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作者是英国当前有相当影响的作家,其作品多次获得大奖。鹦鹉是福楼拜作品中常见的一种宠物,以至作为与作者密切相关的标志,被陈列在福楼拜的博物馆中。本书以鹦鹉为切入点,通过叙事、回忆、评论、对话、年表等多种形式,展现了福楼拜的生平、创作及他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是一部视角全面、夹叙夹议、写法新颖的人物传记;又是一部情景交融、耐人寻味的小说。1984年本书荣获英国图书的最高奖——布克奖。
作者简介 · · · · · ·
利安·巴恩斯(1946——),后现代主义作家。生于英格兰中部的列斯特,1968年牛津大学毕业,曾参与《牛津辞典增补本》的编纂工作,著有九部长篇小说,三度获得布克奖提名(1984、1998、2005),其中《福楼拜的鹦鹉》(1984)最为脍炙人口。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并不太喜欢巧合。它们有些诡异: 那一瞬间,你觉得自己一定是生活在上帝操纵的有序宇宙中,他本人在背后监督,还扔给你一些含混的线索,帮你感受万物宿命的存在。我更宁愿认为世界是混沌而任性的,它的疯狂既永恒又短暂——去感觉人类无比确定的无知、残忍和愚昧。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5. 真巧! -
让巧合合法化的一种方式,当然,就是管它们叫反讽。聪明人就是这么干的。反讽毕竟是现代模式,是寻求共鸣和机智的酒友。谁会反对它呢?但有时我心想,最富于机智和共鸣的反讽,难道不就是外观漂亮、内有底蕴的巧合吗?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5. 真巧!
> 全部原文摘录
福楼拜的鹦鹉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7 条 )



《福楼拜的鹦鹉》,你看到的是福楼拜,我看到的是路易斯·科莱
朱利安·巴恩斯是一个让我爱恨交加的英国作家。 从《柠檬桌子》和《脉搏》开始进入朱利安·巴恩斯的文学世界,你会觉得他是一个会使点小伎俩但还循规蹈矩的英国绅士。特别是《柠檬桌子》里的那些篇章,呈现的男人和女人都老得各有各的不可理喻, 但朱利安·巴恩斯为他们的人生...
(展开)

《福楼拜的鹦鹉》:单性生殖的危险物种
原文地址:http://www.qh505.com/blog/post/1916.html 那么我们就到禽鸟区去。他们打开门一看,于是在他们眼前出现了……五十只鹦鹉。Une cinquantaine de Perroquets ! ——《十五、至于说那只鹦鹉……》 法语世界的五十只鹦鹉,没有飞起来,他们在架子上,鸟...
(展开)

11:修养读本(从能够胜任自我批评开始)
用在这本书上的时间并不算多,但感受始终在变化。起初我大概跟所有随意地想去评论什么的人一样想用“有趣”来概括自己的一切观感,但是嘲讽的情绪埋伏在草率的心情之下,而这也恰恰是作者在写作这本书时所采取的基本态度,建立于个人智力愉悦感之上的揶揄,因为你不能期待这样...
(展开)
> 更多书评 27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译林出版社 (2016)8.3分 1247人读过
-
Vintage (1990)8.7分 94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10)8.2分 764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21)8.7分 11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他者化的梅毒隐喻 (藤原琉璃君)
- 安妮的书单 (Rainingbox)
- 被人书写的大师们 (藤原琉璃君)
- 布克奖提名作品的中译本 (加比)
- 外国文学里面翻译比较差,或者与原著有出入的收集 (盲刺客)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福楼拜的鹦鹉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雨啊,下吧 2009-10-16 10:24:09
其中引用的福氏段落,让我决心读其全集~
0 有用 阿妙 2011-09-30 08:54:36
忘了讲了啥,但是读起来不喜欢
0 有用 番茄都是西红柿 2019-06-16 01:12:08
极度有趣 但看了评论才发现不幸看了个有很多谬误的译本
0 有用 Magpie 2010-12-25 00:39:14
其实看不太懂...不评分了...
0 有用 芒果爵士 2008-02-06 22:30:30
事实再次证明,不管什么形式的传记,我都读不了……
0 有用 陈也野 2021-10-13 11:17:10
非常好看,但我其实不咋关心福楼拜……
1 有用 无对象表象悖论 2019-11-28 16:29:08
福楼拜的信徒之作,颇有趣味,学术性较弱,不过一些角度和思路很有意思。对批评爱玛眼睛颜色不一的评论家的批评一节有花样,但深度不够。批评家确实难做,要不就是被认为创作失败后的转行,要不就是宪兵,再或高高至上的外行人。说起来好笑。说到爱玛眼睛颜色的问题,马尔克斯曾经说鲁尔福,有时作品中的逻辑或事实矛盾也为情节必要,一种美学上的需要胜过经验,比如《佩德罗·帕拉莫》里面季节和作物的混乱矛盾。 当然,这都是就... 福楼拜的信徒之作,颇有趣味,学术性较弱,不过一些角度和思路很有意思。对批评爱玛眼睛颜色不一的评论家的批评一节有花样,但深度不够。批评家确实难做,要不就是被认为创作失败后的转行,要不就是宪兵,再或高高至上的外行人。说起来好笑。说到爱玛眼睛颜色的问题,马尔克斯曾经说鲁尔福,有时作品中的逻辑或事实矛盾也为情节必要,一种美学上的需要胜过经验,比如《佩德罗·帕拉莫》里面季节和作物的混乱矛盾。 当然,这都是就伟大作品而言,没有必要纠结于细枝末节,若真如巴尔扎克一般,那就是社会学,历史文献,不是以虚构和想象/可能性为灵魂的文学作品。 福楼拜果然是连接巴尔扎克至乔伊斯的浮桥、普鲁斯特的先驱吗? 待定。 (展开)
0 有用 番茄都是西红柿 2019-06-16 01:12:08
极度有趣 但看了评论才发现不幸看了个有很多谬误的译本
1 有用 YB 2019-06-06 23:16:27
以7元购得。写法和构思很新颖的传记。
0 有用 拟生态 2019-02-12 12:04:50
诚实地说,这本书我没有太懂,但基本的理解或许可以归纳为:非常规传记之写法,小说边界的探讨与实践,虚构与纪实的狂欢。巴恩斯的写法糅合了资料引述和故事创造,乃至于评论,比较恰合的点只在于每个章节都是述说的喋喋不休体,语言倾倒式的讲述。福楼拜的私人生活,福楼拜的作品,以及别人对福楼拜生活与作品的“记录”和阐释。那所谓“记录”也不过是阐释,布满了记录者自身有意无意施加的釉彩,整本书仿佛就在于宣示:福楼拜已... 诚实地说,这本书我没有太懂,但基本的理解或许可以归纳为:非常规传记之写法,小说边界的探讨与实践,虚构与纪实的狂欢。巴恩斯的写法糅合了资料引述和故事创造,乃至于评论,比较恰合的点只在于每个章节都是述说的喋喋不休体,语言倾倒式的讲述。福楼拜的私人生活,福楼拜的作品,以及别人对福楼拜生活与作品的“记录”和阐释。那所谓“记录”也不过是阐释,布满了记录者自身有意无意施加的釉彩,整本书仿佛就在于宣示:福楼拜已经被“卖”掉了,连雕像也不能恒久重塑他。 书头书尾都写鹦鹉,而那两只鹦鹉标本恰恰是要无言地告诉所有人,“我们不是福楼拜的鹦鹉”,而福楼拜也不是任何传记里的福楼拜。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