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与直觉》的原文摘录

  • 谁也不会发现世界是在每一方面都为了使他自己满意而安排下来的。不论是对于人还是对于其他生物,都不能说世界的存在是为了他们的特殊利益。而且人诞生在这个世界上也不是出于他自己的自愿:在他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时他就已经是他自己了。而且,不管他是否喜欢这个世界,他都不可能长生不老。而且除了极端的情况之外,我们也无法预言自己的死期。在这方面,我们大家仿佛乘在同一条船上,命运是相同的。 但是,正因为我们已经诞生在这样的一个世界上,我们就应当相互安慰,相互帮助。如果办不到,那么,我们至少应当不要给别人带来不便。而且我们应该尽可能不要残忍地对待别的生物。 (查看原文)
    左思 2赞 2013-12-20 21:28:38
    —— 引自第104页
  • 创造力显然取决于自然界本身的性质,其作用是在于破除各种现有的思维方式和固定观念。 需要改造的不是在外部,而是在内部。 在得到创造力以前人们必须和自己进行斗争。 (查看原文)
    左思 2赞 2013-12-21 16:38:10
    —— 引自第136页
  • 一个特定的人必须经过相当长的准备时间才可能在一个特定的领域内以一种特殊的形式显示出创造力。简单地说,他必须已经获得各种知识,而且也许还要经受各种训练。只有在满足了许多先决条件之后,创造力才会表现出来。当一个人已经长期而持续地从事了研究并已成为一个完全成熟的研究人员时,他就已经在自己头脑中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知识体系。 (查看原文)
    左思 2赞 2013-12-21 16:38:10
    —— 引自第136页
  • 当人们从爱因斯坦的传记中读到他年轻时并没有显示出特殊的才华时,或者当读到他某门功课考不及格时,人们对于他的惊叹更是有增无减。假如爱因斯坦当时在班上总是首屈一指的,人们的印象就不会那么深刻。想到后来做出伟大发现的人至少有过一次考试不及格。这常常会使得人们对自己非常得意。但是,假如他没有做出伟大发现,假如他没有成为一个著名的科学家,那么最后的评语就会是,他从学生时代起就没什么出息。 (查看原文)
    左思 2赞 2013-12-21 16:38:10
    —— 引自第136页
  •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表现出来之前的事态如何,以及在此以前创造力一直隐藏在什么地方。 (查看原文)
    左思 2赞 2013-12-21 16:38:10
    —— 引自第136页
  • 最终可以归结为创造力隐藏在什么地方以及通过何种手段才能使它发挥出来的问题。 (查看原文)
    左思 2赞 2013-12-21 16:38:10
    —— 引自第136页
  • 即使当一个人亲自整理信息时,他只要在一个固定框架内思考问题,那就不会有创造力。一切重大的创造都从打破这种固定框架开始,或是从改变这种框架本身开始。 (查看原文)
    左思 2赞 2013-12-21 16:38:10
    —— 引自第136页
  • 如果一个人想得到创造力,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全力以赴埋头干一件事,而不管那些乱七八糟的任务和那些日常生活要求我们注意的信息洪水。换言之,需要的就是那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韧性。 (查看原文)
    左思 2赞 2013-12-21 16:38:10
    —— 引自第136页
  • 有韧性地干一件事情,这本身就意味着一个人知道自己心里有某种矛盾。心里没有某种矛盾就不可能有研究;事实上,这就是研究的本质。换句话说,这个人心里有某个地方是黑暗的、朦胧的、模糊的和迷惑的,因而他就努力在其中寻找光明。于是,一旦他找到了一线光明,他就努力一点一点地扩大它,逐步驱散黑暗。我认为,这就是创造力显示的典型过程。 (查看原文)
    左思 2赞 2013-12-21 16:38:10
    —— 引自第136页
  • 计算机没有创造力的原因之一,是它没有想像力,或者说没有想像整体事物的能力。它缺乏人类的图形识别能力。 (查看原文)
    左思 2赞 2013-12-21 16:38:10
    —— 引自第136页
  • 我们看见一朵花,而且我们知道这是一朵花,这不仅仅由于花是我们能够看见的,因为我们也能认识到它为什么是一朵花。 当人活到了一定年龄时,他开始唤醒自己,对自己更加认识了,他把自己认做自己;把自己和自己等同起来。奇怪的是,只有当一个人获得了这种有关自我的认识之后,他才获得一种哲学。 (查看原文)
