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 豆瓣
  • 读书
  • 电影
  • 音乐
  • 同城
  • 小组
  • 阅读
  • FM
  • 时间
  • 豆品
豆瓣读书
搜索:
  • 购书单
  • 电子图书
  • 2024年度榜单
  • 2024年度报告

初识枯木禅琴谱

小木随风.为了鸡腿 为了新加坡 2009-05-29 23:57:17

1.作者生平:

古琴谱集《枯木禅琴谱》作曲者是个僧人, 法名空尘,法号云闲,吴县人,曾在虎丘出家。他自幼酷爱琴艺, “自序”中说,“余幼耽操缦”, 在家乡学琴三十余年,他的老师,竟包括了儒、释、道三家,其中有启蒙老师菩提院的牧村长老,有道士赵逸峰,还有被他称为“夫子”的芜城丁绥安和淮山乔子衡。他跟这几位老师学琴三十多年,只学熟了几首曲子。老师们相继去世后,他“于是携琴访道,“遍访明师同道”,历燕、齐、楚、越,凡善琴者必谒之”。在游学中他对所有琴家所奏皆“一一聆纳,递加审按”。多年的参访后,从而深得个中三昧,他终于开悟,明了音乐和禅一样,如“庄生所诏,意之所随,不可以言传。盖节奏板拍可以传授,取音用意,各随人心 ” 。乡游学行脚二十余年,再次回乡时,已经大约五、六十岁了。此时,他已卓然成家,禅琴同入化境。

空尘和尚把琴学作为传授佛学的载体,所以他不收俗家弟子学琴,他的弟子如:肇慈、印恒、起海、朱渚、如恒、钱鎬龄、钱发荣、朱兆蓉、邵鼎等多为其佛弟子。因他不收俗家弟子,清末著名古琴家黄勉之,为得广陵真传,曾暂入空门拜空尘和尚为师,学习古琴。黄勉之学成以后,在北京办“金陵琴社”,传杨宗稷(著有《琴学丛书》)、史荫美、张之洞、溥侗、叶诗梦、贾阔峰等人;杨宗稷再传杨葆元、李静、金致淇、黄则均、彭祉卿等;彭祉卿又传柳希庐、沈烈炎等(5)。这样直至十九世纪的四十年代,广陵琴派的这一脉依然是绵延不绝。

佛门内外,同仰其尊,缁素皆以“公”称之。 竹禅法师说他:“云闲上人,深悟琴学三昧,其住世行道,得教外别传之旨。”并题字“以琴说法”赠之。德辉法师说他“知公操缦卅年,合琴与禅为一致,则所发之音,所定之曲必有超出声尘之外者矣”。

他的同乡朱兆蓉有诗曰: 瓶钵生涯三十年, 故乡旧雨尚依然。上人离乡已廿余载矣,今年慈航旋里憩小园流连弥夕 ,芭蕉短幅王摩诘, 落叶长安贾浪仙。琴书而外亦娴诗画 ,道悟法雷冬自响,禅参智月晦尤圆。平生雅趣饶泉石,松下横琴一拂弦。

在他的旧友看来,他不但像王维、贾岛一样热爱自然,多才多艺,“琴书而外亦娴诗画”,且道法圆融。从诗中我们不但知道了一点他的生平(出家三十余年,离乡二十余载),知道了他在“旧雨”眼中的形象,更仿佛看到了一幅高僧松下弹琴的古画。在琴谱诸序中,老友朱敏文称他因为“遍参江浙诸名山、穷岩、邃谷栖真者久之”,所以才“佛法仙心归胸下”。从朋友们的序文看,释空尘的演奏生涯除在苏杭外,还曾在上海、北京的雅集之中。在他演奏的盛期,他和几位同好“月必一晤,晤则琴歌竟日”,在江南的烟雨中,不知留下了多少他空灵飞动的琴声。
2、版本
3、内容(包括书名、琴曲题解等):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广陵琴派第八代弟子空尘和尚(先师从牧村和尚,后又师从秦维瀚的弟子赵逸峰、丁绥安)刊行了《枯木禅琴谱》八卷。这部琴谱收集了三十二首琴曲,其中二十五首为广陵琴派传统琴曲,余下七首大部分是空尘和尚自己创作的新曲如:《那罗法曲》、《怀古曲》、《枯木吟》、《独鹤于飞》等。
枯木逢春,佛家禅林用语,本意是指枯木逢到春天又有生机,又要开花,语出《五灯会元·卷十四含珠哲禅师法嗣》:“僧问:‘枯树逢春时如何?’师(大乘山和尚)曰:‘世间希有。’”意思是说,有人问“枯木逢春”是悟道的内容吗?大乘山老师说:是的。真如佛性道理不是世俗之理,是出世间之理,就象枯木逢春那样为世间稀有。如果将枯木比喻为佛性的话,那么逢春则是随上了机缘,开花则为妙用。“枯木逢春”和“铁树开花”是同类比喻,都是说明真如佛性随缘而生妙用之理。

