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对某些古籍的分析有点拘于前论,贡献多在于对地域图像的叠加式检索
泛泛不精
其实还差点……差四川部分就暂且标记读过了。老师其实有很多细节上的原创点的。从这本书发现的我的第一篇小论文的问题的。
虽然在一些论证上似乎略微有些欠缺说服力,但是考虑到这是二十多年前的论著,就还好。此外,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原来西王母的研究视野可以这么广阔,很有意义。
李淞的书是真好看
从图像学角度讨论西王母,李凇先生应该是迄今贡献最大者。巫鸿先生的有关议论,亦可参考。可惜的是,有时候图像的理解比较抽象,不如文字那么靠谱。
是本写得很努力的书。
《死与重生》参考书目拓展阅读。关于已出土的西王母图像整理得很全面,包括画像砖和铜镜,并且根据出土地点进行了对照分类。也按照图像内容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和死与重生对照阅读很好。
很好,很好,表达能力有点弱。(也可能是我的理解能力弱)
老先生这本书厚实、精彩,在写论文时提到西王母,找来一个被征引最多的专著,,考古图像与传世文献不断对照考察 “被称作佛之前中国第一神像的西王母图像,是一个十分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较大范围内和较长时间里流行,具有民间宗教崇拜性质的和常人形态的偶像。出土实物表明,汉代是西王母信仰的盛期。 终乎两汉,伏羲、女娲神像依然故我,西王母图像却时时翻新。盖因它是中国人关于西方的神话,本身处于不断地扩充与变化之中,来自西方的观念、神话与图像,不会与它擦肩而过。而中国文化的选择,又受制于本土的传统和需要,传统以时髦方式在新形式中得以复活。西王母的“不死之药”的确神奇,在对传统图像与观念不断修定或添加的过程中,似乎使得中国传统艺术也获得了一种不断周而复始的再生能力,并因此而永生。 ”
考据详实,但缺少新视角,可见明显巫鸿影响的痕迹
很有趣的一本美术史
快速过了一下(材料很丰富
李凇这本书对我而言最具启发的有两点:一是将“偶像式”西王母的起源形容为“方榫进方眼”,即中国传统表现神祇的正面人兽混合体模式(如马王堆“太一将行图”)+中亚地区正面偶像图式和有翼神像的双重影响,否定了巫鸿源自佛教艺术的论述(缪哲和邢义田应该会相当赞同此点);二是他将西王母图像志系统划分为核心图像、必要图像、辅助图像与区域图像三类,可将其与巫鸿的“中层”分析、邢义田的格套法(将格套元件分为必要、次要和非必要三种)进行比较。此外一些细节上的说法也颇有意思,如将与西王母对应的风伯解释为助力灵魂升天,楼阁拜谒图二层正面表现的墓主妻妾是受偶像式西王母的影响等等。 (ps:扣的一⭐半⭐是因为书的年代太早,纸质太差,另外半⭐是因为李凇材料收集得过于翔实了,读着好累)
> 论汉代艺术中的西王母图像
1 有用 南池子 2013-11-16 21:05:32
对某些古籍的分析有点拘于前论,贡献多在于对地域图像的叠加式检索
0 有用 辄馨 2022-01-27 12:36:06
泛泛不精
0 有用 薫風 2021-10-28 09:06:59
其实还差点……差四川部分就暂且标记读过了。老师其实有很多细节上的原创点的。从这本书发现的我的第一篇小论文的问题的。
1 有用 多崎作 2022-04-22 13:12:20
虽然在一些论证上似乎略微有些欠缺说服力,但是考虑到这是二十多年前的论著,就还好。此外,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原来西王母的研究视野可以这么广阔,很有意义。
0 有用 星城苍穹下 2022-08-20 16:53:52 广东
李淞的书是真好看
1 有用 三清喵 2022-05-26 12:43:23
从图像学角度讨论西王母,李凇先生应该是迄今贡献最大者。巫鸿先生的有关议论,亦可参考。可惜的是,有时候图像的理解比较抽象,不如文字那么靠谱。
0 有用 提提 2019-09-21 18:41:07
是本写得很努力的书。
0 有用 林三 2021-02-19 15:09:06
《死与重生》参考书目拓展阅读。关于已出土的西王母图像整理得很全面,包括画像砖和铜镜,并且根据出土地点进行了对照分类。也按照图像内容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和死与重生对照阅读很好。
0 有用 于遇橘 2018-12-30 10:03:49
很好,很好,表达能力有点弱。(也可能是我的理解能力弱)
0 有用 桥头莫兰特 2021-09-15 20:44:41
老先生这本书厚实、精彩,在写论文时提到西王母,找来一个被征引最多的专著,,考古图像与传世文献不断对照考察 “被称作佛之前中国第一神像的西王母图像,是一个十分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较大范围内和较长时间里流行,具有民间宗教崇拜性质的和常人形态的偶像。出土实物表明,汉代是西王母信仰的盛期。 终乎两汉,伏羲、女娲神像依然故我,西王母图像却时时翻新。盖因它是中国人关于西方的神话,本身处于不断地扩充与变化之中,来自西方的观念、神话与图像,不会与它擦肩而过。而中国文化的选择,又受制于本土的传统和需要,传统以时髦方式在新形式中得以复活。西王母的“不死之药”的确神奇,在对传统图像与观念不断修定或添加的过程中,似乎使得中国传统艺术也获得了一种不断周而复始的再生能力,并因此而永生。 ”
0 有用 Yves 2024-06-17 19:34:52 北京
考据详实,但缺少新视角,可见明显巫鸿影响的痕迹
0 有用 江州穆瑾 2019-05-09 13:48:32
很有趣的一本美术史
0 有用 lolo 2023-03-24 15:07:13 广东
快速过了一下(材料很丰富
0 有用 重庆森林 2024-04-07 17:01:49 浙江
李凇这本书对我而言最具启发的有两点:一是将“偶像式”西王母的起源形容为“方榫进方眼”,即中国传统表现神祇的正面人兽混合体模式(如马王堆“太一将行图”)+中亚地区正面偶像图式和有翼神像的双重影响,否定了巫鸿源自佛教艺术的论述(缪哲和邢义田应该会相当赞同此点);二是他将西王母图像志系统划分为核心图像、必要图像、辅助图像与区域图像三类,可将其与巫鸿的“中层”分析、邢义田的格套法(将格套元件分为必要、次要和非必要三种)进行比较。此外一些细节上的说法也颇有意思,如将与西王母对应的风伯解释为助力灵魂升天,楼阁拜谒图二层正面表现的墓主妻妾是受偶像式西王母的影响等等。 (ps:扣的一⭐半⭐是因为书的年代太早,纸质太差,另外半⭐是因为李凇材料收集得过于翔实了,读着好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