    左思 2赞 2013-12-21 16:38:10
    —— 引自第136页
  • 到我三十岁的时候,我家住在神户、大阪之间;我每天往来于我的家和京都大学之间,这就是说我一来或一去都得乘一小时的火车。早晨精神好,我有时读点专业方面的书,但到了晚间我就太疲倦了。因此,我就想到可以开始读《源氏物语》。起初,正像我过去预料的那样,我发现读起来很困难,但是,每天在摇晃的火车上读一小时,我就慢慢感到有兴趣了。说也奇怪,当发生了兴趣时,我就发现自己自然而然地被吸引到故事的境界中去,而不再过多地关心句子的结构,或是谁在某一时机下说过什么,或是谁做了什么了。 (查看原文)
    左思 1赞 2013-12-20 21:04:30
    —— 引自第89页
  • 一切的事物,一切的人物都在一种朦胧的光辉中运动着,慢慢地晃动着。有时一道强光投射在其中一个人物的情感上,从而使得他的情感的变化浮现出来。不过,这个人物的体质特色却一直是模糊不清的。事物和人体的轮廓和细致线条是不存在的。十分普遍的是,在其他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对人物的外貌都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而对人物的内心深处却不清楚。但是,在《源氏物语》中,亮处和暗处的关系却颠倒了过来。在一千年前,紫式部就发现这种明暗的颠倒可以产生出一个无比美的世界来。 现代科学不屈不挠地追求精确性,以便在尽可能大的限度内说明物质存在。由于认识到在明晰之外总是存在着一种新的模糊性,这种追求就越加不屈不挠了。在科学上,也像在大多数文学作品中一样,一种模糊不清的背景隐约地出现在明确的前景之外。现代科学世界和《源氏物语》世界在明暗的表现方面是相反的。不管哪一个是图景的正片或负片,能够随心所欲地进入这两个世界的任何一个世界中,这肯定是能够成为人并能够活着的一个乐趣。 (查看原文)
    左思 1赞 2013-12-20 21:04:30
    —— 引自第89页
  • 知道许多事情有一个好处,就是至少在理论上可以有一个发现新事物的基础;但是,它也有一种逐步僵化的效应。不管发生什么,他都不会惊讶;这也就失去了显示创造力的机会。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2-02-26 13:03:48
    —— 引自第139页
  • 想到后来做出伟大发现的人至少有过一次考试不及格,这常常会使人们非常得意。但是,假如他没有做出伟大发现,假如他没有成为一个著名的科学家,那么最后的评语就会是,他从学生时代起就没什么出息。 以成败论英雄也许是非常自然的,但是这却无助于阐明创造力的本质。人们倒是应当考虑,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表现之前的事态如何,以及在此之前创造力一直隐藏在什么地方。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2-02-26 13:12:19
    —— 引自第140页
  • 天才似乎常常是成批出现的。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2-02-26 13:20:17
    —— 引自第141页
  • 心里没有某种矛盾就不可能有研究;事实上,这就是研究的本质。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2-02-26 13:25:55
    —— 引自第147页
  • 但是,我确实相信,等同确认两件事物为基本相同的能力在人类智力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2-02-26 13:44:25
    —— 引自第157页
  • 创造力之类的事物是根本不能只用理论来处理的;总之,没有个人经验的要素,创造力就会是单调且毫无生气的了。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2-02-26 13:45:59
    —— 引自第160页
  • 在那些日子里,为一篇论文用去五年的时间那是很长的。我猜想我被认为是愚笨的,因为用了这么长的时间来在工作上出成果。 (查看原文)
    左思 2013-12-19 11:28:14
    —— 引自第26页
<前页 1 2 3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