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夏天,考完期末考试,找来阿鳝推荐的《别了,温哥华》在宿舍看,《温》讲的是不同的人在温哥华的遭遇,剧情算是比较多看头,再加上漂亮的温哥华外景,很多人都推荐者个,有的人甚至说是《北京人在纽约》的2000年版,我没看过《北》,所以我不知道《北》讲的东西,但是看完了《温》以后再上网看评论,发现有些人对于《温》的一些剧情颇有微词,其中最多意见的是《温》到最后的结局跟原作有很大不同,然后很多人对于这样的结局(晓雪傻了)都不太认同,因为当时2005年我找不到《温》的原著《雪后多伦多》来看,所以并不知道当时人们争论的到底是什么(当年还有一本剧本作品纸质《温》),但是自己看剧情会觉得剧情的悲情太多,剧情得很多地方充满争斗血腥欺诈,也许因为这样的剧情才使得它当年热播,到了今天再回想起来都会觉得当年的编剧对于除了结局处理的过于胆小以外其他剧情都很大胆(不知道当年《温》是怎样通过审查……),但是通常赵宝刚执导的戏都会把淡如水的感情搞成一团泥浆,把热恋的感情变得阵阵血腥(看看《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这样才会提高收视率,只是这样的变改一直都存在争议,好与不好谁知道。
2007年夏天,在taobao等网站等待了两年以后,终于见到有人卖旧书把《雪后多伦多》拿出来出售,当我拿到书以后,再花了几天看完,就发现,怎么戏里面一众角色除了陆大洪以外全都改头换脸,才发现看书跟看片是完全不同一回事,书里面的剧情的故事在电视剧里面除了16岁的父亲剧情没有出现以外,其他都交代过,只是人物角色变了。也许是作者写作风格问题,书中的文字很纤细,就像羽毛在微风中吹过,不留一点痕迹,而书中的剧情与作者所见所闻有关,所以书中的剧情冲突性并不是一直都咬得很紧,有些地方会觉得很缓很缓,平淡如水,有些地方却转变太快,让人没有思想没有准备,人物性格也是如此,因为看了电视剧版再看书,会很自然作版本对比,一个是温润如水的女作家版,一个是大鱼大肉招招见血的赵宝刚版,结果先入为主的电视剧版因为剧情的紧凑而出现更受注目(除了电视剧版的结尾有问题以外),故事情节里面女作家的编排只是将事情“说”了一遍每个故事之间没有暗线与主线的相连,并没有太多加盐加醋,故事平实,但却有点平淡,在改编成电视剧的时候很容易切割。
结局,我照着本书是因为想看书本的结局,结局没有令人失望,也没有惊喜,就像原来女作家的行文,不像电视剧版为了讨好审查而把结局提升到某一个层次,这也算不算是一个为了播出而作出的交易?而且电视剧版的任晓雪最后疯在中国的精神病院,即使罗毅回到她身边,担结果还是已被悲剧所笼罩,王大洪最后也放弃国外的生意回到中国照顾患病的杨夕。或者这里暗说,编剧对于外国的流民生活并不看好,还是要饮水思源,根在中国。但是我却更欣赏女作家笔下对于任晓雪跟王大洪在哪里跌倒在哪里爬起来的勇气回到加拿大继续生活的结局,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是弱者,需要外力帮助解决问题,靠自己的努力或者才会觉得即使到最后失败也得所其然。
别了,雪后多伦多
|
我觉得这个结局很好,任晓雪逃出余士雄的魔掌,这才是对任晓雪最好的交代.她的病也因此慢慢康复.
至于有没有继续回到加拿大生活这个已经不是重点了.赵宝刚的重点是为了表达爱情,他们都为了心爱的人有所付出和放弃,并最终达到了值得欣慰的结果,这样作为一个电视剧的结局不是很不错吗.既然是根据<雪后多伦多>的改编,那么在原著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思想也是未尝不可.
请问现在哪里能买到这本书啊 非常期盼拥有 可遍寻无果
去淘宝看看啦,我在那里找了很久才有人放上来的....
突然很想看看
淘宝找找吧,应该还有的
我只是想知道为什么这么强大的网络几乎都找不到这本书的电子版。难道是因为天朝和谐的原因?
哇哦,ls这位兄台,同道中人呐
应该不会吧,反正这么多年都偶尔有人放出来的,而且书中的内容不见得有什么对我们的老爷爷不敬的东西,所以我觉得可能是这本书是当年的流行读物,时过境迁,被人清理到垃圾堆里面的比较多,而留下来保存的比较少罢了。PS.这本书已经不在我身边,送给有缘人了。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