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在1988年已预见香港电影的衰落,一是因为类型走不出“喜剧”和“动作”,二是因为类型狭窄无法培养新演员;更指出香港电影的出路是中国大陆。
黄沾写的后记很有意思,可以看作张彻一生的评价
张彻的两本书读完,发觉作者对港片工业体系的认识与瞻望有深刻地见地,可称为谋士。
原来张导也有点左倾的意思啊……
哇哈哈~~~~ 宝书也~~~
张老师的回忆,里面很多细节
干货很少。与具体技术、制片实物、导演技巧,都毫无任何关系。基本就是张彻个人主观性的对电影的评论,以及流水账一般面面俱到的点评,而且谬误甚多,多处出现【香港电影完蛋】了的结语。
书如其人,而且在八十年代末就指出香港电影即将没落,以及香港电影的出路只有在中国大陆
看局内人说自己看周遭是件很有趣的事,当然过来人确实看的明白,更有趣的是看着当时的一言一语,想想今时今日,又是一部轰轰烈烈的悲喜剧。ps:书没看完,已经散了,质量堪忧啊= =
很有趣
老爷文笔犀利,思想深刻,不愧是影评人出身,往后数五十年,亦没有这种极品大侠了。
文笔不凡,又生新疑。
张霹雳和李大黑同年出版了各自的30年回顾,李导的黑嘴单口相声自是精彩绝伦(我只待其再版收藏),隔着文字都能想象他用特有的老北平腔调口若悬河扯八卦是有多引人入胜。但张老湿这本严肃影评集可读性也很高,作为港影巅峰期各大主流题材的创始人,他对电影作品和影人方面的评价非常的中肯到位,虽然依然保持政客般滴水不流的行文谨慎度,但无法掩盖其中对于香港电影的热爱和深厚感情。我们都曾揶揄他晚期作品的质量,却不能理解其实电影早已成了他唯一的生活意义,所以哪怕年事已高又疾病缠身也不愿承受那份放下导筒远离镜头的失落。
张彻在绍氏公司的独特经历,最棒的是回顾绍氏公司。绍氏公司,嘉禾公司的演绎,代表了香港电影的发展。只是书中缺乏我最感兴趣的80年代的香港电影的讲述。
写得最好是那段猛批台湾当局汉贼不两立的僵尸政策
张彻你写稿好喜欢打括号和叹号啊.......原来你也是个左派
临终立传自我吹捧。倒也挺有意义
入手一阵子了,看得挺慢,原因有三:孔网上买的二手,香港三联出的繁体,阅读起来需要反应;书小小一本,不舍得看太快,能让我一口气读完的书多半是喜欢的,但肯定不是最喜欢的;这书装订有问题,网上曾有人说她的那本散了架,她托熟人拿散了架的书给姜大卫签名,阿尊签完后还亲手把书补好了才还她,我没有姜大卫补书,只能小心翼翼翻慢些。。。其实看书的初衷只是对张彻好奇,想要印证自己对他的一些猜想,现在看来,八九不离十,他和他的电影传达出来的气质是一样的。另,看他八卦圈内人也是很有意思,邵逸夫聪明,邹文怀聪明,虽然自己也很聪明,但没他俩聪明,拍了总共不过十部片的胡金铨严谨(说了三遍),拍了九十几部片子的自己任性又浅尝辄止,数了一遍张家班还是感觉他最中意傅声。。。字数不够不写了,总之是本有意思的书。
> 回顾香港电影三十年
13 有用 人狼RYAN 2011-09-25 22:26:20
在1988年已预见香港电影的衰落,一是因为类型走不出“喜剧”和“动作”,二是因为类型狭窄无法培养新演员;更指出香港电影的出路是中国大陆。
4 有用 Clyde 2008-01-08 23:15:55
黄沾写的后记很有意思,可以看作张彻一生的评价
3 有用 Takamine 2012-12-15 20:02:15
张彻的两本书读完,发觉作者对港片工业体系的认识与瞻望有深刻地见地,可称为谋士。
1 有用 訸小也 2012-06-29 09:47:53
原来张导也有点左倾的意思啊……
0 有用 Mallory 2007-12-04 22:31:05