释空尘不但自己是琴僧,而且也在琴谱中尽量钩沉昔日琴僧的资料。他说:“继梵僧居月善琴,继以颖师、聪师、维公、义公,咸以琴理喻禅,见于旧简者不可以数计。”在他辑录的《历代圣贤名录》中,作为佛教徒的琴家和其所作琴曲计有:
僧觉道(列墨子后,张子房前):作《鹤鸣九皋》
王摩诘(列李白后,韩昌黎前):作《春江送别》
僧智和(列郭楚望后,董庭兰前):作《释谈》、《清夜闻钟》、《松下观涛》
苏东坡:作《四乐吟》、《思君操》
僧义海(苏东坡后):作《瑶天笙鹤》、《双清吟》
僧省涓:作《石上流泉》、《白云操》
《枯木禅琴谱》共八卷,第一卷为“凡例”、“琴德论”、“音声论”、“指法纪略”、“辨音十六则”、“上弦法”、“调弦法”、“抚弦转调歌”、等;第二卷有“制琴曲要略”、“历代圣贤著曲名录”、“左右手指法”、“幸存琴谱”。从第三卷到第八卷,均为释空尘所谓“ 所操廿余曲及自著数曲”,他“省题析义,去杂除繁,体会吟猱,注意指法”,列为卷三“宫音”五曲,卷四“商角音”七曲,卷五“徵羽音”六曲,卷七“外调”三曲,均以宫调分卷。而卷八中的七曲无分调别,当为空尘和尚所创作。卷八中曲目为《独鹤与飞》、《云水曲》、《怀古曲》、《那罗法曲》、《枯木吟》、《思贤操》、《莲社引》。仅从曲名看,就可知其中尚有佛家内容者,如《莲社引》即为吟咏净土大师之曲。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因为有了《枯木禅琴谱》,有了释空尘,有了《那罗法曲》、《莲社引》等琴曲,中国的古琴艺术可彰显佛家之影响,填补三足鼎立之中国传统文化在琴艺中的欠缺了。
题解

《高山》伯牙所作。音节苍劲,俨然有太华岧峣,众山仰止之意;下指必须老干冲足为妙。

《流水》伯牙所作。或谓与高山本一曲,然此曲音韵柔和,声律流畅,有望洋浩渺,荡荡无涯之意。

《潇湘水云》宋郭楚望所作,音韵和畅,曲意缠绵,有云山叆叇,杳雾空朦之意。须两手灵活,低弹轻拂,方合其旨。

《庄周梦蝶》庄生所作。音节飘渺,曲意悠然。其栩栩蘧蘧,身与蝶化之趣,形诸指下。虽老手亦须凝神作之,方得其指。

《关雎》斯操音韵幽闲,曲意贞静,颂正始之道,歌王化之基,为琴中极和平之曲。须诚意缓作,方得其旨。

《渔樵问答》明杨表正所作。曲意雅淡,音韵豪宕,后人拟之,弹法各异,然须静简贯穿为妙。

《平沙落雁》平沙弹法各谱不同,有七段者,有十段者,有外调者。兹以五知斋略简指法,须舍畜舒畅方合曲意。

《水仙操》伯牙所作。因随成连先生入海,听澎湃之音,悟得琴理,所谓海上移情者也。韵淡调疏,须轻弹低拂为妙。
4、琴曲《那罗法曲》:

空尘和尚以佛教梵音为主旋律创作了许多古琴曲,如《那罗法曲》就是他于光绪十四年(1888)秋天在北京稽檀寺听喇嘛歌唱梵呗以后所作的。

《枯木禅琴谱》 中有一首琴曲叫做《 那罗法曲》,北京琴人余青欣 2003年将此谱打谱演奏,并录制了CD,这可能是自光绪十八年(1892)该琴谱出版后除编著者本人外古琴界第一次演奏此曲。该曲是《枯木禅琴谱》的编著者释空尘根据他所听到的藏传佛教梵呗创作的。他在该曲后记中写到:“戊子秋,访友京都,闲步旃檀寺,听喇嘛齐歌梵呗,声音清和。询之左右,知其为‘那罗法曲'之遗音。翌午,携琴复往,乞其反之,而后抚弦和之,得谱成曲。”从中得知该曲创作于1888年,地点是北京的旃檀寺。
5、琴谱价值:

空尘和尚对自己所主张的《琴声十六则》即“轻松脆活、高法清虚、幽奇古淡、中和疾徐”,每字都有非常精辟的解析。如对“疾”之解析:“疾者急也,指法有徐则有疾,然徐为疾之纲,疾为徐之应,恒相错间,故句中借速以落迟,或乘迟以接速,小速微快要以紧有行云流水之趣,大速贵急而乱,依安闲之度,始得其疾之妙用也”。仅就此而言,就对当今广陵琴派“刚中有柔、柔中有刚、缓中有急、急中有缓”的琴曲处理方法产生了很大影响。空尘和尚认为,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琴德和禅理互为表里,都是修身养性之道,他潜心琴学的目的在于以琴喻禅.


赞
转发
回应 只看楼主
布布子
2012-10-31 14:24:09 布布子

謝謝分享

赞
>
小木随风.为了鸡腿 为了新加坡
2012-11-02 21:51:56 小木随风.为了鸡腿 为了新加坡

不客气,谢谢你看到我几年前的帖子。

赞
>
veevee
2012-11-26 17:03:05 veevee (veevee)

请问小木刘少椿先生的梅花三弄可是这个谱子里的版本

赞
>
john vin
2014-09-13 15:45:17 john vin (有酒有酒,闲饮东轩)

整一套去

赞
>

> 我来回应

> 去枯木禅琴谱的论坛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图书馆合作 · 移动应用