覆没,叶挺在军部会议上也有正确的突围主张但无法说服项英,开了一个漫长的会议失去突围时机。叶挺的性格决定了他是个悲剧人物。
毛泽东和朱德相交多年,矛盾很多,但也不得不对朱德服气,即使跟毛泽东一样专横跋扈的张国焘,也不得不对朱德服气。
所以有人说,中共主席总书记走马灯似的换,但总司令只有一个,无人能够取代。
所以毛泽东对朱德有个最中肯的评价:
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意志坚如钢,只要看南昌起义失败后朱德维持住叶挺独立团(25师73团)不散伙,只要看草地长征朱德和张国焘周旋了一年决不加入伪中央,就看得出朱德大节坚守之牢固。
度量大如海,看看龚楚说的这两个小故事就可见一斑。
朱德上井冈,带了一万多人,兵强马壮,毛泽东在井冈山的红一师两个团只有一千多人,但朱德把大权交给了毛泽东。这就是度量大如海。
红四军七大、八大、九大,陈毅,朱德,毛泽东轮流做一把手,最后证明还是毛泽东适合做老大,朱德心悦诚服,这就是度量大如海。
朱德是一个被军迷被后人严重低估的革命家,度量大如海也好,意志坚如钢也罢,其实就是朱德性格的浓缩--朱德的韧劲,它就像朱德的扁担,这正是他折服其他九大元帅甚至折服毛泽东张国焘的高贵品质。
无人能及的朱 德
|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