哇哈哈~~~~ 宝书也~~~
0 有用 泉の向日葵 2008-07-22 19:31:42
张老师的回忆,里面很多细节
0 有用 泉 2010-08-23 22:11:39
张老师的回忆,里面很多细节
1 有用 夏日万宝路 2020-04-19 08:33:15
干货很少。与具体技术、制片实物、导演技巧,都毫无任何关系。基本就是张彻个人主观性的对电影的评论,以及流水账一般面面俱到的点评,而且谬误甚多,多处出现【香港电影完蛋】了的结语。
2 有用 千寻亿选 2015-03-18 12:57:12
书如其人,而且在八十年代末就指出香港电影即将没落,以及香港电影的出路只有在中国大陆
0 有用 plumage 2012-01-16 00:20:52
看局内人说自己看周遭是件很有趣的事,当然过来人确实看的明白,更有趣的是看着当时的一言一语,想想今时今日,又是一部轰轰烈烈的悲喜剧。ps:书没看完,已经散了,质量堪忧啊= =
0 有用 不见森林 2021-12-28 15:59:03
很有趣
0 有用 安宕宕 2016-08-27 23:31:12
老爷文笔犀利,思想深刻,不愧是影评人出身,往后数五十年,亦没有这种极品大侠了。
0 有用 rockyao1986 2017-01-12 20:22:01
文笔不凡,又生新疑。
2 有用 [已注销] 2016-10-27 11:05:08
张霹雳和李大黑同年出版了各自的30年回顾,李导的黑嘴单口相声自是精彩绝伦(我只待其再版收藏),隔着文字都能想象他用特有的老北平腔调口若悬河扯八卦是有多引人入胜。但张老湿这本严肃影评集可读性也很高,作为港影巅峰期各大主流题材的创始人,他对电影作品和影人方面的评价非常的中肯到位,虽然依然保持政客般滴水不流的行文谨慎度,但无法掩盖其中对于香港电影的热爱和深厚感情。我们都曾揶揄他晚期作品的质量,却不能理解其实电影早已成了他唯一的生活意义,所以哪怕年事已高又疾病缠身也不愿承受那份放下导筒远离镜头的失落。
0 有用 Sunshine 2016-02-18 22:46:14
张彻在绍氏公司的独特经历,最棒的是回顾绍氏公司。绍氏公司,嘉禾公司的演绎,代表了香港电影的发展。只是书中缺乏我最感兴趣的80年代的香港电影的讲述。
0 有用 万柳同学停车处 2022-05-09 18:02:15
写得最好是那段猛批台湾当局汉贼不两立的僵尸政策
0 有用 休流泪莫悲哀 2023-07-07 08:23:17 北京
张彻你写稿好喜欢打括号和叹号啊.......原来你也是个左派
0 有用 不舒服斯基 2011-09-17 19:43:51
临终立传自我吹捧。倒也挺有意义
3 有用 侯麦喝咖啡 2021-08-24 23:43:10
入手一阵子了,看得挺慢,原因有三:孔网上买的二手,香港三联出的繁体,阅读起来需要反应;书小小一本,不舍得看太快,能让我一口气读完的书多半是喜欢的,但肯定不是最喜欢的;这书装订有问题,网上曾有人说她的那本散了架,她托熟人拿散了架的书给姜大卫签名,阿尊签完后还亲手把书补好了才还她,我没有姜大卫补书,只能小心翼翼翻慢些。。。其实看书的初衷只是对张彻好奇,想要印证自己对他的一些猜想,现在看来,八九不离十,他和他的电影传达出来的气质是一样的。另,看他八卦圈内人也是很有意思,邵逸夫聪明,邹文怀聪明,虽然自己也很聪明,但没他俩聪明,拍了总共不过十部片的胡金铨严谨(说了三遍),拍了九十几部片子的自己任性又浅尝辄止,数了一遍张家班还是感觉他最中意傅声。。。字数不够不写了,总之是本有意思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